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鼎国际集团(08153)

搜索文档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建议股份合併及更改每手买卖单位
2025-08-08 19:46
股份合并方案 - 公司建议每20股每股面值0.0001港元股份合为1股每股面值0.002港元合并股份[2][6] - 股份合并生效后法定股本不变,分为50亿股每股面值0.002港元合并股份,1834.1363万股将发行及缴足[7] 买卖单位变更 - 待股份合并生效,每手买卖单位由10,000股股份变更为5,000股合并股份[4][13] 时间安排 - 2025年8月25日或之前寄发通函给股东[5][19][21] - 2025年9月12日下午4时30分为提交股份过户文件以出席股东特别大会最后期限[19] - 2025年9月15日至9月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9] - 2025年9月23日股份合并生效并开始买卖合并股份[19] - 2025年10月9日上午9时正开始同步买卖合并股份并为零碎合并股份提供对盘服务[20] - 2025年10月30日下午4时正停止为零碎合并股份提供对盘服务[20] - 2025年10月30日下午4时10分后仅以合并股份买卖,关闭500股合并股份每手买卖单位[18][20] - 2025年1月20日为以现有股票免费换领新股票最后期限[20] 市值变化 - 按2025年8月5日收市价算,合并前每手10,000股股份市值830港元,合并后每手10,000股合并股份市值1.66万港元,更改买卖单位后每手5,000股合并股份市值8300港元[13] - 2025年8月5日股份收市价0.083港元,合并及更改每手买卖单位后每手买卖单位价值由830港元增至8300港元[15] 其他事项 - 股份合并须待股东在特别大会批准、上市申请获批等条件达成[3][9][11][21] - 公司将调整已终止购股权计划下附带权利可认购273.8494万股的已授出未行使购股权[12] - 每20股现有股份对应1股合并股份换领股票,换领新股票费用公司承担,之后每张2.50港元或联交所指定其他金额(以较高者为准)[17] - 公告日期2025年8月8日,将自刊发日起最少7日于联交所网站登出并刊载于公司网站http://jiadingint.com [26][28] - 执行董事为牟忠緯先生及陈达年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吕志坚先生、单浩铨先生及李晓华女士[26] - 公司于2020年3月27日採納购股权计划,于2023年4月6日终止[24]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截至2025年7月31日)
2025-08-05 16:31
股本与股份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1亿港元,股份数目1万亿股,面值0.00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均为3.6682726亿股,本月底库存股份为0股[2] 购股期权 - 购股期权计划(行使价2.759港元)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273.8494万股[3] - 购股期权计划(2023年4月6日通过)上月底和本月底结存0股,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762.4281万股[3] 股份变动 - 本月内因行使期权发行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均为0,已发行和库存股份总额增减为0股[3][6] 其他 - 公司拟配售最多1834.1363万股新股份,行使价0.081港元[4] - 本月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出售转让获董事会授权,符合规定[8]
嘉鼎国际集团(08153)股东将股票由软库中华金融服务转入中银国际证券 转仓市值143.37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5 08:49
股东持股变动 - 嘉鼎国际集团股东于8月4日将股票由软库中华金融服务转入中银国际证券,转仓市值143.37万港元,占公司股份5.08% [1] 配售事项完成 - 公司完成向不少于六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配发1834.14万股新股份 [1]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38万港元将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 [1]
嘉鼎国际集团股东将股票由软库中华金融服务转入中银国际证券 转仓市值143.37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05 08:47
股权变动 - 嘉鼎国际集团股东于8月4日将股票由软库中华金融服务转入中银国际证券 转仓市值为143 37万港元 占比5 08% [1] 配售事项 - 公司完成配售事项 向不少于六名独立第三方承配人配发及发行1834 14万股新股份 [1]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38万港元将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 [1]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完成根据一般授权配售新股份
2025-08-04 18:13
业绩相关 - 公司完成配售事项,配发及发行18341363股新股份[3]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138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3] 事项进展 - 配售事项于2025年8月4日完成,承配人不少于六名且均为独立第三方[3] - 配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于2025年8月4日达成[3]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须予披露交易
2025-07-31 20:15
业绩总结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88.3百万港元、亏损约64.8百万港元[16] - 目标集团A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16,256千港元、除税后亏损15,713千港元[14] - 目标集团B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32,172千港元、除税后亏损32,227千港元[15] 出售事项 - 2025年7月31日公司与买方订立协议出售目标公司100%股权[3][20] - 代价150,000港元,预计确认收益约2.4百万港元[18] - 协议须2025年10月31日前达成先决条件[10] 其他 - 公司股份为每股0.0001港元的普通股[22] - 公告将自刊发日起最少连续七日于联交所网站刊登[25]
嘉鼎国际集团 :通过一般授权配售新股募资约 138 万港元 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新浪财经· 2025-07-18 19:27
融资配售 - 公司通过一般授权以"配售新股份"方式融资,配售最多18,341,363股(约0.2亿股),募集约0.1亿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38万港元(假设配售股份获悉数配售及扣除一切有关开支后)[1] - 配售新股份配售价0.081港元,较2025年7月18日收市价0.10港元折让约19%,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0.0774港元溢价约4.65%[1] - 配售股份占公司于公告日期全部已发行股本366,827,260股股份的约5%,以及公司经配售事项扩大之全部已发行股本的约4.76%[1] 资金用途 - 所得款项中约138万港元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 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于香港及中国提供广告服务、销售保健品、销售新能源非道路汽车及销售新能源电池[1] 交易安排 - 本次融资由昌利证券担任配售代理[1] - 本次发行根据股东大会授予的一般授权实施,预计于有关条件获达成后第三个营业日及/或配售代理与公司可能协定之有关其他日期完成[1]
嘉鼎国际集团(08153.HK)7月18日收盘上涨28.21%,成交246.19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18 16:33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7月18日上涨1.33%至24825.66点 嘉鼎国际集团同日股价上涨28.21%至0.1港元/股 成交量2557.09万股 成交额246.19万港元 振幅38.46% [1] - 嘉鼎国际集团近1个月累计下跌44.29% 年内累计下跌46.58% 同期恒生指数上涨22.13%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营业总收入8147.11万元 同比减少21.64% 归母净利润-5605.55万元 同比减少187.96% [1] - 毛利率3.67% 资产负债率35.45% [1] 行业估值 - 媒体及娱乐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16.67倍 行业中值为-1.49倍 [1] - 嘉鼎国际集团市盈率-0.47倍 行业排名第106位 低于华视集团控股(2.06倍) 耀星科技集团(2.51倍) 微博-SW(7.03倍) 艾德韦宣集团(8.01倍) 新华文轩(8.15倍)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包括在香港提供广告服务 在中国销售新能源电动汽车及新能源电池 [2]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2025 - 年度财报
2025-06-30 22:56
管理层变动 - 公司执行董事陈达年于2025年2月28日获委任,李光营于2024年8月7日辞任[9][11] - 公司非执行董事王栋梅和刘英于2024年7月5日辞任[9][11]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罗辑于2024年10月16日辞任,李晓华于同日获委任[9][11] - 公司授权代表牟忠纬于2025年2月28日停任,陈达年同日获委任[9][11] - 公司审核、薪酬、提名委员会成员罗辑于2024年10月16日辞任,李晓华同日获委任[10][11] 宏观经济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中国GDP增长率为5.5%[1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该年度公司收入约8830万港元,较上一年约1.127亿港元减少21.65%[17] - 该年度公司亏损约6480万港元,上一年约为1610万港元[17] - 该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70万港元,上一年同期净亏损约为2110万港元[17]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约8830万港元,较去年约1.127亿港元减少21.65%[18][29][32] - 报告期公司录得亏损约6480万港元,去年约为161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7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净额约为2110万港元[18] - 公司收入下跌21.65%,约为2.44亿港元,去年约为11.27亿港元[60][64] - 公司本年度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6070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为2110万港元[60][64] - 公司本年度每股亏损为25.16港仙,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为20.77港仙[60][64] - 公司本年度毛利率降至3.67%,去年为21.74%[61][6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广告服务分部本年度收入约8400万港元,较去年约6630万港元增加26.7%[19][24] - 新能源电池分部2025年收入约260万港元,2024年为230万港元[29][32] - 2025年新能源非道路汽车销售达0万港元,2024年为1050万港元[29][32] - 2025年保健品销售达160万港元,2024年为3370万港元[29][32] - 广告服务业务收入约8410万港元,较6630万港元增加26.8%[34] - 广告业务收入约8410万港元,较6630万港元增加26.8%[38] - 新能源非道路汽车业务回顾期内无销售收入[39][44] - 新能源电池业务收入260万港元[42][46] - 保健品业务收入约160万港元,较前期3370万港元下降约95.3%[43][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调整策略,有效触达受众,多元化收入来源,投资数据分析和数字能力[36] - 公司将密切关注广告市场,控制成本,维持服务质量并寻找商机[20][25] - 公司将把握广告及宣传业务机遇,专注数据驱动营销,体现可持续发展价值观[21][25] - 公司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表现优于2024年[50][53] - 2026年广告业将因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行为变化而变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助力品牌开展个性化营销[54] - 2026年沉浸式技术将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互动广告体验将更普遍[55] - 2026年可持续性将影响广告策略,公司将在广告活动中融入可持续实践[56] - 社交媒体平台发展将影响广告趋势,公司将采用多渠道策略,利用网红合作和用户生成内容拓展受众[5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本年度行政开支增加3.36%,至约340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为3290万港元[62][66] - 公司本年度贸易应收款项等减值亏损合计约2320万港元,上一年度约为680万港元[63][67] - 公司本年度融资成本总额增加9.73%,至约200万港元,去年约为190万港元[68][72]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670万港元大幅减少[69][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借款约为58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减少64.23%[70][7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4%,低于2024年3月31日的10.1%[70][73] 员工相关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5名,较2024年的42名减少[77][8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员工成本总额约为570万港元,较2024年的950万港元下降[77][80] 供股情况 - 公司按每1股现有股份获发3股供股股份,发行275,120,445股供股股份,每股供股价0.10港元,每股净价约0.09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580万港元[48][51]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580万港元,已全部按计划使用,包括偿还债务750万港元、广告业务营运资金300万港元、拓展保健品业务300万港元、新能源电池业务研发300万港元、新能源非道路汽车业务研发330万港元、一般营运资金600万港元[90][91][92] 公司运营相关其他内容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8153[14] - 公司董事采取多项措施改善集团流动资金及财务状况,包括催收应收款、协商借款延期、实施成本控制、寻求新融资和集资活动[75] - 集团多数现金结余及交易以人民币或港元计值,无外汇对冲政策,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无未平仓对冲工具[76][79]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82][86]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83][87] - 截至2025年和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84][88] - 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披露外,本年度后至报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件[85][89] - 年内无其他重大投资及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资公司,报告日期董事会无其他重大投资及添置资本资产计划[78][81] - 公司呈列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报告及经审核财务报表[106][112]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业务为香港广告、中国保健品销售、新能源非道路汽车销售及新能源电池销售[107][113] - 集团在部分业务依赖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仅委聘声誉良好供应商并密切监控表现[111][117] - 集团确保员工获合理报酬,定期检讨雇佣政策,与客户、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并定期评估供应商表现[118][124] - 集团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列于年报第84 - 85页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119]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派付股息(2024年:无)[120] - 实际派付股息金额取决于盈利、财务状况等,需经股东批准[121] - 公司派付股息受百慕达公司法及细则限制,未来股息需董事会决定[122] - 集团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业绩、资产及负债摘要列于年报第184页[123] - 集团主要风险及不确定性载于“管理层讨论及分析”,综合财务报表附注6披露多项财务风险[109][115]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之股息,2024年亦无派息[12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并无可供分派储备[135][14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本年度收入总额的72.8%,最大客户收入占22.1%,两大供应商采购量占本年度采购总量的89.1%[146][149] - 公司董事、其任何联系人或拥有公司股本超5%的股东,概无于集团五大客户中拥有任何实益权益[147][149] - 根据公司之章程细则第87条,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席告退,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膺选连任[151][156] - 公司已接获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关独立性之年度确认书,截至报告日期仍认为其属独立人士[152][156] - 拟于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之董事,无公司或子公司不可于一年内无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终止的未到期服务合约[155][159] - 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8所披露者外,董事及董事之关连实体于年内无在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160][164] - 员工薪酬参考市场、经验和绩效制定,集团提供医保、公积金、培训补贴、股份期权计划和酌情花红等福利[161] - 公司采用股份期权计划激励董事和合资格员工,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4[16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67][17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人士或公司(非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在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或直接或间接持有5%或以上有投票权股份[168][17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控股股东、主要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无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或利益冲突[169][17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无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173][175]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23年4月6日生效,目的是激励参与者并吸引和挽留人才[174][176] - 购股计划合资格参与者为公司或子公司董事及雇员[177][180] - 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计划采纳日已发行股份10%,报告日可供发行股份数为7,642,281股[178][181] - 各参与者12个月内获授购股可发行股份不超授出日已发行股份1% [179][182] - 购股期权行使期限由董事会决定,不超授出日起10年[183] - 雇员薪酬参考市况、经验及表现,董事及高管酬金由薪酬委员会建议、董事会参考市场水平等确定[165] - 购股期权归属期为12至36个月,承授人至少持有12个月才可行使,特殊情况董事会可酌情缩短[184][189] - 购股期权承授人接纳要约时需向公司支付1.00港元[185][189] - 购股期权行使价至少为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授出面值三者较高者[186][190] - 购股计划有效期至2033年4月5日[187][1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购股期权总数从4,074,426份减至2,878,426份,注销1,196,000份[193]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出及发行的购股期权总数为121,578,339份[194][197] - 集团重大关连方交易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8[195][198] - 年内无须披露为不获豁免关连交易或持续关连交易的事项,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披露要求[196][198] - 股份于2023年2月16日前收市价为0.150港元[199] - 截至报告发布前最后可行日期,公司维持GEM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200]
嘉鼎国际集团(08153)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6-30 22:5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收入约8830万港元,较去年约1.127亿港元减少21.65%[20][21][32][35] - 公司报告期亏损约6480万港元,去年约为1610万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70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净额约为2110万港元[20][21] - 公司本年度拥有人应占亏损约6070万港元,上一报告年度约2110万港元;本年度每股亏损为25.16港仙,上一年度为20.77港仙[63][67] - 公司收入约2440万港元,较去年的约1.127亿港元下跌21.65%[63][67] - 公司本年度毛利率降至3.67%,去年为21.74%,主要因广告业务服务成本增加[64][68] - 公司行政开支约340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3290万港元增加3.36%[65][69]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等减值亏损合计约23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680万港元大幅增长[66][70] - 公司融资成本总额约200万港元,较去年的约190万港元增加9.73%,主要因借贷利息付款增加[71][7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670万港元大幅减少[72][76] - 公司流动比率为2.78,2024年3月31日为2.71,公司认为处于合理水平[72][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借贷约580万港元,较2024年3月31日的约1040万港元减少64.23%[73][76]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84%,低于2024年3月31日的10.1%,因本年度借贷减少[73][7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不建议派付股息(2024年:无)[130] - 集团未安排股东放弃股息,董事会不建议支付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股息(2024年:无)[122][12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广告服务分部2025年录得收入约8400万港元,较去年约6630万港元增加26.7%[22][27] - 2025年新能源电池业务收入约260万港元,2024年为230万港元[32][35] - 2025年新能源非道路汽车销售为0港元,2024年为1050万港元[32][35] - 2025年保健品销售达160万港元,2024年为3370万港元[32][35] -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服务、新能源非道路汽车销售、新能源电池销售和保健品销售[31][35] - 广告业务收入约8410万港元,较6630万港元增加26.8%[37][41] - 新能源非道路汽车销售无收入,集团考虑调整策略并重新设计产品[42][47] - 新能源电池业务收入260万港元,唯时新能源在石墨烯电池技术开发取得进展[45][49] - 保健品业务收入约160万港元,较前期3370万港元下降约95.3%[46][5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拟将发展轴心移回香港,专注现有广告媒体业务[20][21] - 公司将密切关注香港广告市场,控制成本开支,维持服务质量并寻找商机[23][28] - 公司未来将把握广告及宣传业务机遇,采用数据驱动营销和新兴平台,体现可持续发展价值观[24][28] - 公司预期2025年中国经济比2024年表现更好[53][56] - 2026年广告行业将因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行为变化而变革性增长[57] - 2026年沉浸式技术将改变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式[58] - 2026年可持续性将影响广告策略,公司将融入可持续实践[59] - 公司将整合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非道路汽车业务,降低成本并提升竞争力[44][48] 管理层变动 - 陈达年先生于2025年2月28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授权代表[12][14] - 李光营先生于2024年8月7日辞任执行董事[12][14] - 王栋梅女士和刘英女士于2024年7月5日辞任非执行董事[12][14] - 罗辑先生于2024年10月16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职务[12][13][14] - 李晓华女士于2024年10月1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相关委员会职务[12][13][14] - 牟忠纬先生于2025年2月28日停任授权代表[12][14] - 2024年8月7日李光营辞任执行董事,2025年2月28日陈达年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51][153] - 2024年7月5日王栋梅和刘英辞任非执行董事[151][153] - 2024年10月16日罗辑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日李晓华获委任[151][15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15] - 公司总部及主要营业地点位于香港[15] - 公司主要股份登记及过户处位于百慕达,香港分处位于香港[1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业务包括香港广告、中国保健品、新能源非道路汽车及电池销售[110][116] 供股情况 - 公司进行供股,发行275120445股供股股份,每股净价约0.09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580万港元[51][54] - 年内集团进行供股,截至2025年3月31日,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580万港元已全部使用[93][94][95] - 供股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750万港元、广告业务营运资金300万港元、拓展保健品业务300万港元、新能源电池业务研发300万港元、新能源非道路汽车业务研发330万港元、一般营运资金600万港元[95] 其他重要内容 - 集团依靠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仅聘请声誉良好者并密切监控表现[114][120] - 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本年度收入总额的72.8%,最大客户收入占22.1%,两大供应商采购量占本年度采购总量的89.1%[149][152] - 公司董事、其任何联系人或拥有公司股本超5%的股东,在集团五大客户中无实益权益[150][152] - 根据公司章程细则第87条,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席告退并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154][159] - 公司已接获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关独立性的年度确认书,截至报告日期仍认为彼等属独立人士[155][159] - 拟于应届股东周年大会重选的董事,无公司或子公司不可于一年内无需赔偿(法定赔偿除外)终止的未到期服务合约[158][162] - 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8披露外,董事及董事关连实体于年内无在集团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直接或间接拥有重大权益[163][16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或其任何子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公司上市证券[176][178]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23年4月6日生效,目的是激励参与者并吸引和挽留人才[177][179] - 计划及集团其他计划可发行的最高股份数不超计划采纳日已发行股份的10%,报告日可发行股份数为7,642,281股[181][184] - 12个月内,各参与者获授购股及奖励行使后已发和将发股份数不超授出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 [182][18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或相联法团股份等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170][17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无人士或公司(非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在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须披露权益或淡仓,或直接或间接持有5%以上投票权股本权益[171][17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控股股东等及其紧密联系人无从事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或利益冲突情况[172][175] - 公司雇员薪酬参考市况、经验及表现等,董事及高管酬金由薪酬委员会建议、董事会参考市场水平等确定[168] - 公司已采纳购股计划作为董事及合格雇员奖励,详情见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4 [169] - 购股期权可在董事会确定的不超10年期限内按计划条款行使[186] - 购股期权归属期由董事会厘定,介乎12至36个月,一般需持有至少12个月才可行使,特殊情况董事会可酌情缩短[187][192] - 购股期权承授人接纳要约时需向公司支付1.00港元[188][192] - 购股期权行使价由董事会单独厘定,至少为授出日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授出面值三者较高者[189][193] - 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至2033年4月5日[190][194] - 购股期权可在董事会厘定期限内行使,不超出发售日期起计十年[19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他参与者购股期权变动后总数为2,878,426份,年初总数为4,074,426份,年内注销1,196,000份[196] - 2024年4月1日及2025年3月31日,根据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出及发行的购股期权总数为121,578,339份[197][200] - 集团日常业务中重大关联方交易详情见合并财务报表附注38[198] - 该年度无按创业板上市规则需披露的非豁免关连交易或非豁免持续关连交易,公司遵守相关披露要求[199] - 集团近五年财务概要见年报第184页[126] - 吕志坚41岁,2022年9月2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超十年审计经验[101][105] - 单浩铨36岁,2023年2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超十年法律工作经验[103][105] - 李晓华39岁,2024年10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超16年财务会计等经验[107][108] - 股息实际分配金额取决于盈利、财务状况等,需经股东批准[124] - 公司支付股息受百慕达公司法及细则限制,未来股息需董事会决定[125] - 除综合财务报表附注41披露外,本年度后至报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件[88][92] - 除报告披露事项外,年内无其他重大投资及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等事项,报告日期董事会无其他重大投资及添置资本资产计划[81][8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5名,较2024年的42名减少[80][8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员工成本总额约为570万港元,较2024年的950万港元下降[80][83] - 集团多数现金结余及交易以人民币或港元计值,无外汇对冲政策,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无未平仓对冲工具[79][82]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85][89]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86][90]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3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87][91] - 嘉鼎国际集团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业绩[2] - 公司呈列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报告及经审核财务报表[1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