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银行(02596)

搜索文档
宜宾银行营收原地踏步投资收益暴增28倍 五粮液前董秘蒋琳履新行长前景待考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17
新任行长任命 - 宜宾银行董事会于6月4日审议通过委任蒋琳为行长,并建议委任其为执行董事,任职资格尚需金融监管机构核准 [2] - 蒋琳在资格获批前将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期限不超过6个月 [3] - 此次任命填补了原行长杨兴旺4月因个人身体原因辞职留下的空缺 [3][4] 新任行长背景 - 蒋琳现年46岁,曾于2004-2016年在重庆市政府研究室、成都市委政研室等工作 [4] - 2016-2019年担任天府国际基金小镇董事、总经理等职 [4] - 2019-2022年任五粮液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 [4] - 2021-2024年兼任上市公司五粮液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5] - 2023年9月加入宜宾银行任非执行董事,2024年4月起任党委委员、副书记 [6] - 蒋琳是宜宾银行董事会中唯一有五粮液集团工作经历的董事 [8] 股权结构 - 五粮液集团为宜宾银行第一大股东,截至2024年末直接持有19.99%股份(约7.8亿股内资股) [6][7] - 五粮液集团自2006年银行开业后四次参与增资扩股(2009/2016/2020/2021年) [6] - 宜宾市财政局、翠屏区财政局、南溪区财政局分别持股19.987%、19.98%、16.94% [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1.8亿元(+0.5%),净利润4.78亿元(+0.1%),增速显著放缓 [8][9] - 净利息收入15.78亿元(-11.6%),占营收比例从82.3%降至72.4% [9] - 生息资产收益率从4.34%降至4%,计息负债付息率从2.26%升至2.43% [9] - 净利差从2.08%降至1.5%,净息差从2.18%降至1.71% [9]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10万元(+48.3%) [10] - 金融投资净收益3.15亿元(+2872.6%),占营收14.45%,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 [10][11]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总资产1092.0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同比增长18.2% [11] - 客户贷款及垫款607.66亿元(+18.2%),占总资产55.6% [11] - 金融投资净额364.8亿元(+21.6%),占总资产33.4% [11] - 不良贷款率降至1.68%,为近五年最低水平 [12]
五粮液前高管拟任宜宾银行行长,能否扭转“酒系银行”颓势?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8:34
高管变动 - 宜宾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委任蒋琳为新任行长,并建议委任其为执行董事,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前,蒋琳将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期限不超过6个月[1] - 蒋琳此前在五粮液集团及五粮液股份公司担任高管职务,包括董事、副总经理等,2023年5月当选宜宾银行董事,2024年4月起任党委委员、副书记[2] - 蒋琳曾同时在四川银行担任董事,但宜宾银行解释其不参与两家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且已辞去四川银行董事职务[4] 公司背景与股东结构 - 宜宾银行属"酒系银行",第一大股东为五粮液集团,持股比例16.99%,其他股东包括宜宾市财政局等地方政府机构[6] - 五粮液集团同时持有四川银行5.5%股份,蒋琳此前为五粮液集团派驻四川银行的董事[4] - 公司于2025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四川省第三家上市城商行[6] 业务模式与行业关联 - 业务深度绑定白酒行业,设立五粮液支行及酒圣路支行服务白酒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6] - 采用"1+N"供应链金融模式,截至2024年6月30日,向五粮液集团上下游合作伙伴发放贷款及垫款25.62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4.7%[6]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达1092.05亿元,突破千亿规模,但营业收入21.8亿元、净利润4.78亿元同比仅微增0.5%和0.1%[7] - 净利息收入15.78亿元同比下滑11%,净利差从2023年2.08%降至1.57%,净息差从2.18%降至1.71%[7] - 资产利润率从2023年0.55%降至0.47%,资本利润率从5.32%降至4.96%[7] - 不良贷款率1.68%较2023年1.76%有所改善,拨备覆盖率256.64%保持较高水平[7] 业绩解释 - 业绩增速趋缓主因LPR下行导致贷款收益率下降,以及存款期限结构变化推高付息成本[9]
空缺近两月后敲定46岁女行长,宜宾银行多项问题待解
华夏时报· 2025-06-06 15:03
人事变动 - 宜宾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委任蒋琳为行长并建议其担任执行董事,终结了近两个月的行长空缺期 [2] - 原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于2024年4月8日突然辞职,距公司港股上市未满三个月 [2] - 蒋琳的任职资格尚需监管核准,在此期间将代为履行行长职责不超过6个月 [3] 新任行长背景 - 蒋琳拥有政、企、金融跨界背景,曾任职政府公职人员、五粮液集团高管及四川银行董事 [3][4] - 2023年9月起担任宜宾银行非执行董事,2024年4月起出任该行党委副书记 [5] - 此前拟任副行长未获监管批准,2024年4月被免去副行长职务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仅增0.5%,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0.1% [6] - 净利息收入同比下滑11.6%,净息差从2.18%骤降至1.71%,缩窄47个基点 [6] - 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0.84%飙升至3.79%,不良余额从0.35亿元增至1.91亿元 [6] 业务结构 - 公司贷款占比高达79.9%,余额从391.62亿元增长24%至485.58亿元 [7] - 零售贷款占比仅8%,公司存款占比49.4%,个人存款占比50.6% [7] - 不良贷款率从1.76%降至1.68%,但不良贷款余额从9.04亿元增至10.23亿元 [6] 市场表现 - 港股上市首日开盘价2.59港元,截至6月6日开盘价2.6港元,涨幅甚微 [8] - 股东成都西南石材城持有的3.52%股权遭遇流拍 [8]
“准80后”蒋琳拟任宜宾银行行长 此前副行长资格未获核准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06 10:06
公司高管变动 - 宜宾银行原行长杨兴旺于2024年4月8日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公司未按行业惯例对其过往工作表达致谢 [1][8][9] - 新任行长蒋琳为"准80后",此前在五粮液集团担任副总经理、董秘等职务,银行高管经历有限 [1][2][3] - 蒋琳2023年9月曾被推荐为宜宾银行副行长,但任职资格未获监管核准,2024年4月被提名免职,该经历未在简历中披露 [3][4][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仅增0.5%至未披露具体金额,净利润同比仅增0.1% [12]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1.64%,净息差由2023年2.18%降至1.71%,同比下滑0.47个百分点,降幅居港股上市银行之首 [12][13] - 资产利润率(ROA)同比下滑0.08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ROE)同比下滑0.36个百分点 [12]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末存款总额845.18亿元,其中大股东五粮液存款余额128.03亿元,占比15.15% [3] - 批发及零售业贷款占比24.1%,不良率1.9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13][14] - 公司整体不良率1.6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13] 公司上市情况 - 2024年1月13日登陆港交所,成为继2021年9月东莞农商行后又一内地上市银行 [8]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未披露,但对比东莞农商行同期总资产1092.05亿元 [8]
宜宾银行迎关键人事调整 蒋琳出任新行长
经济观察网· 2025-06-05 18:23
人事变动 - 宜宾银行委任蒋琳女士为行长并建议聘任其为执行董事 这一人事变动被视为该行在区域金融竞争与产业融合背景下寻求突破的关键布局 [2] - 蒋琳的任职资格仍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核准前将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履职期限不超过6个月 [2] - 蒋琳现年46岁 拥有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本硕博学历 早期为政府公职人员 后转向市场化主体 具有丰富的金融和产业管理经验 [2][3] 高管背景 - 蒋琳曾供职于重庆市政府研究室 成都市委政研室 成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担任资本市场处处长 [2] - 2016年后历任天府国际基金小镇董事 总经理及万创投资控股成都公司副总经理 [2] - 2019年加入五粮液集团 历任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 董事 2021-2023年任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 2022-2023年任五粮液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 2022-2024年任五粮液董事会秘书 [3] - 2023-2025年任宜宾银行非执行董事 2024年起任宜宾银行党委委员 副书记 [3] 公司概况 - 宜宾银行成立于2006年 是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城市商业银行 2024年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四川省第三家上市城商行 [4] - 2024年4月原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职 [4] - 宜宾银行第一大股东为五粮液集团 持股比例达16.99%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宜宾市财政局 宜宾市翠屏区财政局等 [4] - 该行被市场认定为酒企背景银行 此次人事调整被视为地方金融机构对接地方产业战略的典型案例 [4]
宜宾银行 委任行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6-05 12:54
人事变动 - 宜宾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委任蒋琳为行长并建议委任为执行董事 蒋琳的任职资格尚需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机构核准 在核准前由蒋琳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代为履职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6个月 [2] - 蒋琳现年46岁 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加入宜宾银行前在五粮液集团供职多年 曾担任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 [2] - 蒋琳曾先后供职于重庆市政府研究室 成都市委政研室 成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曾任成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资本市场处处长 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担任天府国际基金小镇董事 总经理及万创投资控股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 - 2019年1月蒋琳加入五粮液集团 先后担任五粮液集团副总经理 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等职务 并曾兼任四川银行董事 [2] - 2024年4月蒋琳加入宜宾银行 担任该行党委委员 副书记 今年4月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显示蒋琳拟任市属企业正职 [3] 原行长辞任 - 今年4月8日宜宾银行原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执行董事 行长等相关职务 杨兴旺在宜宾银行任职长达30年 见证了宜宾银行改制和成长 其辞任距离宜宾银行登陆港交所还不到三个月 [5] 财务表现 - 宜宾银行2024年度业绩公告显示 截至2024年末资产规模增至1092 05亿元 同比增长16 9%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1 80亿元 同比增长0 5% 实现净利润4 77亿元 同比增长0 1% [5] 上市情况 - 今年1月宜宾银行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 打破了近三年内地银行港股IPO沉寂局面 [5]
宜宾银行(0259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20:4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6年12月27日成立,注册地址在四川宜宾市翠屏区,主要办公地址在宜宾市叙州区,集团有66个营业网点,注册资本39亿元,资产总额1092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584亿元,存款总额845亿元[5] - 公司于2025年1月13日成功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股份代码为2596.HK[12] - 公司于2025年1月13日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596[23] - 公司H股于2025年1月13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2596[26][30] - 报告期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为36.913亿元,较2023年的35.634亿元有所增长[32] - 2024年利息支出为21.136亿元,较2023年的17.778亿元有所增加[32] - 2024年净利息收入为15.777亿元,较2023年的17.856亿元有所下降[32]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011亿元,较2023年的0.753亿元有所增长[32]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为0.36亿元,较2023年的0.314亿元有所增加[32]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1.804亿元,较2023年的21.698亿元略有增长[32] - 2024年税前利润为5.665亿元,较2023年的5.426亿元有所增长[32] - 2024年净利润为4.778亿元,较2023年的4.774亿元基本持平[32] - 2024年集团总营业收入2180.4百万元,较2023年的2169.8百万元增长0.5%[39] - 2024年集团净利润477.8百万元,较2023年的477.4百万元上升0.1%[39] - 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109205.4百万元,同比增长16.9%[33][39]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58443.8百万元,同比增长18.4%[33][39]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68%,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33][39] - 2024年末客户存款总额84517.9百万元,同比增长18.3%[33][39] - 2024年资产利润率0.47%,资本利润率4.96%,净息差1.71%[33] - 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61%,一级资本充足率12.64%,资本充足率13.86%[33] - 2024年税前利润为5.665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4.778亿元,同比增长0.1%[40][41] - 2024年利息收入36.913亿元,同比增长3.6%;利息支出21.136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息收入15.777亿元,同比下降11.6%[40][43]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长34.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6510万元,同比增长48.3%[40] - 2024年金融投资净收益3.151亿元,同比增长2872.6%[40] - 2024年营业收入21.804亿元,同比增长0.5%;营业费用7.252亿元,同比增长3.9%[40] - 2024年预期信用损失8.887亿元,同比下降4.3%;减值损失较2023年减少0.4百万元,降幅100%[40] - 2024年生息资产总额923亿元,平均收益率4%;计息负债总额871.4亿元,平均付息率2.43%[44] - 2024年净利息收入变化中,规模变动增加2.594亿元,利率变动下降4.673亿元,总体下降2.079亿元[46]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539.356亿元,利息收入27.772亿元,平均收益率5.15%[44] - 2024年客户存款平均余额769.026亿元,利息支出18.888亿元,平均付息率2.46%[44] - 集团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35.634亿元上升3.6%至2024年的36.913亿元,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从820.845亿元增至923.006亿元,平均收益率从4.34%降至4.00%[50] - 发放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27.014亿元上升2.8%至2024年的27.772亿元,平均余额从465.939亿元增加15.8%至539.356亿元,平均收益率从5.80%降至5.15%[54]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6.799亿元增长9.9%至2024年的7.470亿元,平均余额从228.677亿元增加21.5%至277.791亿元,平均收益率从2.97%降至2.69%[55]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1.239亿元下降20.7%至2024年的0.982亿元,平均余额从78.646亿元减少34.6%至51.453亿元[56] -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0.582亿元上升18.4%至2024年的0.689亿元,平均余额从47.583亿元增加14.3%至54.406亿元[56] - 2024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18.888亿元,占比89.4%;2023年为14.712亿元,占比82.7%[59] - 2024年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4150万元,占比2.0%;2023年为1.127亿元,占比6.3%[59] - 2024年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等利息支出1.485亿元,占比7.0%;2023年为1.525亿元,占比8.6%[59] - 2024年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3480万元,占比1.6%;2023年为4010万元,占比2.3%[59] - 2023年租赁负债利息支出130万元,占比0.1%;2024年无此项支出[59] -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14.712亿元增长28.4%至2024年的18.888亿元,平均余额从636.525亿元增加20.8%至769.026亿元,平均付息率从2.31%升至2.46%[62]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等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1.525亿元下降2.6%至2024年的1.485亿元,平均余额从91.361亿元减少27.6%至66.134亿元,平均付息率从1.67%升至2.25%[62] - 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从2023年的1.127亿元下降63.2%至2024年的0.415亿元,平均余额从38.387亿元减少58.9%至15.76亿元,平均付息率从2.94%降至2.63%[62] - 净利差从2023年的2.08%降至2024年的1.57%,净息差从2.18%降至1.71%[63]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净额从2023年的4.39亿元上升48.3%至2024年的6.51亿元[65][66] - 金融投资净收益从2023年的1.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51亿元[67] - 交易活动净收益从2023年的29.18亿元下降31.1%至2024年的20.1亿元[67] - 其他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3.79亿元减少43.3%至2024年的2.15亿元[67] - 营业费用从2023年的69.82亿元增长3.9%至2024年的72.52亿元[69] - 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39.63亿元增长2.0%至2024年的40.41亿元[71] - 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3.963亿元增长2%至2024年的4.041亿元[73] - 折旧及开支从2023年的7030万元下降17.8%至2024年的5780万元[7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814亿元增长8.6%至2024年的1.97亿元[73] - 专业费用从2023年的500万元增长132%至2024年的1160万元[74] - 预期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9.286亿元下降4.3%至2024年的8.887亿元[76] - 所得税支出从2023年的6520万元增长36%至2024年的8870万元[77] - 2024年及2023年末,集团总资产分别为1092.054亿元及934.44亿元[78] - 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从2023年末的513.915亿元增长18.2%至2024年末的607.664亿元[83] - 公司贷款从2023年末的391.622亿元增长24%至2024年末的485.584亿元[86] - 零售贷款从2023年末的49.171亿元下降0.7%至2024年末的48.82亿元[86] - 公司及零售贷款总额从2023年末的44,079.3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53,440.4百万元,保证贷款是最大组成部分,2024年末占比39.6%,2023年末占比37.0%[88] - 信用贷款在2024年末和2023年末分别占发放公司及零售贷款总额的2.9%和2.8%[89] - 贷款及垫款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从2023年末的2,368.3百万元增长10.9%至2024年末的2,626.2百万元[90] - 金融投资净额从2023年末的29,998.3百万元增长21.6%至2024年末的36,480.4百万元[93] - 负债总额从2023年末的84,157.5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99,233.1百万元,客户存款占比最大,2024年末占85.2%,2023年末占84.9%[94][95] - 客户存款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从2023年末的69,791.7百万元增长17.8%至2024年末的82,190.9百万元[98] - 2023年发行23期零息同业存单,面值总额3,550.0百万元,实际利率2.68%-3.11%;2024年发行9期,面值总额2,050.0百万元,实际利率1.85%-2.15%[99] - 股东权益从2023年末的9,286.5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9,972.3百万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良贷款为1,023.3百万元[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607.6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8%,较2023年的513.915亿元和1.76%有所改善[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中批发及零售业贷款金额128.815亿元,占比24.1%,不良贷款率1.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59.511亿元,占比11.1%,不良贷款率0.36%等[105] - 截至2024和2023年12月31日,向批发及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建筑、制造业发放的贷款分别占公司贷款总额的66.6%及65.2%[10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68.59亿元,占贷款总额12.8%,其中借款人A批发及零售业贷款8.099亿元,占比1.5%[10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不良贷款率2.42%,固定资产贷款0.87%;零售贷款中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率5.59%,住房按揭贷款3.86%[109] - 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79%降至2024年的1.72%,零售贷款从4.12%降至3.84%[109][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逾期贷款金额593.51亿元,占比97.7%;已逾期90天以内贷款4.161亿元,占比0.7%等[113] - 2024年批发及零售业贷款较2023年的93.287亿元增至128.815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34.564亿元增至59.511亿元[105] - 2024年制造业不良贷款金额从2023年的3.51亿元增至19.1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0.84%升至3.79%[105] - 2024年建筑业贷款从85.646亿元降至84.357亿元,不良贷款金额从4.42亿元降至1.29亿元,不良贷款率从0.52%降至0.15%[105] - 2024年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8470万元、48870万元、10660万元和40万元,分别
VC/PE一季度IPO报告
投中网· 2025-04-27 14:35
中国企业IPO市场表现 - 2025Q1共计63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及美股成功IPO,IPO数量同比上涨18.87%,环比下降19.23%,募资总额318亿元,同比上涨13.57%,环比下降37.03% [7][10][12] - 港交所主板IPO募资金额最大,达135.16亿元,纳斯达克资本市场IPO数量最多,共19家 [7][16] - A股IPO周期重启,7家企业获IPO受理,港股连续三个季度承接消费品牌IPO上市,美股流动性新规获批 [12][26][29] 中国企业IPO行业分布 - 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消费行业IPO募资金额位居前三,合计占全行业募资总额55.91%,其中先进制造行业募资63.04亿元,为最大行业 [49] - 电子信息行业账面退出回报达102.83亿元,为各行业最高,医疗健康行业平均账面回报率最高,达4.56倍 [36][41] - 浙江地区IPO数量13家位居首位,募资金额69.54亿元占总额21.87%,内蒙古、河南分列二三位 [59][62] VC/PE机构参与情况 - VC/PE机构IPO渗透率52.38%,18家机构参投超2个上市项目,CPE源峰、君联资本、中金资本、红杉中国各参投3家并列首位 [7][6] - 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创板、上交所主板VC/PE机构IPO渗透率均为100%,港交所主板账面退出回报155.35亿元金额最大 [42][45] - 全球市场中企IPO渗透率创两年新低,主要因VC/PE机构参与集中在A股和港股,美股渗透率不高 [43] 重点IPO案例 - 蜜雪集团募资31.87亿元成为本季度募资额最高企业,当日市值达1008.75亿元 [70][72] - 赤峰黄金、古茗、宜宾银行、布鲁可募资金额分列第二至五位,均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 [28][70] - 江南新材首日涨幅606.83%为涨幅最大企业,海螺材料首日跌幅47.67%为跌幅最大企业 [17][19] 政策动态 - 证监会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21][76] - 纳斯达克IPO流动性新规获批,将"注册老股"排除在流通公众持股市值计算体系之外 [29][77] - 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推动资本市场"惠港5条"政策落实 [26][30][77]
上市三个月行长离职、息差收窄11.6%,宜宾银行业绩承压背后的转型阵痛
搜狐财经· 2025-04-11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宜宾银行上市三个月后陷入多事之秋,面临业绩增速骤降、核心高管离职、资产质量隐忧暴露等挑战,困境复杂,未来需在战略调整、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突破以突围 [1][9] 行长“闪辞”背后的战略困局 - 4月8日宜宾银行执行董事、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其在该行深耕34年,主导港股上市进程 [3] - 杨兴旺任内推动贷款规模扩张、深化与五粮液集团业务绑定,2022 - 2023年营收增速超15%,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20% [3] - 2024年其策略遇考验,净利息收入同比降11.6%,营收增速降至0.5%,净息差收窄47个基点至1.71% [3] - 杨兴旺主导下贷款结构向公司业务集中,2024年末公司贷款占比80%,零售贷款仅8%,资产质量风险暴露 [4] - 2024年制造业不良率从0.84%激增至3.79%,批发零售业不良率升至1.99%,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25% [4] 利息净收入“失血” - 2024年宜宾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暴跌11.6%,拖累业绩,营收增速降至0.5% [6] - 恶化原因是利率市场化深化与资产负债结构失衡,资产端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从4.34%降至4.00%,负债端付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从2.26%升至2.43% [6] - 贷款结构失衡加剧息差压力,高度依赖公司贷款,部分行业需求收缩、利润下滑,银行议价能力减弱 [6] - 2024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24%,不良率飙升至3.79%,不良余额增加1.56亿元,银行降低贷款定价压缩收益空间 [6] - 2024年存款规模增长18.3%,但定期存款占比攀升推高付息成本,五粮液集团及其上下游企业存款占比32.7%,银行存款利率谈判被动 [7] - 同属“白酒系”的泸州银行2024年净息差逆势提升10个基点至2.49%,凸显宜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短板 [7] 多重风险叠加下的生存焦虑 - 202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增至10.23亿元,不良率微降至1.68%,关注类贷款余额达5.03亿元,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占比超60% [8] - 贷款集中度风险突出,对五粮液集团上下游企业贷款占比达4.7% [8] - 业务结构失衡,净利息收入占比72.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仅0.65亿元,占比不足3%,金融投资净收益依赖资本市场波动 [8] - 市场竞争激烈,四川省内城商行分化,成都银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泸州银行净息差逆势增长,宜宾银行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滞后 [8] - 2024年宜宾银行零售贷款余额同比降0.71%,泸州银行零售贷款增速达12%,宜宾银行线上化产品占比不足5% [8] 未来展望 - 区域性中小银行单纯依赖规模扩张和传统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宜宾银行可依托本地资源,聚焦白酒产业链、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打造差异化优势 [9] - 能否在战略调整、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突破,决定宜宾银行能否突围 [9]
宜宾银行上市3个月行长辞职 营收高增长3年后去年滞涨
中国经济网· 2025-04-10 15:31
高管变动 - 宜宾银行执行董事及行长杨兴旺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辞任自2025年4月8日生效 [1][3] - 杨兴旺拥有丰富的银行业从业经验,自1991年起在宜宾市城市信用社、宜宾银行等机构担任多个职位,2021年12月起任宜宾银行行长 [4] 港股上市情况 - 宜宾银行于2025年1月13日在港交所上市,最终发售价为2.59港元,所得款项总额为1,782.96百万港元,净额为1,709.28百万港元 [1][5] - 全球发售股份总数为688,400,000股H股,香港发售14,538,000股,国际发售673,862,000股 [5]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强化资本基础,支持业务持续增长,提升资本充足率指标 [6]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业收入2,180.4百万元,同比增长0.49%,净利润477.8百万元,同比增长0.08%,股东应占净利润513.4百万元,同比增长9.58% [1][7]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增速均超15%,分别为17.99%、15.19%、16.2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2%、31.74%、10.38% [2][7] - 2024年净利息收入1,577.7百万元,利息收入3,691.3百万元,利息支出2,113.6百万元 [7]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2024年末总资产109,205.4百万元,同比增长16.9%,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58,443.8百万元,同比增长18.4% [8] - 不良贷款1,023.3百万元,不良贷款率1.68%,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8] - 资本充足率13.86%,一级资本充足率12.6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61%,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