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六轴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调研热度维持高位 具身智能企业受关注
证券时报· 2025-11-22 00:35
本周(11月16日—11月21日)机构调研热度总体维持在高位,截至11月21日17时,共有404家上市公司 披露机构投资者调研记录。其中容百科技、蓝思科技接待百家以上的机构。 从调研内容来看,锂电池正极材料等相关领域布局进展,以及具身智能领域的产能情况,受到机构投资 者的重点关注。从赚钱效应看,本周接受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中,只有36家上市公司实现正收益,涨幅 排名前三的个股分别为深中华A(上涨32.24%)、大为股份(上涨16.87%)、同益股份(上涨 16.51%)。 锂电池企业受热捧 近期,受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锂电板块反复活跃。在此背景下,容百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受 到机构重点关注。 作为正极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容百科技已经完成了由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向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 平台公司转型。钠离子电池材料作为公司重点布局的新兴赛道,其技术研发、产品矩阵、产能规划及客 户合作均取得显著突破,为公司新兴业务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钠电新兴技术的发展并非对原有锂电市场的替代,而是共同做大新能源市场,覆盖更加多元化的市场 需求。"容百科技表示。 在接受调研期间,容百科技详细介绍了公司产能情况:公司于2025年 ...
拿下1万台订单的广东天太机器人,要做行业的“英特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9 10:34
"12年前,我们从零开始研发,买机器人进行拆解,当时做了大量实验,材料损坏拿去卖废铁,一年都能卖20万元。"张兴华表示,上百吨的废料 背后,正是这家企业一步一个踏实脚印的印证。 (原标题:拿下1万台订单的广东天太机器人,要做行业的"英特尔") 南财智库研究员 翁榕涛 庞成 佛山报道 在广东顺德龙眼工业区一座朴素的厂房门口,矗立着一台高达3米的变形金刚机器人"大黄蜂"。"这个机器人承载着我们坚持了十多年的梦想,这 一次感觉风口真的来了。"天太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兴华告诉南财智库研究员。 这家接下了全球首个万台人形机器人订单的广东企业,最初团队中大部分是跨界创业者,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在家门口创业,主攻机器人的核心 零部件。 张兴华发现,单个核心零部件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全国做电机的企业就有上千家,但能把所有零部件技术融合成模块化方案的企业,屈指可 数。 创业维艰,九死一生。技术每次突破都不容易,张兴华和他的伙伴们多次碰壁,看着同行们倒闭关门,时常感到迷茫。但从去年开始,许多从未 接触过的行业都有客户前来洽谈业务,公司订单数量急剧增加,机器人应用到各行各业正在成为现实。 当行业首个万台订单,落在了天太机器人手上时,行 ...
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 支撑全球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11-18 20:35
11月18日,蓝思智能机器人于浏阳经开区永安园区正式投产。 在当前具身智能产业从实验室走向量产应用的关键阶段,蓝思科技(300433)此举被视为其推进"消费 电子+智能汽车+新兴智能终端"多轮驱动、强化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战略落地。这也是蓝思科技继今年 7月成功登陆港股后,在"资本+产业"双重布局的重要落子,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正在重塑企业的 估值逻辑。 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 构建全链条量产能力 据悉,此次启用的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万台/套 大型自动化设备以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产品的能力,实现从新材料研发、核心部件制造 到整机组装完整生态链的全面贯通。 该基地投产后,蓝思科技将形成以长沙为核心、东南亚(泰国、越南)为支撑的机器人全球制造布局, 其海外产能将重点服务北美等国际市场。 依托此产能基础,蓝思智能机器人明确了"智能装备"、"具身智能"与"AI服务器"三大协同发展的业务方 向。 在智能装备领域,自2016年成立以来,蓝思持续深耕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算法与机器 视觉系统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量产应用六轴机器人、AOI ...
布局全球智造,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投产
长沙晚报· 2025-11-18 20:34
公司战略与产能布局 - 蓝思智能机器人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安园区正式投产,加速公司全球智造布局 [1] - 新园区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万台/套大型自动化设备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产品的能力 [3] - 公司将形成以长沙为核心、东南亚为支撑的机器人全球制造布局,海外产能重点服务北美等国际市场 [3] - 公司明确了“智能装备”、“具身智能”、“AI服务器”三大协同发展的业务方向 [3] 业务与技术能力 - 在智能装备领域,公司自2016年起深耕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已累计交付超过2000个智能制造项目 [5] - 在具身智能方向,公司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平台,涵盖创新材料、核心零部件、核心模组及软件应用 [5] - 公司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已批量交付,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7] - 在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公司从AI服务器机箱结构件起步,逐步拓展至液冷模组、固态硬盘等关键模组 [8] 市场前景与发展规划 - 公司预计明年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翻几番,2027年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8] - 公司判断AI正从云端“下沉”至终端设备,端侧硬件革命将重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与机器人等领域的价值链 [9] - 公司公布“三年攻坚计划”,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端侧硬件、多模态融合技术及新型材料工艺,目标成为AI端侧硬件制造的全球龙头之一 [11] - 公司与地方政府及上海智元机器人共同运营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该中心集研发、数据采集、场景演练等功能于一体 [13]
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
新浪财经· 2025-11-18 08:34
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临空经济等为核心 竞逐"未来产业"新赛道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 11月的金阳科创城,创新热潮涌动。 湖南大健康研究院的天然产物实验室里,研究员将一份迷迭香提取物样本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屏幕上 实时跳动的成分图谱,记录着"中药经典名方现代化"项目的最新进展; 不远处,启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浏阳研发中心里,科研团队正围绕一类大分子抗癌创新药的临床试验数 据展开讨论——这个于2024年签约落地的项目,有望在3年内实现浏阳创新药"零的突破"; 在金阳智中心的AI制药实验室,普瑞玛药物研究中心的技术员正调试算法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筛选新 的药物靶点,原本需要6个月的筛选周期,如今已缩短至1个月…… 浏阳以"产业强市"战略为引领,以金阳科创城为载体 这家2021年落户浏阳经开区的企业,主打乳房病灶旋切式活检设备研发,其产品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五 分之一,却能达到同等精准度。然而在研发过程中,资金短缺曾让团队一度陷入困境,"最艰难的时 候,连原材料采购都成问题。" 转机出现在园区的精准帮扶中。了解到企业困境后,浏阳经开区迅速兑现新品研发奖励近百万元,还协 调专业机构指导注册申报。"从技术攻关到证书获批 ...
广东上市公司市值狂飙4万亿,十大龙头领跑
搜狐财经· 2025-11-16 14:20
五省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对比 - 截至2025年11月,北京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7.38万亿元,位居榜首 [1] - 广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9.42万亿元,排名第二 [1] - 上海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9.97万亿元,位列第三 [1] - 浙江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9.05万亿元,江苏为8.56万亿元,四川为3.37万亿元 [1] 互联网行业 - 腾讯年内涨幅超过55%,市值达到约5.3万亿元,为广东上市公司增加2万亿市值 [2][3] - 腾讯股价上涨得益于坚实的业绩及市场对其AI战略的认可 [3] - 网易年内涨幅60%,市值达6300亿人民币 [2][5] - 网易新老游戏表现良好,加上管理层削减开销,净利润创下新高 [6] 电子信息制造业 - 工业富联年内涨幅达205%,总市值达1.28万亿元,位居广东A股榜首 [2][7] - 作为AI服务器行业龙头,其表现凸显广东在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 [7]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小鹏汽车年内港股涨幅超过111%,市值达1722亿人民币 [2][8] - 小鹏汽车AI技术布局包括Robotaxi、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 [8] - 比亚迪A股年内股价上涨6%,市值为8969亿元 [2][9] -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技术和AI机器人等新领域有布局 [9] 金融行业 - 招商银行年内涨幅近15%,市值突破1万亿元 [2][10]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0.52% [10] - 中国平安年内涨幅高达20%,市值达1.1万亿元 [2][11] - 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328亿元,同比增长11.5% [11] - 广发证券年内涨幅高达近45%,市值达1738亿元 [2][12] - 广发证券前三季度净利润109.34亿元,同比增长61.64% [12] 机器人行业 - 优必选年内涨幅达126%,市值约536亿元人民币 [2][13]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累计订单金额超6.3亿元,计划年内量产1000台 [13] - 越疆年内涨幅达76%,市值约168亿元人民币 [2][13] - 越疆科技六轴机器人收入占比61.2%,商业场景收入暴增165.5% [13]
“广东机器人第一股”宣布,正筹划港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1-14 18:57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旨在深化全球化发展战略 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 并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H股上市相关细节尚未确定 但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3] - 公司成立于2007年 并于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截至新闻发布日总市值约为139.37亿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 同比下滑24.49% [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933.65万元 同比增长446.75% [4]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580.67万元 同比增长3969.23% [4] -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 同比增长2.34% 毛利率为36.67% 同比保持稳定 [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 注塑机和数控机床 已实现从核心零部件 高端装备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全栈闭环 [4] - 工业机器人产品形成四轴(SCARA)和六轴布局 四轴机器人拥有19个主力型号 负载覆盖1KG至15KG 六轴机器人负载范围7kg至35kg 臂展715mm至2000mm [4] - 公司自主研发直角坐标机器人 具备定位精准 运动快速等优势 [5] - 公司推出"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 通过模组化设计将非标设备升级为半标准或标准化工作站 [5] 创新与前沿技术 - 公司积极布局大模型与具身智能 以运动控制为切入口 推出"感-算-控"一体化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 [7] - 基于X5运动控制平台 公司构建"VR+AI+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协同系统 打造智能双臂机器人解决方案 [7] - 公司于今年9月面向全球发布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 这是在注塑行业落地应用的第一台人形机器人 [7] 行业动态与市场前景 - 机器人行业出现IPO热潮 极智嘉 博雷顿 三花智控等公司相继登陆港股 多家新锐势力及A股公司如均胜电子 兆威机电 埃斯顿等启动或计划"A+H"双平台战略 [9] -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 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占比预计超过30% [10] - 公司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链主"企业 [4]
蓝思科技前三季净利润28.43亿元 AI硬件业务驱动新一轮成长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17:41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 [1] - 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7.03亿元,同比增长28.72%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07.0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9.25% [1]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35.47%,财务结构保持稳健 [4] AI端侧硬件业务 - 公司是全球领先AI平台公司最早的硬件开发合作伙伴之一,深度参与新一代AI硬件产品的原型开发与设计 [2] - 为北美头部客户最新热销的AI眼镜提供精密结构件、光学部件与声学模组,并将后续拓展至软板SMT、无线充电模组、充电盒组装及整机组装环节 [2] - 积极拓展与以Rokid为代表的国内头部企业合作,构建覆盖全球主流市场的客户网络 [2] - 据WellsennXR预测,2025年全球VR、AR及AI眼镜总出货量将达到1226万台 [2] 智能机器人业务 - 自2016年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已构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能力 [2] - 在液态金属材料、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模组与灵巧手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相关产品已批量交付北美及国内头部机器人客户 [2] - 预计全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3000台,四足机器狗超10000台,整机组装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3] - 蓝思智能机器人新总部将于1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同步启动湖南省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3] 消费电子业务 - 作为北美大客户外观件与结构件的长期核心供应商,受益于份额提升、新机加单以及超硬镀膜、3D玻璃盖板等创新技术带来的单机价值增长 [4] -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227亿部,同比增长2.6% [4] - 已布局UTG和VTG等新技术研发,具备快速量产折叠屏结构件和模组的能力 [4] - 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将达1980万台 [4] 公司战略与展望 - 公司持续推进从新材料研发、功能模组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战略 [4] - 通过构建"端侧硬件+机器人+算力基础设施"的业务矩阵,从精密制造龙头向AI时代硬件平台型企业加速转型 [5] - 由于去年三季度基数较高、今年新品上市交付节奏后移以及四季度客户加单等因素,预计四季度业绩增速有望进一步攀升 [4]
十年磨“智”,握牢工业制造关键技术
经济网· 2025-10-16 16:25
公司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公司拥有近2万人的研发团队和近14万项专利,展现了长期技术积淀 [1] - 公司坚持“按需投入、不设上限”的研发原则,在工业装备领域已深耕10年 [9][10] - 公司实现了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减速机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全部自主研发 [10] 核心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六轴机器人可对汽车后地板进行精细打磨,体现了在工业制造领域的赋能能力 [1] - 复杂零件自动化加工单元采用机器人加电主轴方案,适用于打样、小批量及复杂大型铸件加工,具备高柔性化、低投入和强兼容性特点 [7] - 机床FMS柔性制造系统能实现单机自动化及整个生产单元全天候、自动化、信息化和无人化运营,提升设备利用率并快速响应市场 [7] - 精密涂胶解决方案集成视觉系统,可对电池托盘执行毫米级精度涂胶作业 [7] - 移动协作智能焊接工作站占地仅0.9平方米,支持17项安全功能,重复精度稳定在0.03毫米,适用于大跨度焊接场景 [8] - 3D视觉柔性分拣解决方案融合深度学习与3D视觉技术,能解决深框抓取行业难点,实现精准抓取和整齐排列 [8] 智慧工厂与数字化平台 -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能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生产效率和物料信息,对机器人及机床核心参数进行监控预警和保养预测,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和智能联动 [8][9] - 公司推出桌面级数字化教育平台,完整复刻工厂真实流程,适用于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已与多所院校成功合作 [9] 行业影响与战略成果 - 公司从最初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至拥有上百种智能装备产品,走过了10年核心技术自主攻关道路 [9][10] - 公司“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控制”关键技术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0] - 公司战略旨在打破高端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国迈向强国,呼吁行业摒弃低价竞争,向上提升质量与技术 [9][10]
AI场景加速落地 湖南湘江新区“智”感十足尽显新潮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4:52
AI技术应用落地 - AI技术正以终端和智能体等形式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从概念转向实用工具[1] - 湖南湘江新区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排头兵,AI场景加速落地持续上新[1] 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开发砭石中医四诊仪,通过2000万像素广角镜头捕捉舌形舌色,3分钟生成详细身体报告[2] - 设备基于自主研发砭石大模型,整合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支持超3000种体质分类,综合诊断准确率达95%[2] - 产品已进入湖南、重庆等地医院,将传统中医智慧数字化[2] 湖南比邻星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自主研发人形机器人X1,配备七轴仿生关节双臂系统,能模拟人类肩-肘-腕运动链,实现动态防碰撞和细腻操作[3] - 人形机器人可应用于接待引导、餐饮服务、轻型生产线协助和安全巡检等场景[3] - 企业已研发30款智能机器人包括六轴和七轴协作机器人,申请授权知识产权近百项,产品推广至中国23个省级地区,服务超百家单位[3] - 新推出六轴协作机器人深度融合开源AI大模型技术,实现从机械结构到运动控制算法的全面开放,可接入视觉和语音传感器模块[4] 华诺星空公司 - 公司全栈自研三维成像穿墙雷达,可通过电磁波穿透建筑结构,获取墙后人员位置、数量和姿态等信息[5] - 技术结合AI算法精准识别运动目标频谱特征,区分人体、动物和无生命干扰体,最远探测距离达60米[5] - 设备已应用于反恐处突和应急救援等领域[5] 湖南汇视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依托中科曙光算力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基于国产算力预训练的视觉基座大模型"橘洲"V1.0端侧版[6] - 模型文字生成图片速度从最初6秒缩短至2秒以内,最快达0.8秒,支持飞行模式下离线操作[6] - 即将发布的V1.5版构建超4000万张高质量图文数据集,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如水墨笔触和传统纹样[6] - 大模型可应用于虚拟试衣、广告生成、智能驾驶和工业可视化等领域,正在向各行业渗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