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燕之屋(01497)
icon
搜索文档
燕之屋获得“全球首个明确功效及应用的燕窝肽自主发明专利授权”认证
中国食品网· 2025-05-11 21:44
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获得全球首个明确功效及应用的燕窝肽自主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22 11398048 3,标志着在燕窝肽核心技术领域的前沿地位 [1] - 专利技术明确了燕窝肽酶解工艺,制备的燕窝肽具有保湿美白、细胞修复、抗氧化等功能特性,突破传统燕窝肽"成分模糊、功效笼统"的行业瓶颈 [3] - 酶解工艺精准控制定向酶解,将燕窝大分子蛋白切割为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Da的小分子肽,活性成分直达细胞层面 [3] 燕窝肽科学验证 - 燕窝肽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AA)为0 4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为1 02,远优于FAO/WHO优质蛋白标准 [3] - 细胞实验证实燕窝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湿、美白、细胞修护功效 [3] - 2022年成立燕窝肽研究中心,在酶解技术、活性成分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 [4] 行业认可与奖项 - 2023年获第三届国际活性肽论坛"燕窝肽——行业创新奖",肯定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 [4] - 2024年燕窝肽荣获"了不起的中国原料"中国创新原料奖Top10和中国王牌成分奖 [4][8] - 2023年被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为"燕窝肽护肤品开创者",基于对国产化妆品备案成分的研究 [8][11] 产品应用拓展 - 2022年推出护肤品牌"YAN PALACE 燕宝诗",以小分子燕窝肽为核心成分开发面膜、精华液等产品 [8] - 产品定位"燕窝肽,倡导肌肤新生态",提供健康护肤新体验 [8][9] 行业地位与展望 - 认证巩固公司在燕窝行业的头部地位,体现科研创新实力 [11] - 公司持续提升研发实力,推动燕窝产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4][11]
燕之屋(014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 (更新)
2025-05-09 18:46
股息信息 - 2024年末期股息每10股2.15元人民币,预设派息货币为港币,每10股2.31516港币[1] - 汇率为1元人民币兑换1.07682港币[1] 时间安排 - 除净日为2025年5月14日[1] - 过户文件递交最后时限为2025年5月15日16:30[1] - 暂停过户登记日期为2025年5月16 - 21日[1] - 记录日期为2025年5月21日[1]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6月5日[1] 税率情况 - 非居民企业税率为10%[2] - 特定H股个人股东税率为20%[2]
燕之屋(01497) - 於2025年5月9日举行之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结果
2025-05-09 18:38
股份信息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65,500,000股,均为H股[3] - 出席股东大会股东及代理持389,073,995股,占已发行股本约83.58%[3] 决议案情况 - 普通决议案1 - 8项、特别决议案9 - 11项均获100%赞成票通过[4] 股息情况 - 末期股息每10股2.15元人民币(折合2.31516港元)[7] - 预期2025年6月5日前派付,以5月21日股东名册为准[7] 会议相关 - 九名董事出席年度股东大会[6] - 无股东反对或放弃投票,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任监票人[6]
燕之屋(01497) - 持续关连交易 產品销售及採购框架协议
2025-04-30 22:42
业务合作 - 2025年4月30日与深圳及新加坡燕之屋订立产品销售及采购框架协议[3][5][20] -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年度,供货上限不超1200万元[3][9] 股权结构 - 深圳燕之屋公司占80%,黄俊豪等占20%[14] - 新加坡燕之屋燕之屋国际占55%,李美孝等占45%[15] 交易性质 - 协议交易构成持续关连交易,适用比率超0.1%低于5%[4][17] 目的策略 - 订立协议为探索新渠道,启动出海[11] 公司概况 - 2020年12月23日在中国成立[20] - 股份每股面值0.20元[2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董事会有9人[23]
燕之屋(01497) - 公告 根据H股激励计划授出信托受益权份额
2025-04-30 22:14
授出情况 - 2024年12月向70人授出628.45万股H股信托受益权份额[1] - 2025年4月30日决议向11人授出99.3万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21%[3] 归属与价格 - 归属比例2026 - 2028年7月分别为40.0%、30.0%、30.0%[6] - 授出价格为每股H股4.85港元[8] 授出目的 - 促进集团可持续发展和目标达成,完善激励机制[11]
王石没能拯救燕窝第一股
盐财经· 2025-04-28 17:46
核心观点 - 燕之屋2024年营收20.5亿元同比增长4.37%,但净利润1.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4.18%,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4][5] - 公司股价较2023年7月高点累计下跌57.4%,较IPO发行价下跌32.7%,总市值缩水至30.4亿港元 [5] - 高营销投入(2024年销售费用6.71亿元占营收32.7%)与低研发投入(2854万元同比增8.19%)形成鲜明对比 [8][10] 财务表现 - 近五年营收持续增长:2020-2024年分别为13.01亿、15.07亿、17.30亿、19.64亿、20.50亿元 [5] - 净利润增速逐年放缓:2021-2023年分别为1.64亿(+34.81%)、1.88亿(+14.42%)、1.97亿(+4.93%),2024年降至1.6亿 [5] - 线上渠道占比60.49%但毛利率下降0.87个百分点至45.33%,纯燕窝产品收入占比87.6%增速仅0.06% [10] 运营问题 - 存货周转天数达123.83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5.42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22.46天,显示库存风险上升且议价能力减弱 [11][13] - 新品"总裁碗燕"售价3168元/盒但天猫旗舰店销量仅65单,显示高端产品市场接受度有限 [5][7] - 签约巩俐、王一博等顶流明星代言,连续三年冠名《中国诗词大会》,营销费用5年增长68.2% [8][15] 行业竞争 - 小仙炖通过鲜炖燕窝差异化竞争连续8年销量第一,行业价格战导致45ml即食燕窝跌破20元 [15] - 燕窝营养价值受质疑:蛋白质非优质蛋白,唾液酸可人体自合成,保健功效缺乏科学依据 [16][18] - 25-34岁消费者占比52%,中国消费全球70%燕窝产品,但"智商税"标签影响高端需求 [16][18]
王石代言“总裁燕窝”遇冷 燕之屋天价产品缘何销量惨淡?
南方都市报· 2025-04-24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燕之屋推出的“总裁碗燕”虽营销声势浩大但销量远不及预期,反映出公司转型困境和高价滋补品市场接受度问题,行业需在研发创新与渠道变革中寻找突破口 [2][5][12] 高价定位被质疑与市场脱节 - “总裁碗燕”主打男性高端滋补市场,定价528元/碗,远超普通燕窝产品及同品牌“尊享款” [2][6] - 燕之屋此前深度绑定女性群体,2023年以来业绩大幅下滑,此次借力王石攻入男性市场 [6] - 高价策略忽视男性对燕窝传统认知,男性市场教育成本高,多数男性对燕窝功效存疑 [8] 营销重金难掩业绩颓势 - 燕之屋频繁签约当红明星,2024年销售及经销开支达6.7亿元,占总营收32.7%,但年内利润同比下滑24.18%至1.6亿元 [9][10] - 2024年燕之屋纯燕窝系列收入仅微增0.06%,“燕窝+”产品因性价比优势成为少数增长亮点 [10] - 燕之屋2024年研发投入仅2854万元,不足营销费用的5%,滋补燕窝产品功效描述模糊,行业食品安全信任度未完全恢复 [10][11] 男性市场开拓需长期深耕 - 男性滋补品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达996亿元,但燕窝品类需突破固有标签 [12] - 燕之屋产品定位与消费者认知错位,高价阻碍市场爆发,需更精准的场景化营销和功效验证 [12] - 燕窝行业依赖营销驱动、产品同质化严重,2023年市场规模增速从15%降至12%,品牌需在研发创新与渠道变革中寻找突破口 [12]
王石“总裁燕窝”翻车,燕之屋的镰刀割不动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20:08
核心观点 - 燕之屋面临业绩下滑 试图通过高价男性燕窝产品和名人代言策略开拓新市场但效果不佳 营销投入高但回报有限 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研发薄弱 [1][3][8]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20.5亿元 同比增长4.37% 净利润1.6亿元 同比下滑24.18% [1] - 纯燕窝产品收入17.94亿元 微增0.06% 燕窝+产品收入2.32亿元 大幅增长63.31% [3] - 研发开支2854万元 同比增长8.19% 营销费用达6.7亿元 同比增长19.08% [3][8] 营销策略 - 采用双代言人矩阵:巩俐针对高端客群 王一博针对年轻消费群体 [3] - 新推男性向"总裁款燕窝" 单价3168元/盒 邀请王石代言 但天猫旗舰店显示仅65人付款 [1][5] - 2023年销售开支增至6.7亿元 广告推广费用显著增加 [3] 市场与竞争 - 主要消费群体为三线及以上城市20-50岁女性 其中30-40岁占比46.43% 18-30岁占比31.29% [3] - 面临小仙炖等竞争对手冲击 行业增速放缓 [2][4] - 电商渠道收入12.4亿元 占比60.6% 线下渠道收入8.8亿元 占比39.4% [4] 产品与研发 - 总裁款燕窝宣称添加八种原料 包括人参、虫草等 主打精英男性市场 [6] - 研发团队57人 其中博士2人 硕士及以上占比28% [8] - 产品功效宣传存在争议 如"28天改善皮肤质量""入肾滋水"等表述 [7] 行业趋势 - 2023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男性保健品讨论占比从34.2%提升至44.4% [6] - 燕窝品类增长进入平台期 需开拓新渠道及品类延伸 [8]
王石代言“总裁碗燕”遇冷,净利骤降24%的燕之屋押错了方向?
36氪· 2025-04-21 19:5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签约王石作为"全球首款男人燕窝"总裁碗燕品牌代言人 旨在突破传统女性客群 拓展高端成功男士市场[1] - 推出"燕窝+"产品矩阵 单杯价格下探至50元以下 意图覆盖下沉市场和高频次消费场景[5] - 2024年燕窝+系列产品收入达2.319亿元 较2023年1.420亿元增长63.31% 但对总体营收贡献仅超10%[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0.5亿元 同比增长4.37% 但净利润同比骤降24.18%至1.6亿元 净利润率首次跌破10%[1] - 销售及经销开支达6.71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2.7% 较2023年5.63亿元增长19.08%[10][11] - 线上销售毛利率为45.33% 较2023年46.2%下降0.87个百分点 线上订单用户达138.9万次 同比增长36.2%[12] 行业竞争格局 - 保健品龙头汤臣倍健2024年营收68.38亿元 同比下滑27.3% 净利润6.53亿元 同比大跌62.62%[1] -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规模2022年达5885亿元 预计2027年超8000亿元 药食同源礼盒装产品2024年销售额与销量同比分别增长6.0%和27.7%[17] - 药食同源成分中燕窝、枸杞、阿胶、人参等传统中药材因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17] 产品与研发 - 公司明星单品碗燕燕窝含量仅3% 其余97%为糖水和增稠剂 单碗售价达528元[3] - 小仙炖与山东大学联合发表科研论文 验证燕窝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变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论文被SCI期刊收录[17] - 公司提出高端定位与匠心质量核心策略 并融合药食同源食材开发人群细分产品[6] 市场反应 - 淘宝官方旗舰店碗燕总裁款历史成交仅56单 京东、抖音等平台接近零成交[8] - 消费者转向高性价比礼品采购 经销商反映整个燕窝市场都在下滑[4] - 燕窝行业正经历从"身份象征"到"生活解决方案"转型 高端市场遇冷反映消费者理性回归[18] 品牌营销策略 - 公司频繁签约明星代言人 包括刘嘉玲、林志玲、赵丽颖、金晨、巩俐、王一博等[9] - 2021-2023年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3.99亿、5.04亿和5.63亿元 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0] - 高昂代言费用未能转化为实际销量增长 反而侵蚀利润[12]
燕之屋2024年利润再下滑:重营销吞噬利润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智商税争议难解
新浪证券· 2025-04-17 16:30
文章核心观点 - 2023年底燕之屋上市后业绩疲软,2024年财报“增收不增利”,背后暗藏多重风险,暴露出商业模式和战略选择的深层隐忧,过度依赖营销的模式或反噬自身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4.37%至20.5亿元,但净利润同比骤降24.18%至1.6亿元,净利润率首次跌破10% [1] 营收结构 - 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纯燕窝产品、燕窝+及燕窝产品和其他产品,2024年纯燕窝产品销售收入为17.95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7.6%,同比增长仅0.06% [2] 利润下滑原因 - 销售及经销开支同比激增19%,达到6.7亿元,占营收比例攀升至32.7%,主要用于明星代言和线上渠道流量采买 [2] - 明星代言费用蚕食利润,线上渠道依赖头部主播带货和平台流量采买,促销费用激增,新兴渠道低利润率稀释盈利 [2] 行业竞争与市场问题 - 竞争格局恶化,小仙炖差异化突围,药企背景品牌抢占市场,电商平台即食燕窝价格降低 [3] - “燕窝+”产品创新营收占比仅11.3%,且缺乏技术壁垒 [3] - 行业“智商税”争议及“毒血燕”事件影响,消费者对品质安全有疑虑 [3] - 核心用户群体流失,Z世代转向平价养生品,高端客群认可度被分食 [3] - 2024年线下渠道收入下滑,下沉市场拓展未达预期,渠道策略僵化 [3] 未来展望 - 提出的“智能工厂降本”“拓展县域市场”等策略短期内难改利润颓势,若2025年无法实现研发转化或爆品突破,光环恐进一步黯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