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集团(06893)

搜索文档
家电三巨头半年考:格力独木难支,海尔美的多元破局
北京商报· 2025-09-01 23:21
行业转型趋势 - 中国家电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转型 竞争逻辑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3] - 传统品类如彩电2024年销售额1271亿元较峰值回落 冰箱2025年首次出现-5.3%同比下滑 [3] - 新动能品类干衣机 洗碗机等2024年市场占比达12.2% 指向行业未来突破方向 [3] 三巨头业绩表现 - 美的2025年上半年营收2511.24亿元同比增长15.58% 净利润260.14亿元同比增长25.04% [4] - 海尔智家上半年营收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 净利润120.33亿元同比增长15.6% [4] - 格力上半年营收973.25亿元同比微降2.46% 净利润144.12亿元同比微增1.95% [4] 业务结构差异 - 格力空调业务占总营收78.38% 毛利率33.2%同比微降0.29个百分点 [7] - 美的多元化布局显著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营收220亿元同比增长28.61% 智能建筑科技业务营收195亿元同比增长24.2% [8] - 海尔高端化路线突出 卡萨帝品牌在1.5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冰箱59.2% 空调49.2% 洗衣机90.4% [9] 海外市场布局 - 美的海外营收1072亿元同比增长17.7% 占总营收42.69% 泰国 印度 巴西基地建成推动本地化 [12] - 海尔海外营收790.79亿元同比增长11.66% 占总营收超50% 通过GE Appliances等本土品牌渗透高端市场 [13] - 格力海外营收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 占比仅16.78% 与头部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13] 未来发展方向 - 国内市场通过场景化 个性化创新挖掘增量 如母婴冰箱 嵌入式厨电 适老化智能设备 [14] - 海外市场需强化本地化运营能力 应对税务合规 汇率波动 贸易政策等风险 [14] - 行业核心竞争力从成本控制转向需求洞察与技术沉淀 价值战成为主要竞争形式 [15]
衍生集团(06893)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6:11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衍生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第 2 頁 共 10 頁 v 1.1.1 III.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詳情 (A). 股份期權(根據發行人的股份期權計劃)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893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 | HKD | | 0.1 HKD | | 2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
衍生集团(06893)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16
公司名稱: 衍生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FF30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893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2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 | HKD | | 0.1 | H ...
衍生集团(0689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7-24 17:23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同比下降0.8%至9.1887亿港元[7] - 公司总年度收入为港币91.9百万元,较去年港币92.6百万元减少0.8%[18][24] - 公司收入轻微下降0.8%至约91.9百万港元,主要因产品开发和品牌管理分部销售减少[45] - 年内亏损同比扩大35.8%至4.942亿港元[7] - 公司净亏损为港币49.4百万元,较去年港币36.4百万元增加35.8%[18] - 年内净亏损扩大35.8%至约49.4百万港元,主要受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影响[49][54] - 基本每股亏损4.52港仙同比增加34.5%[7] - 净亏损率恶化14.5个百分点至53.8%[7] - 股本回报率为负31.7%同比下降82.2%[7]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减少10.2%至约31.6百万港元,反映公司成本控制有效[46]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9.2%至约14.9百万港元,主要用于广告投放升级[51] 毛利率变化 - 毛利同比增长5.0%至6.0283亿港元[7] - 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65.6%[7] - 毛利率从62.0%提升至65.6%,主要因高利润率产品平均单价上升[47] 产品开发分部表现 - 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港币90.1百万元,占总收入98.0%,较去年减少0.5%[24][26] - 产品开发分部收入减少0.5%至约90.1百万港元,品牌管理分部收入大幅下降40.7%至约0.838百万港元[45] - 产品开发分部亏损为港币22.4百万元,亏损率24.9%,去年亏损港币19百万元亏损率21.0%[26]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表现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为港币838,000元,较去年港币1.4百万元减少40.7%[28]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溢利为港币40,000元,利润率4.8%,去年溢利港币69,000元利润率4.9%[28] 货品买卖分部表现 - 货品买卖分部收入占总收入0.4%,去年为0.2%[24] - 货品买卖分部收入为34.9万港元,同比增长166.4%[29] - 货品买卖分部收入增长主要因快速流转存货清货销售[29] 健康分部表现 - 健康分部收入占总收入0.7%,去年为0.6%[24] - 健康分部收入为62.8万港元,同比增长10.6%[30] - 健康分部亏损为69万港元,同比减少9.9%[30] - 健康分部收入增长因医疗中心产品及服务需求增加[30] 地区市场表现 - 香港市场收入为港币65百万元,占总收入70.7%,去年为港币65.8百万元[25]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港币26.9百万元,占总收入29.3%,去年为港币26.8百万元[2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26.7%至约10.1百万港元,反映应收账款周期延长[63] - 存货减少7.8%至约13.1百万港元,其中原材料库存下降32.3%[60] - 持作买卖金融资产公平值约6.2百万港元,占资产总值1.2%[61][62] - 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4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1.2百万元增加18.9%至2025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3.4百万元[65] - 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港币342.8百万元(2024年:约港币319.4百万元)[65] - 未动用银行融资约为港币21.3百万元(2024年:约港币8.3百万元)[65] - 银行借款包括浮动利率约港币276.5百万元及固定利率约港币27.2百万元[65] - 其他借款包括浮动利率约港币5.4百万元及固定利率约港币33.7百万元[65] - 资产负债比率(债务总额除以权益总额)为2.2(2024年:1.5)[65] -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值除以流动负债总额)为0.2(2024年:0.2)[65] - 流动比率维持0.2倍显示流动性紧张[7] - 抵押作借贷担保的资产账面值约为港币445.6百万元(2024年:约港币451.1百万元)[67] 营运效率指标 - 贸易应付款项周转天数增加19.0%至97.9天[7] - 存货周转天数157.8天同比增加1.2%[7] 金融资产表现 - 按公平值计其他全面收益金融资产亏损约4.9百万港元,去年为收益9.4百万港元[55] 员工情况 - 公司员工总数208名,较去年247名减少15.8%[4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共有208名雇员,其中196名为全职,12名为兼职[142] - 雇员分布为香港38名,中国内地170名[142] - 公司月均雇员总数为220名,男性102名,女性118名[143][146] - 员工整体流失率为男性6.31%,女性5.47%[143] - 按年龄组别流失率:18-30岁5.39%,31-45岁5.95%,46-60岁6.02%,60岁以上6.94%[143] - 按工作地点流失率:香港7.28%,中国内地5.43%[143] - 雇员层级分布:高级管理层19名占9%,中级管理层44名占20%,初级员工157名占71%[145]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在中国广东省云浮市新建健康补充品生产厂房[43] - 新生产设施旨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质量控制[43] - 公司专注发展中国内地儿童健康补充品市场[41] - 公司通过招聘分销商扩大分销网络[41] 董事及管理层信息 - 公司非执行董事田珊珊女士于2021年12月获委任,拥有逾10年投资管理及公司秘书经验[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智杰先生于2017年10月获委任,曾服务汇丰银行逾35年[81]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禄兆先生于2014年9月获委任,拥有约30年商业会计及企业融资经验[8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邓声兴博士于2010年11月获委任,拥有约30年金融及证券业经验[83] - 销售副总监卓华杰先生拥有19年相关经验,负责管理香港及海外市场个人护理产品、普通食品及中药产品[84] - 资讯科技部总监麦永强先生拥有逾26年相关经验,负责网络管理及资讯科技支援[84] - 邓声兴博士自2024年9月起成为香港董事学会有限公司资深会员[86] - 黄慧玲女士自2025年4月1日起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86] ESG和可持续发展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表现[90] - 报告范围涵盖公司4个主要营运地点的保健产品营销、销售及制造业务[90] - 公司评估了18个可持续发展议题分为环境、雇佣及劳工管理、经营惯例和社区投资四个类别[95][96] - 公司2024/2025财年重大议题包括产品质量、客户服务、信息安全及个人资料保护和保障知识产权[98][99] - 公司2023/2024财年重大议题包括产品质量、信息安全及个人资料保护、节约用水和职业健康与安全[99] - 公司通过持份者问卷对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三大重要持份者进行调研[93] - 公司采用三层次ESG治理架构由董事会担任最终决策机构[101][102] - 公司自2023年11月起运营现场光伏发电设施[103] - 公司投资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项目[104] - 公司致力于提升生产线设备和机器的环保特性[104] - 公司与客户及供应链业务伙伴合作开发绿色技术[104] - 公司通过ESG重要性矩阵图识别优先议题[94] 社区贡献和慈善活动 - 公司社区贡献总额超过790万港元,其中香港地区超过128万港元,中国内地超过661万港元[119][116][117] - 公司义工队65名义工服务总时长为688小时[111][112] - 公司向中国内地弱势群体及退役军人捐赠物资价值超过549万港元[117][125] - 公司向中国内地困难儿童捐赠物资价值约112万港元[117][122] - 公司慈善现金及实物捐赠价值超过531,000港元,涉及13个香港慈善组织[116] - 第十届衍生奖学金总价值超过40,000港元,奖励19名学生[110][116] - 公司向香港长者中心捐赠实物价值超过73,000港元[116] - 公司支持香港文体活动实物捐赠价值333,000港元[117] - 公司健康护理活动捐赠价值170,000港元物资[117] 市场地位和产品质量 - 公司连续14年在香港儿科维生素及膳食补充剂零售价值销售排名第一[130] - 因安全与健康理由回收产品29件,占已售产品2,413,601件的0.0012%[164] - 报告年度共接获客户投诉30宗,其中29宗来自中国内地,1宗来自香港[164] - 本年度未发现违反产品责任相关法例的情况[164] - 本年度未发现隐私问题相关的投诉[168] - 香港注册商标数量为630个(2024年:600个),中国内地注册商标数量为1,069个(2024年:1,053个)[166] 环境管理绩效 - 粉尘回收量达189公斤,完成目标的110%,较2023/24年度减少25公斤[170] - 重用加工草药渣20.7吨于牲畜饲养及肥料应用[170] - 草药渣产生量较2023/24年度减少2.33吨[170] - POF热收缩膜采购量2.84吨,较2023/24年度增加1.26吨[170] - 回收材料总量达36.18吨[170] - 公司通过更换80个不锈钢容器减少塑料和纸板箱废物4吨,较2023/24年度增加1.6吨[171] - 办公室运营通过电子化及双面打印措施减少废纸产生114公斤[171] - 云浮厂房更换195支LED灯管以减少有害废弃物[171] - 应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节省约25,000千瓦时电力,相比传统加热设施效率提升[171] - 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1,296,573千瓦时用于支持云浮厂房能源需求[171] - 废水处理量达11,256吨(完成目标的113%),废水排放量减少256吨[171] - 冷却塔系统节省总用水量76,320立方米(其中螺杆制冷机节省58,752立方米,双效浓缩器节省17,568立方米)[172] - 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2,103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密度为0.8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箱[177] - 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达1,885.88吨二氧化碳当量,主要来自外购电力和蒸汽消耗[177] - 车辆污染物排放中氮氧化物为73.49公斤,硫氧化物为0.78公斤,悬浮颗粒为6.92公斤[175] - 公司产生无害废弃物30.31吨,排放密度0.013千克/每货运单位[181] - 公司产生有害废弃物0.35吨,排放密度0.00015千克/每货运单位[181] - 公司云浮厂房更换195支LED灯管,节省能源9,750千瓦时[184] - 公司电力总消耗量2,581,719千瓦时,消耗密度1.07千瓦时/每出货单位[186] - 公司水总消耗量30,089立方米,消耗密度0.012立方米/每出货单位[186] - 公司柴油总消耗量15,612.08公升,消耗密度0.0065公升/每出货单位[186] - 公司汽油总消耗量35,778.43公升,消耗密度0.015公升/每出货单位[186] - 公司液化石油气总消耗量8,370公斤,消耗密度0.0035公斤/每出货单位[186] - 公司纸张包装材料消耗总量217.13吨,消耗密度0.090公斤/每出货单位[186] - 公司塑料包装材料消耗总量49.58吨,消耗密度0.021公斤/每出货单位[186] 员工培训和发展 - 反贪污培训总时数达288小时[134] - 公司提供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共计7,800小时[147] - 公司员工年度培训总时数为21,105小时,平均每人85.79小时[150] - 男性员工培训参与率为7.86%,女性为6.00%[150] - 初级员工平均培训时数最高达118.49小时[150]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在中国内地共有382家供应商,年度新增30家供应商[155] - 所有新供应商均通过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评估[155] - 公司优先选择已取得ISO 14001/GB/T24001或SA8000等认证的供应商[156] - 公司使用FSC认证纸张推行绿色办公[159] - 公司实施本地采购政策以减少运输碳排放[160] - 公司要求供应商提供无有毒物质产品及环保包装材料[151][158] 企业管治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并加强内部监控制度[194] - 公司董事会确立以诚信为核心原则的企业文化并纳入员工手册及反贪污政策[196] - 公司注重员工发展、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以打造高效团队并实现可持续增长[197]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条文,仅有一项偏离[198]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由彭少衍一人担任,因其为共同创始人且自1996年起持续管理集团[198] - 董事会认为主席兼CEO双重角色可确保领导一致性和更有效管理[198] - 其他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层将提供权力制衡机制[19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准则[199] - 所有董事确认本年度持续遵守标准守则规定准则[199] - 董事会对股东承担全面问责责任[200] - 全体董事须以股东利益为依归履行受信责任[200] - 本年度未发现任何贪污相关违法违规案件或投诉[134] - 公司未雇用18岁以下人员,且从未参与强制劳动[136] ESG数据参考指引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及管控措施参考ESG报告章节11a[192] - 公司有害及无害废弃物总量及处理目标参考ESG报告章节11b[192] - 公司直接/间接能源总耗量及耗水量数据参考ESG报告章节11c[192] - 公司按性别、雇佣类型、年龄组别及地区划分雇员总数参考ESG报告章节6[192] - 公司因工亡故人数及比率、工伤损失工作日数参考ESG报告章节7[192] - 公司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受训雇员百分比及平均培训时数参考ESG报告章节8[193] - 公司供应商数目及供应链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参考ESG报告章节9[193] 其他重要事项 - 无资本承担及重大期后事项[68][72]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66]
衍生集团(0689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27 21:55
收入和利润变化 - 收入同比下降0.8%至91.887百万港元[3][4]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0.8%至9188.7万港元(2024年:9261.7万港元)[11] - 公司总营收为91.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0.8%[30] - 集团总收入为9190万港元,同比下降0.8%[43] - 毛利同比增长5.0%至60.283百万港元[3][4] - 毛利为6030万港元,同比增长5.0%[45] - 毛利率为65.6%,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45] - 年内亏损扩大35.8%至49.420百万港元[3][4] - 除税前亏损扩大34.1%至4932.6万港元(2024年:3679.5万港元)[13][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49.326百万港元(2024年:36.705百万港元)[26] - 净亏损同比增加35.8%至49.4百万港元(去年:36.4百万港元)[5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增至4.52港仙[3][5] 成本和费用变化 - 销售成本为3160万港元,同比下降10.2%[4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490万港元,同比增长19.2%[48] - 融资成本增加13.8%至1855.3万港元(2024年:1629.9万港元)[13][22] - 雇员福利开支总额为36.549百万港元,与去年基本持平[25] - 物业设备减值亏损激增113.8%至819.4万港元(2024年:383.2万港元)[21] 业务分部表现 - 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90.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0.5%,占公司总营收98.0%[30][33] - 产品开发分部亏损扩大17.7%至2241.8万港元(2024年:1904.0万港元)[13][15] - 产品开发分部亏损为22.4百万港元,亏损率扩大至24.9%(2024年:21.0%)[33] - 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9010万港元,同比下降0.5%[43]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为0.838百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40.7%[34]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为83.8万港元,同比下降40.7%[43] - 货品买卖分部收入为0.34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6.4%[35] - 健康分部收入为62.8万港元,同比增长10.6%[36] - 健康分部亏损为69万港元,同比减少9.9%[36] - 公司业务分为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健康分部及产品开发分部三大板块[80][82] - 产品开发分部拥有衍生、太和堂、私+呵護等多个自有品牌[82]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收入占比70.8%达6501.0万港元(香港:2687.7万港元)[18] - 香港市场收入为65.0百万港元,占总营收70.7%;内地市场收入为26.9百万港元,占比29.3%[31]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流动负债净额达220.620百万港元[6]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342.803百万港元[6][7] - 银行及其他借款增至342.8百万港元(去年319.4百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升至2.2(去年1.5)[61] - 现金及银行结余13.352百万港元[6] - 银行结余及现金增加18.9%至13.4百万港元(去年11.2百万港元)[61] - 未动用银行融资21.265百万港元[9]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0.059百万港元,其中0-30天账期占比67.7%(6.808百万港元)[28]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26.7%至10.1百万港元(去年7.9百万港元)[59] - 贸易应付款项为7.954百万港元,其中超过90天账期占比40.8%(3.244百万港元)[29] - 贸易应付款项减少11.6%至8百万港元(去年9百万港元)[60]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减少至34.309百万港元[6] - 非流动资产减少5.6%至4.78亿港元(2024年:5.07亿港元)[18] - 存货减少7.8%至13.1百万港元(去年14.2百万港元),原材料减少32.3%至2.7百万港元[56] - 抵押资产账面值为445.6百万港元(去年451.1百万港元)[63] - 流动比率为0.2(与去年持平)[61] 金融资产和投资收益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4.851百万港元[4] - 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产生亏损124.4万港元(2024年:收益668.2万港元)[13][21] - 其他全面开支为3.8百万港元(去年为收益5.8百万港元),主因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4.9百万港元(去年收益9.4百万港元)[52] - 南京中生股份投资账面值22.0百万港元(去年26.8百万港元),公平值亏损4.8百万港元[54] 政府补贴和其他收入 - 政府补贴收入增长38.8%至197.3万港元(2024年:142.1万港元)[20] - 其他收入为370万港元,主要因政府补贴增至200万港元[46] 客户集中度 - 最大客户A贡献收入1425.2万港元(占总收入15.5%)[19]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主席彭少衍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职务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但董事会认为合理[74] - 所有董事确认本年度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年度未进行任何股份购买、出售或赎回活动[76] - 审核委员会已完成对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的审阅[77] - 核数师国卫会计师事务所确认年度业绩公告财务数据与经审核报表一致[78] - 年度业绩公告已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79]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财政年度截至2025年3月31日[80][82]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9月25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以厘定股东周年大会投票资格[72]
衍生集团盘中最低价触及0.165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5-06 17:21
公司股价表现 - 截至5月6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0 180港元 较上个交易日上涨0 56% [1] - 当日盘中最低价触及0 165港元 创近一年新低 [1] - 资金流向方面 当日主力流入0 859万港元 流出0 033万港元 净流入0 83万港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专注于开发儿科保健品 中成药 及中医相关的健康项目 [2] - 业务遍及中国内地 香港 澳门 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 [2] - 旗下生产基地'衍生健康医药产业园'位于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 已通过'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 [2] - 具备多条全自动生产包装流水线 主营衍生品牌系列食品 保健品生产 同时提供OEM及ODM服务 [2] 产品与品牌优势 - '衍生'品牌严选本草精华 配合现代高科技 推出多元化保健药品及食品 [2] - 多款产品已获发中成药注册(HKC)编号 通过多项质量审查 [2] - 连续10年成为香港No 1儿童维他命及营养补充剂 [2] 社会责任与荣誉 - 成立'衍生奖学金'资助学业及课外活动具潜质的学生 [2] - 通过轩辕教育基金会在湖南和广东捐建五所'衍生希望小学/中学' [2] - 在四川汶川地震 潮汕地区台风 新冠肺炎疫情等赈灾中捐款捐物 获政府表彰 [2] 未来发展计划 - 将不断投入资源研发新技术 新产品响应市场需求 [2] - 继续深耕科研 创新 积极回报社会 [2] - 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2]
衍生集团(0689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4-12-23 17:37
收入与销售表现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保健产品销售为45,001千港元,同比下降11.1%(2023年同期为50,618千港元)[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46,214千港元,同比下降11.7%(2023年同期为52,318千港元)[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国香港市场收入为29,439千港元,同比下降24.6%(2023年同期为39,029千港元)[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6,775千港元,同比增长26.2%(2023年同期为13,289千港元)[1] - 公司香港市场收入为2940万港元,占总收入的63.7%,较去年同期的3900万港元下降24.6%[45] - 公司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680万港元,占总收入的36.3%,较去年同期的1330万港元增长26.3%[45] - 公司2024/2025中期收入为46.2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2.3百万港元减少11.7%[57][68] - 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45.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98.0%,较2023年同期的51.4百万港元减少11.8%[57][59]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为0.3百万港元,占总收入0.6%,较2023年同期的0.6百万港元减少58.0%[57][60] - 货品买卖分部收入为338,000港元,占总收入0.7%,较2023年同期的35,000港元增加865.7%[57][61] - 健康分部收入占总收入0.7%,较2023年同期的0.6%略有增加[57] - 健康分部的收入为港币0.3百万元,期内亏损为港币0.3百万元[81] - 电子商務平台的收入为港币8.2百万元,占总收入的一部分[84] - 产品开发分部的收入减少约港币6.1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11.8%[85]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的收入减少约港币0.3百万元,减幅为58.0%[85] - 货品买卖分部的收入增加约港币0.3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865.7%[8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收入为46,21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2,318千港元有所下降[183] 成本与利润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18,873千港元,同比增长80.6%(2023年同期为10,450千港元)[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17港元(2023年同期为0.010港元)[8] - 公司净亏损为19.2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5百万港元增加[72] - 销售成本减少约17.8%,从港币19.7百万元降至港币16.2百万元[86] - 毛利减少约7.9%,从港币32.6百万元降至港币30百万元,毛利率从62.3%增加至64.9%[8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毛利为30,012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2,597千港元有所下降[18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除税前亏损为(19,234)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233)千港元有所扩大[18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每股亏损为1.73港仙,较2023年同期的0.96港仙有所增加[18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淨虧損約港幣19,242,000元[192] 税务与财务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香港利得税为8千港元,同比下降96.5%(2023年同期为229千港元)[5] - 公司所得税开支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约港币229,000元减少至期内的约港币8,000元[108] - 公司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之修订本对财务表现及状况并无重大影响[199]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付款项为7,695千港元,同比下降14.5%(2024年3月31日为9,002千港元)[1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714千港元,同比下降21.4%(2023年同期为8,541千港元)[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使用权资产折旧为3,496千港元,同比下降2.1%(2023年同期为3,572千港元)[7] - 公司存货由2024年3月31日的14.2百万港元减少12.2%至2024年9月30日的12.5百万港元[75]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由2024年3月31日的9百万港元减少14.5%至2024年9月30日的7.7百万港元[76]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港币11.2百万元减少至港币5.2百万元[93] - 公司持有南京中生的重大投资,分类为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约为港币29.4百万元[96][111] - 公司银行借款约为港币309.3百万元,其他借款约为港币28.6百万元,未动用银行融资额约为港币16.4百万元[113]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7,流动比率为0.2[113] - 公司以银行为受益人而予以质押的资产账面值约为港币440.4百万元[11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资产总值为599,560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587,854千港元有所增长[17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196,70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98,600)千港元有所改善[17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198,833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09,331千港元有所下降[17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231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1,232千港元有所减少[17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1,17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616千港元有所恶化[18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23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621千港元有所增加[187] - 公司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港币196,704,000元,存在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192] 金融资产与投资 - 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值为9866万港元,较上一期的8119万港元增长21.5%[21]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香港上市股本证券的公平值为33646万港元,较上一期的27956万港元增长20.3%[21] - 公司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人寿保单的按金及预付款项公平值为6494万港元,与上一期持平[21] - 公司其他收益由去年同期的80万港元减少12.4%至70万港元,主要由于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减少9.2%[27]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由去年同期的190万港元减少9.2%至180万港元[27] 业务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计划逐步淘汰低利润产品,并投入更多资源于高利润率的开发分部[48] - 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如小红书、抖音、天猫等)扩大自有品牌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67] - 公司推出新产品如“衍生灵芝党参膏”、“衍生石斛西洋参膏”等,以探索未开发市场机会[58] - 公司实施业务战略以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效率,旨在通过自行生产降低产品成本[192] - 公司持续采取控制行政及运营成本的措施[192] - 公司物色其他融资来源(包括股权融资)以改善资本结构并降低整体融资成本[192] - 公司与主要往来银行维持持续沟通,董事认为将能够于到期日重续银行融资[192] - 公司董事评估自2024年9月30日起计不少于十二个月的现金流量预测,认为有足够营运资金拨付其营运及履行财务责任[196]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彭少衍先生持有36,000股,股权约为90%,关丽雯女士持有4,000股,股权约为10%[106] - 彭少衍先生及其配偶关丽雯女士合计持有公司50.76%的股份,其中直接持股1.25%,通过受控制法团及家族权益持股50.76%[125][126] - 公司主要股东衍富持有50.76%的股份,会福兴业有限公司和丰盛各持有22.90%的股份[127]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91,796,000股,持股百分比基于此计算[125][126] - 公司购股权计划于2014年9月25日采纳,旨在激励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129][130] - 在报告期内,8,928,000份购股权已失效,无新购股权授出或行使[132] - 彭少衍先生和关丽雯女士各自持有2,685,000份尚未行使的购股权,行使价分别为1.460港元和2.144港元[133] - 购股权计划将于2024年10月15日届满,之后不再发行新购股权[132]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6,270,000份[135]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彭少衍先生持有2,685,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246%[143] - 公司顾问持有的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600,000份[135] - 公司雇员持有的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为300,000份[135] - 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中,彭少衍先生和关丽雯女士的购股权已全部失效[148]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中,截至2024年9月30日,仍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73,730,000份[149]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91,796,000股[145]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李祿兆先生担任主席[137] - 30%的購股權將於2016年4月28日歸屬及可行使,30%將於2017年4月28日歸屬及可行使,40%將於2018年4月28日歸屬及可行使[151] - 30%的購股權將於2017年10月3日歸屬及可行使,30%將於2018年10月3日歸屬及可行使,40%將於2019年10月3日歸屬及可行使[151] - 30%的購股權將於2017年11月18日歸屬及可行使,30%將於2018年11月18日歸屬及可行使,40%將於2019年11月18日歸屬及可行使[151] - 30%的購股權將於2018年12月21日歸屬及可行使,30%將於2019年12月21日歸屬及可行使,40%將於2020年12月21日歸屬及可行使[152] - 公司已採納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企業管治守則的所有守則條文作為其企業管治常規守則[154] - 公司已根據2010年11月5日通過之董事決議案成立薪酬委員會,主要職責為審閱及釐定應付董事及高級管理層之薪酬待遇、花紅及其他報酬之條款[156] - 公司已根據2010年11月5日通過之董事決議案成立提名委員會,主要職能為就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及管理董事會繼任人選事宜向董事會提出建議[158] - 公司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致力維持高水平企業管治,制定良好企業管治常規以提高問責性及營運之透明度[161] 产品与质量管理 - 公司推出自家品牌及代理销售国际品牌等个人护理及健康产品,并采用ISO 9001品质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165] - 公司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处理紧急事宜,制定应急指引以处理因产品安全导致的任何问题或潜在风险[172] 法律与诉讼 - 公司于2024年11月6日收到法院民事判决,须清偿约港币14.7百万元的未偿还建设成本及累计利息,并承担约港币0.3百万元的法律费用[123] 其他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后并无发生须予披露的重大事项[100]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并无重大或然负债[115] - 公司于2024年9月30日并无就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拥有任何资本承担[117] - 其他收入增加约79.1%,从港币1百万元增至港币1.8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增加[88] - 行政开支增加约6.3%,从港币33.9百万元增至港币36百万元,主要由于诉讼纠纷计提拨备[89]
衍生集团(06893) - 2025 - 中期业绩
2024-11-28 20:0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46,214千港元,同比下降11.7%[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30,012千港元,同比下降7.9%[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19,242千港元,同比扩大83.9%[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亏损为1.73港仙,同比增加80.2%[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8,873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0,450千港元增加80.6%[33]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总收入为46.2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2.3百万港元减少11.7%[41]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45.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1.4百万港元减少11.8%[4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为0.3百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0.6百万港元减少58.0%[4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货品买卖分部收入为338,000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35,000港元增加865.7%[47]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香港市场收入为29.4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63.7%,较2023年同期的39百万港元减少24.6%[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6.8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36.3%,较2023年同期的13.3百万港元增加26.3%[42]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税前亏损为19,23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233千港元有所扩大[25] - 公司录得净亏损港币19.2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净亏损港币10.5百万元有所增加[66]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成本减少17.8%至港币16.2百万元,主要由于产品开发分部销售成本减少[5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从62.3%增加至64.9%,主要由于高利润率的产品销售增加[59] 财务状况与流动性 - 公司2024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96,704千港元,存在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13] - 公司计划通过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生产效率、控制行政及运营成本、寻找其他融资来源等措施改善财务状况[13] - 公司预计在2024年9月30日起十二个月内能够履行其财务责任,并继续以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14]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0,504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12,061千港元减少12.9%[35]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贸易应付款项为7,695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9,002千港元减少14.5%[38] - 公司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为33,646千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27,956千港元增加20.4%[33]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1120万港元减少至520万港元,银行借款为30930万港元,未动用银行融资为1640万港元[75]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7,流动比率为0.2[75] - 公司资产抵押账面值为44040万港元[79] - 公司确认了180万港元的拨备,包括150万港元的应计利息和30万港元的法律费用[86] 收入与市场分布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入为46,214千港元,其中保健产品销售占比最大,为45,001千港元[21] - 中国香港市场贡献了29,439千港元收入,中国内地市场贡献了16,775千港元[21] - 电子商务平台收入为港币8.2百万元,占公司总收入的约17.7%[55] - 公司总收入为港币46.2百万元,同比下降11.7%,主要由于产品开发分部销售减少[56] 成本与费用 - 公司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2千港元有所下降[27] - 公司政府补贴收入为76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8千港元大幅增加[27] - 公司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7,72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879千港元略有下降[27] - 公司香港利得税为8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29千港元大幅减少[29] - 公司期内亏损中,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71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541千港元有所减少[30] 股息与股东回报 - 公司决定不派付中期股息,与去年相同[31] - 公司未宣派中期股息[82] 业务分部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健康分部、产品开发分部及货品买卖分部[96][98]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主要自品牌拥有人采购个人护理产品并管理及开发该等产品的品牌[96] - 健康分部专注于为中国内地母婴提供中医保健相关服务[96] - 产品开发分部开发自有品牌销售的个人护理产品、健康补充品及家居产品,包括“衍生”、“太和堂”、“私+呵护”及“杀菌王”等品牌[98] - 货品买卖分部从事买卖及分销护肤品、个人护理产品及家居产品,采购自多个授权经销商及独立商家或直接采购自供应商[98]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持有的丰盛股份账面值约为100万港元,占丰盛已发行普通股的0.4%,占公司总资产的0.2%[68] - 公司持有的南京中生股份公平值约为2940万港元[71] - 公司存货从1420万港元减少12.2%至1250万港元,主要由于原材料从400万港元减少48.0%至210万港元[72]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790万港元减少19.6%至640万港元[73]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900万港元减少14.5%至770万港元[74] - 其他全面收益为港币8.7百万元,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和金融资产公平值溢利[67]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公司执行董事为彭少衍先生及关丽雯女士,非执行董事为黄慧玲女士及田珊珊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刘智杰先生、李禄兆先生及邓声兴博士[99] - 公司员工总数为230名,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10月15日届满[50] 未来计划与战略 - 公司计划通过招聘更多分销商扩大中国内地市场,尤其是儿童健康补充品市场[51] - 公司在中国广东省云浮市兴建健康补充品生产厂房,旨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54] 报告与披露 - 公司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于2024年12月前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并寄发给股东[93]
衍生集团(0689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25 16:50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度收入为92,617千港元,同比增长13.7%[19] - 2023/2024年度毛利为57,406千港元,同比增长47.8%[19] - 2023/2024年度年內虧損為36,400千港元,同比減少26.0%[19] - 2023/2024年度毛利率為62.0%,同比增長30.0%[19] - 2023/2024年度純虧損率為39.3%,同比減少34.9%[19] - 2023/2024年度存貨週轉天數為155.9天,同比減少15.5%[19] - 2023/2024年度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為35.2天,同比減少29.7%[19] - 2023/2024年度每股虧損為3.36港仙,同比減少25.8%[19] - 公司本年度收入约为港币92.6百万元,较去年约港币81.5百万元增加约13.7%[38] - 本年度总收入为港币92.6百万元,较上年度的港币81.5百万元增长13.7%[55] - 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9050万港元,同比增长15.1%[64] - 产品开发分部亏损为1900万港元,亏损率从31.4%降至21.0%[64] - 货品买卖分部收入为13.1万港元,同比下降82.5%[66] - 健康分部收入为56.8万港元,同比下降18.3%[72] - 销售成本减少17.4%至3520万港元,主要由于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增加[73] - 毛利增加47.8%至5740万港元,毛利率从47.7%提升至62.0%[74]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34.2%至1250万港元,主要由于广告投放增加[77] - 行政开支减少4.7%至6700万港元,主要由于杂项开支减少[78] - 净亏损为3640万港元,较去年净亏损4920万港元有所收窄[80] - 其他全面收入为580万港元,较去年全面开支1270万港元有所改善[81]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约港币81.5百万元增加13.7%至2024年的约港币92.6百万元,主要由于产品开发分部销售增加[99] - 公司存货从2023年的约港币15.9百万元减少10.4%至2024年的约港币14.2百万元,主要由于在制品减少68.0%[104]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从2023年的约港币10.8百万元增加4.2%至2024年的约港币11.2百万元[106] - 公司未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从2023年的约港币317.1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约港币319.4百万元[106] - 公司资产抵押给银行的账面值从2023年的约港币480.3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约港币451.1百万元[107] - 公司电子商平台收入从2023年的约港币25.9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的约港币17.4百万元[97]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253名减少至2024年的247名[94] 业务分部表现 - 产品开发分部占公司收入约97.7%,较去年的96.5%有所增加[38]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贡献由去年占总收入的1.7%下降至本年度的1.5%[38] - 货品买卖分部占本年度总收入约0.2%,较去年的0.9%有所下降[38] - 健康分部占本年度总收入约0.6%,较去年的0.9%有所下降[38] - 香港市场收入为港币65.8百万元,占总收入的71.1%,较去年增长42.5%[39]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港币26.8百万元,占总收入的28.9%,较去年下降24.3%[39]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收入为港币1.4百万元,利润率为4.9%,较去年转亏为盈[41] - 健康分部收入为港币568,000元,占总收入的0.6%,亏损减少0.3%至港币766,000元[43] 公司战略与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开发新产品及提高品牌知名度[34] - 公司计划拓展销售分布的电子商务渠道[34] - 公司计划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展原设备制造(OEM)业务[36] - 公司相信儿童保健市场为利基市场,长远将产生可持续收入及价值[32] - 公司计划通过招聘更多分销商扩大中国内地市场的分销网络,尤其是儿童健康补充品市场[49] - 公司将继续开发新产品,专注于香港及中国内地市场的妇婴健康补充品分部[50] - 公司已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业务,计划进一步扩展网上销售网络[58] - 公司计划利用现有制造能力生产自有品牌保健食品,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质量[59] - 公司将继续探索成人健康市场,并推出多款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及市场需求[57] - 公司在中国广东省云浮市建立了自有生产厂房及研发中心,自2020年6月起生产大部分产品[31] - 公司在广东省云浮市兴建健康补充品生产厂房,旨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质量控制[97]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管理層每週舉行會議審閲財務及營運事宜[5] - 董事會認為現時安排的權力和權威平衡不會受到損害[10] - 彭少衍先生为公司创始人,自1996年起担任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负责整体策略规划和日常管理[111] - 关丽雯女士为公司创始人,自1996年起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监督业务运营[113] - 黄慧玲女士拥有超过35年的会计、税务及审核经验,现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14] - 刘智杰先生拥有超过35年的银行业经验,现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16] - 公司持续采纳审慎的财务及库务政策,所有财务及库务活动皆集中管理及控制[134] - 公司制定及管理ESG策略,並進行風險管理[178] - 公司董事會積極投入慈善活動,主席彭少衍先生出任多個社會慈善團體公職[181] 投资与资产 - 公司持有的南京中生股份账面值从2023年的约港币5.4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约港币26.8百万元,公平值收益约港币21.4百万元[84]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3年的约港币6.9百万元增加30.9%至2024年的约港币9百万元[86] - 公司持有南京中生13,710,000股股份及民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0,000股股份,截至2024年3月31日,持作买卖的股本证券账面值约为港币8.1百万元,占公司资产总值约1.4%[130]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由2023年3月31日约港币10百万元减少约20.4%至2024年3月31日约港币7.9百万元[131] - 公司持有两只持作短期买卖用途的上市股本证券,按公平值列账[130] ESG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采用一致的统计方法和KPIs进行历年比较,确保环境和社会KPIs的计算与往年一致[122] - 公司已建立三层级的ESG管治架构,以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128] - 公司采用一致的方法从内部记录系统中检索社会和环境KPIs,确保统计方法和KPIs与往年一致[122] - 公司已建立三层级的ESG管治架构,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128] - 公司在本年度设置了光伏发电设施,并自2023年11月起投入运作[153] - 公司向香港及中国内地的有需要人士提供现金及实物捐赠,总额约为2091万港元[160] - 公司捐赠价值约819万港元的资源以赞助2024年云浮市马拉松,并捐赠约24万港元现金给云浮市政府[164] - 公司在本年度进行了持份者调查,编制了ESG重要性矩阵图,识别出18个可持续发展议题中的关键议题[147] - 公司在本年度向香港及中国内地的有需要人士提供了6类社区贡献,义工服务时间约为1108小时[158] - 公司在本年度向云浮市的院舍长者捐赠了价值约280万港元的礼物包[162] - 公司获得「2023 大灣區ESG可持續發展企業大獎」[166] - 公司获得「2023 雲浮市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行動–幫扶明星企業」[169] - 公司获得「2023 大灣區企業社會責任大獎」[166] - 公司获得「2023 粵港澳大灣區ESG 創新大獎」[168] - 公司年度报告显示,141名義工服務合共約1,108小時[184] - 公司捐贈價值約港幣7.8百萬元的抗疫物資給全港社區抗疫連線[186] - 公司向雲浮市的長者捐贈價值約港幣2.8百萬元的物資[186] - 公司現金及實物捐贈價值約468,000港元用於贊助慈善組織活動[186] - 公司在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的社区贡献总额分别为约896万港元和1195万港元[187] - 公司向甘肅省積石山地震災區捐贈價值約736,000港元的物資[187] - 公司義工團隊捐贈價值約843万港元的實物,用於贊助2024雲浮馬拉松等活動[187] - 公司雲浮製造基地獲得「雲浮市農業龍頭企業」等獎項[195] - 公司已為董事安排ESG框架規則下氣候相關披露建議改進的培訓[196] - 公司一貫禁止童工的政策,並在招聘過程中檢查身份證以防止僱用童工[200]
衍生集团(0689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2:23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收入为92,617千港元,同比增长13.7%[1][2] - 2024年毛利为57,406千港元,同比增长47.8%[1][2] - 2024年净亏损为36,400千港元,同比减少26.0%[1][2] - 2024年其他全面收入为5,820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2,721千港元大幅改善145.8%[1][2] - 公司2024年每股亏损为3.36港仙,相比2023年的4.53港仙有所改善[1][3]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92,617千港元,较2023年的81,460千港元增长13.7%[15] - 公司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6,795千港元,较2023年亏损49,223千港元有所收窄[16]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6,705千港元,较2023年的49,491千港元减少25.8%[27] - 公司2024年收入为92.6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81.5百万港元增加13.7%[32] - 年内净亏损由去年的约港币49.2百万元减少至本年度的约港币36.4百万元[6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净亏损约36,400,000港元[83] 分部表现 - 产品开发分部2024年收入为90,505千港元,同比增长15.1%[16] - 健康分部2024年亏损766千港元,较2023年亏损768千港元略有改善[16] - 公司2024年产品开发分部收入为90.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78.6百万港元增加15.1%[36] - 公司2024年产品开发分部亏损为19.0百万港元,亏损率为21.0%,较2023年的24.7百万港元亏损和31.4%亏损率有所改善[37] - 品牌开发及管理分部本年度收入保持稳定,约为140万港元,溢利为69,000港元,利润率为4.9%,较去年转亏为盈[40] - 货品买卖分部本年度收入约为131,000港元,较去年的747,000港元大幅下降,占集团总收入约0.2%[42] - 健康分部本年度收入约为568,000港元,较去年的695,000港元有所下降,占集团总收入约0.6%[44] - 集团本年度总收入为9260万港元,较去年的8150万港元增加13.7%,主要由于产品开发分部的产品销售增加[57] - 产品开发分部本年度收入较去年增加1190万港元,增幅为15.1%[58] - 集团电子商务平台本年度收入为1740万港元,较去年的2590万港元有所下降[55] - 公司主要业务分部包括品牌开发及管理、健康分部、产品开发分部及货品买卖分部[94] 地区收入 - 香港地区2024年收入为65,815千港元,同比增长42.9%[20] - 中国内地2024年收入为26,802千港元,同比下降24.3%[20] - 公司2024年香港市场收入为65.8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71.1%,较2023年的46.1百万港元增加42.7%[34] - 公司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26.8百万港元,占总收入的28.9%,较2023年的35.4百万港元减少24.3%[34] 成本与开支 - 销售成本由去年的约港币42.6百万元减少17.4%至本年度的约港币35.2百万元,主要由于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增加[59] - 毛利由去年的约港币38.8百万元增加47.8%至本年度的约港币57.4百万元,毛利率由47.7%提升至62.0%[60] - 其他收入由去年的约港币5.9百万元减少至本年度的约港币3.1百万元,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61]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去年的约港币5.3百万元上升134.2%至本年度的约港币12.5百万元,主要由于营销计划调整和广告投放增加[63] - 行政开支由去年的约港币70.3百万元减少4.7%至本年度的约港币67.0百万元,主要由于杂项开支减少[64]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4年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198,600千港元,存在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7] - 公司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2,061千港元,较2023年的12,627千港元减少4.5%[29] - 存货由2023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5.9百万元减少10.4%至2024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4.2百万元[71] - 贸易应收款项由2023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0.0百万元减少20.4%至2024年3月31日的约港币7.9百万元[73] - 贸易应付款项由2023年3月31日的约港币6.9百万元增加30.9%至2024年3月31日的约港币9.0百万元[74] - 银行结余及现金由2023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0.8百万元增加4.2%至2024年3月31日的约港币11.2百万元[75]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98,600,000港元[83] 融资与资金 - 公司未动用银行融资约为8,320千港元,预计能够重续银行融资[9] - 公司董事认为有足够营运资金支付未来12个月的财务责任,持续经营基准编制财务报表适当[11] - 公司2024年总借贷成本为16,299千港元,较2023年的14,060千港元增加15.9%[24] 税务与补贴 - 公司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13千港元,较2023年的133千港元减少90.2%[24] - 公司2024年获得政府补贴1,421千港元,较2023年的2,666千港元下降46.7%[22] 投资与资产 - 按公平值计损益的金融资产2024年收益6,682千港元,较2023年亏损1,279千港元大幅改善[23] - 公司2024年确认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3,856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亏损[23]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之末期股息[84] - 公司将于2024年9月23日至2024年9月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85] - 公司已应用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之企业管治守则,但存在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的偏离[87]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于本年度未进行任何股份的购买、出售或赎回[89]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及监察财务资料、财务报告系统、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90] - 公司年度业绩公告将刊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93] 战略与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生产效率、控制行政及运营成本、寻找其他融资来源等措施改善盈利能力[8] - 集团计划通过招聘更多分销商扩大其分销网络,并投入更多资源推广企业形象,以扩大客户群[50] - 集团已在广东省云浮市兴建健康补充品的生产厂房,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及生产力[53] - 集团将继续开发及升级其电子商务平台,专注于“衍生”产品的线上销售,并已在小红书、抖音、快手、天猫、京东及拼多多等平台建立业务[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