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生物(688238)
搜索文档
 【机构调研记录】中加基金调研可孚医疗、和元生物
 证券之星· 2025-08-27 08:08
 公司业务表现 - 健耳听力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20% [1]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00% [1] - 呼吸机销量快速增长并稳居抖音电商平台品类榜首 [1]   战略布局与投资 - 投资纽聆氪医疗以解决先天性听力损失问题并形成战略协同 [1] - 完成对上海华舟和喜曼拿的控股收购 [1] - 未来并购聚焦补充产品线或提升技术水平、具有成熟渠道网络或品牌影响力的标的 [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构建覆盖五大领域的完善产品矩阵 [1] - 推进呼吸、血压、血糖、制氧等智能化项目并研发可孚健康PP [1] - 核心品类包括呼吸机和助听器等 筛选标准为收入贡献度和战略价值 [1]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下半年计划提升老店收入规模并推动新设门店收入增长 [1] - 加大兴趣电商平台投入 [1] - 依托生成式AI赋能序列设计创新 构建基于Transformer和Diffusion等深度学习框架的AI模型 [1]
 【私募调研记录】丹羿投资调研和元生物
 证券之星· 2025-08-27 08:07
 公司调研活动 - 知名私募丹羿投资于8月26日对和元生物进行机构调研 调研形式包括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及通讯方式 [1] - 上海丹羿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成立于2015年4月 实缴资本金1000万元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管理备案编号为P1015236 [1] - 丹羿投资核心高管均拥有十年以上投研经验 曾在华宝兴业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国金证券等机构担任投资经理或首席研究员 管理基金规模达数十亿 [1]   公司技术亮点 - 和元生物依托生成式AI赋能序列设计创新 构建基于Transformer和Diffusion等深度学习框架的AI模型 用于序列评分和序列生成 [1]   机构背景 - 上海丹羿投资是国内私募投资管理机构 其管理团队在公募基金期间管理规模名列前茅 [1]
 和元生物2年1期亏 2022年上市募13.23亿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5:3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亿元 同比增长6.01%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较上年同期-1.13亿元亏损收窄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05亿元 较上年同期-1.19亿元有所改善 [1]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8849.96万元 较上年同期-1.15亿元流出减少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48亿元 同比增长21.16% [2][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较2023年-1.28亿元亏损扩大 [2][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3.36亿元 较2023年-1.34亿元亏损增加 [2][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106.85万元 较2023年-9012.18万元流出减少 [2][3]   历史财务对比 - 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2年2.91亿元下降14.8%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较2022年3925.65万元由盈转亏 [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较2022年3550.80万元出现大幅下滑 [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较2022年2142.43万元转为净流出 [3]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2022年3月22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1亿股 发行价13.23元 [3] - 募集资金总额13.23亿元 净额11.97亿元 [4] - 发行费用总额1.26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9379.50万元 [4] - 原计划募集资金12亿元 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 [4]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股本变动情况 - 2023年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以总股本4.93亿股为基数每股转增0.3股 [5] - 共计转增1.48亿股 转增后总股本增至6.41亿股 [5] - 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30日 [5]
 和元生物跌3.12% 2022年上市国泰海通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16:05
 股价表现 - 2023年8月20日收盘价8.07元 较发行价13.23元下跌39% 处于破发状态[1] - 单日跌幅达3.12%[1]   首次公开发行 - 2022年3月22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1亿股 发行价13.23元[1] - 募集资金总额13.23亿元 净额11.97亿元[1] - 发行费用总额1.26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9379.5万元[2] - 原计划募集资金12亿元 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1]   股本变动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3股[2] - 转增前总股本4.93亿股 转增后增至6.41亿股[2] - 除权除息日为2023年5月30日[2]   中介机构 - 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现名国泰海通证券)[1] - 保荐代表人为陈恒瑞与张子慧[1]
 和元生物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上升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0 06:5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6.01%,主要受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再生医学服务及生物制剂、试剂收入增长驱动[1][5] -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05亿元,同比改善7.74%,第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4509.28万元,同比大幅改善36.65%[1] - 毛利率从-24.31%提升至-14.28%,同比增幅41.25%,净利率从-100.48%提升至-87.17%,同比增幅13.24%[1]   成本费用控制 - 三费总额5929.62万元,占营收比例49.47%,同比下降13.11%[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0.11%,因2024年下半年海外营销策略调整导致营销人员薪酬奖励减少[5]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48%,因管理人员数量及薪酬福利减少且加强日常费用控制[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0.18%,因聚焦核心研发项目并优化人员结构[7]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货币资金下降40.95%至2.87亿元,主要因支付股票回购、工程设备尾款及经营活动净流出[1][3] - 有息负债增长54.06%至3.41亿元,因新增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及回购专项借款[1][3]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改善22.99%,因员工薪酬福利、材料采购等付现支出减少[1][8]   业务发展状况 - CRO业务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8582万元,同比增长8.02%,累计服务超12800家研发实验室客户[12] - CDMO行业外包渗透率达65%(JP.Morgan数据),远高于大分子药物的35%[14] - 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44项,承接CDMO项目超450项,其中III期临床项目4项,2024年新增订单金额超2.7亿元[15]   供应链与产能 - 关键生产设备及试剂耗材仍依赖欧美供应商,但国产替代率持续上升,已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合作[16] - 临港产业基地投入运行后,企业管理规模扩大导致2024年管理费用增至8108万元,同比增长27.48%[17]   客户与账款管理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500万元,其中1年内账期占比88.49%,坏账准备计提比例5.47%[18] - 客户账期略有延长但坏账风险较低,主要客户为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且信用记录良好[18][19]   人力资源与治理 - 2024年末在职人员总数692人,通过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20] - 股东华睿盛银计划减持不超过649万股(占总股本1%),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且符合监管要求[21]
 8月19日增减持汇总:暂无增持 三鑫医疗等12股减持(表)
 新浪证券· 2025-08-19 22:28
 上市公司减持情况 - 8月19日盘后共有1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减持计划 无公司披露增持情况 [1] - 三鑫医疗多名股东计划减持股份 具体数量未披露 [2] - 南京港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减持股份 具体数量未披露 [2] - 弘业期货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2] - 中航光电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8,000股股份 [2] - 和元生物股东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2] - 新致软件多名股东拟减持公司股份 具体数量未披露 [2] - 泸天化持股5%以上股东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2] - 德美化工股东昌连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14,463,463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2] - 富信科技控股股东刘富坤及刘富林合计减持公司1.05%股份 [2] - 华正新材监事及高管拟减持不超过124,900股 目前减持计划尚未实施 [2] - 珍宝岛股东拟减持不超过4%公司股份 [2] - 禾丰股份两股东计划合计减持不超过2.19%公司股份 [2]
 和元生物:2025年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深化再生医学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08-19 19: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0亿元 同比增长6.01% [1] - 扣非净亏损1.05亿元 同比减亏1489.73万元 为2023年以来首次减亏 [1] - CRO业务收入4069.98万元 同比增长3.79% [1] - CDMO业务收入6561.67万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再生医学服务、生物制剂试剂及其他业务收入1341.29万元 同比增长61.17% [2]   业务发展 - CDMO新签订单超过9000万元 将按会计政策在交付后确认收入 [1] - 研发投入2321.34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19.37% [2] -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项 [2] - 攻克包装细胞合胞体形成等关键技术难题 [2] - 子公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外泌体被纳入全球化妆品原料名录 [2]   行业动态 - CGT市场活跃度增加 CRO/CDMO企业迎来更多增长机遇 [1] - CDMO市场需求逐渐复苏 毛利率出现回升趋势 [1] - 公司开工率较为不错 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增长将提升产能利用率 [1]   战略布局 - 积极开辟再生医学新方向 在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等领域开展工艺开发 [2] - 通过与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探索业务模式 [2] - 再生医学业务具有毛利稳定、客户群体广泛等特点 被定位为未来重要增长引擎 [2]
 和元生物(688238) -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5-08-19 19:53
 股份变动 - 股份变动性质为减持,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2] - 拟减持不超6490367股,减持比例不超总股本1%[22] - 首次上市后合计持股33867600股,占比6.8671%[24] - 本次变动后合计持股32451825股,占比4.999998%[25] - 拥有权益的股份数量减少18822145股,变动比例4.999998%[39]  减持情况 - 2023.4.24 - 2023.10.23累计减持6050663股,持股降至5.8640%[26] - 2024.11.28被动稀释0.0145%,持股降至5.8495%[26] - 2025.5.30 - 2025.8.18累计减持5513392股,持股降至4.999998%[26]  其他信息 - 信息披露义务人含6家公司或合伙企业[2] - 权益变动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及被动稀释[9] - 签署日期为2025年8月18日[2] - 拟于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39]  出资情况 - 信息披露义务人1认缴出资5120万元[11] - 信息披露义务人2认缴出资18750万元[12] - 信息披露义务人3认缴出资36800万元[13] - 信息披露义务人4认缴出资8700万元[15] - 信息披露义务人5认缴出资11.750万元[16] - 诸暨华睿新锐投资合伙企业认缴出资5600万元[17]
 和元生物(688238)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至5%以下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2025-08-19 19:53
 股东减持 - 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不触及要约收购[3] - 减持后合计持股32,451,825股,占总股本4.999998%,不再是5%以上股东[3] - 本次权益变动为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减持,不影响控股权[3]  认缴出资 - 浙江华睿盛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认缴5,120万元[4] - 诸暨富华产业转型升级基金合伙企业认缴18,750万元[4] - 浙江华睿胡庆余堂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认缴36,800万元[5]  减持情况 - 2025年5月30日至8月18日多股东减持,各有变动比例[7] - 权益变动前后各股东持股数量和占比有变化[8] - 本次权益变动前后按总股本649,036,700股计算[10]  信息披露 - 涉及信息披露义务人已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减持未完成[12]
 和元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多措并举筑牢发展根基
 中证网· 2025-08-19 16: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 同比增长6%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05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877.53万元 [1] - 研发投入2321.34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9.37% [2]   CRO业务进展 -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收入4069.98万元 同比增长3.79% [1] - 累计服务科研实验室客户超14000家 市场覆盖率持续提升 [1] - 通过学术亮相+平台搭建+精准营销策略推动国际化进程 [1]   CDMO业务发展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收入6561.67万元 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52项 承接CDMO项目超540项 [1] - 其中III期临床项目5项 年内新增订单额超9000万元 [1]   再生医学布局 - 开展干细胞、免疫细胞等工艺开发及制备 [2] - 与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 参编团体标准 [2] - 子公司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外泌体通过INCI审核 纳入全球化妆品原料名录 [2]   产能建设与技术升级 - 临港产业基地一期全面投产 产线数量与产能规模居国际行业前列 [2] - 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 有助于控制成本和提高交付效率 [2] -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项 攻克包装细胞合胞体形成等关键技术 [2]   AI技术应用 - 构建智能研发体系和AI模型 提升研发生产效率 [3] - 开发基于BERT的病毒产量预测模型 优化病毒包装规模 [3] - 利用生成式AI赋能序列设计创新 构建Transformer、Diffusion等深度学习框架的AI模型 [3] - 开发基于病毒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自适应算法 打造闭环式智能育种平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