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渡科技(02158)
icon
搜索文档
持续深化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的技术攻坚与场景赋能 医渡科技(02158)发布年度业绩,收入7.15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7:4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收入7.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8亿元,同比减亏39.58% [1] - 每股亏损0.11元 [1] - 年度亏损缩减至1.35亿元,同比减亏38.9% [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缩窄23.8% [4] - 现金及等价物等储备达33.09亿元 [4] 技术研发与AI医疗 - 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YiduCore构建"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全链条壁垒,处理11.5亿患者人次的60亿份授权医疗记录 [1] - 疾病知识图谱覆盖全部已知人类疾病,产出20余个高价值专病数据集 [1] - 医疗领域首家实现国内外高端芯片全链路适配,支撑算法效能突破 [1] - 在国家卫健委分导诊评测中获榜首成绩 [1] - AI中台融合DeepSeek技术已部署超30家顶级三甲医院 [1][3] 业务板块进展 大数据平台与解决方案 - 服务110家顶级医院及44个监管机构,覆盖超4,000家医院 [3] - AI中台和EYWA数据中台迭代至2.0和5.0版本 [3] - 推出针对院管的"灵析智管"平台和针对科研的"灵析智研"平台 [3]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 服务132家生命科学客户,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87.51% [3] - 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16家为公司客户 [3] - 自主研发i系列解决方案矩阵覆盖临床开发、研究设计、商业化预判全流程 [3] 健康管理平台 - 连续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主运营平台,2024年参保人数609万人 [3] - 连续四年运营"北京惠民保",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 [3] - 平台活跃用户数超2,400万名 [3] 战略与运营 - 聚焦战略形成"产品迭代—场景渗透—价值反哺"正向循环 [2] - 强化核心客户战略绑定并扩张新客户网络 [2] - 运营效率提升及业务协同效应增强推动减亏 [4]
医渡科技(02158.HK)年度业绩: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年度亏损同比大幅减亏38.9%
格隆汇· 2025-06-25 17:40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7.15亿元,其中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为3.46亿元,同比增长10.3% [1] - 年度亏损缩减至人民币1.35亿元,同比减亏38.9% [1]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同比缩窄23.8%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保证金银行存款、受限制银行结余及存款为人民币33.09亿元 [1] 技术研发与AI能力 - 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AI医疗大脑」YiduCore构建「数据 — 算力 — 算法 — 场景」全链条壁垒 [2] - YiduCore基于超5,000亿+精细化清洗的跨模态训练语料及多参数模型矩阵(8B/13B/70B/100B),累计处理11.5亿患者人次的60亿份授权医疗记录 [2] - 构建的疾病知识图谱已基本覆盖全部已知的人类疾病,并联合顶尖专家产出20余个高价值专病数据集 [2] - 医疗领域首家实现国内外高端芯片全链路适配的企业,支撑算法效能突破 [2] - 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分导诊评测中,医渡大模型以榜首成绩验证技术领先性 [2] - 基于YiduCore核心算法引擎,融合DeepSeek的AI中台已部署超过30家顶级三甲医院 [2][3] 业务进展与客户覆盖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向110家中国顶级医院以及44个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解决方案,覆盖超过4,000家医院 [3] - AI中台和EYWA数据中台已分别迭代至2.0和5.0版本,并推出针对院管需求的「灵析智管」平台和针对科研需求的「灵析智研」平台 [3]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服务的生命科学客户数量达到132家,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为87.51% [3] - 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公司的客户 [3] - 自主研发的i系列解决方案矩阵覆盖临床开发效率优化、研究设计精准化、商业化风险预判的完整服务体系 [3]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连续第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2024年度参保人数达609万人 [3] - 连续第四年作为「北京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 [3] - 健康管理平台上至少完成一笔交易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4百万名 [3]
医渡科技(02158)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5 17:2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财年公司总收入为7.15亿元,同比下降11.4%,2024财年为8.07亿元[6][12] - 2025财年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为3.46亿元,同比增长10.3%,2024财年为3.14亿元[6] - 2025财年生命科科学解决方案收入为2.47亿元,同比下降23.7%,2024财年为3.24亿元[6] - 2025财年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28.0%,2024财年为1.69亿元[6] - 2025财年毛利为2.39亿元,同比下降29.5%,2024财年为3.39亿元[6] - 2025财年经营亏损为1.34亿元,同比减亏39.0%,2024财年为2.20亿元[6] - 2025财年年度亏损为1.35亿元,同比减亏38.9%,2024财年为2.21亿元[6] - 公司收入从2024财年的8.071亿元减少11.4%至2025财年的7.15亿元[37] - 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收入从2024财年的3.136亿元增加10.3%至2025财年的3.459亿元[37]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收入从2024财年的3.24亿元减少23.7%至2025财年的2.471亿元[37] - 健康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收入从2024财年的1.695亿元减少28.0%至2025财年的1.22亿元[37] - 2024和2025财年整体毛利分别为3.394亿元和2.392亿元,整体毛利率分别为42.1%和33.5%[39] - 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4财年的43.7%降至2025财年的29.7%[41]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4财年的32.1%增至2025财年的33.5%[41] - 健康管理平台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24财年的58.1%降至2025财年的44.1%[41] - 经营亏损从2024财年的2.199亿人民币减少39.0%至2025财年的1.341亿人民币[46] - 年度亏损从2024财年的2.212亿人民币减少38.9%至2025财年的1.352亿人民币[48] - 2025年客户合同收入为人民币714,979千元,2024年为人民币807,076千元[85] - 2025年毛利为人民币239,182千元,2024年为人民币339,445千元[85] - 2025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34,149千元,2024年为人民币219,919千元[85] - 2025年年内亏损为人民币135,223千元,2024年为人民币221,242千元[85] - 2025年年内其他综合收益为人民币31,414千元,2024年为人民币94,812千元[87] - 2025年年内综合亏损总额为人民币103,809千元,2024年为人民币126,430千元[87] - 2025年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11)元,2024年为人民币(0.19)元[87] - 2025年客户合同收入714979千元,2024年为807076千元[103] - 2025年毛利239182千元,2024年为339445千元[10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分部收入总额为7.14979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8.07076亿人民币下降11.41%[10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0.11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0.19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收窄42.11%[11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4财年的4.676亿元增加1.7%至2025财年的4.758亿元[38]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4财年的2.089亿人民币减少33.4%至2025财年的1.392亿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25.9%降至19.5%[42] - 行政开支从2024财年的1.713亿人民币减少14.6%至2025财年的1.464亿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21.2%降至20.5%[43] - 研发开支从2024财年的2.329亿人民币减少19.9%至2025财年的1.865亿人民币,占收入百分比从28.9%降至26.1%[44] - 2025年公司销售及服务成本、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及研发开支总额为9.47824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10.80767亿人民币下降12.30%[106] - 2025年公司所得税开支为29.8万人民币,较2024年的49万人民币下降39.18%[108] - 2025年雇员福利开支为4.17634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5.66252亿人民币下降26.24%[106] - 2025年硬件及药品成本为1.15165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0.54012亿人民币增长113.22%[106] - 2025年推广及广告开支为79.87万人民币,较2024年的252.2万人民币下降68.33%[106]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向110家顶级医院及44个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解决方案,覆盖超4000家医院[11]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报告期收入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0.3%,截至2025年3月31日顶级医院客户总数110名,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客户总数44名[17] - AI中台2.0上线三月已在超30家三甲医院部署应用,病历书写从5分钟手工作业到30秒智能完成,TNM分期评估耗时减少70%,1分钟医生可自主打造专属智能助手[17] - 新一代数据中心Eywa5.0使数据采集、治理、质控效率提高4倍以上[17] - 智慧院管解决方案“灵析智管”助力医院运营效率提升30%[17] - 智慧科研解决方案“灵析智研”仅需1 - 2小时即可完成文献矩阵生成,传统需2 - 4周[17] - 公司与华中某顶级三甲医院打通超25亿条经合法授权医疗数据[18] - 公司中标的天津滨海新区经开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项目金额超2000万元[18]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业务线表现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报告期收入2.471亿元,同比下降23.7%,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33.5%[2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前20大客戶收入留存率为87.51%,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客户[21] - 报告期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完成411项临床研究,前瞻性及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达275项[21] - 报告期iGCP系统医院签约数新增23家至47家,iEDC解决方案使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临床试验监察人力投入减少30%[22] - 智能患者招募降低90%人工配置成本,实现患者匹配准确率3倍以上提升[22] - 数字解决方案赋能某知名药企大样本量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真实世界研究,将研究周期压缩至14个月,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40%[23]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业务线表现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決方案板块报告期收入1.22亿元,同比降低28.0%[25] - 2024年度“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达609万人,参保率超35%,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赔付近23万人次,单人累计最高理赔金额达180万元[27] - “北京惠民保”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累计受理赔案件超37万件,近80%被保人通过快赔方式获理赔,理赔时效较传统方式提升50% - 70%[27][28] - “开心健康科技”小程序人均访问时长316秒[2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健康管理平台活跃用户数超2400万名[31] 技术能力表现 - YiduCore基于超5000亿+训练语料及多参数模型矩阵,累计处理11.5亿患者人次的60亿份授权医疗记录[9] - 公司拥有80亿、130亿、700亿、1000亿多参数模型版本适配不同场景需求[14] - YiduCore累计处理和分析超11.5亿名患者人次的60亿份经授权医疗记录,专病库覆盖超90个病种,产出20个专病领域数据集[14] - 医渡AI中台应用上线周期缩短约50%,北京肿瘤医院智能体使用人数达全院医护人数的43%,2025年2 - 6月AI诊疗助手辅助医生累计服务患者人次达2.6万[15]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外部客户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83%及17%[103]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外部客户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86%及14%[103]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3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为823名,薪酬成本从2024财年的5.663亿人民币降至4.176亿人民币[61][62] - 2025年3月31日投资承诺为2.49亿人民币,2024年3月31日为2.566亿人民币[59] - 公司2014年12月9日在开曼群岛注册,2021年1月1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65] - 2025财年公司于联交所购回6,340,800股股份,总代价约22,049,521.63港元,其中3,449,700股购回股份被注销[73]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人民币3,825百万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动用人民币2,885百万元[76][80] - 加强核心能力所得款项动用百分比为35%,预计2026年3月31日悉數動用;进一步进行业务扩张所得款项动用百分比为35%,已于2024年9月30日悉數動用;通过战略合伙、投资和收购来进一步丰富生态系统所得款项动用百分比为20%,预计2030年3月31日悉數動用;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所得款项动用百分比为10%,已于2025年3月31日悉數動用[79] - 2022年10月28日公司附属公司向基金出资4000万美元占40%,2025年3月31日已出资660万美元[5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6.4518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6.65995亿人民币下降3.12%[1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53488亿人民币,较2024年的2.96385亿人民币下降14.47%[114] - 给予贸易客户的信用期限通常约180天[113]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额4689112千元,2024年为4824198千元[89] - 2025年3月31日权益总额3977742千元,2024年为4091993千元[91] - 2025年3月31日负债总额711370千元,2024年为732205千元[91]
对话医渡科技宫如璟:创新药板块大涨是行业估值的回归
新浪财经· 2025-06-24 22:24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专题 - 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于6月24-26日在天津举办 主题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1] AI医疗应用场景 - AI中台能快速整合患者多年病历数据 生成可视化疾病发展时间轴 帮助医生高效了解病情全貌 [3] - 辅助决策系统可为医生提供多项诊疗建议 帮助在疑难病例中做出更精准临床决策 [3] - 在新药研发方面 AI与数据平台支持使大量临床试验工作可由AI完成 目前临床试验成本已降低30%-40% [3] - AI在整理临床病例时曾"创造"不存在的病例记录 存在幻觉风险 需保持警惕 [3] 医疗行业商业化与市场表现 - 医疗行业商业化需谨慎 因市场和政策变化较大 [4] - 公司优势在于深耕各种疾病和垂直场景 通过AI技术切实降低医疗成本 [4] - 近期创新药板块活跃表现反映行业估值回归 中国已从销售市场转变为研发市场 全球约40%新分子来自中国研发 [4] - 行业生态经历教育和成长 中国将形成自己的生物医药生态圈 更多企业将走向国际化 [4] AI赋能医疗未来图景 - 医疗数据将与可穿戴设备融合 形成对个人健康状况的立体认知 AI云端咨询可提供24小时个性化健康建议 [5] - 新药研发成本通过AI大幅降低 使更多药物摆脱"孤儿药"困境 [5] - 保险覆盖范围扩大 如"惠民保"业务覆盖28天新生儿至百岁老人 包括有既往症患者 [5]
医渡科技领跑AI医疗赛道,机构资金加速布局彰显产业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15
随着AI医疗热度攀升,公募基金开始挖掘低配标的。药师帮等港股AI医疗标的近期获平安、中欧等头部 公募调研,而医渡科技凭借技术壁垒与港股流动性改善,自4月以来股价涨幅领先,机构覆盖预期持续升 温。DeepSeek等机构招募"医学+AI"复合型人才,亦侧面印证产业对医渡科技式技术驱动型企业的需求。 机构看好长期空间,医渡科技领跑产业变革 创金合信全球医药QDII基金经理毛丁丁认为,AI制药与医疗数据应用是核心赛道,医渡科技在临床决策支 持系统的布局契合"诊疗+AI"趋势;长城消费增值基金经理龙宇飞则强调,AI与医药产业融合将重塑研发 边界,医渡科技作为港股AI医疗标杆,有望持续受益政策支持与商业化突破。 公募基金密集加仓,医渡科技成重仓新宠 近期,多家公募基金将医渡科技纳入核心持仓。截至一季度末,平安医药精选基金配置医渡科技仓位达 8.84%,景顺长城隽发平衡养老FOF等偏债型FOF亦通过持仓医渡科技等AI医疗标的,在低风险策略中捕捉 高弹性收益。银华医疗健康基金更彻底转向AI医疗赛道,清仓传统创新药标的,将讯飞医疗科技、京东健 康与医渡科技列为前三大重仓股,押注AI技术对医疗场景的改造潜力。 AI商业化提速,医 ...
医渡科技4月通讯:双中台驱动医疗全周期服务,获评“最佳IR港股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5-08 14:24
战略合作与业务落地 - 公司与北京友谊医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建"临床科研数智实验室",聚焦大模型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解决临床科研效率低、患者招募难、成果转化慢三大痛点[1][3] - 携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打造"CACA指南助手",依托DeepSeek与YiduCore算法引擎,实现370万字指南秒级解码,并与医院HIS系统无缝对接[17] - 连续三年担任"深圳惠民保"主运营平台,累计服务参保用户超3400万人次,覆盖4省12市[17]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力 - 自主研发医疗大模型YiduCore构建"AI中台+数据中台"双中台体系,推动诊前-诊中-诊后全链路闭环服务[9][15] - 肝癌诊疗智能体"小肝人"获滕皋军院士推荐,已在肝炎、脂肪肝等肝病领域实现临床应用[11][13] - 患者招募准确率提升超3倍,大模型技术覆盖临床试验全流程[13] 行业活动与学术参与 - CEO徐济铭在清华公卫大会提出《AI赋能公共卫生新范式》,分享传染病监测与慢病管理实践[3][5] - 在XDC新药大会展示全流程智能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推动新药研发从"经验主导"转向"智能重构"[5] - 当选中国电子商会大模型应用产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推动医疗场景与大模型技术融合[13] 市场认可与资本动态 - 第八次获评新财富"最佳IR港股公司",为AI医疗赛道唯一入选企业[1][19] - 国金证券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7港元),建银国际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6.75港元)[22] - 中标天津市眼科医院科研大数据平台项目,巩固眼科专科领域优势[19]
建银国际首次覆盖医渡科技(02158) 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15:21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建银国际首次覆盖医渡科技,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6.75港元 [1] 核心技术与数据优势 - 公司专注于AI驱动的医疗解决方案,核心算法引擎YiduCore累计处理超55亿份医疗记录,规模远超同行 [2] - 医疗垂直大模型在MedBench、国家卫健委分导诊能力评测等多项标准化测评中排名第一,Huggingface健康领域大模型基准测试领先DeepSeek-R1 [2] - 大模型已在临床决策支持、医院管理、药物研发等多场景落地 [2] 政策与行业机遇 - 国家卫健委2024年11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鼓励医疗机构采用AI技术 [3] - 北京等地政府推出配套政策,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3] - 公司自研核心医院管理系统产品直接受益于医院加速采用AI技术的趋势 [3] 市场落地与客户拓展 - 公司以"YiduCore+DeepSeek"双引擎驱动AI中台,已在近30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加速落地并深度应用 [3] - 合作机构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 [3]
喜讯!医渡科技再度获评新财富“最佳IR港股公司”
搜狐财经· 2025-04-30 14:20
奖项与行业认可 - 医渡科技获评第八届新财富最佳IR港股公司奖项 成为AI医疗赛道唯一入选企业 [2] - 该奖项评选覆盖港股通标的326家企业 最终仅20家H股公司上榜 医渡科技通过量化指标筛选及多元评审团投票脱颖而出 [4] - 公司第二次获得该奖项 反映资本市场对其公司治理能力 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及长期价值的深度认可 [2][4] 投资者关系管理 - 自2021年港股上市以来 医渡科技通过业绩发布会 技术开放日 投资者活动 自愿性公告及线上线下渠道构建全方位沟通体系 [5] - 2024年获得花旗等券商维持"买入"评级 并获国金证券 东北证券首次覆盖 [5] 技术与业务进展 - 核心算法引擎"AI医疗大脑"YiduCore累计处理超55亿份医疗记录 疾病知识图谱覆盖所有已知疾病 [5] - 公司生态网络覆盖2800家医院 科研业务市占率第一 真实世界研究业务成业内旗舰品牌 [5] - "YiduCore+DeepSeek"双核驱动下 AI中台产品已在近30家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落地应用 [6] 战略与行业定位 - 医渡科技定位中国AI医疗头部企业 以"使精准医疗惠及每一个人"为使命 [5] - 奖项印证公司"技术价值与资本价值双轮驱动"战略前瞻性 未来将持续推动医疗领域智能化升级 [6]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落地,恒生医疗ETF(513060)高开高走上涨2.68%,医渡科技涨超10%
搜狐财经· 2025-04-25 09:52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及ETF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25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上涨1.77%,成分股医渡科技(02158)涨10.15%,医脉通(02192)涨7.05%,晶泰控股(02228)涨6.33%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当日上涨2.68%至0.50元,近1周累计涨幅达8.50%,盘中换手率1.57%,成交额1.83亿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额20.72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近1年规模增长7.15亿元,新增规模排名前1/3 [3][4]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七部门联合发布《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推动AI与医药产业链深度融合,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3] - 兴业证券建议关注创新药、国际化及AI医疗方向,认为AI医疗或成2025年医药板块重要增长点 [4] ETF财务与风险指标 - 近1年净值上涨41.16%,最高单月回报28.34%,最长连涨涨幅38.75%,年化超额收益2.54% [4] - 夏普比率1.34,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5%(可比基金最小),跟踪误差0.042%(精度最高) [5] - 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5%;标的指数市盈率25.11倍,处于近1年7.22%分位(估值低位) [5] 指数成分与权重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54%,包括百济神州(4.44%)、药明生物(0.43%)等 [5] - 部分成分股表现:康方生物(9926)涨3.10%,中国生物制药(1177)涨4.11%,药明生物(2269)涨2.41% [7] 资金动向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ETF融资买入额达9897.85万元,融资余额4.04亿元 [4]
港股AI医疗概念股走强 医渡科技涨超6%
快讯· 2025-04-25 09:31
医药行业数智化转型政策 -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 [1] - 支持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 [1] - 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 [1] 相关公司股价表现 - 医渡科技(02158 HK)涨6 27% [1] - 景泰控股(02228 HK)涨4 08% [1] - 医脉通(02192 HK)涨2 13% [1] - 微创机器人-B(02252 HK)涨1 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