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湾控股(01396)

搜索文档
粤港湾控股盘中最高价触及3.22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6-03 16:57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6月3日收盘价3.110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4%,盘中最高触及3.220港元(近一年新高)[1] - 当日主力资金流入847.320万港元,流出676.360万港元,净流入170.96万港元[1] 公司背景与定位 -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代码01396.HK),全国地产百强之星,位列湾区地产50强TOP19及品牌价值TOP10[1] - 2020年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更名为"粤港湾控股有限公司",形成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多元业务模式[2] - 实行"毅德"(商贸物流)与"粤港湾"(精品住宅、城市更新)双品牌运作[2] 业务战略与愿景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总部基地,同时拓展省会城市高周转商住项目[1] - 以"产业引领"为核心,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及乡村振兴[2] - 企业愿景为"赋能城市未来,成就美好生活",品牌理念为"智创品质生活"[1]
粤港湾控股(01396)境外美元债自主重组成功,引领内房股化债新路径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2:47
债务重组方案 - 粤港湾控股顺利完成对2029年到期的约4.4亿美元债券条款修改的同意征求,以98.33%的高票通过 [1] - 公司通过发行强制可转债的方式赎回美元债券,按本金的55%向债券持有人发行期限为364天的强制可转债 [1] - 支持方案的投资人将获得0.15%的现金同意费及额外10%的强制可转债作为激励,转股价设定为每股5.5港币 [1] 财务影响 - 完成强制可转债赎回美元债后,公司有息负债率由原来的45.3%大幅下降至19.5% [2] - 资本结构显著优化,财务负担减轻,经营现金流水平提升 [2] 投资人反应与公司态度 - 公司与近十几家美元债机构投资人进行多轮协商,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共赢方案 [2] - 美元债投资人将以股东身份继续支持公司发展,彰显对其发展战略和管理能力的高度信任 [3] 行业意义 - 粤港湾控股可能成为首家几乎全部出清境外美元债的内房股企业,为行业走出债务困境提供境外第一股案例 [1] - 公司实践为其他深陷债务困局的内房企业提供可借鉴的转型路径,展现中国房企自救与改革的新样本意义 [3] - 在全球资本市场对地产行业信心低迷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实现债务重组 [3] 公司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强化优质资产运营效率,积极引入新质生产力业务,借助技术创新推动多元化布局 [3] - 未来将全面提升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持续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3]
粤港湾控股(01396.HK)5月2日收盘上涨35.48%,成交562.52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02 16:32
市场表现 - 5月2日港股收盘恒生指数上涨1.74%至22504.68点,粤港湾控股股价上涨35.48%至1.68港元/股,成交量370.26万股,成交额562.52万港元,振幅40.32% [1] - 最近一个月粤港湾控股累计涨幅58.97%,2024年以来累计涨幅767.13%,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0.27%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26.03亿元,同比减少26.28%,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减少51.03%,毛利率-23.93%,资产负债率99.21% [1]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4.67倍,行业中值-0.15倍,粤港湾控股市盈率-0.51倍,行业排名第200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百仕达控股0.28倍、恒达集团控股1.71倍、美联集团2.22倍、中奥到家2.76倍、瑞森生活服务2.82倍 [1] 公司背景与战略 - 粤港湾控股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全国地产百强之星,位列湾区地产50强TOP19及品牌价值TOP10,采用"毅德"和"粤港湾"双品牌运作模式 [2] - 公司战略定位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业务涵盖城市更新、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品质社区、商业服务及基建、金融等领域,重点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2] - 2020年完成战略升级,从传统商贸物流拓展至精品住宅和城市更新业务,发展理念强调"产业引领"和产城融合 [2]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7 16: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10月31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01396.HK[4][7] - 2019年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2020年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实行双品牌运作并更名[5][7] - 2022年6月26日授予的股份期权,2023年4月1日归属比例为30%,2024年4月1日归属比例为30%,2025年4月1日归属比例为40%[129] - 2022年9月27日,公司每十股已发行及未发行现有股份合并为一股合并股份生效[119][123] 董事变动 - 2025年1月21日,王再兴、蔡鸿文、曾云枢三位董事辞任[10][11] - 王再兴、蔡鸿文于2025年1月21日辞任执行董事及联席主席,曾云枢于2025年1月21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31][136] - 曾云枢和蔡鸿文于2025年1月21日辞任,蔡鸿文直接持有广东鸿艺集团有限公司50%权益,相关公司业务可能与集团业务竞争,契约方均签署不竞争契约[152][155] 优先票据信息 - 公司2029年到期的优先票据票息为4.5%,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公司合约销售额约11.571亿元,较2023财年下降约46.0%[18][21] - 2024财年公司收入约26.027亿元,2023财年约35.305亿元,主要因贸易业务运营模式改变[19] - 2024财年公司销售成本约32.254亿元,较2023财年增长95.0%,因交付面积增加及存货减值[20] - 2024财年公司存货减值约6.431亿元,2023财年为3.308亿元[20] - 2024财年公司收入约26027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353050万元下降;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260270万元,同比上升55.8%[22] - 2024财年公司总销售成本约32254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65370万元同比上升约95.0%;2024财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4310万元,2023财年为33080万元[23] - 2024财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62270万元,2023财年为毛利约2120万元[25][30] - 2024财年公司其他损失约24800万元,2023财年其他收益约20890万元[26][31] - 2024财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662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1580万元下降约42.8%,与合约销售下降约46.0%一致[27][32] - 2024财年公司行政开支约791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16190万元下降51.1%[28][33] - 2024财年公司确认减值亏损约41720万元,2023财年为29240万元[29][34] - 2024财年公司就现有投资物业确认公允值亏损约7260万元,2023财年约41920万元[35][39] - 2024财年公司融资成本约6800万元,较2023财年的约29320万元减少76.8%[36][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总额约206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440万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23606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299550万元;优先票据约336750万元,2023年12月31日约322190万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为零,2023年12月31日为15890万元[44][45][46][4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总额为57.28034亿元,较2023年的63.7629亿元有所下降[4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为18.964亿元,较2023年的24.496亿元减少[50][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6.38191亿元,较2023年的28.83733亿元减少[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41,较2023年的1.39有所提高;资产负债率为45.3%,较2023年的35.0%上升[5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26.027亿元,较2023年的35.30521亿元下降26.28%[73] - 2024年公司毛亏损为6.22705亿元,2023年毛利润为0.21156亿元[73]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74995亿元,较2023年的10.26708亿元亏损扩大53.40%[73]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20.41311亿元,较2023年的12.05615亿元亏损扩大69.32%[7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6.36082亿元,较2023年的20.35073亿元下降19.59%[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10.21786亿元,较2023年的161.86827亿元下降32.03%[7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78.03175亿元,较2023年的116.0498亿元下降32.76%[74] - 2024年公司来自单一最大客户和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集团收入的2.7%和5.0%[95] - 公司2024财年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3财年也未派付[89][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重大投资(投资金额占公司资产总值5%或以上)[88][96]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房地产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26.027亿元,较2023财年增长55.8%,因交付物业面积增加[19] - 2024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客户和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集团收入约2.7%和5.0%[103] - 2024财年,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分部单一最大供应商和五大供应商采购总额分别占集团采购总额约1.12%和3.29%[105][112] 公司运营与发展 - 2024年国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67][70] - 2025年国家将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采用因城施策等措施释放住房需求潜力[68][70] - 销售方面,集团将加强销售收款,加速库存周转,盘活大宗资产项目[69] - 运营方面,集团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成本费用;融资方面,将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69] 公司股权交易 - 2024年12月4日,集团以3600万港元出售帆日有限公司全部股权[59][64]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有194名雇员,较2023年的241人减少;2024财年总员工成本约为5840万元,较2023财年的1.036亿元减少[62][66] 购股计划相关 - 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最高数为40,148,440股,约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8.85%[110][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股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为1,282,500股,占2024财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0.16%,未行使购股股权每股行使价为4.6784港元[120][124] - 2024年1月1日和12月31日,购股计划可授予购股数均为11,208,440股[121][125] - 购股计划自2019年5月30日起十年内生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剩余期限约四年五个月[118][123] - 2024财年公司未授出购股或奖励,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购股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总数为1,282,5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0.16%[127] 董事相关权益与契约 - 公司各董事与公司订有为期三年的服务合约/委任函[134][136] - 2024财年董事在集团相关重大合约、交易或安排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实益权益[135][137] - 2024财年控股股东或其附属公司在集团相关重大合约、交易或安排中无直接或间接重大权益[138][141] - 曾云枢、蔡鸿文等契约方与公司订立不竞争契约[140][143] - 契约方若发现与限制性业务竞争的新机会,需先按规定方式告知公司,公司收到通知后会征求无重大利益关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意见[144] - 契约方确认2024财年已完全遵守不竞争契约条款[145] - 2024财年董事薪酬详情及公司薪酬政策分别列于财务报表附注8和9及公司治理报告中,且无董事放弃薪酬[146] - 契约方承诺在限制性期间将新机会先转介给公司,公司收到要约通知后应征求独立非执行董事意见,要约者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寻求新机会,自公司收到要约通知60日内未收到公司通知也可寻求[147] - 契约方确认在2024财政年度已遵守不竞争承诺[148] - 2024财政年度公司董事薪酬及五名最高薪酬人士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8及9,薪酬政策载于年报企业管治报告[149] - 2024财政年度概无董事放弃或同意放弃任何薪酬[150] 股权结构 - 于2024年12月31日,罗介平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414,665,566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50.94%[159] - 于2024年12月31日,何飞先生持有公司购股权1,282,500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16%[159] - 除已披露外,于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所知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无其他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62][164] - 股权百分比按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的814,103,100股股份计算[165][176] - 2024年12月31日,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控股由瑞信海德控股拥有84%权益,瑞信海德控股由坚裕拥有100%权益,坚裕由富禾拥有90%权益,富禾由曾艳女士全资拥有[165][176] - 曾艳女士及其配偶被视为通过相关公司于414,665,566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50.94%[165][176] - 2024年12月31日,何飞先生及其配偶被视为于1,282,500股公司股份中拥有权益,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0.16%[165] - 除已披露情况外,2024年12月31日,无其他人士(公司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除外)在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须披露的权益或淡仓[172][174] - 除“董事的证券权益”节披露外,公司或附属公司在回顾财政年度内未订立使董事等获益的安排[173][175] 关联交易 - 财务报表中相关方交易不构成上市规则下的非豁免关连交易或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177] - 2024财年,集团未进行须在年报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已遵守相关披露要求[178] - 2024财年集团无须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符合上市规则披露规定[181] 股份买卖与发行 - 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买卖或赎回公司股份,公司无库存股[179] - 2024年5月13日及14日,公司与八名认购人订立协议,以每股0.1港元价格认购89,000,000股新股份,总面值8,900,000港元[180][183][185][189] - 2024年5月28日认购事项完成,所得款项总额8,900,000港元,净额约8,400,000港元,已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185][187][189] - 认购协议日期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088港元[185][189] - 2024年9月2日,公司拟按每2股现有股份获发1股供股股份的基准,以每股0.23港元价格发行271,367,700股供股股份[191][193] - 供股股份数量相当于公司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的50.00%,及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约33.33%[192][194] - 供股股份认购价较2024年9月2日收市价折让约22.03%,每股净价约0.226港元,总面值约27,136,770.00港元[197] - 2024年10月28日,供股成为无条件[199] - 已配發、發行繳足股款的供股股份与当时已发行股份享有同等地位[196][2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股份,无库存股份[182]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收入为26.027亿元,较2023年的35.30521亿元下降26.28%[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销售成本为32.25405亿元,较2023年的35.09365亿元下降7.97%[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毛利亏损6.22705亿元,而2023年毛利为2115.6万元[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经营亏损15.05675亿元,较2023年的7.59261亿元亏损扩大98.31%[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除税前亏损15.74995亿元,较2023年的10.26708亿元亏损扩大53.40%[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年内亏损20.41311亿元,较2023年的12.05615亿元亏损扩大69.32%[4]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全面亏损总额20.70838亿元,较2023年的11.68961亿元亏损扩大77.15%[5]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6.36082亿元,较2023年末的20.35073亿元下降19.59%[6]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10.21786亿元,较2023年末的161.86827亿元下降32.03%[6]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8.03175亿元,较2023年末的116.0498亿元下降32.76%[6]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3,218,611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581,847千元[7]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854,693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6,616,920千元[7] - 2024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1,470,508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235,423千元[7] - 2024年优先票据为人民币3,253,86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3,109,999千元[7] - 2024年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0,20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244,433千元[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人民币2,041,311,000元[10] - 2024财年公司收入约26.027亿元,较2023财年的35.305亿元下降,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26.027亿元,同比上升55.8%[38] - 2024财年公司总销售成本约32.254亿元,较2023财年的16.537亿元同比上升约95.0%,本年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431亿元[39] - 2024财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6.227亿元,2023财年毛利约0.212亿元[40] - 2024财年公司其他损失约2.48亿元,2023财年其他收益约2.089亿元[41] - 2024财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0.662亿元,较2023财年的1.158亿元下降约42.8%,合约销售下降约46.0%[42] - 2024财年公司行政开支约0.791亿元,较2023财年的1.619亿元下降约51.1%[43] - 2024财年公司确认减值亏损约4.172亿元,2023财年为2.924亿元[44] - 2024财年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约0.726亿元,2023财年约4.192亿元[45] - 2024财年公司融资成本约0.68亿元,较2023财年的2.932亿元减少了76.8%[4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总额约2.0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44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23.606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29.955亿元;优先票据约33.6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32.219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为零,2023年12月31日约1.589亿元[49][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人民币18.96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4.496亿元[51] - 2024年建设及发展合约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6.3819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8.83733亿元[53]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41,2023年为1.39;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45.3%,2023年为35.0%[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有194人,2023年12月31日为241人;2024财年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人民币5840万元,2023财年约为人民币1.036亿元[57] - 集团2024年度产生亏损20.41311亿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2.18611亿元[6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即期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8.90076亿元[6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为2577714千元,2023年为1562939千元;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8015千元,2023年为82476千元;2024年其他收入为2556千元,2023年为4620千元;2024年贸易业务收入为0千元,2023年为1859852千元;2024年租金收入为14415千元,2023年为20634千元[22] - 2024财年合约销售额约1,157.1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财年下降约46.0%,2023财年为2,143.8百万元人民币[34] 优先票据相关情况 - 2023年10月到期优先票据本金和利息未支付,分别约15,801,000美元和5,471,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13,584,000元和人民币39,328,000元[10] - 本金总额100.0%的2023年5月到期75,000,000美元优先票据及本金总额约94.8%的2023年10月到期287,819,000美元优先票据已根据交换要约有效提交作交换并获接纳[11] - 2023年交换要约中,2023年5月优先票据本金总额100%及2023年10月优先票据约94.8%有效提交交换[31] - 2023年同意徵求后,新票据未偿还本金为439,097,982美元,年利率从7.0%降至4.5%,到期日延至2029年4月28日[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能偿还约15,801,000美元和5,471,000美元的2023年10月优先票据本金和利息[33] - 2023年10月优先票据本金和利息约11.3584亿元和3.9328亿元未支付[69] 利息相关数据变化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 - 4501千元,2023年为 - 11756千元;2024年其他利息收入为0千元,2023年为 - 7572千元[23] - 2024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的利息为130420千元,2023年为194965千元;2024年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利息为0千元,2023年为47895千元;2024年优先票据利息为112056千元,2023年为180982千元;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21千元,2023年为46千元;2024年合约负债的重大融资部分应计利息为16724千元,2023年为6528千元;2024年其他借贷成本为10724千元,2023年为35771千元[23] - 2024年资本化拨入在建物业的利息开支为220182千元,2023年为244991千元;2024年汇兑亏损净额为18272千元,2023年为71994千元[23] - 2024年借贷成本资本化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05%至13.85%,2023年为4.27%至14.00%[23] 其他财务指标及事项 - 报告期后12个月内到期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788百万元[10] - 报告期后集团从房地产购买者处收到约人民币99,897,000元定金或预售款[12] - 公司将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待售物业(包含在存货)及投资物业分别约为人民币30亿元及人民币13亿元[16] - 公司于2024年1月1日开始的财政年度首次应用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8] - 公司未提早应用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评估认为不太可能对合并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9]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内地进行住宅物业、商贸物流中心的开发、销售及经营以及贸易业务[21] - 2024年员工成本为58,441千元,2023年为103,583千元[24]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4,522千元,2023年为15,667千元[25] - 2024年减值亏损确认/(转回)为417,159千元,2023年为292,436千元[25]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3,219,691千元,2023年为3,447,442千元[25] - 2024年所得税为466,316千元,2023年为178,907千元[25] - 2024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214,747千元,2023年为1,834,586千元[2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31.9分,2023年为267.7分[27] - 2024年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307,232千元,2023年为1,660,100千元[29]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028,481千元,2023年为3,468,927千元[30] - 集团中国附属公司须按25%法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或收入的6% - 8%缴纳[25][26] - 2024年已抵押及受限制现金总计193,54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8,400千元人民币[31]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2,928,5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94,300千元人民币[31] - 2024年优先票据总计3,367,45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21,913千元人民币[31] - 2024年12月31日已确权土地储备约为4.8百万平方米,2023年12月31日为7.3百万平方米[34] - 2024年国家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人民币[35] - 公司在销售端加强销售回款,运营端提升品质、严控成本,融资端扩展渠道、优化债务结构[37] - 2024年12月4日集团出售帆日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代价为港币3600万元[55] - 董事会不建议2024财年派发末期股息,2023财年亦为零[58] - 公司本年度内及截至公告刊发日期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即公众至少持有25%的已发行股票[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60] - 2025年1月28日公司达成股份转让协议,出售目标股权并将提供财务资助[61] - 2024财年集团无订立须根据上市规则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6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6]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集团2024财政年度经审核合并财务报表[67] - 独立核数师认为集团2024年合并财务报表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及表现[68] - 全年业绩公告将刊登于联交所和公司网站[70]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罗介平、何飞、魏海燕,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关浣非、韩秦春、陈阳升[71]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0 19:4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收入为26.027亿元,较2023年的35.30521亿元下降26.28%[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销售成本为32.25405亿元,较2023年的35.09365亿元下降7.97%[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毛利亏损6.22705亿元,而2023年毛利为2115.6万元[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5.74995亿元,较2023年的10.26708亿元增加53.40%[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年内亏损为20.41311亿元,较2023年的12.05615亿元增加69.32%[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331.9分,较2023年的267.7分增加23.98%[3]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年内全面亏损总额为20.70838亿元,较2023年的11.68961亿元增加77.15%[4] - 2024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6.36082亿元,较2023年末的20.35073亿元下降19.59%[5]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110.21786亿元,较2023年末的161.86827亿元下降32.03%[5] - 2024年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78.03175亿元,较2023年末的116.0498亿元下降32.76%[5] - 2024年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3,218,611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4,581,847千元[6] - 2024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854,693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6,616,920千元[6] - 2024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人民币1,470,508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1,235,423千元[6] - 2024年优先票据为人民币3,253,866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3,109,999千元[6] - 2024年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00,207千元,2023年为人民币2,244,433千元[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人民币2,041,311,000元[9] - 2024财年公司收入约26.027亿元,较2023财年的35.305亿元下降,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26.027亿元,同比上升55.8%[37] - 2024财年公司总销售成本约32.254亿元,较2023财年的16.537亿元同比上升约95.0%,本年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431亿元[38] - 2024财年公司录得负毛利约6.227亿元,2023财年毛利约0.212亿元[39] - 2024财年公司其他损失约2.48亿元,2023财年其他收益约2.089亿元[40] - 2024财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0.662亿元,较2023财年的1.158亿元下降约42.8%,与合约销售下降约46.0%一致[41] - 2024财年公司行政开支约0.791亿元,较2023财年的1.619亿元下降约51.1%[42] - 2024财年公司确认减值亏损约4.172亿元,2023财年为2.924亿元[43] - 2024财年公司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约0.726亿元,2023财年约4.192亿元[44] - 2024财年公司融资成本约0.68亿元,较2023财年的2.932亿元减少了76.8%[4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余额总额约2.0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5.944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23.606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29.955亿元;优先票据约33.675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32.219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为零,2023年12月31日约1.589亿元[48][4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或然负债约为人民币18.964亿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人民币24.496亿元[50] - 2024年建设及发展合约已订约但未在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16.3819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8.83733亿元[52]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41,2023年为1.39;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45.3%,2023年为35.0%[5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有194人,2023年12月31日为241人;2024财年集团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5840万元,2023财年约为人民币1.036亿元[56] - 集团2024年度产生亏损20.41311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2.18611亿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即期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为8.90076亿元[68]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物业销售收入为2577714千元,2023年为1562939千元;2024年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8015千元,2023年为82476千元;2024年其他收入为2556千元,2023年为4620千元;2024年贸易业务收入为0千元,2023年为1859852千元;2024年租金收入为14415千元,2023年为20634千元[21] 利息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为 - 4501千元,2023年为 - 11756千元;2024年其他利息收入为0千元,2023年为 - 7572千元[22] - 2024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的利息为130420千元,2023年为194965千元;2024年应付非控股权益款项利息为0千元,2023年为47895千元;2024年优先票据利息为112056千元,2023年为180982千元;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21千元,2023年为46千元;2024年合约负债的重大融资部分应计利息为16724千元,2023年为6528千元;2024年其他借贷成本为10724千元,2023年为35771千元[22] - 2024年资本化拨入在建物业的利息开支为220182千元,2023年为244991千元[22] - 2024年汇兑亏损净额为18272千元,2023年为71994千元[22] - 2024年借贷成本资本化加权平均年利率为4.05%至13.85%,2023年为4.27%至14.00%[22] 成本及费用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员工成本为58,44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3,583千元人民币[23]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4,52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5,667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减值亏损确认/(转回)为417,15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92,436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3,219,69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447,442千元人民币[24] - 2024年所得税为466,31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78,907千元人民币[24] 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1,307,2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660,100千元人民币[28]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2,028,48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468,927千元人民币[29] - 2024年已抵押及受限制现金总计193,54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68,400千元人民币[30]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2,928,50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894,300千元人民币[30] - 2024年优先票据总计3,367,45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21,913千元人民币[30] 优先票据交换要约情况 - 2023年5月到期75,000,000美元优先票据本金总额100.0%已根据交换要约有效提交作交换并获接纳[10] - 2023年10月到期的287,819,000美元优先票据本金总额约94.8%已根据交换要约有效提交作交换并获接纳[10] - 2023年交换要约中,2023年5月优先票据本金总额100%、2023年10月优先票据约94.8%有效提交交换[30] 报告期后相关情况 - 报告期后,集团从房地产购买者处收到约人民币99,897,000元的定金或预售款[11] - 报告期后将於12个月内到期的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788百万元[9]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及准则影响 - 公司将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12] - 公司于2024年首次应用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正在评估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预计对合并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8] 税务相关情况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须按25%法定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按30% - 60%累进税率或收入的6% - 8%缴纳[24][25] 合约销售及土地储备情况 - 2024财年合约销售额约1,157.1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财年下降约46.0%[33] - 2024年12月31日已确权土地储备约4.8百万平方米,2023年12月31日为7.3百万平方米[33] 居民房贷利息支出情况 - 2024年居民存量房贷利息年支出减少约1,500亿元人民币[34] 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在销售端加强销售回款,运营端提升品质、严控成本,融资端扩展渠道、优化债务结构[36] - 公司将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把握区域经济、产业及政策红利[36] 股权交易情况 - 2024年12月4日集团出售帆日有限公司全部股权,代价为港币3600万元[54] - 2025年1月28日公司达成股份转让协议,出售目标股权并构成主要交易,完成后将提供财务资助[60] 股息派发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2024财年派发末期股息,2023财年亦为零[57] 公众持股量及股份交易情况 - 公司本年度内及截至公告刊发日期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即公众至少持有25%的已发行股票[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无库存股份[59] 关联交易情况 - 公司2024财年无订立须根据上市规则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64]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5]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集团2024财政年度经审核合并财务报表[66] 独立核数师意见 - 独立核数师认为集团2024年合并财务报表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及表现[67] 公告刊登情况 - 全年业绩公告将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2024财政年度年度报告将适时登载[69] 公司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情况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罗介平、何飞、魏海燕,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关浣非、韩秦春、陈阳升[70]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06:11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錄得合約銷售額約人民幣5.65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降約57.6%(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人民幣13.35億元)[9] - 本集团收入約為人民幣861.7百萬元,同比下降[1] - 本集团物業開發及相關服務收入約為人民幣861.7百萬元,同比上升92.3%[1] - 本集团錄得負毛利約人民幣364.3百萬元,主要由於物業平均售價嚴重下降以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人民幣205.5百萬元[4] - 本集团合約銷售約人民幣565.3百萬元,同比下降57.6%[5] - 2024年上半年,由於房地產市場下行的不利影響,本集團就現有投資物業確認了約人民幣41.8百萬元的公允值虧損[1]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的融資成本約人民幣66百萬元,較去年同期的約人民幣211.4百萬元減少約68.8%,主要是由於銀行貸款及優先票據的利息費用減少所致[1]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所得稅開支為負,主要是由於本集團產生了運營虧損及投資性物業公允價值虧損所致[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亏損10.28亿人民幣,同比增加38.8%[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其他全面亏損為1.11亿人民幣,同比減少81.4%[7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全面亏損總額為10.39亿人民幣,同比增加29.8%[71] 资产负债情况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現金餘額(包括已抵押及受限資金)約為人民幣345.4百萬元[2]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約為人民幣2,788.9百萬元,優先票據約為人民幣3,267.0百萬元[3]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就國內銀行向其客戶提供按揭融資有關的擔保承擔或然負債約人民幣2,891.4百萬元[4]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已訂約但並無於財務報表撥備的資本承擔為人民幣2,558.983百萬元[5]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流動比率為1.33,資產負債比率為37.0%[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總資產為163.57亿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12.0%[72,7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資產為142.42亿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12.0%[7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為107.33亿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7.5%[72]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動負債為44.11亿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增加0.9%[7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淨值為12.13亿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46.0%[73]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股東權益總額為12.13亿人民幣,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46.0%[73] 现金流情况 - 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值為6.07億元人民幣[82] - 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0.35億元人民幣[82] - 發行新股份所得7.65億元人民幣[83] - 新增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為0元人民幣[83] - 償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為2.09億元人民幣[83] - 償還已貼現票據為3.29億元人民幣[83] - 控股股東墊款淨額為2.26億元人民幣[83] - 償還非控股股東墊款為0.8億元人民幣[83] - 支付其他金融負債為1.59億元人民幣[83] - 已付利息為0.71億元人民幣[83] 土地储备及销售情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確認土地使用權的總土地儲備約為710萬平方米[9] - 本集團已確權的土地儲備約為7.1百萬平方米[5] - 其中住宅物業銷售佔約91.6%,商業及其他物業銷售佔約8.4%[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成員詳細信息[6][7] - 公司主要營運地點、主要往來銀行及核數師等資料[7][8]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新的第17章中過渡安排下的相關規定[3] - 公司董事會認為公司於本期間內一直遵守上市規則附錄14所載的企業管治守則[4]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10所載的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行為守則[5] - 公司審核委員會已審閱公司本期間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業績及財務報告[6] - 董事會認為本公司於期內符合上市規則附錄C1《企業管治守則》所載的守則條文[64] - 本公司已採用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操守守則,全體董事均已確認遵從標準守則[65]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已審閱本公司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業績及財務報告[66] - 董事會決議不宣派期內的中期股息[67] 股权结构 - 羅介平先生持有本公司276,443,711股普通股,佔本公司已發行總股本50.94%[48] - 何飛先生持有本公司22,686,770股普通股及2,100,000份購股權,合計佔本公司已發行總股本4.57%[48] - 公司股权结构中,中国粤港湾区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0.94%的股份[51][52] - 中国粤港湾区控股有限公司由瑞信海德控股有限公司、堅裕控股有限公司和曾艷女士分別持有84%、100%和90%的权益[51][52] - 曾艷女士及其配偶羅介平先生合计持有公司50.94%的股份[51][52] - 頂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13%的股份[52] - Sunet Global Limited和王劍先生合计持有公司6.13%的股份[52] - 公司发行在外股份总数为542,735,400股[53][54] 其他 - 公司在大灣區內設立總部,以大灣區為戰略價值高地,發展住宅及城市更新項目[2][3] - 2019年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引入戰略股東,協同共用資本、產業資源及運營經驗[3] - 2020年公司戰略升級為「新生態產城服務商」,發展全新「粵港灣」品牌[3][4] - 原「毅德」品牌繼續發展商貿物流產業,「粵港灣」品牌拓展精品住宅、城市更新等業務[4] - 公司以「賦能城市未來,成就美好生活」為企業願景,構建和諧的產業生態系統[2]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06:08
公司概况 - 公司定位为"新生態產城服務商",構建和諧的客戶、企業、政府、員工、自然環境等關聯方共贏的產業生態系統[4] - 公司重點聚焦粵港澳大灣區,以大灣區為戰略價值高地,發展住宅及城市更新項目[4] - 2019年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引入戰略股東,協同共用資本、產業資源及運營經驗[4] - 2020年公司戰略升級為"新生態產城服務商",發展全新"粵港灣"品牌,實行雙品牌運作[4] - 原"毅德"品牌繼續發展商貿物流產業,"粵港灣"品牌拓展精品住宅、城市更新等業務[5] 经营业绩 - 2024年上半年实现合約銷售約人民幣565.3百萬元,同比下降57.6%[14] - 總收入約人民幣861.7百萬元,同比下降46.9%,主要由於貿易業務交易量大幅下滑[15] - 物業開發及相關服務收入約人民幣861.7百萬元,同比上升92.3%,主要由於交付物業面積增加[15] - 總銷售成本約人民幣1,226.0百萬元,其中物業開發及相關服務成本約人民幣1,225.1百萬元,同比上升84.6%[16] - 錄得負毛利約人民幣364.3百萬元,主要由於平均售價大幅下降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人民幣205.5百萬元[17] - 銷售及分銷成本約人民幣38.5百萬元,同比下降52.2%,與合約銷售下降一致[23] - 行政開支約人民幣44.7百萬元,同比下降49.6%,主要由於採取各種措施降低成本[24] - 計提減值損失約人民幣477.5百萬元,主要為金融資產減值[21] - 在不利市場環境下,公司積極採取措施提升流動性,其他收入約人民幣1.8百萬元[22] - 本集團於2024年上半年確認減值虧損約人民幣477.5百萬元,主要包括按攤銷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減值虧損人民幣477.5百萬元[25]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就現有投資物業確認了約人民幣41.8百萬元的公允值虧損[26]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的融資成本約人民幣66百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68.8%,主要是由於銀行貸款及優先票據的利息費用減少所致[26]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所得稅開支為負,主要是由於本集團產生了運營虧損及投資性物業公允價值虧損所致[26] 财务状况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的現金餘額(包括已抵押及受限資金)約為人民幣345.4百萬元[27]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約為人民幣2,788.9百萬元,優先票據約為人民幣3,267.0百萬元[28]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就國內銀行向其客戶提供按揭融資有關的擔保承擔或然負債約人民幣2,891.4百萬元[31] - 於2024年6月30日,本集團已訂約但並無於財務報表撥備的資本承擔為人民幣2,558.983百萬元[34] - 2024年6月30日流動比率為1.33[41] - 2024年6月30日資產負債比率為37.0%[41] 风险应对 - 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公司將通過優化銷售策略、嚴控成本費用、拓展融資渠道等措施應對[44][45][46] - 公司將繼續在大灣區尋求投資機會,把握區域發展機遇[46] - 公司將積極應對市場變化,通過轉型發展謀求進步[46] - 公司將採取多措並舉,確保經營穩健發展[46]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員持有公司股份約50.94%[1][2][3] - 公司主要股東中國粵港灣區控股有限公司、瑞信海德控股有限公司、堅裕控股有限公司及曾艷女士分別持有公司股份約50.94%[2][3] - 公司主要股東頂昇有限公司、Sunet Global Limited及王劍先生通過受控法團持有公司股份約6.13%[3][4] - 公司已遵守上市規則新的第17章中過渡安排下的相關規定[3] - 公司已遵守企業管治守則的守則條文[4] - 公司已採納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行為守則[5] - 審核委員會負責審閱財務資料、監督財務報告程序、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系統、監督審計過程等[6] - 董事會認為本公司於期內符合上市規則附錄C1《企業管治守則》的守則條文[65] - 本公司已採用標準守則作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操守守則,全體董事均已確認遵從標準守則[66]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已審閱本公司的未經審核簡明綜合中期業績及財務報告[67] - 董事會決議不宣派期內的中期股息[68] 其他事项 - 公司於2024年5月28日完成89,000,000股新股份的發行,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發行542,735,400股股份[69] - 公司於2023年4月28日根據交換要約發行本金總額為413,578,609美元的新票據,並於2023年10月完成了對新票據的同意徵求,調整了利率和到期日[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價值占資產總值5%或以上的重大投資[70] - 公司員工人數為236人,本期總員工成本約為人民幣34.1百萬元[40] - 公司董事及高管持有公司股份及購股權[48]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9 22:5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定位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专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住宅和城市更新项目[3] - 公司在2019年进行战略重组,引入战略股东,助力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5] - 公司于2020年战略升级为“新生态产城服务商”,发展全新的“粤港湾”品牌[6] - 公司继续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同时拓展精品住宅、城市更新等业务[7] 公司治理架构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主席罗介平先生、联席主席王再兴先生和蔡鸿文先生等[9] - 公司设有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分别由韩秦春先生、陈阳升先生和关浣非先生等主持[9]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主要行政管理中心在中国深圳市[10] - 公司股份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股份代号为1396,同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优先票据[11] 财务状况 - 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12] - 2023年,本集团的综合利息负债利率从2022年的8.9%降至4.9%[18] - 2023年,本集团录得约人民币1,205.6百万元的亏损,较2022年亏损大幅收窄[20] - 2023年,本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额约为2,143.8百万元,较2022年下降约12.5%[21] 资产负债情况 - 流动比率为1.39,资产负债率为35.0%[5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约为299.55亿元人民币,优先票据约为322.19亿元人民币[46] - 公司拥有约244.96亿元人民币的担保责任,涉及国内银行向客户提供的按揭融资[48] 股权结构 - 公司总发行股数为4.537354亿股,每股面值为0.1港元[60] - 曾雲樞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276,443,711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60.93%[124] - 何飛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和购股权共计24,786,770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5.46%[124] 公司社会责任 - 公司已发布2023年度环境、社会和管治报告,重点披露了ESG理念、重要进展和未来计划[166] - 公司将不遗余力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181]
粤港湾控股(0139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2 12: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353.0521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316.808亿人民币增长11.44%[3] - 2023年公司毛利为2115.6万人民币,而2022年亏损4597.4万人民币[3] - 2023年公司经营亏损7.59261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5.83079亿人民币有所收窄[3] - 2023年公司除税前亏损10.26708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9.16618亿人民币有所收窄[3] - 2023年公司年内亏损12.05615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7.29027亿人民币有所收窄[3] - 2023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267.7分,较2022年的346.4分有所收窄[3] - 2023年公司其他全面收入为3875万人民币,而2022年亏损1.24092亿人民币[4] - 2023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11.66865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8.53119亿人民币有所收窄[4] - 2023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0.3507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7.08667亿人民币有所减少[6] - 2023年公司流动资产为161.86827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99.98734亿人民币有所减少[6] - 2023年末流动资产净值45.81847亿元,较2022年的56.87106亿元有所下降[7] - 2023年末总资产减流动负债66.1692亿元,较2022年的83.95773亿元有所下降[7] - 2023年末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12.35423亿元,较2022年的43.17352亿元大幅下降[7] - 2023年末优先票据31.09999亿元,2022年为0 [7] - 2023年客户合约收入为350988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143710千元人民币[26]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293190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00252千元人民币[28] - 2023年员工成本为103583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76203千元人民币[29] - 2023年折旧及摊销为1566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6924千元人民币;减值亏损确认或转回2023年为29243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38804千元人民币[30]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3447442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3143168千元人民币[30] - 2023年所得税为17890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 - 187591千元人民币[32][33][34] - 2023年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按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214747000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53735400股计算,2022年亏损为1571832000元[37] - 2023年租金收入为2063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24370千元人民币[26] - 2023年财务收入为 - 1932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 - 67511千元人民币;融资成本2023年为466187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806496千元人民币[28] - 2023年公司有息负债综合资金成本从2022年末的8.9%降至4.9%,境外约439.1百万美元债券到期日延期6年,境内约380百万元本金金融机构贷款展期1至3年[46] - 2023年公司亏损约1205.6百万元,较2022年的1729.0百万元大幅收窄,且实现毛利由亏转盈[47] - 2023年公司行政及销售费用从2022年的463.5百万元降至277.7百万元,下降40.1%[47][58] - 2023财年公司合约销售约2143.8百万元,相比2022财年下降约12.5%[49] - 2023财年公司收入约3530.5百万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收入约1670.7百万元,同比上升49.0%[54] - 2023财年公司销售成本约3509.4百万元,物业开发及相关服务销售成本约1653.7百万元,同比上升约41.6%[55] - 2023财年公司毛利约21.2百万元,2022财年为负毛利约46.0百万元[56] - 2023财年公司其他净收入约208.9百万元,2022财年亏损约56.2百万元[57] - 2023年度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2.924亿元,2022财年为3.4亿元[60] - 2023财年投资物业确认公允价值亏损约4.192亿元,2022财年约亏损6.774亿元[61] - 2023财年融资成本约2.932亿元,较去年的约4.003亿元减少26.8%[62] - 2023年12月31日现金余额约5.944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19.404亿元[66]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约29.955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49.097亿元[67] - 2023年12月31日优先票据约32.2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26.098亿元[67] - 2023年12月31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约1.589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3.526亿元[67] - 2023年12月31日或然负债约24.496亿元,2022年12月31日约32.555亿元[68] - 2023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无拨备的资本承担中建设及发展合约为28.83733亿元,2022年为13.48488亿元[70]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为1.39,2022年为1.40;资产负债率为35.0%,2022年为34.7%[7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241人,较2022年12月31日的855人减少[76] - 2023财年集团总员工成本约1.036亿元,较2022财年的约1.762亿元减少[76] - 2023年集团产生亏损12.05615亿元,流动资产净值45.81846亿元[91] 公司债务相关情况 - 2023年4月17日发起交换要约,本金100%的2023年5月到期7500万美元优先票据及本金约94.8%的2023年10月到期2.87819亿美元优先票据已有效提交作交换并获接纳[13] - 2023年10月11日对2029年到期新票据发起同意征求,10月25日完成,另支付新票据本金0.1%的预付本金[13] - 报告期后,集团已成功获得某些现有银行贷款进一步延期或续期,总额约1.29亿元[14] - 报告期后,集团已就总额约16.475亿元的某些银行贷款延期或续期向银行提出申请或开始沟通协商[14] - 集团即期部分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17.60095亿元,2023年到期优先票据1.11914亿元[91] - 2023年10月优先票据本金和利息未支付可能导致违约及立即还款要求[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两笔应付第三方总额6300万元款项逾期[92] - 报告期后,集团就约16.475亿元银行贷款延期或续期与银行沟通协商[92] 公司准则相关情况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新修订本未对集团本期或以前期间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20] - 截至财务报表发布日,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一些新或修订准则在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生效,未在财务报表中采用[2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涉及投资者与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之间资产出售或注资,尚未厘定强制生效日期[22]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关于售后租回交易中的租赁负债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2] - 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关于缺乏可兑换性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2]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包括2020年6月和2021年12月之修订)关于保险合约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3] - 公司正在评估修订及新准则对首次运用期间的影响,目前认为不太可能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25] 公司资产相关情况 - 投资物业2022年1月1日账面价值总计275090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1月1日为19015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60100千元[3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2023年总计3468927千元,2022年为3006108千元[39] - 已抵押及受限制现金2023年总计568400千元,2022年为1864240千元[39][40]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2023年总计3894300千元,2022年为4437238千元[42] - 优先票据2023年流动部分为111914千元,非流动部分为3221913千元;2022年流动部分为2609780千元,非流动部分为2609780千元[4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可售资产预计净可变现价值约为15亿元,集团投资物业公允价值约为17亿元[17] 公司运营及发展相关情况 - 2024年公司将在销售、运营、融资端采取措施,兼顾规模与利润发展[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确权土地储备约为7.3百万平方米,2022年12月31日为8.2百万平方米[49] 公司股权及人员相关情况 - 控股股东确认自报告期后12个月内不会要求集团偿还股东贷款[15] - 报告期后集团从房地产购买者处收到约3.8亿元定金或预售款[15] - 集团预计2024年上半年偿还现有逾期应付款[17] - 公司本年度内及截至公告刊发日期维持已发行股份25%的公众持股量[78] - 本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在联交所上市股份[80] - 报告期末至公告刊发日期,无对集团造成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81] - 2023年4月7日戴亦一先生辞任后,7月5日陈阳升先生获委任,公司全面遵守相关上市规则[84] - 2023财年集团无须披露的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87] - 董事会不建议2023财年派发末期股息,2022财年亦为零元[77]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罗介平、王再兴、蔡鸿文、何飞、魏海燕[95]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为曾云枢,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关浣非、韩秦春、陈阳升[95] 公司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公司情况显示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持续经营能力[93] - 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础编制[93]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未来十二个月内可履行到期财务义务[93] 公司信息披露相关情况 - 全年业绩公告须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94] - 公司2023财年年度报告将适时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