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生物(688238)

搜索文档
医药迎4月首缕“春风”,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买盘活跃,和元生物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1 14:58
文章核心观点 国产创新药步入收获期,集采规则有望优化推动制药板块改善,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提升,“研发溢价”获全球认可,科创综指及相关ETF上涨 [1]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1日14:47,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上涨0.98%,成分股和元生物涨停,国光电气上涨17.37%,热景生物上涨16.35%,科兴制药上涨14.27%,迈威生物上涨10.80% [1]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上涨0.84%,最新价报0.96元,盘中成交额达1651.73万元,换手率2.04% [1] 行业动态 - 国泰君安研报强调国产创新药密集步入收获期,集采规则有望优化,推动制药板块边际改善,保障药企及下游零售药店利润空间 [1] - 东吴证券认为MNC于2025年第一季度加速管线整合应对“专利悬崖”压力,凭借超百亿美元现金储备主导头部交易,中国资产受青睐,license - out项目阶段显著前移 [1] - 海外买方对中国first in class机会关注度提升,涉及新型靶点、创新作用机制及治疗模式,交易对手方呈多元化趋势,2025年以来中国创新药出海整体交易金额提升,“研发溢价”获全球认可 [1] 基金情况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及其联接基金(A/C:023719;023720)紧密跟踪科创综指,均衡配置电子、医药等“硬科技”领域,合计权重超97%,契合国家发展方向和趋势 [2]
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创综指ETF博时(589900)上涨1.37%,和元生物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4-01 12:3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1日午间收盘各指数上涨,医药生物行业爆发,科创综指ETF博时表现活跃,规模、份额等有相关变化,费率低跟踪误差小,其跟踪的指数估值低,创新药行业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1][4][5][6] 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1日午间收盘上证综指涨0.59%报3355.31点,科创50指数涨0.99%报1032.84点,深证成指涨0.57%报10564.32点,创业板指涨0.67%报2117.89点 [1] - 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强势上涨1.74%,成分股国光电气、和元生物涨20.00%,热景生物涨18.83%,科兴制药、艾迪药业等跟涨 [1] - 科创综指ETF博时上涨1.37%,最新价报0.96元,盘中成交额达3507.89万元,换手率3.23% [1] 科创综指ETF博时情况 规模与份额 - 科创综指ETF博时最新规模达10.71亿元 [4] - 近2周份额增长830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3/11 [4] 资金流向 - 科创综指ETF博时最新资金净流出471.31万元,近10个交易日合计“吸金”3919.36万元 [4] 回撤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科创综指ETF博时成立以来最大回撤7.63%,相对基准回撤0.83% [4] 费率情况 - 科创综指ETF博时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5] 跟踪精度与估值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科创综指ETF博时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650% [6] - 科创综指ETF博时跟踪的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最新市盈率仅131.03倍,处于近1年17.31%的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6] 跟踪指数与权重股 - 科创综指ETF博时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该指数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 [7]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为海光信息等,合计占比22.34% [7] 部分成分股表现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涨跌幅 | 权重 | | --- | --- | --- | --- | | 688048 | 长光华芯 | 0.80% | 0.17% | | 688212 | 裕太微 | 1.33% | 0.14% | | 688128 | 优刻得 | -2.04% | 0.10% | | 688401 | 路维光电 | 6.35% | 0.09% | | 688177 | 百奥泰 | 10.84% | 0.08% | | 688223 | 晶科能源 | 2.31% | 0.07% | | 688496 | 清越科技 | 2.73% | 0.06% | | 688400 | 凌云光 | 0.88% | 0.03% | | 688351 | 微电生理 | 8.79% | 0.02% | | 688538 | 和辉光电 | 0.91% | 0.02% | [9] 场外联接基金 - 科创综指ETF博时场外联接基金为博时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A(023727)和博时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C(023728) [9] 行业分析 - 国内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政策落地转折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持续深化,优质创新药公司进入盈利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 [6] - 从中期维度看,创新药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断优化,看好估值相对底部区域板块配置价值,推荐创新和复苏两大主线 [6]
和元生物收盘下跌10.42%,最新市净率1.91,总市值35.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3-31 20:04
公司核心观点 - 3月31日和元生物收盘5.5元,下跌10.42%,最新市净率1.91,总市值35.70亿元 [1] - 截至2024年9月30日,股东户数12482户,较上次增加370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 公司聚焦基因治疗领域,提供CRO和CDMO服务,主要产品有基因治疗CRO、基因治疗CDMO、生物制剂、试剂 [1] - 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34.22%;净利润 -189766756.86元,同比 -166.90%,销售毛利率 -21.95% [1] - 公司PE(TTM)和PE(静)均为 -10.98,市净率1.91,总市值35.70亿元 [2] 行业情况 - 行业平均PE(TTM)为51.10,PE(静)为45.98,市净率3.69,总市值162.70亿 [2] - 行业中值PE(TTM)为44.61,PE(静)为36.88,市净率2.75,总市值49.71亿 [2] - 列举了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等多家公司的PE(TTM)、PE(静)、市净率和总市值情况 [2]
和元生物(688238) -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比例达到总股本1%暨回购进展公告
2025-03-24 19:01
回购方案 - 2025年2月13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3]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2月15日[2] - 预计回购金额5000万元 - 10000万元[2][3] - 回购价格不高于7元/股[3]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6505000股,占总股本1.0023%[2] - 累计已回购金额36253289.43元[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5.34元/股 - 5.85元/股[2] - 截至2025年3月21日,回购股份占比增加0.8297%[5] 公司股本 - 公司总股本为649036700股[5]
和元生物(688238) -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2025-03-19 22:48
股份变动 - 股份变动性质为股份减少,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2] - 权益变动前公司总股本为647,433,100股,变动后为649,036,700股[30] 股东出资与持股 - 上海檀英认缴出资额为500001万元[10] - 上海乾刚认缴出资额为1801万元[11] - 上海乐永认缴出资额为72315万元[13] - 上海檀英持有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2497%股份[16] - 上海檀英、上海乾刚合计持有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8.9533%股份[16] 减持计划 - 信息披露义务人拟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4243528股[20] - 本次减持比例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20] - 减持计划实施时间为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3月18日[20] - 减持计划于2025年3月18日届满[20] 历史变动 - 公司首次上市后信息披露义务人合计持股52,339,300股,占总股本8.1634%[23][24] - 本次权益变动后信息披露义务人合计持股32,447,113股,占总股本4.9993%[23] - 2023年7月20日行权登记致总股本增加,信息披露义务人被动稀释比例0.0793%,稀释后持股比例8.0841%[25] - 2024年6月7日至9月6日信息披露义务人减持6,467,856股,占总股本0.9990%,减持后持股比例7.0851%[26] - 2024年11月28日行权登记致总股本增加,信息披露义务人被动稀释比例0.0175%[28] - 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3月18日信息披露义务人减持13,424,331股,占总股本2.0683%[28] 其他情况 - 截至报告签署日,信息披露义务人所持公司股份无质押、冻结等权利受限情形[31] - 除报告描述外,信息披露义务人前六个月内无买卖上市公司股票情形[33] - 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报告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39] - 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前持有A股52339300股,占比8.1634%[46] - 本次权益变动数量为32447113股,变动比例为4.9993%[46] - 信息披露义务人拟于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46] - 信息披露义务人此前6个月未在二级市场买卖该上市公司股票[46]
和元生物(688238) - 关于5%以上股东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暨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03-19 22:48
减持情况 - 减持前上海檀英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45,871,444股,占比7.0851%[3] - 计划减持不超14,243,528股,占比不超2.2%[4][5] - 累计减持13,424,331股,减持比例2.0683%[5][8] - 减持后持股32,447,113股,占比降至4.9993%[5][8] - 减持价格4.90 - 5.75元/股,总金额69,701,490.09元[8] - 未完成数量819,197股[8] 股东权益变动 - 上海檀英认缴出资500,001万元[11] - 上海乾刚认缴出资1,801万元[11] - 上海乐永认缴出资72,315万元[12] - 权益变动前合计持股52,339,300股,占比8.1634%[13] - 权益变动后合计持股32,447,113股,占比4.9993%[13] 股本变动 - 2023年7月20日股本由641,145,700股增至647,433,100股[14] - 2024年11月28日股本由647,433,100股增至649,036,700股[14] 减持时段情况 - 2024年6 - 9月减持6,467,856股,占当时总股本0.9990%[15] - 2024年12月减持6,474,331股,占当时总股本0.9975%[15] 其他 - 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不改变控股东及实控人[5] - 本次权益变动涉及股东减持计划已完成[17]
和元生物(688238)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未减持股份的结果公告
2025-03-19 22:48
减持计划情况 - 减持计划实施前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37,965,217股,占比5.8640%[3] - 计划减持不超6,474,331股,占比不超1%[5] - 截至2025年3月18日未实施减持,持股比例5.8495%[6] - 本次减持比例0.00%,减持总额0.00元[12] - 实际减持与计划、承诺一致,未提前终止[15]
和元生物发生5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1748.6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3-18 21:56
文章核心观点 3月18日和元生物发生5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748.60万元,成交价相对收盘价均为折价交易,同时介绍了该股近期交易、资金流向及两融等情况 [1][2] 大宗交易情况 - 3月18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5笔成交,成交量350.00万股,成交金额1748.60万元,成交价相对收盘价均为折价交易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15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3481.45万元 [3] - 3月18日各笔大宗交易详情:100万股成交金额502万元,成交价5.02元,折价-12.39%;70万股成交金额343万元,成交价4.90元,折价-14.49%;50万股成交金额251万元,成交价5.02元,折价-12.39%;30万股成交金额150.60万元,成交价5.02元,折价-12.39% [4] 交易及资金流向情况 - 3月18日收盘价5.73元,上涨2.14%,日换手率3.14%,成交额8417.30万元,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141.53万元 [3] - 近5日累计上涨4.37%,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212.20万元 [3] 两融数据情况 - 最新融资余额1.46亿元,近5日减少720.15万元,降幅4.70% [4]
和元生物(688238) -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调整事项的核查意见
2025-03-17 18:15
人员变动 - 韦厚良辞去CDMO技术支持部总监,不再为核心技术人员[1] - 公司新增认定刘素丽为核心技术人员[6] 持股情况 - 韦厚良直接持股260,000股,比例0.04%;间接持股343,200股,比例0.05%[2] 研发人员 - 2022 - 2024年6月研发人员分别为135、159、145人,占比21.39%、21.75%、20.08%[9] 其他 - 韦厚良工作交接完成,不影响研发推进[11] - 新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利于研发团队稳定和技术竞争[14]
和元生物(688238) - 关于核心技术人员调整的公告
2025-03-17 18:15
人员变动 - 核心技术人员韦厚良辞职,新增刘素丽[2][3] - 韦厚良直接持股260,000股,间接持股343,200股[6] 研发情况 - 2022 - 2024年6月研发人员分别为135、159、145人[12] - 公司具备核心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2][15] 影响评估 - 韦厚良工作已交接,不影响研发[15] - 保荐机构认为公司无特定技术人员依赖[16] - 新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利于研发团队稳定[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