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宇宙(03700)

搜索文档
映宇宙(03700.HK)盈喜:预期中期净利同比涨幅超过90.0%
格隆汇· 2025-08-20 18:27
业绩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6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涨幅超过90% [1] 业绩增长原因 - 增长主要由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1]
映宇宙(03700) - 盈利预喜
2025-08-20 18:17
业绩总结 - 映宇宙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不低于2.6亿元[3] - 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涨幅超90.0%[3] 未来展望 - 集团中期业绩公告预计2025年8月底前刊发[4]
映宇宙(03700.HK)拟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9 16:53
公司财务安排 - 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 [1] - 会议将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 [1]
映宇宙(03700)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8-19 16:36
会议安排 - 映宇宙集团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29日举行[3] - 会议将批准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如有)[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奉佑生、侯广凌[3] - 公告日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崔大伟、陈勇、郑丛楠[3]
映宇宙(03700)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46
股本信息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万美元,股份数目为50亿股,面值0.001美元[1] 股份情况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均为19.37442亿股,库存股份均为0[2] 购股计划 - 上月底和本月底股份期权数目均为6000万股,本月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数为0[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5]
视频 丨映宇宙集团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金句
中国经营报· 2025-07-31 16:25
公司战略 - 映宇宙集团坚持精品创作和价值共生的双重战略方向 [2] - 公司计划利用自有模型完善自有体系以提升系统性本土化出海能力 [2] - 该战略旨在实现更远更稳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2]
映宇宙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微短剧走向精品创作和价值共生
中国经营报· 2025-07-30 21:55
微短剧行业市场增长与规模 - 海外微短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从2023年约1亿美元增至2024年15亿美元 2025年第一季度达7亿美元 是2024年同期的4倍 预计2025年全年达到38亿美元 [1] - 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2024年达505亿元 首次超过电影院线市场票房规模 [1] - 全球微短剧市场预计明年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海外市场将超过国内付费短剧市场规模 [3] 海外市场区域表现 - 美国市场以40%收入份额领跑全球 得益于文化环境 消费环境及付费环境优势 [1] - 日本和巴西市场紧随美国之后 成为重要收入贡献区域 [1] - 印度 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地区凭借人口红利成为App下载量重要市场 美国下载量位居第一位 [1] 用户规模与增长潜力 - 海外短视频用户总规模接近20亿 潜在微短剧用户规模预计达9亿 [1] - 当前海外微短剧月活用户仅8000万 显示市场存在巨大成长空间 [1] - 海外短剧App数量从2023年41款增长至当前300多款 呈现快速扩张态势 [1] 内容偏好与区域差异 - 北美市场偏好都市情感 霸道总裁题材 并融合狼人 吸血鬼等未来科技幻想元素 [2] - 东南亚市场主导题材为校园青春 家庭伦理和穿越逆袭 与国内偏好高度相似 [2] - 日本市场侧重复仇 反杀和职场逆袭题材 韩国市场偏爱甜宠 重生和穿越题材 [2] 公司战略与运营模式 - 公司最早从2015年开展娱乐直播业务 2018年在香港上市 为直播行业首批企业 [2] - 公司2021年进入微短剧行业 至今累计生产1000多部作品 其中80多部为爆款剧 [5] - 采用流水线制作模式 单条生产线每月可拍摄4-5部剧 六条生产线月产能超20部 [3][5] - 通过西安制作基地实现成本控制 服装 化妆 道具采用外包合作模式 [3] 出海策略与技术应用 - 面向北美市场推出RedShort 面向东南亚市场推出Reelbox两款短剧App [5] - 从早期译制剧升级为本土化创作 采用当地演员 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5] - 应用AI换脸技术 将国内主角替换为当地网红 增强区域市场适配性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技术驱动使小程序完整呈现App功能与剧场体验 支付便捷性提升 [4] - 快节奏观剧习惯逐步形成 疫情期间微短剧成为情绪突破口 [4] - 2021-2022年因疫情居家需求激增 下沉市场尤其显著 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 [4]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映宇宙执行总裁夏晓晖:微短剧版权保护刻不容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20:02
行业盗版侵权现状 - 整个大文娱行业因盗版年损失超200亿元 微短剧为盗版重灾区[3] - 2023年平均每部短剧面临1224条侵权链接 总计达40.53万条[3] - 盗版形成"搬运-引流-变现"黑色产业链 部分案件夹杂涉赌涉黄内容威胁青少年健康[3] - 2025年上半年映宇宙旗下短剧公司数百部作品遭非法传播 单家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3] 具体侵权案例 - 2023年映宇宙短剧《人到中年》《我在古代当王爷》被多家小程序以"2.9元解锁全集"模式盗版传播[3] - 2024年武汉某公司通过微信小程序非法传播映宇宙爆款短剧 涉案金额超千万元[3] - 网文IP侵权改编 电商渠道售卖盗版 跨国侵权等问题层出不穷[3] - 映宇宙2023-2024年因盗版造成直接收入损失达数千万元[3] 版权保护实践措施 - 组建多部门专业版权保护团队 构建"AI初筛+人工复核+用户举报"三级审核体系[4] - 月均处理下架侵权链接超千条 版权管理流程贯穿创作至发行全环节[4] - 综合运用民事起诉 行政举报 刑事报案等手段 截至2025年6月办理近10起侵权案件[4] - 与主流平台建立版权保护合作机制 共享侵权信息 协助清理侵权内容[6] 技术赋能与行业协作 - 引入AI识别系统通过图像比对 音频分析提升侵权内容自动识别能力[6] - 探索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版权归属可查可证可追溯[6] - 积极参与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 推动行业标准建设与自律公约[6][7] 政策监管与行业倡议 - 国家版权局2025年启动"剑网2025"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短剧盗版问题[7] - 广电总局发布《促进微短剧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强内容审核与版权管理[7] - 倡议创作者增强版权意识 平台优化技术审核 监管机构细化立法加强执法[7] 公司合规体系建设 - 映宇宙获颁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 标志其构建系统化国际化合规管理体系[8][9] - 认证为微短剧等核心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合规基础[9] - 集团执行总裁当选中国互联网协会知识产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
第五届“全民反诈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映宇宙集团在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18:09
反诈宣传活动 - 公安部刑侦局在京举办"全社会反诈青年在行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500余人参加活动 [2] - 活动主题为"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强调识骗防骗是关键 [9] 电信网络诈骗现状与治理成效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 [3] - 2024年以来累计下发资金预警指令183.8万条,拦截诈骗电话46.9亿次、短信33.7亿条,处置涉案域名网址1181万个,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151亿元 [3] - 各地公安机关累计见面劝阻477.8万人次 [3] 映宇宙集团反诈工作 - 公司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原则,参与反诈治理员工100多人,涵盖多个团队 [5] - 搭建百余种有害内容模型,制定140余条风控策略,涉诈敏感词库超过6万条 [5] - 与相关部门建立"反诈线索快速响应机制",累计推送预警数据1.4万条,提供案件线索300余次,协助破案超过230起 [5] - 推出反诈主题微短剧《重生之我在霸总剧里辟谣》,获得上亿次播放 [5] - 与反诈中心联合推出反诈文创IP"小熊公仔"炸炸熊和醒醒熊 [5] 反诈宣传创新 - 设置"射箭答题赢礼品""复古报刊撕拉照"等互动小游戏吸引民众参与 [7] - 通过游戏抽取反诈小问题,回答正确可获得礼品,题目涉及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 [7] - 策划"反诈进校园""反诈科普大讲堂""反诈观影会"等公益活动 [5]
银行职员6000多万诈骗款直播打赏追缴背后:平台公司异议被驳,银行是否监管缺失引争议
钛媒体APP· 2025-06-04 13:34
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蜜莱坞公司因郑州中院判决追缴1887.9万元直播打赏分成收入提起异议和复议 [1] - 案件源于原光大银行客户经理席薇诈骗31名被害人理财本金1.6246亿元 实际骗取9448.2万元 [2] - 席薇将骗得款项中6000余万元用于多家直播平台打赏 包括抖音和映客直播平台 [2] 蜜莱坞公司的法律立场 - 主张直播打赏属于商业行为而非无偿赠与 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并收取20%-30%分成 [3] - 强调平台承担服务器带宽、主播培训及数据安全成本 技术及内容成本占营收45%以上 [3] - 提出"善意取得"抗辩 认为平台在不知情情况下获得收入不应被追缴 [1][3] 法律理论与判例支持 - 学术研究指出赃款直播打赏符合善意取得规则时一般不应当被刑事追缴 [3] - 检索32例类似案件文书 其中18例涉及赃款追缴问题 无一判决要求直播平台返还打赏款项 [4][5] - 学者认为无限追赃会破坏交易安全和营商环境 需平衡刑事追赃与善意取得关系 [9] 银行机构责任争议 - 蜜莱坞公司主张银行应承担主要责任 因席薇利用客户经理身份在办公区域实施犯罪 [7] - 指出银行未履行反洗钱监测义务 单客户最大投入1911.4万元远超50万元报告标准但未上报异常 [7] - 引用最高法院类似案例 银行因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犯罪被判承担70%责任 [8] 银行责任判例参考 - 全额赔付案例:银行因未尽内部监管责任被判赔付全部本金及利息 [9] - 按比例赔付案例:银行因对员工监管不力被判承担40%责任 用户存在过错 [9] - 法院认定银行需承担职务行为法律后果 因犯罪行为基于银行品牌信任发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