Workflow
粤港湾控股(01396)
icon
搜索文档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22:45
财务状况 - 2023年全年收入为353.0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11.4%[2] - 2023年全年净利润为亏损12.0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净利润亏损17.29亿元人民币[2] - 2023年全年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为267.7分[2] - 2023年全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16.6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全面亏损减少68.25亿元人民币[3]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03.51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47.23亿元人民币[4]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额为161.8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3.81亿元人民币[4]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16.0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2.64亿元人民币[4] - 2023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为22.44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减少10.7亿元人民币[5] - 公司2023年的即期税项包括中国企业所得税和中国土地增值税,总额为17.89亿元人民币[32] - 主要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为1.39,资产负债率为35.0%[71] 资金状况 - 本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4,581,847,000元,即期部分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1,760,095,000元[8] - 公司2023年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业务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及控股股东垫款,用于公司业务运营及项目投资发展[65] - 未来一年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业务经营现金流及借贷[6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约为人民币594.4百万元[67]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为人民币2,995.5百万元[68] - 就国内银行向客户提供按揭融资的担保承担或然负债约为人民币2,449.6百万元[69] 债务管理 - 本集团成功延长大部分优先票据的到期日至2029年4月,显著缓解现金流压力[10] - 本集团已成功获得某些现有银行贷款的进一步延期或续期,总额约为人民币129.0百万元[11] - 本集团已向银行提出申请或已开始与银行进行实质性的沟通协商,延期或续期总额约为人民币1,647.5百万元的某些银行贷款[12] - 控股股东已确认不会要求本集团在报告期后12个月内偿还股东贷款[13] - 公司可能无法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和清偿债务,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94]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在中国进行商贸物流中心和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和经营,以及贸易业务[27] - 公司2023年,收入来源包括物业销售、物业管理服务、贸易业务和其他,总收入为35.31亿元人民币[28] - 公司2023年投資物業賬面值為1,660,100千元,較2022年有所減少[39] - 公司2023年貿易應收款項中12個月以上的款項為199,110千元,較2022年有所增加[40] - 公司2023年已抵押及受限制現金為568,400千元,較2022年有所下降[40] - 公司2023年貿易應付款項中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為2,081,759千元,較2022年有所減少[41]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30 19:53AI Processing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定位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致力于构建和谐的产业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3] - 公司在2019年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协同共用强大的财务资源和产业资源,助力公司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5] - 公司在2020年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新品牌“粤港湾”[6] - 公司继续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拓展精品住宅、城市更新等业务[7]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1,334.6百万元,同比增长约21.6%[1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为人民币1,624.2百万元,同比增长了43.2%[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录得约人民币213.5百万元的毛利亏损[1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收入约为人民币208.9百万元[2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行政费用总额约为人民币169.3百万元,同比下降约32.6%[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确认的减值损失约为人民币109.2百万元[2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现有投资物业确认的公允值损失约为人民币412.0百万元[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211.4百万元,同比下降约29.7%[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负,主要是由于运营亏损和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损失[30] 资金状况 - 公司预期未来一年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业务经营和借款[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现金余额约为人民币1,130.7百万元[33] - 公司采用审慎的财务政策进行债务管理,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3,187.0百万元[34] 股权结构 - 曾雲樞先生持有公司约60.93%的股份,何飛先生持有公司约5.66%的股份[60] - 曾雲樞先生及其配偶通过关联公司持有公司约60.93%的股份[62] - 何飛先生及其配偶被视为持有公司5.66%的股份,共计25,686,770股[63] - 中國粵港灣區控股、瑞信海德控股、堅裕控股及曾雲樞先生被视为持有公司60.93%的股份,共计276,443,711股[66] 公司治理 - 公司已重新遵守上市规则有关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成员数量的要求[84] - 公司已重新遵守上市规则有关提名委员会主席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大部分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要求[84] - 公司已重新遵守上市规则有关模型守则中董事证券交易的要求[86] - 公司已重新遵守上市规则有关审计委员会成员数量和职责的要求[87] 公司业务 - 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在中国进行商贸物流中心和住宅物业的开发、销售和经营,以及贸易业务[156] - 来自与客户订立合同的收入按主要产品或服务线分拆,包括物业销售收入、物业管理服务收入、贸易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158] - 公司按部门划分管理业务,主要分为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和贸易业务两个报告分部[162] - 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根据业绩和资源分配监控每个报告分部的结果、资产和负债[164] - 公司采用“调整后的EBITDA”作为报告分部利润的衡量标准,其中“折旧和摊销”被视为包括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166]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19:3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1396.HK[4] - 2020年7月14日前公司原名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4]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助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6] - 2020年公司战略升级为“新生生态产城服务商”,实行双品牌运营[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罗介平先生于2023年7月20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11] - 曾云枢先生于2023年7月20日辞任主席并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 - 冯科先生于2023年3月1日辞任公司董事[11] - 陈阳升先生于2023年7月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多个职位[11] - 戴亦一先生于2023年4月7日辞任公司董事[11] - 韩秦春自2023年5月18日起任新丰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2][113] - 戴亦一自2023年4月7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14][115] - 冯科自2023年3月1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115] - 陈阳升自2023年7月5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02][110][111] - 罗介平自2023年7月20日起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授权代表[102][106][107] - 曾云枢自2023年7月20日起由执行董事调任非执行董事,辞任董事会主席等职务[102][108][109] 公司业绩公告 - 公司发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公告[1] 公司合约销售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约13.346亿元,较2022年同期上升约21.6%,住宅物业销售占比约90.7%,商业及其他物业销售占比约9.3%[14] 公司土地储备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确权的土地储备约为739.3万平方米[14][15] 公司收入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16.242亿元,2022年上半年约13.217亿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4.48亿元,同比上升43.2%[1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6.2418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3.21716亿元人民币[127] - 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为370,044千元,2022年为256,531千元[159] - 2023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57,333千元,2022年为32,585千元[159] - 2023年上半年贸易业务收入为1,176,140千元,2022年为1,008,958千元[159]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7,253千元,2022年为8,874千元[159] - 2023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13,410千元,2022年为14,768千元[159]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收入及其他来源收入总计1,624,180千元,2022年为1,321,716千元[1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报告分部收入为16.2418亿元,2022年同期为13.21716亿元[168] 公司销售成本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销售成本约18.377亿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的销售成本约6.635亿元,同比上升约44.2%[1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为18.37667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4.7322亿元人民币[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貨成本为17.98954亿元,2022年同期为14.34623亿元[172] 公司毛利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2.135亿元,2022年上半年约1.515亿元[20] 公司其他收入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通过处置项目公司提前收回项目收益,录得净收入约2.089亿元,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约0.022亿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2.08866亿元,2022年同期为0.02155亿元[169] 公司销售及行政费用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行政费用总额约1.693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约32.6%[23] 公司减值亏损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确认减值亏损约1.092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0.467亿元[26] 公司优先票据及上市情况 - 公司有2023年到期票息13.85%的优先票据和2026年到期票息7.0%的优先票据[13]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份代号为01396,优先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13] - 2023年4月17日公司开始交换要约,涉及至少6750万美元2023年到期12.0%优先票据和至少2.73258亿美元2023年到期13.85%优先票据[95] - 2023年4月25日交换要约届满,7500万美元2023年5月票据(占100.00%)和2.87819亿美元2023年10月票据(占94.80%)有效提交并获接纳[97] - 2023年4月28日交换要约完成,公司发行本金总额4.13578609亿美元的2026优先票据,年利率7.0%,2026年4月28日到期[97][98] - 2026优先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99] - 发行2023优先票据、2023交换要约及2026优先票据详情可参考2021年9月23日至2023年5月4日公司公告[101]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4.12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1.659亿元[27] 公司融资成本数据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约2.11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006亿元减少29.7%[29] 公司现金余额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包括已抵押及受限资金)约为11.307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9.404亿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5178亿元人民币[123] - 2023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76113亿元,6月30日为1.45178亿元[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5178亿元人民币[146] 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为31.87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9.097亿元;优先票据约为31.211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26.098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为3.61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26亿元[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即期部分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4.01379亿元人民币[123] - 2023年到期的优先票据为1.14175亿元人民币[12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即期部分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4.01379亿元人民币[146] - 2023年到期的优先票据为1.14175亿元人民币[146] 公司或然负债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就国内银行向其客户提供按揭融资有关的担保承担或然负债约28.894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32.555亿元[37] 公司建设及发展合约资本承担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订约但并无于财务报表拨备的建设及发展合约资本承担为22.0186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8488亿元[40] 公司流动比率及资产负债比率数据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55,2022年12月31日为1.40[41]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33.8%,2022年12月31日为34.7%[41] 公司股权出售数据 - 公司于本期向独立第三方出售深圳百川世纪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代价为人民币6000万元[44] 公司员工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有642人,2022年12月31日为855人[49] - 本期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人民币4860万元,2022年上半年约为人民币1.026亿元[49] 公司股东持股数据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曾云枢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2.76443711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60.93%[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何飞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及购股权合计2568.677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66%[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453,735,400股,股权百分比以此为基准计算[62][68] - 曾云枢先生及其配偶通过相关公司于276,443,71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63] - 何飞先生及其配偶被视为于25,686,770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5.66%[64]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持有276,443,71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60.93%[67][68] - 瑞信海德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76,443,71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60.93%[67][68] - 坚裕控股有限公司持有276,443,71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60.93%[67][68] - 曾云枢先生持有276,443,711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60.93%[67][68] - 顶昇有限公司持有33,28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7.33%[67] - Sunet Global Limited持有33,28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7.33%[67] - 王剑先生持有33,28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7.33%[67] 公司购股计划数据 - 2023年1月1日和6月30日,根据购股计划可授予的购股权数量均为11,208,440股[7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所有计划授出的6,000,000份购股权除以该年度已发行相关类别股份加权平均数453,735,400股,结果为1.32% [78] - 2023年6月30日,购股计划下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5,712,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1.26% [79] - 2022年6月26日授出的购股权,2023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4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4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5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5年4月1日至7月1日[80] - 2020年6月12日及12月7日授出的购股权,2021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1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2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2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3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80] - 上市规则新的第17章于2023年1月1日生效,公司在修改购股计划前需遵守相关过渡安排规定[81] 公司上市规则遵守情况 - 董事会认为公司在期内符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所载的守则条文[83] - 上市规则要求董事会至少包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公司须委任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的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上市规则要求审核委员会至少由三名成员组成[84] - 上市规则要求提名委员会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出任主席,且大部分成员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戴亦一自2023年4月7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月5日陈阳升获委任,公司重新遵守上市规则要求[85][86] - 公司采用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所有董事确认在相关期间已遵从规定[87] - 审核委员会于2013年9月27日成立,2018年12月27日采用修订职权范围,遵守2022年1月1日生效的新《企业管治守则》[88]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阳升于2023年7月5日获委任[90] 公司股息及证券交易情况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92] - 期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3] 公司重大投资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重大投资(投资额占公司资产总值5%或以上)[104] 公司财务资料审阅情况 - 已审阅公司2023年6月30日中期财务资料,包括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5-02 17:0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8月17日提出实施股份合并,每十股合并为一股,每股面值0.1港元[5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53,735,400股,每股面值0.1港元[59]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物业开发、销售、管理、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贸易等,重点发展大湾区项目[6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营收为3,168,080千元,毛利润为-45,974千元,税前亏损为1,916,618千元[60]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708,667千元,流动资产为19,998,734千元,净流动资产为5,687,106千元[61] - 公司在2022财政年度内未发生任何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重大事件[68] - 公司不建议派发2022财政年度末期股息[72]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曾雲樞先生、王再興先生、蔡鴻文先生、何飛先生、魏海燕女士等[105] - 董事会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有独立性[106] - 公司董事与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服务合同/委任函,无董事与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签订不可在一年内终止的服务合同[107] - 董事薪酬和五名最高薪酬人士的具体情况已在财务报表附注7和8中披露[115] 公司审计及高管责任 - 公司董事和其他官员有权在公司资产中获得赔偿,以抵御其在辩护中遭受的所有损失或责任[172] - 审计委员会认为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要求,并已进行充分披露[174] - 公司重视高企业治理标准的重要性,已制定并实施了健全的治理政策和措施,以维护价值和业务模式[178]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8 18:01AI Processing
CONTENTS 目錄 Corporate Profile 公司簡介 2 Core Value 核心價值 3 Corporate Information 公司資料 4 Manageme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7 Financial Summary 財務概要 16 Directors’ Report 董事會報告 18 Corporate Governance Report 企業管治報告 39 Biographical Details of Direc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履歷 59 Independent Auditor’s Report 獨立核數師報告 68 Audited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經審核合併財務報表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合併損益表 79 Consolidated Statement of Profit or Loss and 合併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表 80 Other Comprehensiv ...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4-28 17:5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7月14日前原名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5]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7] - 2020年公司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更名“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7] - 公司股份代号为1396,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3.85%于2023年到期优先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14] 公司报告与交易安排 - 公司2022年度报告印刷版本将于2023年4月29日寄发[1] - 公司股份自2023年4月3日上午九时正起暂停交易,申请自2023年5月2日上午九时正起恢复交易[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王再兴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由非执行董事调任执行董事[12] - 何飞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总裁[12] - 魏海燕女士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2] - 冯科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非执行董事,于2023年3月1日辞任[12] - 戴亦一先生于2023年4月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 - 曾云枢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105] - 王再兴于2022年1月20日由执行董事及主席调任非执行董事及主席,6月27日调任执行董事及联席主席[105] - 蔡鸿文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主席[105] - 何飞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105] - 陈军余于2022年1月2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联席主席兼总裁,5月6日辞任[105] - 杨三明于2022年1月20日由总裁调任执行总裁,6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105] - 王德文于2022年1月20日辞任联席总裁,6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105] - 冯科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非执行董事,2023年3月1日辞任[105] - 戴亦一于2023年4月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05] - 曾云枢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198] - 王再兴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由非执行董事兼主席调任为执行董事兼联席主席[199] - 蔡鸿文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被委任为董事会联席主席[200] - 何飞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公司总裁[200] 宏观经济环境 - 2022年中国GDP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 [15] - 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中国出口贸易面临挑战,国内经济支撑或转向内循环[20] - 中央坚持“房住不炒”,供需两端政策有优化空间,房企融资链有望畅通,资金面或改善[20] 公司业务战略 - 公司将在投资端实施审慎拿地策略,通过合作开发降低风险、减少支出[22] - 公司在销售端将加强销售回款,通过主动灵活策略加速去化[22] - 公司在运营端将强化品质提升策略,严控成本费用支出[22] - 公司在融资端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2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合约销售约24.504亿元,较2021年的45.825亿元下降约46.5% [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确权土地储备约820万平方米,2021年12月31日为940万平方米[19] - 2022财年公司收入约为31.681亿元,较2021财年的55.709亿元下降[27] - 2022财年销售成本约为32.141亿元,较2021财年的48.356亿元下降[28] - 2022财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4600万元,2021财年录得毛利约7.353亿元[29] - 2022财年其他净亏损约为5620万元,2021财年亏损约为1.658亿元[30] - 2022财年销售及行政费用总额约为4.635亿元,较2021财年的6.695亿元下降30.8%[31] - 2022财年公司确认减值亏损约为3.4亿元,2021财年为1210万元[35] - 2022财年投资物业确认公允值亏损约为6.774亿元,2021财年约亏损970万元[37] - 2022财年融资成本约为4.003亿元,较去年的2.97亿元增加34.8%[3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余额约为人民币19.404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1.368亿元[4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为人民币49.097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32.713亿元;优先票据约为人民币26.098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3.465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为人民币3.526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8.635亿元[4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为人民币32.555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32.437亿元[4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内拨备的资本承担中,建设及发展合约为人民币13.48488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50.00054亿元;土地合约为0,2021年为人民币2.5155亿元[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40,2021年为1.62;资产负债率为34.7%,2021年为27.1%[49] - 2022年公司收入为3,168,080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5,570,884千元人民币[60] - 2022年公司毛利亏损45,97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盈利735,254千元人民币[60] - 2022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916,618千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355,669千元人民币[60] - 2022年公司年内亏损1,729,027千元人民币,2021年亏损445,110千元人民币[6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708,667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650,383千元人民币[6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9,998,734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20,222,582千元人民币[6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4,311,628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12,490,269千元人民币[61] - 2022年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1年也未派付[72] - 2022财年,慈善捐款及其他捐款约为人民币0.4百万元,2021财年为人民币1.3百万元[8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为11.215亿元,较2021财年的40.882亿元下降72.6%[27] - 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销售成本约为11.68亿元,较2021财年的33.588亿元下降65.2%[28] - 2022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客户和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集团收入约0.5%和1.4%[77] - 2022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供应商和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占集团采购总额约28.3%和53.6%[78] 公司股份相关 - 2022年8月17日董事会建议实行股份合并,9月23日获股东批准,9月27日生效,每10股面值0.01港元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0.1港元股份[58]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53,735,400股每股面值0.1港元(调整后),2021年12月31日为4,537,354,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59] - 2022年9月27日,每十股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合并为一股合并股份的股份合并生效[90] 购股计划相关 - 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最高数目为40,148,440股,约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8.85%[8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可就购股计划授出的购股发行股份总数为6,252,000股,占2022财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1.38%[91] - 2022年1月1日和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可授予购股数量分别为17,208,440股和11,208,440股[93] - 购股计划自2019年5月30日起十年内有效,截至2022年12月31日,余下期限约为六年五个月[88] - 公司接获签署要约函件及汇款人民币1.00元时,购股获承授人接纳,汇款应不迟于要约日期起7天内收到[87] - 上市规则新第17章于2023年1月1日生效,公司在修改购股计划前需遵守过渡安排相关规定[94] - 2022年初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12320000份,年内授予6000000份,失效12068000份,年末剩余6252000份[95] - 何飞先生于2022年6月26日获授3000000份购股权,授予日期前收市价为2.5港元每股,行使价为5.0港元每股,公平价值为0.031港元每股[95] - 陈军余先生于2022年1月20日获授3000000份购股权,后于5月6日辞职,购股权失效,授予日期前收市价为4.1港元每股,行使价为5.0港元每股,公平价值为0.069港元每股[95][97] - 2022年6月26日授出的购股权限期归属及行使,2023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4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4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5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5年4月1日至7月1日[102] - 2022年1月19日授出的购股权限期归属及行使,但因陈军余辞职已全部失效,原计划2022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2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3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4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4年4月1日至7月1日[102] - 2020年6月12日及12月7日授出的购股权限期归属及行使,2021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1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2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2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3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103] - 杨三明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辞去执行董事职务,相关2100000份购股权失效[95][98] - 王德文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辞去执行董事职务,年初700000份购股权,年内300000份失效,年末剩余400000份[95][99] - 林智远先生于2022年6月20日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相关63000份购股权失效[95][100] - 岳峥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辞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相关63000份购股权失效[95][101] 公司股权结构 - 2022年12月31日,曾云枢、蔡鸿文分别持有公司普通股276,443,711股,占已发行总股本60.93%[125] - 2022年12月31日,何飞持有公司普通股和购股权合计25,686,770,占已发行总股本5.66%[125] - 股权百分比按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的453,735,400股股份计算[126][132] - 2022年12月31日,曾云枢先生及配偶通过相关公司于276,443,71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126] - 2022年12月31日,蔡鸿文先生及配偶通过相关公司于276,443,71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127] - 2022年12月31日,顶昇持有33,280,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约7.33%[131] - 2022年12月31日,SUNET GLOBAL LIMITED持有33,280,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约7.33%[131] - 2022年12月31日,王剑先生持有33,280,000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约7.33%[131] - 2022年12月31日,何飞先生持有22,686,770股公司股份及3,000,000股购股权,占已发行总股本约5.66%[1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6 06:1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1396.HK[4] - 2020年7月14日前公司原名为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后更名[4]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5] - 2020年公司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杨三明、王德文于2022年6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12] - 何飞、魏海燕于2022年6月27日被委任为执行董事[12] - 冯科于2022年6月27日被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2] - 林智远于2022年6月2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 - 岳峥于2022年6月2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 - 关浣非、韩秦春于2022年6月27日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 - 2022年1月20日曾云枢辞任董事会联席主席,6月27日被委任为董事会主席[139] - 2022年1月20日王再兴由执行董事调任为非执行董事,6月27日由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调任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联席主席[139] - 2022年1月20日蔡鸿文辞任董事会联席主席,6月27日被委任为董事会联席主席[139] - 2022年6月27日何飞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公司总裁[139] - 2022年6月27日魏海燕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冯科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39] - 关浣非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42] - 韩秦春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142] - 陈军余先生于2022年1月2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会联席主席兼总裁,于2022年5月6日辞任[142] - 王德文先生于2022年1月20日辞任公司联席总裁,于2022年6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职务,调任为公司顾问[142] - 杨三明先生于2022年1月20日由总裁调任为执行总裁,于2022年6月27日辞任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142] - 岳峥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核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142] - 林智远先生于2022年6月2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及薪酬委员会成员职务[142] 公司合约销售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约10.976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约64.0%,住宅物业销售占比约76.1%,商业及其他物业销售占比约23.9%[22][24] 公司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确权的土地储备约为902.7万平方米[22][24] 公司收入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为13.217亿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为3.128亿元,同比下降83.6%,贸易业务收入约10.09亿元,同比增长43.7%[26][27]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13.21716亿元,2021年同期为26.04255亿元,同比下降49.24%[1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总收入约为13.2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约49%[188] - 2022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为256,531千元,2021年同期为1,792,809千元[195] - 2022年上半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32,585千元,2021年同期为45,842千元[195] - 2022年上半年贸易业务收入为1,008,958千元,2021年同期为701,986千元[195]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为8,874千元,2021年同期为39,796千元[195] - 2022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14,768千元,2021年同期为23,822千元[195] - 2022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1,306,948千元,2021年同期为2,580,433千元[195] -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321,716千元,2021年同期为2,604,255千元[195] 公司销售成本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销售成本约为14.732亿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的销售成本约4.601亿元,同比下降约65.4%[28][31] - 2022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4.7322亿元,2021年同期为20.30915亿元,同比下降27.46%[163] 公司毛利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为1.515亿元,2021年同期为毛利约5.733亿元[29][32]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亏损1.51504亿元,2021年同期毛利为5.7334亿元[163] 公司销售及行政费用情况 - 2022年上半年销售及行政费用总额约为2.514亿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30][33] 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对现有投资物业确认公允价值损失1.659亿元,2021年同期为公允价值收益0.105亿元[3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投资物业确认约1.659亿元公允值亏损,去年同期为1050万元公允值收益[42] 公司财务成本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财务成本约为3.00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733亿元增加73.5%[3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约3.00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733亿元上升约73.5%[43] 公司所得税费用情况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记录负所得税费用,主要因经营亏损和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损失[38] 公司现金余额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包括质押和受限现金)约为19.165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1.368亿元[4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约19.165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1.368亿元[46] - 2022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73314亿元,6月30日降至6.87485亿元[183] 公司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45.822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2.713亿元[48][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优先票据约24.617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3.465亿元[48][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6.838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为8.635亿元[48][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或然负债约31.384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2.437亿元[54][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总计约48.36999亿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52.51604亿元[58]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3,935,79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739,692千元[171] - 2022年6月30日优先票据为1,970,09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877,848千元[171] - 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24,405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27,322千元[171] - 2022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负债为91,524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2,988千元[171] - 2022年6月30日其他金融负债为768,009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947,719千元[171]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计6,789,828千元,2021年12月31日为5,725,569千元[171] 公司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比率情况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71,2021年12月31日为1.62[63]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34.7%,2021年12月31日为27.1%[63] 公司雇员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有880人,2021年12月31日为1275人[74][75]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曾云枢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2,664,306,801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8.72%[85] - 蔡鸿文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2,664,306,801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8.72%[85] - 何飞先生持有公司购股权30,000,000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66%[85] - 股权百分比按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4,537,354,000股股份计算[88] - 曾云枢先生及其配偶通过相关公司于2,764,437,10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88] - 蔡鸿文先生及其配偶通过相关公司于2,764,437,10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88] - 何飞先生及其配偶被视为于256,867,700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5.66%[88]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持有2,664,306,801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科约58.72%[93] - 瑞信海德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控制公司权益涉及2,664,306,801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科约58.72%[93] - 曾云枢先生通过控制公司权益涉及2,664,306,801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科约58.72%[93] - 陈军余先生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49,198,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科约9.90%[93] - 顶昇有限公司为实益拥有人,持有332,800,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科约7.33%[93] - 王剑先生通过控制公司权益涉及332,800,000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科约7.33%[9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4,537,354,000股,股权百分比以此为基准计算[96]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RXHD Holdings、曾云枢先生分别被视为于2,764,437,10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96]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客家公园、Guang Yitong及蔡鸿文先生分别被视为于2,764,437,101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60.93%[96] 公司购股期权计划情况 - 公司于2019年5月30日批准及采纳购股期权计划[99][10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购股期权计划下尚未行使的购股期权总数为95,17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2.10%[100]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购股期权授予总数为60,000,000股,注销/失效总数为88,030,000股[101] - 何飞先生于2022年6月26日获授予30,000,000股购股期权,行使价为0.50港元每股[101] - 陈军余先生于2022年1月20日获授予30,000,000股购股期权,后因辞职相关期权失效[101][105] - 杨三明先生于2022年6月27日辞职,相关21,000,000股购股期权失效[101][105] - 林智远先生于2022年6月20日辞职,相关630,000股购股期权失效[101][105] - 陈军余先生于2022年1月20日获授3000万股购股权,后于2022年5月6日辞任,相关购股权失效[106] - 2020年6月12日及12月7日授出的购股权限,2021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1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2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2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3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108] - 2022年6月26日授出的购股权限,2023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4年4月1日归属30%,行使期为2024年4月1日至7月1日;2025年4月1日归属40%,行使期为2025年4月1日至7月1日[11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9 22: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1396.HK[5][8]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6][8] - 2020年7月14日公司更名为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5][6][8]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主要行政及管理中心位于深圳,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21][22]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Maples Fund Services (Cayman) Limited,香港分处为Computershare Hong Kong Investor Services Limited[22][24] - 公司审计师为毕马威,主要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4] - 公司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1396[24] 公司荣誉 - 公司获“2021中国大湾区房地产50强Top19”等多项荣誉[14]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2年1月20日,陈军余获委任为联席主席兼总裁,杨三明由总裁调任为执行总裁,蔡鸿文、曾云枢辞任联席主席,王德文辞任联席总裁[17][19] - 2021年3月18日,戴亦一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名委员会主席[18][19] - 2022年1月20日,黄财兴由执行董事调任非执行董事[157] 公司合约销售数据 - 公司2021财年合约销售约45.825亿元,2020财年为42.097亿元[28][31] - 2021财年住宅物业销售占合约销售金额约78.7%,2020年为66.2%;商业及其他物业销售占比约21.3%,2020年为33.8%[29][31] 公司土地储备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约1280万平方米(含已锁定待确权项目),已确权土地储备约940万平方米,2020财年为890万平方米[30][32] 公司收入数据 - 2021财年公司总收入约55.709亿元,较2020财年的37.372亿元增长49.1%[38][41] - 2021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和贸易业务分别贡献总收入的73.4%和26.6%[38][41] - 2021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40.882亿元,2020财年约37.372亿元,同比增长9.4%[42][46] - 2021财年贸易业务总交易额约14.827亿元,计入公司收入[43] - 2021财年贸易总交易金额约14.827亿元,计入公司收入[47] - 2021年公司收入为55.70884亿元,2020年为37.37158亿元[102] 公司成本数据 - 2021财年公司销售成本约48.356亿元,2020财年为24.504亿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销售成本占比约69.5%,2020年为100%;贸易业务销售成本占比约30.5%,2020年为零[44] - 2021财年销售成本约48.356亿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占比约69.5%,贸易业务相关占比约30.5% [48] 公司利润数据 - 2021财年公司毛利约7.353亿元,较2020财年的12.867亿元下降42.9%[45] - 2021财年公司净亏损约4.451亿元,2020财年净利润约3.563亿元[45] - 2021财年毛利约7.353亿元,较2020财年下降42.9%,产生净亏损约4.451亿元[49] - 2021年公司毛利为7.35254亿元,2020年为12.86733亿元[102] - 2021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55669亿元,2020年利润为7.25883亿元[102] - 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4.4511亿元,2020年利润为3.56273亿元[102] 公司其他收支数据 - 2021财年其他净亏损约1.658亿元,2020财年为收入约4720万元[52][57] - 2021财年销售及行政费用总额约6.695亿元,占收入比率约12.0% [53][58] - 2021财年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1210万元[55][59] - 2021财年融资成本约2.97亿元,较去年略微增加[63][69] - 所得税开支由2020财年的3.696亿元减少2.802亿元至2021财年的8940万元[64][70] - 2021财年慈善捐款及其他捐款约130万元,2020财年为760万元[138][145] 公司现金流及负债数据 - 2021年12月31日现金余额约21.368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23.514亿元[67][72]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32.713亿元,优先票据约23.465亿元,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8.635亿元[7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为人民币3271.3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310.3百万元;优先票据约为人民币2346.5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1820.5百万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为人民币863.5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零元[76] - 2021年12月31日,按需要时偿还及一年以内还款金额为人民币1000245千元,2020年为人民币2301553千元;一年后但两年内偿还金额为人民币3534735千元,2020年为人民币327002千元;两年后但五年内偿还金额为人民币1555297千元,2020年为人民币331178千元;五年后偿还金额为人民币391043千元,2020年为人民币171050千元[7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就国内银行向其客户提供按揭融资有关的担保承担或然负债约人民币3243.7百万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648.3百万元[78][80] - 2021年12月31日,建设及发展合约资本承担为人民币5000054千元,2020年为人民币2130295千元;土地合约资本承担为人民币251550千元,2020年为人民币1578273千元[83] - 2021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62,2020年为1.23;资产负债率为27.1%,2020年为16.5%[85] 公司资产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36.50383亿元,2020年为42.52906亿元[10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202.22582亿元,2020年为147.24095亿元[105] 公司客户及供应商数据 - 2021年来自公司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收入约3.0%及5.5%[127][136] - 2021年向公司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供应商及五大供应商采购的总额分别占公司采购总额约28.6%及60.9%[128][136] 公司投资及股息数据 - 2021年公司无重大投资(投资金额占公司2021年12月31日的资产总值5%或以上)[121][130] - 董事会不建议2021财政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0财政年度:零元)[122][131] 公司购股计划数据 - 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最高数为401,484,400股,受限10%限额及《上市规则》第17章限额[141][148] - 截至要约日期12个月内,合资格参与者获授购股股权股份上限不超已发行股份1%[142][148] - 购股计划自2019年5月30日起十年内生效,2029年5月30日后不再授出[144][148] - 2021年12月31日,购股计划未行使购股总数123,2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72%,行使价0.5港元[151][152] - 2021年1月1日购股总数202,400,000股,年内注销79,200,000股,年末为123,200,000股[154] - 2021年4月1日30%购股应归属,行使期为2021年4月1日至7月1日[155] - 2022年4月1日30%购股应归属,行使期为2022年4月1日至7月1日[155] - 2023年4月1日40%购股应归属,行使期为2023年4月1日至7月1日[155] 公司董事相关数据 - 公司各董事与公司订有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162] - 拟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重选的董事无不可于一年内不付补偿(法定补偿除外)而终止的服务合约[162] - 董事在2021财年集团相关重大合约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实益权益[163] - 2021财年董事薪酬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7及8 [177] - 公司薪酬政策载于年报的企业管治报告[177] - 2021财年概无董事放弃或同意放弃任何薪酬[181] 公司控股股东相关数据 - 控股股东在2021财年集团相关重大合约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权益[164] - 限制性期间指公司股份停止上市交易或控股股东无权行使或控制行使公司股东大会30%或以上投票权较早之日[172] - 控股股东承诺促使竞争商业机会按要求先转介给公司,要约者在特定条件下有权寻求新机会[175] - 控股股东确认在2021财年已完全遵守不竞争契约条款[176] 公司股权结构数据 - 蔡鸿文直接持有广东鸿艺集团有限公司50%的权益[184][1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蔡鸿文于公司普通股的合计持股数为2,664,306,801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8.72%[19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杨三明于公司购股期权的合计持股数为21,614,000,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48%;其配偶持有614,000股普通股[193][19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王德文于公司购股期权的合计持股数为7,000,000,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15%[19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林智远于公司购股期权的合计持股数为630,000,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01%[19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岳峥于公司购股期权的合计持股数为630,000,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01%[193] - 股权百分比按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4,537,354,000股股份的基准计算[199] 公司业务竞争相关数据 - 广东鸿艺集团等公司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其业务可能与集团业务竞争[185][187] - 控股股东蔡鸿文和曾胜等签署了有利于公司的不竞争契约,曾云枢因父子关系受限于此契约[186][187] 公司人员数据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有1275人,2020年12月31日为961人[96][100] - 2021财政年度,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人民币248.5百万元,2020财政年度约为人民币256.1百万元[96][100] 公司重大交易数据 - 2021年2月1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毅德顺和向东莞铂禾增资人民币222百万元以认购其51%的股权[92][97] - 2021年4月22日,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首粤东莞以人民币214百万元收购东莞兴通物业投资有限公司全部股权[93][97] - 2021年财政年度,除上述交易外,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94][98] 公司董事及行政人员权益数据 - 除已披露情况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所知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96][198]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03 06:0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01396.HK[3][4] - 2020年7月14日前公司原名为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3][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21][22]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14.00%于2021年到期之2年期优先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21][22] - 公司网站为www.youngogroup.com,投资者关系电话为(86) 755 8283 3533 [2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主要行政及管理中心在深圳[18][19] 公司战略发展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助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5][7] - 2020年公司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5][7] 公司荣誉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荣获“2021中国房地产百强之星”等四项荣誉[13] 公司人事变动 - 戴亦一先生于2021年3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4][15][16] - 2020年12月23日赵立华先生辞世后,提名委员会仅两名成员且无主席,背离企业管治守则第A.5.1条要求;2021年3月19日戴亦一先生获任命后,公司再次符合相关上市规则要求[156][160] - 上市规则要求董事会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占三分之一,审核委员会至少三名成员;2020年12月23日后董事会仅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和提名委员会各两名成员且提名委员会无主席,戴亦一先生获任命后公司再次合规[157][161] - 戴亦一先生于2021年3月1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名委员会主席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81]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26.04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7.332亿元上升255.2%;毛利约5.73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3.594亿元上升59.5%;净利约1.61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0.958亿元上升68.2%[26][2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约32.07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及优先票据约28.21亿元,现金短债比为1.14;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9.6%,净负债率为36.7%[27][3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约26.043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255.2%,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和贸易业务分别贡献总收入的73.0%及27.0%[61][62][6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约20.309亿元,较2020年同期上升443.4%,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销售成本占比约65.5%,贸易业务相关销售成本占比约34.5%[66][69]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约为5.733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约3.594亿元上升59.5%,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毛利占比约为99.9%,毛利率为30.1%,2020年为34.4%[7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其他收入约为702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260万元增加了210.8%,主要因确认议价收购附属公司净收益约6610万元[73][7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销售及行政费用约为2.244亿元,占收入比率约为8.6%,去年同期占比约为27.6%[75][76] - 2021年上半年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102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620万元下降37.2%[79][8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就现有投资物业确认了约1050万元的公允值收益,去年同期确认转拨的公允值收益2.095亿元,以及现有投资物业的公允值亏损550万元[81][8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成本约1.73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829亿元下降约5.2%[82][87] - 2021年上半年实际税率为39.4%,2020年同期为54.6%[83][8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约1.611亿元,2020年上半年约为9580万元,增长因收入增加和成本控制[84][8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现金余额约为32.073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23.514亿元[93][9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为23.541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3.103亿元;优先票据约为23.678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8.205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为7.849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零元[98][9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总额为55.06785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1.30783亿元有所增加[10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就国内银行向客户提供按揭融资有关的担保承担或然负债约60.908亿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26.483亿元[103][10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总计53.942亿元,2020年12月31日为37.08568亿元[10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33,2020年12月31日为1.23[1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22.1%,2020年12月31日为16.5%[1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杠杆比率为9.2%,2020年12月31日为4.1%[1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净负债率为36.7%,2020年12月31日为13.3%[1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现金短债比为1.14,2020年12月31日为1.02[1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9.6%,2020年12月31日为65.5%[111]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276,327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4,252,90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0.55%[19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0,678,288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14,724,09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40.44%[19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5,592,093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11,986,89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9.91%[199]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090,980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1,131,74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73.12%[20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6,271,542千元人民币,2020年12月31日为5,858,36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05%[200] - 基本和摊薄每股盈利2021年为1.7人民币分,2020年为2.5人民币分,同比下降约32%[19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604,255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733,15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55.21%[194] - 期内利润为161,084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95,79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8.16%[194][195] - 期内其他全面收入为31,110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 - 14,66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12.13%[195]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92,194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81,1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36.91%[195] 公司项目情况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在大湾区及周边跟进11个项目,预计总可售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450亿元,其中7个为大湾区城市更新项目[33][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7个大湾区城市更新项目预计总可售面积约110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300亿元,其中5个已转化为土地储备,预计可售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140亿元,预计2021年四季度销售[34][37] - 公司在大湾区跟进潜在项目,预期总可售货值约200亿元[35][3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针对兰州项目约70万平方米土地(占兰州项目总未开发土地约90%)获商业改住宅用途批复,计划打包出售宁乡项目约13万平方米物业[36][39]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获取八个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约210万平方米,预计可售货值约250亿元,大湾区及湾区辐射区域新获取土地储备占比约76%,非湾区省会城市新获取土地储备占比约24%[53][5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总土地储备约1370万平方米,住宅用途土地储备占比约48%(2020年6月30日:16%)[53][54][55] 公司销售情况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0.493亿元[4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住宅物业合同销售金额占比约79%,2020年同期为46%[41]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大湾区及周边合同销售金额占比约37%,2020年同期为0%[4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物业销售现金回款超合同销售金额的90%[4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约销售金额约30.493亿元,住宅物业合约销售金额占比约79%(2020年上半年:46%),大湾区及湾区辐射区域合约销售金额占比约37%(2020年上半年:0%)[4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物业销售现金回款超合约销售金额的90%[4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19.023亿元,同比增长159.5%,物业销售收入约17.92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71.9%,物业销售收入占比约94.2%[64][67]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贸易业务总交易金额约7.02亿元,计入公司收入[65][68] - 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销售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约3.737亿元上升约255.8%至2021年上半年约13.297亿元[66][69] 公司未来策略 - 公司将实施审慎拿地策略,合作开发项目,加速销售回款,强化品质提升,严控成本,拓展融资渠道[123][125] - 公司将积极在大湾区寻求投资机遇,兼顾规模与利润发展[124][126]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蔡鸿文先生在公司普通股的公司权益为2,664,306,801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58.72%[1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杨三明先生在公司普通股及购股权的合计权益为30,614,000,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67%[1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王德文先生在公司购股期权的权益为10,000,000,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22%[1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林智远先生在公司购股期权的权益为900,000,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02%[13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岳峥先生在公司购股期权的权益为900,000,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02%[132] - 股权百分比按2021年6月30日已发行4,537,354,000股股份的基准计算[13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除已披露情况外,董事会所知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35][13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将按规定披露大股东在公司及相联法团股份等的权益或淡仓情况[13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数量为4,537,354,000股[146]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持有2,664,306,801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8.72%[141] - 陈军余先生个人持有449,198,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9.90%[141] - 顶昇有限公司持有305,95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6.74%[141]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由瑞信海德控股有限公司拥有50%权益,瑞信海德控股由君胜控股有限公司拥有70%权益,君胜控股由曾胜先生全资实际拥有[146] -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由客天下拥有50%权益,客天下由Guang Yitong全资拥有,Guang Yitong由蔡鸿文先生拥有60%权益[146] - 顶昇有限公司由Sunet Global Limited全资拥有,Sunet Global Limited由王剑先生全资拥有[146] 公司购股计划 - 公司于2019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13 18:05
公司上市与更名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1396.HK[4][7] - 2020年7月14日公司更名为“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启用新英文标识“YOUNGO”[4][7][17][18] - 2020年7月14日公司英文名由“Hydo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改为“Guangdong – Hong Kong Greater Bay Area Holdings Limited”,中文名由“毅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改为“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50] - 2020年公司英文名由「Hydoo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改为「Guangdong – Hong Kong Greater Bay Area Holdings Limited」,中文名由「毅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改为「粵港灣控股有限公司」[53]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396[45][46] - 公司14.00%于2021年到期之2年期优先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46] 公司战略发展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助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5][7] - 2020年公司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实行双品牌运作[5][7] - 公司战略升级后定位为「新生態產城服務商」,聚焦大湾区,同时在中国大陆其他区域尤其是省会城市寻找高周转商住项目机会[56][59] - 公司战略升级后的核心价值观是「誠信、創新、卓越、共贏」,企业精神是「學習力就是競爭力」,工作理念是「學習進取、陽光激情、快樂工作、健康生活」[57][59] - 公司将2021年确定为“品质提升年”,通过品质提升战略提升品牌形象[35][36] - 公司将2021年定为“品质提升年”,实施品质提升战略,以“六大”主题为指导推动项目经营管控与服务突破[71][73] - 公司以“赋能城市未来,成就美好生活”为愿景,发挥“新生态产城服务商”定位构建产业生态系统[76][78] 公司荣誉与社会责任 - 2020年公司获“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50强企业”TOP19等多项荣誉[14] - 公司25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扶贫工作,抗击疫情时捐款捐物[72][74] - 公司在抗疫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采购超120万只各类医用口罩等物资支持抗疫[83] - 公司采购逾120万只各类医用口罩及相当数量医疗物资支持抗疫[86] 公司人事变动 - 2020年6月9日蔡鸿文辞任CEO,杨三明获委任为CEO[39][40][41] - 2020年12月23日独立非执行董事赵立华辞世[39][41] - 2021年3月19日戴亦一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席[39][41] - 2020年7月1日陈思翰辞任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梁丽娜获委任[42][43] 公司业务拓展与项目获取 - 2020年公司聚焦大湾区,获取多个项目实现土地储备全面增长[20][23] - 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在大湾区获取并跟进7个城市更新及高端住宅项目,预计贡献约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在大湾区相邻区域获取商住项目,预计贡献约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约260万平方米[65] - 公司2020年在大湾区及辐射区域获取10个项目,预计贡献新增建筑面积约260万平方米,其中大湾区7个项目预计贡献约168万平方米,辐射区域3个项目约92万平方米[67] - 2020年公司在深圳、东莞及惠州获得并跟进七个项目,预计贡献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97][100] - 2020年公司获得建筑面积约153万平方米的商住项目,包括两个省会城市项目等[98][100] - 2020年公司新获取土地储备约189万平方米,其中约66%位于大湾区及辐射区域[102][103] - 2020年12月31日及年报之日,公司土地储备分别约为892万平方米及1140万平方米(含已锁定待确权项目)[102][10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约8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物业占比约42.3%,商业及其他物业占比约57.7%,预计到年报日期土地储备达1140万平方米[105][106] - 2020年公司紧跟国家战略,抓住大湾区建设和城市更新机遇,推进大湾区项目开发,重点布局深圳、东莞和惠州[85] 公司融资与激励机制 - 2020年公司通过发行境外美元债券、新股等进行股权和债券融资[21][24] - 2020年公司授出购股权,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25][27] 公司会议与活动 - 2020年12月27日公司在深圳前海举办首届合作伙伴大会[26][28] 公司人才与数字化建设 - 2020年初公司启动人才战略规划,打造“特高人才班”并启动“优粤生”招聘计划[31][32] - 2020年初公司启动数字化建设,携手明源云采用“管理 + IT”模式打造数字化[33]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公司合约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4210百万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62][66] - 2020年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3737.2百万元,较2019财年大幅增加136.0%(2019财年收入约为人民币1583.3百万元)[62][66] - 2020年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1286.7百万元,较2019财年大幅增加124.6%(2019财年毛利约为人民币572.9百万元)[62][66] - 2020财年每股基本盈利约为人民币8.4分,2019财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6.8分,强势扭亏为盈[62][66] - 2020财年公司发展大宗商品贸易新业务,总交易金额约人民币575.0百万元,净利润计入公司收入[63][66] - 2020年虽有疫情,公司营收和利润较2019财年仍实现增长,董事认为疫情对当年运营和财务无重大影响[82] - 2020财年公司营收37.372亿元人民币,较2019财年增长136.0%;毛利12.867亿元人民币,较2019财年增长124.6%;净利润3.563亿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084元人民币[84] - 2020财年公司收入为37.372亿人民币,较2019财年上升136.0%;毛利为12.867亿人民币,较2019财年上升124.6%;净利润为3.563亿人民币,2019财年亏损2.773亿人民币[87] - 2020财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84元,2019财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068元[87] - 2020年公司合约销售金额达约42.1亿人民币,合约销售面积约为68万平方米,超出年度预期[90][92] - 2020年下半年销售业绩创新高,比上半年大幅上涨[90][92] - 2020财年公司总收入约37.372亿元,较2019财年的约15.833亿元增加约21.539亿元,增长136.0%,物业销售收入占比约96.2%[114][119] - 2020财年公司开展大宗商品贸易新业务,总交易金额约5.75亿元,净利润计入公司收入[115][119] - 2020财年公司物业销售收入约35.95亿元,较2019财年的约14.23亿元增加约21.72亿元,增长152.7%[116][120] - 2020财年物业平均销售单价从2019财年的5115元/平方米增加667元/平方米,增长13.0%,至5782元/平方米[116][120] - 2020财年物业交付面积约62.2万平方米,较2019财年的约27.8万平方米增加约34.4万平方米,增长123.7%[116][120] - 2020财年公司物业管理服务收入约7060万元,较2019财年的约6360万元增加约700万元,增长11.0%[117][121] - 2020财年公司其他来源收入约4100万元,较2019财年的约5620万元减少约1520万元,减少27.0%[118][122] - 2020财年销售成本约24.504亿元,较2019财年的约10.104亿元增加约14.4亿元,增长142.5%[125] - 2020财年公司毛利约12.867亿元,较2019财年的约5.729亿元增长124.6%,毛利率约34.4%,与去年相近[126] - 其他收入从2019财年的2.037亿元降至2020财年的4720万元,减少1.565亿元,降幅76.8%[127][131] - 行政开支从2019财年的5.205亿元降至2020财年的3.986亿元,减少1.219亿元,降幅23.4%;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19财年的1.164亿元降至2020财年的1.154亿元,减少100万元,降幅0.8%[128][132] - 销售成本从2019财年的10.104亿元增至2020财年的24.504亿元,增加14.4亿元,增幅142.5%[129] - 毛利润从2019财年的5.729亿元增至2020财年的12.867亿元,增加7.138亿元,增幅124.6%;2020财年毛利率约为34.4%,与去年基本持平[130]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19财年的2130万元增至2020财年的2810万元[134][139] - 投资物业存货转拨公允值收益2020财年为2.094亿元,2019财年为零;现有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2020财年为3710万元,2019财年为7750万元[135][140] - 融资成本从2019财年的2.283亿元增至2020财年的2.768亿元,增加4850万元,增幅21.2%[136][141] - 所得税开支从2019财年的1.329亿元增至2020财年的3.696亿元,增加2.367亿元,增幅178.1%[138][142] - 2020财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563亿元,2019财年净亏损2.773亿元[145][14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合营企业的权益为1.316亿元,2019年12月31日为1.348亿元[146]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于合营企业权益余额为1.316亿元,2019年12月31日为1.348亿元[150]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其他非流动资产余额为3.379亿元,2019年12月31日为4.048亿元[151]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余额约为23.514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为21.772亿元[154][157]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为13.103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为12.337亿元[155][158] - 2020年12月31日集团优先票据及公司债券约为18.205亿元,2019年12月31日约为19.127亿元[155][158] - 按需要时偿还及1年以内还款额2020年为23.01553亿元,2019年为10.79382亿元;一年后但两年内还款额2020年为3.27002亿元,2019年为17.05311亿元;两年后但五年内还款额2020年为3.31178亿元,2019年为2.63398亿元;五年后还款额2020年为1.7105亿元,2019年为0.98311亿元[15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向银行作出的最高担保额为26.483亿元,2019年12月31日为27.579亿元[163][164] - 2020年12月31日建设及发展合约资本承担为21.30295亿元,2019年为16.95686亿元;土地合约资本承担2020年为15.78273亿元,2019年无[16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23,2019年为1.46;资产负债率为16.5%,2019年为21.2%;净负债率为13.3%,2019年为19.6%[16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短债比为1.02,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5.5%,在“三道红线”指标考核中处于“绿档”[170][172] - 2020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737,158千元,2019年为人民币1,583,308千元[192] - 2020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286,733千元,2019年为人民币572,880千元[192] - 2020年公司除税前利润为人民币725,883千元,2019年为亏损人民币144,361千元[192] - 2020年公司所得税为亏损人民币369,610千元,2019年为亏损人民币132,924千元[192] - 2020年公司年内利润为人民币356,273千元,2019年为亏损人民币277,285千元[19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4252906千元人民币,较2019年的3749929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3.41%[194] - 截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