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气风电(688660)
icon
搜索文档
电气风电:关于召开股东大会2023年第二次临时会议的通知
2023-08-09 16:54
证券代码:688660 证券简称:电气风电 公告编号:2023-031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股东大会 2023 年第二次临时会议的通知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召开日期时间:2023 年 8 月 25 日 15 点 30 分 召开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 115 号公司会议室 (五) 网络投票的系统、起止日期和投票时间。 股东大会召开日期:2023年8月25日 本次股东大会采用的网络投票系统: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 系统 一、 召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一) 股东大会类型和届次 股东大会 2023 年第二次临时会议 (二) 股东大会召集人:董事会 (三) 投票方式:本次股东大会所采用的表决方式是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 相结合的方式 (四) 现场会议召开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网络投票系统: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 网络投票起止时间:自 2023 年 8 月 25 日 至 2023 年 8 月 25 日 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的投票时 ...
电气风电:关于补选公司董事事项的独立意见
2023-08-09 16:54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关于补选公司董事事项的独立意见 周 芬 张恒龙 洋 彬 根据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和《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等 的有关规定,作为独立董事,本着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和独立、 审慎、客观的立场,我们对董事会本次补选公司董事的事项进行审核 后,发表如下意见: 2023 年 08 月 09 日 经审阅本次董事会拟提名公司董事的相关资料和董事会提名委 员会的审核意见,陈术宇先生未持有公司股票,除在公司控股股东任 职以外,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控股股东及持有公 司 5%以上股份的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未发现陈术宇先生有法律法 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不得担任董事的情形。他的教育背景、过往的工 作经历及身体状况均具备担任相应职务的资格和能力。 我们认为:本次补选公司董事事项有利于确保董事会继续有序运 作,继任董事候选人的提名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我们对本次补选公司董事事项无异议,同意董事会提名陈术宇先生作 为继任董事候选人提交股东大会选举。 (以下无正文) 1 / 2 (本页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关于补选公司董 事事项的独立意见》签字页) ...
电气风电(68866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5-16 00:00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066,603.73元,母公司净利润为-510,273,622.57元[5] - 母公司2022年度期初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022,703,355.25元,扣除当年股东分红153,333,341.00元后,期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59,096,391.68元[5]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本年度拟不实施利润分配,既不实施现金分红,亦不派发股票股利[5]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0.75亿元,同比下降48.61%[1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亿元,同比下降166.68%[13]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8亿元,同比下降313.49%[13]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20.75亿元,同比下降4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亿元,同比下降166.68%[19]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9.77亿元,同比减少48.79%,主要受风电行业补贴退坡政策影响,海上风电交付量大幅下降[73]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为103.59亿元,同比下降47.29%[68]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5.84亿元,同比下降36.89%[68]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为4795.42万元,同比增长201.27%[68] - 公司2022年其他收益为1.60亿元,同比增长189.24%[68] - 公司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为-7027.02万元,同比下降318.03%[68] - 公司2022年所得税费用为-1.10亿元,同比下降629.41%[68] - 公司2022年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期末合计为89.9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9.77%[62] - 公司2022年确认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60亿元,同比增长189.24%[62] - 公司2022年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21亿元,主要由于处置子公司北安上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70] - 公司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318.03%,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导致计提比例提高[70] - 公司2022年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629.41%,主要由于利润总额下降[71] - 公司2022年未分配利润下降48.27%,主要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108] - 公司2022年少数股东权益增加542.67%,主要因新设非全资控股子公司收到少数股东注资[109] 研发与技术 - 公司针对中国陆上全风速段以及各类应用场景自主研发的卓刻平台[10] - 公司专门为应对高温、高湿、高盐、台风、地震等多变复杂的海洋环境自主研发的“Petrel”海燕平台[10] - 公司针对中国全海域自主研发的高度集成半直驱驱动链产品平台“Poseidon”海神平台[10]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3%,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14] - 公司推出新一代大兆瓦陆上风机产品平台首款5MW级别产品,并于2022年12月开始批量交付[19] - 公司海上“Poseidon”海神平台首款产品EW8.5-230和“Petrel”海燕平台首款产品EW11.0-208在年内实现批量交付及首个项目的全容量并网[19] - 公司自研自制的“3060混塔”已应用于多个风电场项目中,进入批量商业化应用阶段[21] - 公司研发的S112超长海上风电叶片长达112米,是目前国内已实现商业化运行的最长海上风电叶片[38] - 公司研发的模块化混塔模具可按不同模数调整管片壁厚,适配轮毂高度为120米~180米区间内所有陆上机型[38] - 公司自主研发的分片塔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卓刻平台部分产品,组装及吊装周期优于预期[38] - 公司完成了新型紧凑型半直驱驱动链拓扑结构设计,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39] - 公司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WT-Agent、智能终端&远程听诊系统Edge-Agent、风场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Park-Agent在2022年内稳定运行[39] - 公司成功中标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和渔业养殖融合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并生产下线全球首台风渔融合漂浮式风机[39] - 公司已累计实现总计13款海上风电机组的批量交付,单机容量从2.38MW逐步提升至11MW[39]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为5.838亿元,同比下降36.89%,主要原因是合理利用研发资源,节约了部分直接投入[42][4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83%,较上年增加0.89个百分点[42] - 公司2022年新增专利申请280个,其中发明专利169个,累计获得专利647个[41] - 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研究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8959.31万元,成果已应用于相关产品开发中[45] - 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技术研究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1.146亿元,成果已应用于相关设计平台中[45] - 深远海和综合能源技术研究(二期)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1.813亿元,成果已应用于漂浮式风机新产品的开发[45] - 新一代数字化和云服务平台开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1.725亿元,成果已应用于相关数字化平台[45] - 陆上3.X产品研发项目已实现量产,累计投入6291.11万元,产品在大兆瓦低风速产品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6] - 陆上4.X产品研发项目已实现量产,累计投入7173.35万元,产品在高可靠性、高发电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47] - 陆上5.X产品研发项目已实现量产,累计投入1.354亿元,产品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能够覆盖陆上70%市场区域[47] - 海上3-5MW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21,879.12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面向福建-浙江一带沿海地区,提供高可靠性的3-5MW平台风机[48] - 海上6-8MW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33,221.42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适应福建、广东东部等高风速区域,提供发电能力更强的风机[48] - 海上中低风速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13,015.39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适应山东、江苏、杭州湾以北部等中低风速的海上风电项目[48] - 海上大兆瓦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24,317.82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适应广东、福建等高风速区域,为深远海市场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海上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48] - 6MW直驱型海上风电机组系统优化设计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0,554.05万元,处于开发验证阶段,提高6MW风电机组的发电性能[50] - 陆上大兆瓦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2,822.10万元,处于样机验证阶段,覆盖陆上90%以上的市场区域,尤其是点位资源、风资源和运输条件受限的区域[50] - 海上大兆瓦产品研发(二期)项目累计投入金额8,408.15万元,处于开发阶段,适应我国全部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海上大兆瓦风力发电机组[50] - 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技术研究(二期)项目累计投入金额1,908.39万元,处于开发验证阶段,进一步提高风电机组可靠性[51] - 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穿透(二期)项目累计投入金额3,797.77万元,处于开发验证阶段,提升风机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51] - 新一代数字化和云服务平台开发(二期)项目累计投入金额2,150.74万元,处于开发验证阶段,进一步实现风机运行监控数字化管理[5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56人,占总人数的29.88%,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1,846.49万元,平均薪酬为39.29万元[53] - 公司完成了11个研发项目,包括“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穿透”“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技术研究”等[52] - 公司新开了5个研发项目,包括“陆上大兆瓦产品研发”“海上大兆瓦产品研发(二期)”等[52] - 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39人,硕士研究生274人,本科236人[53]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119人,30-40岁320人,40-50岁105人[53] - 公司海上风电产品“Petrel”海燕平台EW11.0-208风机于2022年12月并网发电,刷新全球单机容量记录[54] - 公司“Poseidon”海神平台EW8.5-230风机于2022年9月完成首台吊装,刷新全球风轮直径记录[54] - 公司陆上新一代半直驱产品平台已开始商业化批量交付,适应陆上大型化发展趋势[54] 市场与订单 - 2022年公司海上风电交付量大幅下降,主要受风电行业补贴退坡政策影响[14] - 2022年公司新接产品销售订单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营业利润减少[14] - 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3.73亿元,占全年收入的44.5%[15] - 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9亿元,全年亏损主要集中在该季度[15] - 2022年公司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5] - 2022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983万千瓦,同比下降10.89%,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16万千瓦,同比下降64.36%[18] - 公司新增订单为6,206.00 MW,同比增长106.12%,累计在手订单为9,790.15 MW,同比增长23.22%[21] - 公司自持风场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09.4 MW,在建的装机容量为530 MW,参股项目资源持有量为370.65 MW[22] - 公司质保期外的服务业务以及备品备件的新增订单金额为48,470.2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9,339.37万元[23] - 公司产品覆盖2.5MW到11MW全系列风电机组,应用于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24] - 2022年中国风电新增并网3,763万千瓦,累计并网3.65亿千瓦[28] - 2022年中国风电招标量合计86.9GW,同比增长60.63%,其中陆上风电71.2GW,海上风电15.7GW[28] - 2022年全国并网风电厂发电量6,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28] - 2022年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008小时[28] - 2022年陆上风机中标中枢容量向5~6MW发展,海上中标中枢容量向8MW接近[28] - 2022年第一批9705万千瓦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28] - 2022年海南万宁100万千瓦漂浮式项目开工,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项目[28] - 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目标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27] - 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目标达到39%左右[27] - 2022年公司在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为6.5%,行业排名第八,海上风电市场新增装机占有率为28.0%,行业排名第一[31] - 2022年中国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4983万千瓦,其中电气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325万千瓦,市场份额为6.5%[31] - 2022年中国市场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515.7万千瓦,其中电气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44.3万千瓦,市场份额为28.0%[31] - 2026年全球漂浮式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1166MW,复合增长率为83%[32] - 2021-2030年间风电机组累计改造退役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32] - 2022年全国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为525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0.8%[33] - 2022年结算绿电交易电量为152.2亿千瓦时,平均溢价为51.83元/兆瓦时[33] - 公司2022年新增订单主要集中于4MW及以上产品,符合风电行业机组大型化的趋势[89] - 公司2022年4MW以下风机销售量同比下降58.78%,7MW及以上风机销售量同比增长129.28%[77] - 公司2022年直接材料成本为88.37亿元,占总成本的86%,同比下降49.07%[79] - 公司2022年风电行业总成本为102.75亿元,同比下降47.50%[79] -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80.1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66.36%[86]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45.18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9.02%,其中关联方采购额为11.5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9.94%[90] - 公司2022年风电场发电成本为4.30亿元,同比增长79.10%,主要由于已建成并网的风电场项目有所增加[82] - 2022年公司前十名供应商中新增供应商1,主要因公司着力发展风电场投资建设[93] - 公司与供应商5在2022年开展战略合作,采购金额较往年大幅提升[93] 风电场与项目 - 公司自持风场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09.4 MW,在建的装机容量为530 MW,参股项目资源持有量为370.65 MW[22] - 公司转让容量共计为104 MW的自持风电场,获得合计收益为10,312.19万元[22] - 公司2022年风电场发电收入为8215.24万元,同比增长79.22%,风电场容量达到109.4MW,较上年增加38.48%[76] - 公司2022年在建工程增加331.43%,主要因风电场项目投资建设增加[101] - 公司2022年长期借款增加266.63%,主要因风电场项目投资建设增加[104] - 公司向全资子公司张掖市立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64,8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400MW风电项目,总投资216,423万元[114][115]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之恒转让北安上电100%股权,交易价格为23,804.34万元,并收回借款及利息合计43,097.81万元[118] - 上海之恒2022年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因转让北安上电股权实现投资收益10,312.19万元[119] - 公司海上风机主机生产基地2022年度交付量下降,导致相关公司收入和利润下降[120] - 国家电投集团安徽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资产为53,148.58万元,净资产为12,677.92万元,营业收入为4,250.74万元,净利润为231.07万元[121] - 中复联众(上海)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43,993.20万元,净资产为25,929.79万元,营业收入为21,227.87万元,净利润为232.75万元[121] - 一重上电(齐齐哈尔市)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资产为80,676.54万元,净资产为21,526.62万元,营业收入为1,931.21万元,净利润为1,530.98万元[121] - 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5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新增装机的76.2%[122] - 2022年陆上风电产品平均价格区间为1600-2200元/kW,海上风电平均价格区间为3500-4000元/kW[122] - 公司计划开发12MW级别、风轮直径250米以上的风机,并继续开发16MW级别风机[123] - 公司将在“三北”区域中高风速地区布局6.X-8.XMW系列风机,并研发10MW以上陆上产品[124]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数字化顶层设计、智能化生产制造、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及风电场层面的核心技术[124] - 公司计划通过技术穿透核心部件,实现技术降本、强化供应链管理,有效实现降本增效[125] - 公司将持续在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风电业务场景需求,迭代优化数字化风场产品[125] - 公司将在云端建立数字化风电场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以降低平准化度电成本并提升市场竞争力[126] - 公司将继续发展风资源开发及项目投资业务,并通过“一体两翼”格局做深做强风电产业链[126] - 公司将持续加强风资源评估、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的深度研发,并推进核心部件上游原材料供应和制造过程的深入[127] - 公司加快建设“江苏滨海测试基地项目”,提升15MW+级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型式试验能力[127] - 公司将持续优化风电发电机组产品平台,开发叶片更长、发电量更好、容量更大的新机型[128] - 公司将继续开拓海外市场,聚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区域,实现海外业务拓展[128] - 公司将继续推进风电场“滚动开发”模式,通过转让部分建成的陆上风电场项目提升盈利能力[128] - 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推进智能运维,提升精益运维质量,并在“以大代小”、“回收再造”市场中提供风机循环利用的“一站式”服务[128] - 公司将继续实践“精于风、不止于风”战略,拓展负荷侧业务,为高能耗行业提供智慧能源解决方案[128]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公司董事会修订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133] - 公司修订了《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并补充制定了《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考核管理制度》《核心
电气风电(688660)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6 00:00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1,386,027,011.76元,同比下降69.4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562,548.23元,同比下降226.62%[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386,027,011.76元,营业总成本为1,595,256,553.61元[20]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亏损16.66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盈利13.15亿人民币有较大幅度下降[21] - 公司净利润为-165,768,650.33元,与2022年同期的净利润167,991,294.16元相比出现亏损[29] 资产情况 - 总资产为30,561,139,324.10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7%[5] - 公司2023年3月31日的流动资产合计为18,449,772,805.20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2,111,366,518.90元[17] - 流动资产合计为161.63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67.30亿人民币略有下降[25]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18.49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16.99亿人民币有所增长[25] 股东情况 - 前10名股东中,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量最多,为792,000,000股,占比59.4%[13] - 前10名股东中,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最多的是三峡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28,126,033股[14] - 公司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的有限售条件股份为13,188,402股,通过转融通方式出借股份2,811,600股[15] 订单情况 - 公司本报告期内新增订单为691.00 MW,累计在手订单为9,996.90 MW[1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68.57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73.62亿人民币有较大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89.01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32.55亿人民币有所下降[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67.48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负16.98亿人民币有较大幅度下降[2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03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3.21亿人民币有所增长[2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148.37亿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负252.64亿人民币有所改善[24]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9,685,769.51元,较2022年同期净现金流出额有所改善[30]
电气风电:召开2022年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21 17:16
证券代码:688660 证券简称:电气风电 公告编号:2023-015 投资者可于2023年04月25日(星期二)至05月04日(星期四)16:00前登录 上 证 路 演 中 心 网 站 首 页 点 击 " 提 问 预 征 集 " 栏 目 或 通 过 公 司 邮 箱 sewc_ir@shanghai-electric.com进行提问。公司将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对投资 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一、说明会类型 公司已于 2023 年 03 月 28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 露 2022 年年度报告,将于 2023 年 04 月 26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披露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为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使 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公司将以网络文字互动的方式召开业绩 说明会,针对 2022 年年度及 2023 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成果及财务指标的具体情况 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予以 回答。 1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召开 2022 年年度暨 2023 年第一季度 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
电气风电(68866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28 00:00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066,603.73元,母公司净利润为-510,273,622.57元[5] - 母公司2022年度期初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022,703,355.25元,扣除当年股东分红153,333,341.00元后,期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为359,096,391.68元[5]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本年度拟不实施利润分配,既不实施现金分红,亦不派发股票股利[5] - 2022年营业收入为120.75亿元,同比下降48.61%[13]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亿元,同比下降166.68%[13]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18亿元,同比下降313.49%[13]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同比下降154.35%[14]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3%,同比减少12.71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20.75亿元,同比下降4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亿元,同比下降166.68%[19] - 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为103.59亿元,同比下降47.29%[68]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5.84亿元,同比下降36.89%[68]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为4795.42万元,同比增长201.27%[68] - 公司2022年其他收益为1.6亿元,同比增长189.24%[68] - 公司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为-7027.02万元,同比下降318.03%[68] - 公司2022年所得税费用为-1.1亿元,同比下降629.41%[68]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19.77亿元,同比减少48.79%,主要受风电行业补贴退坡政策影响,海上风电交付量大幅下降[73]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4.21%,较上年度减少2.11个百分点[73] - 公司2022年风电场发电收入为8215.24万元,同比增长79.22%,风电场容量较上年增加38.48%至109.4MW[76] - 公司2022年4MW以下风机销售量同比下降58.78%,7MW及以上风机销售量同比增长129.28%[77]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6.89%,通过合理利用研发资源节约了部分直接投入[70]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201.27%,主要由于贷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70] - 公司2022年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21亿元,主要由于处置子公司北安上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产生1.03亿元收益[70] - 公司2022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318.03%,主要由于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导致计提比例提高[70]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313.49%,主要由于销售回款不及预期[70] - 公司2022年其他收益同比增加189.24%,主要由于收到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府补助增加[70] - 公司2022年度业绩大幅下滑并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风机市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56]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联合降本、优化费用管理等多措并举降低业绩下降风险[57] 研发与技术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83%,同比增加0.89个百分点[14] - 2022年公司确认新接产品销售订单预计亏损超过存货跌价准备的部分为6.76亿元[14]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为5.838亿元,同比下降36.89%[4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83%,较上年增加0.89个百分点[42] - 公司2022年新增发明专利169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19个[41] - 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项目累计投入8959.31万元,已结项并应用于相关产品开发[45] - 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技术研究项目累计投入1.146亿元,已结项并应用于相关设计平台[45] - 深远海和综合能源技术研究(二期)项目累计投入1.813亿元,已结项并应用于漂浮式风机新产品开发[45] - 新一代数字化和云服务平台开发项目累计投入1.725亿元,已结项并应用于相关数字化平台[45] - 陆上3.X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6291.11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46] - 陆上4.X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7173.35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47] - 陆上5.X产品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354亿元,产品已实现量产[47] - 海上3-5MW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21,879.12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主要面向中国海域中低风速市场,提供高可靠性的3-5MW平台风机[48] - 海上6-8MW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33,221.42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适应福建、广东东部等高风速区域,提供发电能力更强的风机[48] - 海上中低风速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13,015.39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适应山东、江苏、杭州湾以北部等中低风速的海上风电项目[48] - 海上大兆瓦产品研发项目已结项,累计投入金额24,317.82万元,产品已实现量产,适应广东、福建等高风速区域,为深远海市场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48] - 6MW直驱型海上风电机组系统优化设计项目处于开发验证阶段,累计投入金额10,554.05万元,旨在提高6MW风电机组的发电性能[50] - 陆上大兆瓦产品研发项目处于样机验证阶段,累计投入金额2,822.10万元,旨在降低项目度电成本,覆盖陆上90%以上的市场区域[50] - 海上大兆瓦产品研发(二期)项目处于开发阶段,累计投入金额8,408.15万元,适应我国全部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50] - 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技术研究(二期)项目处于开发验证阶段,累计投入金额1,908.39万元,旨在进一步提高风电机组可靠性[51] - 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穿透(二期)项目处于开发验证阶段,累计投入金额3,797.77万元,旨在提升风机可靠性和成本竞争力[51] - 新一代数字化和云服务平台开发(二期)项目处于开发验证阶段,累计投入金额2,150.74万元,旨在实现风机运行监控数字化管理[51]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56人,占总人数的29.88%,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1,846.49万元,平均薪酬为39.29万元[53] - 公司完成了11个研发项目,包括“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穿透”“全生命周期设计优化技术研究”等[52] - 公司新开了5个研发项目,包括“陆上大兆瓦产品研发”“海上大兆瓦产品研发(二期)”等[52] - 公司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39人,硕士研究生274人,本科236人,专科7人[53]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119人,30-40岁320人,40-50岁105人,50-60岁12人[53] - 公司海上风电产品“Petrel”海燕平台EW11.0-208风机于2022年12月并网发电,刷新全球单机容量记录[54] - 公司“Poseidon”海神平台EW8.5-230风机于2022年9月完成首台吊装,刷新全球风轮直径记录[54] - 公司陆上新一代半直驱产品平台已开始商业化批量交付,适应陆上大型化发展趋势[54] - 公司掌握了先进的海上风电研发、供应链管理、制造和运维能力,树立了国内海上风电整机领域的龙头地位[34] - 公司积极布局数字化、智能化等前沿技术,成功构建了数字化顶层设计级别、智能化生产制造级别、整机系统级别、核心部件级别、风电场级别的核心技术能力[34] - 公司推出的“Poseidon”海神平台首款EW8.5-230风机和“Petrel”海燕平台首款EW11.0-208风机在2022年实现商业化运行[36] - “Poseidon”海神平台下一代产品系列容量覆盖12MW至16MW,并可扩容至18MW,已完成详细设计并获设计认证[36] - 公司研发的S112超长海上风电叶片长达112米,是目前国内已实现商业化运行的最长海上风电叶片[38] - 公司研发的模块化混塔模具可按不同模数调整管片壁厚,适配轮毂高度为120米~180米区间内所有陆上机型[38] - 公司完成了新型紧凑型半直驱驱动链拓扑结构设计,具备高可靠性、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39] - 公司基于MBC技术研发了风机的安全运行保护算法,可识别风机异常运行情况和特殊风况[39] - 公司部署的智能控制系统WT-Agent、Edge-Agent、Park-Agent等多款数字化产品均已稳定运行[39] - 公司成功中标全球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和渔业养殖融合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39] - 公司已累计实现总计13款海上风电机组的批量交付,单机容量从2.38MW逐步提升至11MW[39] - 公司陆上风电机组研发重点已布局至8~10MW及10MW以上,海上风电机组10MW已成为新的起点,15MW以上成为预研重点[32]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风、机、场、网、环、数”全面发展[118] - 公司研发新一代风机控制器、风云系统、风机健康管理软件等数字化产品,提升风场运行智能化[118] - 公司通过智能化生产制造技术,实现生产制造环节的增益和降本[118] - 公司持续提升整机总体设计能力,重点研发叶片、载荷控制系统优化等关键技术[118] - 公司通过核心部件技术穿透,提升风电机组设计水平,实现技术降本和供应链管理[119] - 公司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优化数字化风场产品,降低平准化度电成本[119] 市场与订单 - 公司新增订单为6,206.00 MW,同比增长106.12%,累计在手订单为9,790.15 MW,同比增长23.22%[21] - 公司自持风场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109.4 MW,在建的装机容量为530 MW[22] - 公司自持风场产生的发电收入为8,215.24万元,同比增长79.22%[22] - 公司质保期外的服务业务以及备品备件的新增订单金额为48,470.23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9,339.37万元[23] - 公司转让容量共计为104 MW的自持风电场,获得收益10,312.19万元[22] - 公司参股风电项目的资源持有量为370.65 MW,其中已完成建设的装机容量为220.65 MW,在建的装机容量为150 MW[22] - 公司产品覆盖2.5MW到11MW全系列风电机组,应用于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24] - 2022年中国风电招标量合计86.9GW,同比增长60.63%,创历史新高[28] - 2022年风电新增并网3,763万千瓦,累计并网3.65亿千瓦[28] - 2022年全国并网风电厂发电量6,8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28] - 2022年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008小时[28] - 2022年陆上风电招标量71.2GW,海上风电招标量15.7GW[28] - 2022年陆上风机中标中枢容量向5~6MW发展,海上中标中枢容量向8MW接近[28] - 2022年第一批9705万千瓦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28] - 2022年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开工,是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28] - 2022年海南万宁100万千瓦漂浮式项目开工,是全球最大商业化漂浮式项目[28] - 公司2022年在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为6.5%,行业排名第八,海上风电市场新增装机占有率为28.0%,行业排名第一[31] - 2022年中国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4983万千瓦,公司新增装机容量为325万千瓦,市场份额为6.5%[31] - 2022年中国市场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515.7万千瓦,公司新增装机容量为144.3万千瓦,市场份额为28.0%[31] - 2026年全球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1166MW,复合增长率为83%[32] - 2021-2030年间风电机组累计改造退役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32] - 公司计划开发12MW级别、风轮直径230米的海上风机,以应对中低风速区域需求[117] - 公司确立“风电+”发展路径,致力于推动风电成为重要未来能源,并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品开发体系[117] - 公司推出了208米风轮直径的11MW级别风机,并计划开发16MW级别风机[118] - 公司布局深远海市场,研发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并开发大容量海上风电远距离送出技术[118] - 公司在陆上风电领域布局6.X-8.XMW系列风机,并研发10MW以上陆上产品[118] - 公司践行“精于风,不止于风”的发展理念,纵向整合产业链,横向多链融合[120]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股票简况: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电气风电,股票代码为688660[12] - 公司董事会现任董事为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涵盖了企业管理、战略研究、金融投资和财务会计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士[124] - 董事会依照公司章程以及《董事会议事规则》有关规定,召开会议12次,全体董事均能亲自或委托出席董事会的各次会议[124] - 监事会现任监事为3名,其中2名为股东代表担任的监事,1名为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124] - 监事会成员中有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法务管理等专业的人员,召开会议11次[125] - 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职责明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依照《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忠实、勤勉地行使各自的职权[127] - 董事会根据中国证监会于2022年4月11日颁布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原《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127] - 公司控股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干涉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和业务等方面完全分开、保持独立[127] - 股东大会2022年第一次临时会议于2022年1月7日召开,审议通过申请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议案[128] - 股东大会2022年第二次临时会议于2022年6月16日召开,审议通过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的议案[129] - 股东大会2022年第三次临时会议于2022年12月21日召开,审议通过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的议案、申请注册发行公司债券的议案以及选举第二届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的议案[129]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843.8万元[131] - 公司总裁王勇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为36.32万元[130] - 公司副总裁吴改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为153.43万元[131] - 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黄锋锋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为139.09万元[13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马成斌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为98.32万元[131] - 公司独立董事张恒龙和周芬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均为9.00万元[130] - 公司董事夏斯成和薛伟平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均为0.00万元[130] - 公司监事丁炜刚和夏骏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均为0.00万元[130] - 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刘向楠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为44.21万元[130] - 公司董事(离任)缪骏在2022年度的税前报酬为165.66万元[130] - 公司于2022年5月31日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完成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选举[150] - 2022年12月21日,丁炜刚先生经股东大会选举为第二届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并于次日被选为第二届监事会主席[150] - 2023年2月21日,乔银平先生经股东大会选举为第二届董事会继任董事,并被选为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150] - 核心技术人员马文勇因业务调整,不再担任技术部副部长,调整为副总工程师、陆上事业部副部长[150] - 核心技术人员彭明调整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之恒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50] - 核心技术人员朱志权被任命为公司副总工程师[150] - 张和平先生于2022年2月18日辞职离任[149] - 王勇先生于2022年3月7日被聘任为副总裁,2023年2月10日被聘任为总裁[149] - 乔银平在上海电气集团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任期从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151] - 夏斯成在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和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任期从2012年11月至今[151] - 张洪斌在上海电气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任期从2022年6月至今[151] - 金孝龙在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担任总裁、党委副书记,任期从2021年9月至今[152] - 缪骏在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任期从2023年2月至今[152] - 司文培在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任期从2010年12月至今[152] -
电气风电(688660) - 2022年4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9 11:02
行业背景与公司策略 - 陆上风电由平价走向低价,海上风电装机高峰后价格快速下行 [1] - 行业应保持理性,价格在波动中震荡下行,最终回到各方可接受的水平 [1] - 公司基于发展目标,综合考量业主偏好和项目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报价策略 [1] - 公司通过多种降本方式,尽量维持综合毛利率的相对稳定 [1] 降本策略与产品研发 - 产品研发方面,把握大容量、精细化、定制化趋势,通过共用产品平台降低整机成本 [1] - 整机物料方面,推进技术、采购协同降本,重点机型降本规划初步达成 [1] - 物流管理方面,推行物流经理承包制,加强外包物流业务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路线规划 [1] - 生产制造方面,夯实各制造基地标准化建设,提高人均效能,降低运营成本 [1] - 运维方面,优化运维模式,缩短项目进出质保期的周期 [1] 零部件联合开发 - 在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核心关键部件上,从机型部件开发阶段引入供应商联合设计 [1] - 通过设计源头降本,提升原材料利用率,优化设计工艺降低供应商制造费用 [1] - 开发出性价比最优的产品 [1]
电气风电(688660) - 2022年4月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9 10:44
风机价格与市场趋势 - 陆上风电价格从平价走向低价,海上风电价格在装机高峰后快速下行,目前尚未确定价格底部 [2] - 行业应保持理性,价格波动最终会回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水平 [2] 技术研发与零部件采购 - 公司同时掌握碳纤维叶片和玻璃纤维叶片开发的关键技术,并在S102机型中应用了碳纤维技术 [2] - 2021年海上风电装机高峰时,公司战略性储备了一些零部件,并对交货周期较长的零部件提前下发采购订单 [2] 海上风电资源与装机量 - 公司已在汕头地区获取部分海上风电场资源,并计划自行或合作投资风电场项目 [2] - 公司在江苏地区参股了一些海上风场项目,部分已实现并网 [2] - 预计海上风电装机量在2022年低谷后,将从500万千瓦发展至“十四五”末期的千万千瓦级别 [2] 投资者关系活动 - 活动形式为电话会议,参与单位包括永嬴基金、景林资产、保银投资和中金公司 [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会秘书黄锋锋、证券事务代表秦蕾和战略规划部副部长顾海燕 [2]
电气风电(688660) - 2022年6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1-17 22:38
技术研发与产品发展 - 公司在2017年观察到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陆上单机容量从1.5MW上升至5MW,海上单机容量从3.6MW上升至15MW [2] - 公司加速开发陆上6MW以上、海上12MW以上的半直驱平台化系列机组,并部署海上15MW级以上产品预研 [2] - 公司推出全风速段半直驱路线卓刻平台,实现海陆产品关键部件共用,为零部件规模化降本提供保障 [3] - 公司在风电数字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开发了风机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系统,并推出全新一代LeapX控制系统 [3] 市场竞争力与行业趋势 - 大兆瓦、高可靠性、高经济效益的风电项目整体解决方案在市场上认可度高,具备大兆瓦机型产品能力的整机厂商更具市场竞争力 [3] - 风电行业已基本实现平价,陆上风电在2020年国家补贴退出后实现平价,海上风电在2021年国家补贴退出后也基本实现平价 [4] - 风电行业在双碳目标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风力发电能量密度高、发电小时数长,生命周期可达20-25年 [4] 疫情影响与应对措施 - 上海疫情对公司物流运输和差旅安排产生一定影响,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未受严重影响 [3] -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应对疫情影响,包括采购、制造、物流协同并进,加强供应链应急保障能力,积极对接客户需求 [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加快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深远海海域广阔,机组容量可做得更大,欧洲和中国都在积极发展漂浮式风机 [4] - 风电行业未来将与储能技术结合,储能技术成本下降,新兴储能技术发展迅速,有助于稳定电力输出、提高电能质量 [4]
电气风电(688660)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7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5.25亿元,同比下降78.9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亿元,同比下降198.46%[4]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67.02亿元,同比下降65.6%[27]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为68.34亿元,同比下降63.8%[27]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3564.59万元,同比下降106.2%[27] - 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861,191.11元,同比下降97.75%[28] - 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56,021.42元,同比下降97.75%[28] - 2022年前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6,299,318.73元,较2021年同期的464,222,826.71元大幅下降[40] - 2022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同比下降97.87%[28] - 2022年前三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0.01元,同比下降97.87%[28] - 2022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稀释每股收益为0.02元,较2021年同期的0.35元显著下降[40]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合计为1.62亿元,同比下降48.6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62%[6]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4.39亿元,同比下降32.3%[2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总资产为272.49亿元,同比下降11.22%[6] - 公司2022年9月30日货币资金为1,921,882,748.68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044,578,371.27元大幅减少[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应收账款为3,320,684,592.33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52,560,704.32元显著增加[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存货为3,001,150,839.27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56,650,168.84元有所减少[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合同资产为6,249,548,761.39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6,464,546,157.27元略有下降[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为16,529,342,775.0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572,530,873.84元有所减少[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长期股权投资为331,943,080.54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33,030,300.37元有所减少[23] - 公司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071.93亿元,同比增长5.9%[24] - 公司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为1495.84亿元,同比下降22.8%[24] - 公司2022年9月30日长期借款为10.02亿元,同比增长94.9%[2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49.31亿元,同比下降1.7%[2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资产合计为13,450,736,501.18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0,087,271,965.04元下降了33.0%[3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应收账款为4,013,293,201.32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97,905,971.45元增长了29.5%[3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存货为1,314,322,560.08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218,676,009.84元下降了59.2%[3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1,269,005,446.16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9,448,522,774.00元增长了19.3%[35]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合计为13,548,387,461.84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8,893,380,301.06元下降了28.3%[36] - 公司2022年9月30日的应付账款为5,326,737,769.30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8,790,862,805.07元下降了39.4%[3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98亿元[6]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97,940,996.09元,同比下降20.19%[30]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13,124,823.52元,同比下降188.02%[32]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95,994,094.17元,同比下降33.41%[32] - 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921,307,198.89元,同比下降62.29%[30] - 2022年前三季度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8,790,627,487.36元,同比下降44.06%[30] - 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21,882,748.68元,同比下降26.08%[32] - 2022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74,438,761.18元,较2021年同期的-3,662,789,776.88元进一步恶化[42] - 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12,362,732.96元,较2021年同期的-443,933,059.69元大幅增加[42] - 2022年前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45,974,919.24元,较2021年同期的2,812,921,314.68元有所下降[43] - 2022年前三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940,343,684.45元,较2021年同期的-1,294,174,335.15元大幅减少[43] - 2022年前三季度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38,921,015.81元,较2021年同期的2,231,354,299.53元显著下降[43] 股东与股权 - 公司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7,371人,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显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92,000,000股,持股比例为59.4%[15] 政府补助与投资收益 - 公司收到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政府补助为1250.38万元[9] - 公司持有的非上市权益性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964.09万元[9] - 公司对两家参股公司不再有重大影响,产生处置联营公司的损益为-655.50万元[9]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为8363.95万元,同比增长672.1%[27] 订单与项目 - 公司新增订单4,901.05MW,其中已中标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为2,171.75MW,累计在手订单为10,880.70MW[19] - 公司向全资子公司张掖市立陇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64,80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400MW风电项目[19] 市场与政策影响 - 公司海上风电交付量下降,主要受政策影响,2022年全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较2021年有所回落[7] - 公司部分市场区域的订单交付进度滞后,未能按计划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 固定资产 - 公司2022年9月30日固定资产为179.32亿元,同比增长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