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科技(002080)
搜索文档
中材科技(002080) - 2018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17:52
新能源政策影响 - 光伏新政与国内光伏产业近两年发展状况有关,并非调整国家整体新能源政策,短期中国风电市场不受影响,中长期将加快推进风电平价上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利于市场份额向行业龙头集中 [3] - 政策出台背景是财政资金压力大,引导发展模式由上网电价机制向竞价机制转型 [3] - 短期来看,过去两年已核准并执行上网电价的存量项目将推动2018/2019年风电市场增长,首批竞争配置项目预计201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3] - 中长期来看,消除风电非技术成本,竞争加速行业技术进步,实现平价上网,打开整体风电市场空间 [3] 风电叶片业务 国际化与海上风电 - 公司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调研东欧、南美等国际风电市场,探索与境外叶片厂的合作路径 [3] - 密切跟踪海上风电技术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变化,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积累技术储备,与国际知名主机厂商已有合作,处于小批量供货阶段 [3] 产品结构 - 2MW及以上叶片占比从2015年的20%提升至2017年的80% [3][4] 新材料应用 - 风电叶片新材料应用未来发展方向是大型化、轻量化,高模量玻纤已在多个型号风电叶片中应用,效果良好 [4] - 碳纤维受制于成本,目前在海上风电叶片有少量应用 [4] 成本结构 - 风电叶片主要原材料为树脂、玻璃纤维及夹芯材料,原材料成本占比约70% [4] 毛利率情况 - 产业链价格压力较大,维持毛利率平稳是公司重要目标,通过技术创新平滑产业链价格下滑及原材料成本变动 [4] - “十三五”期间再创新将成下一个发展点,公司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带动度电成本降低,推动平价上网 [4] 2018年预期 - 行业经历2016/2017年深度调整后渐趋理性,完成从要规模到要质量的转变,度电成本有效降低是产业链追求目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4][5] - 公司认为今年行业将会有恢复性增长,结合市场需求对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对产品进行继续创新 [5] 隔膜业务 生产线进展 - 1、2生产线已实现稳定生产,现阶段不断优化产品性能,良率稳步提升;3正在调试,4尚在建设安装过程中 [5] - 紧跟客户需求,提升产品性能,加快产能建设,已向主流电池厂商实现小批量供货,订单量呈上升趋势 [5] 产能与市场应对 - 产能供过于求现实情况不如媒体所言严重,厂家宣称能力与实际能力有出入,产能有效供给需过程,目前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5] - 降价是行业发展必然,6000万平米单线产能基于成本考虑,从产能、指标等方面看仍有合理利润空间 [5] 进入原因与核心竞争力 - 进入隔膜产业基于看好锂电池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且有相关技术积淀和产业经验,铅酸蓄电池隔板以及高温覆膜滤料与隔膜生产工艺有共通性 [6] - 核心竞争力包括是研发型企业,研发是优势;新建产能采用湿法双向同步拉伸工艺,在电池一致性上有较大优势,客户反馈电池短路率大幅降低;产能弹性较大,随着生产线调试深入,产能有效释放可降低成本 [6] 产品良率 - 生产线现阶段在调试过程中,因客户开拓需切换规格,良率有一定波动,但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近一个月良率平均60%左右,近期在70%左右 [6]
中材科技(002080) - 2018年12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2-12-03 17:04
风电叶片产业 - 公司与金风科技保持高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技术进步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2][3] - 风电上半年销量1.3GW,同比下滑较多,三季度出货量大幅增长,销量1.7GW,四季度预计环比同比都会有增长 [3] - 预计2019年风电行业较2018年有一定增长,公司叶片业务会有一定幅度提升,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加强,中材叶片将提升产品市占率 [3] 玻纤产业 - 2018年行业新增产能对价格有冲击但影响有限,全年价格保持平稳,行业供需格局较好,下游需求增速平稳,公司以技术引领市场,产品结构和成本不断优化,2019年价格政策以稳为主 [3][4] - 玻纤成本构成中,原材料、能耗和折旧人工大概各占三分之一,泰山玻纤新建生产线成本极具竞争优势 [4] - 未来3 - 5年玻纤较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包括汽车轻量化、电子、环保、风电等,泰玻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的热塑性产品占比约30%,未来将进一步扩大 [4][5] - 公司电子纱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泰山玻纤投资的年产50,000吨电子细纱生产线有创新,填补国内高端细纱产品空白,新纱生产线预计明年投产 [5] 锂电池隔膜产业 - 隔膜行业名义产能供过于求,但最多是结构性过剩,有效产能不足,低端产品无法进入汽车产业链 [5] - 隔膜下游行业趋于集中,经过几轮洗牌,行业将较快进入垄断竞争格局,量价将趋于平衡和合理 [5] - 公司紧跟客户需求,产品定位高端,部分主流电池厂商已实现批量供货,订单量呈上升趋势 [5][6]
中材科技(002080)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7.81亿元,同比下降9.50%[3]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47.01亿元,同比微增0.40%[3] - 营业收入保持稳定为147.01亿元,同比微增0.4%[12]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6亿元,同比下降31.73%[3]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8亿元,同比下降8.67%[3] - 第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96亿元,同比下降46.99%[3] - 营业利润为29.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13] - 净利润为25.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1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7%[13] - 基本每股收益为1.4408元,同比下降8.7%[14] - 第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3%,同比下降2.41个百分点[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为12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3] - 营业成本为106.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13] - 研发费用为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8%[13] - 财务费用为2.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5%[13] - 利息费用为3.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13] 现金流表现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1亿元,同比下降28.84%[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8%[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总额为132.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6%[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总额为123.6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3%[16]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1.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1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83.4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16]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21.4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为24.623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67.6%[16]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7.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3%[1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为9.655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净流出7.300亿元[16]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85.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1%[1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9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17]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412.1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54%[3] - 公司总资产从年初376.27亿元增长至412.18亿元,增幅9.5%[10][11] - 货币资金减少5.2亿元至21.15亿元,降幅19.7%[10] - 应收账款增长16.1%至45.93亿元[10] - 存货大幅增长79.9%至40.49亿元[10] - 短期借款增长40.9%至26.61亿元[10][11] - 长期借款增长51.1%至50.93亿元[11] - 应付债券增长27.5%至36.59亿元[11] 所有者权益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51.2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78%[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6.8%至151.29亿元[11] - 未分配利润增长17.9%至89.03亿元[11] 非经常性损益 - 年初至报告期末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7.74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40亿元[4]
中材科技(002080)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18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9%[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3%[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4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73%[11] - 基本每股收益为1.1152元/股,同比增长1.33%[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54%,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11]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6.0%[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1.3%[15] - 营业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5.99%[27] - 营业总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6.0%[115] - 营业利润23.12亿元,同比增长4.2%[115] - 净利润19.72亿元,同比增长3.3%[115] - 净利润同比增长106.1%至1.48亿元(2021年同期:0.72亿元)[119] - 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13.34亿元,同比下降16.79%[10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70.93亿元,同比增长13.52%[27] - 研发投入5.12亿元,同比增长10.20%[27] - 财务费用1.66亿元,同比下降18.27%[27] - 管理费用4.22亿元,同比增长15.68%[27] - 所得税费用3.8亿元,同比增长12.24%[27] - 营业成本70.93亿元,同比增长13.5%[115] - 研发费用4.43亿元,同比下降6.1%[115] 风电叶片业务表现 - 风电叶片销售5GW,同比增长10.3%,实现销售收入24.4亿元[16] - 风电叶片业务净利润1304.4万元[16] - 风电叶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9.81%至24.35亿元,毛利率下降14.32个百分点至7.45%[28][29] - 子公司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84.45亿元,净资产31.5亿元,营业收入24.49亿元,营业利润0.258亿元,净利润0.13亿元[48] 玻璃纤维业务表现 -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销售5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4.6亿元[18] - 玻璃纤维业务净利润15.4亿元[18] - 玻璃纤维出口销量同比提升15%以上[18] - 玻璃纤维及制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70%至44.61亿元,但毛利率下降5.91个百分点至37.89%[28][29] - 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总资产220.8十亿元,净资产112.97十亿元,营业收入45.82十亿元,营业利润18.09十亿元,净利润15.42十亿元[48] 锂电池隔膜业务表现 - 公司锂电池隔膜年产能超13亿平方米[18]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合计销售锂电池隔膜5亿平米[19]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19]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实现净利润1.4亿元[19] - 公司通过技改使单位成本下降20%以上[19]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A品率稳步提升[19] - 锂电池隔膜业务收入大幅增长53.16%至7.18亿元,占比提升至6.72%[28] - 子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总资产66.35亿元,净资产28.73亿元,营业收入7.31亿元,营业利润1.46亿元,净利润1.35亿元[48] 各地区表现 - 国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7.03%至16.43亿元,毛利率提升1.46个百分点至32.88%[28][2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79%[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7亿元,同比下降59.79%[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36亿元,同比下降27.09%[2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23亿元,同比增长233.57%[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9.8%至4.27亿元(2021年同期:10.61亿元)[1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长至19.29亿元(2021年同期:14.11亿元)[120]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5.5%至76.25亿元[120] - 税费返还同比增长685.3%至3.66亿元[120]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长46.1%至14.29亿元[12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正为12.23亿元(2021年同期:-9.15亿元)[121] - 期末现金余额同比增长52.9%至28.78亿元[121]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同比增长40.7%至60.35亿元[121]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2021年上半年的2.16亿元净流入转为2022年上半年的-6628.86万元净流出[122]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2021年上半年的-7.24亿元转为2022年上半年的16亿元净流入[122] - 母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3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1.05亿元净流入大幅下降[123]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02亿元,较期初的3.12亿元增长189.6%[123]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增长12.23%至29.5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19%[31] - 存货大幅增长52.17%至34.2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2.35个百分点[31] - 长期借款增长31.05%至44.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1.78个百分点[31] - 投资性房地产增长83.33%至2.46亿元,主要由于资产计量属性调整[31][33] - 公司货币资金从年初26.35亿元增加至期末29.57亿元[110] - 公司应收账款从年初39.56亿元增加至期末47.12亿元[110] - 公司存货从年初22.50亿元大幅增加至期末34.24亿元[110] - 公司总资产从376.27亿元增长至411.15亿元,增幅9.3%[111][112] - 长期股权投资从3.43亿元增至1.73亿元,下降49.4%[111] - 固定资产从178.83亿元增至186.62亿元,增长4.4%[111] - 在建工程从20.72亿元增至24.73亿元,增长19.4%[111] - 短期借款从18.88亿元增至21.78亿元,增长15.3%[111] - 应付票据从29.89亿元增至33.26亿元,增长11.3%[111] - 长期借款从33.71亿元增至44.18亿元,增长31.0%[112] - 应付债券从28.70亿元增至36.57亿元,增长27.4%[112] - 未分配利润从75.50亿元增至83.56亿元,增长10.7%[112] - 货币资金从3.12亿元增至9.02亿元,增长189.4%[113] - 长期借款12.08亿元,同比增长66.6%[114] - 应付债券36.57亿元,同比增长27.4%[114] - 未分配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83.9%[114] - 负债合计94.11亿元,同比增长11.5%[114] - 公司流动比率从上年末1.0586提升至本报告期末1.1577,增长9.36%[108]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上年末58.51%上升至本报告期末59.79%,增长1.28%[108] 研发与专利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共122项[21] - 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401项,其中发明专利556项[22] - 公司新增专利授权70项,涵盖风电叶片、锂电池隔膜、复合材料等多个核心业务领域[24] - 风电叶片相关专利技术达12项,包括自动化多层存放设备、自动打磨联动控制等创新方法[38][39][40][41][42][43] - 锂电池隔膜领域新增5项发明专利,涉及PVDF涂层、复合隔膜制备等关键技术[44][45][46][47][48] - 玻璃纤维技术获得9项专利授权,包含高模量玻璃纤维组合物和拉挤用经编织物生产方法[71][72][73] -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专利达15项,包括三维编织异形梁、PTFE覆膜滤料等创新工艺[49][50][55][65][67] - 气瓶技术领域获得4项专利,涵盖耐火烧气瓶、铝合金内胆反旋减薄系统等[31][32][34] - 环保材料技术取得3项专利,涉及矿山剥离土制备免烧砖和陶粒等资源化利用[68][69][70] - 检测装置与方法专利共6项,包括厚度检测、滤料覆膜牢度检测等质量控制技术[56][57][66] - 智能制造装备专利4项,包含数控车床群进出料料架、携纱器等自动化设备[35][59][74][77] 重大投资项目 - 报告期投资额增长23.06%至14.29亿元[35] - 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报告期投入金额1.431亿元,累计投入11.517亿元,项目进度95%[37] - 年产10.4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报告期投入1.115亿元,累计投入1.131亿元,项目进度5%[37] - 年产3.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报告期投入1.455亿元,累计投入1.584亿元,项目进度20%[37] - 年产7.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报告期投入3304万元,累计投入3304万元,项目进度5%[37] - 年产5.6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报告期投入1.304亿元,累计投入1.304亿元,项目进度10%[37] - 年产6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报告期投入3.33亿元,累计投入6.697亿元,项目进度70.05%[38] - 年产12万吨玻璃纤维改造项目报告期投入5.833亿元,累计投入6.339亿元,项目进度64.65%[38] - 复合材料测试平台项目报告期投入2079万元,累计投入1.019亿元,项目进度60%[37][38] - 所有重大项目报告期总投入15.985亿元,累计总投入38.087亿元[39] 金融衍生品与资产处置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业务[40] - 公司远期结汇衍生品初始投资总额为1339万元人民币,确认投资收益4.81万元人民币[41] - 公司通过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远期结汇交易初始投资金额669万元人民币,实现收益2.31万元人民币[41] - 公司通过中国工商银行进行远期结汇交易初始投资金额670万元人民币,实现收益2.5万元人民币[41] - 公司出售铑粉给江苏炬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交易价格1229.73万元人民币,贡献净利润976.66万元人民币[45] - 公司单笔最大铑粉出售交易价格为10476.41万元人民币,形成净利润8499.97万元人民币,占净利润总额比例4.54%[45] - 铑粉出售交易累计形成净利润总额约3.5亿元人民币(各笔交易净利润总和)[45] - 公司金融衍生品投资占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0.00%[41] - 公司衍生品交易均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41] - 公司制定了《金融衍生业务管理办法》规范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42] - 公司衍生品交易以规避汇率风险为目的而非盈利性质[42] 子公司财务表现 - 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总资产220.8十亿元,净资产112.97十亿元,营业收入45.82十亿元,营业利润18.09十亿元,净利润15.42十亿元[48] - 子公司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84.45亿元,净资产31.5亿元,营业收入24.49亿元,营业利润0.258亿元,净利润0.13亿元[48] - 子公司中材锂膜有限公司总资产66.35亿元,净资产28.73亿元,营业收入7.31亿元,营业利润1.46亿元,净利润1.35亿元[48] - 子公司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营业收入5.95亿元,营业利润0.7189亿元,净利润0.6266亿元[48]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0.58亿元,营业利润1.13亿元,净利润0.9928亿元[48] -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营业收入9.82亿元,营业利润1.27亿元,净利润1.24亿元[48] - 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营业利润1.54亿元,净利润1.32亿元,营业收入1.06亿元[48] 关联交易 - 关联方借款期末余额总计人民币55,700.59万元,其中对中国建材集团借款余额50,611万元,对中国中材集团借款余额10,089.59万元[71][72] - 关联借款本期利息合计人民币1,097.33万元,影响公司当期净利润928.66万元[72] - 在中国建材集团财务公司存款期末余额人民币105,313.5万元,存款利率范围0.55%-2.1%和LIBOR利率[73] - 在中国建材集团财务公司贷款期末余额为0,期内偿还贷款人民币124,550.28万元,贷款利率范围2%-3.48%[73] - 对中国建材集团财务公司其他金融业务实际发生额人民币26,351.55万元,总额度人民币36,000万元[73] - 对中国建材集团单笔最大借款余额人民币18,338万元,利率3.08%[71] - 对中国中材集团单笔最大借款余额人民币3,500万元,利率2.96%[72] 担保情况 - 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人民币17,200万元,涉及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76] - 报告期末实际对外担保余额合计为120,091.63万元[79] - 报告期内审批对外担保额度合计为173,570万元[79] - 报告期末已审批对外担保额度合计为496,804.56万元[79] - 对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单笔最大担保额度为18,000万元[77] - 对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单笔最大担保额度为20,000万元[77] - 2022年3月17日新增对内蒙古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保额度70,000万元[79] - 2022年3月17日新增对中材科技(阳江)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担保额度32,700万元[79] - 2022年3月17日新增对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担保额度24,700万元[79] - 2022年3月17日新增对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和邹城公司联合担保额度171,900万元[78] - 对江苏恒州特种玻璃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2,550万元[78] - 中材锂膜(宁乡)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16,300万元,占额度23,000万元的70.87%[80] - 中材锂膜(常德)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2,766.43万元,占额度3,000万元的92.21%[80] - 中材锂膜(常德)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13,800万元,占额度14,000万元的98.57%[80] - 中材锂膜(常德)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34,859.38万元,占额度40,000万元的87.15%[80] -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40,500万元,占额度60,000万元的67.5%[81] -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22,750万元,占额度28,000万元的81.25%[81] -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28,300万元,占额度40,000万元的70.75%[81] - 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45,205.12万元,占额度60,000万元的75.34%[82] - 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25,149.96万元,占额度35,652万元的70.54%[82] -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担保金额为10,590万元,占额度57,000万元的18.58%[82]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合计为人民币29,433.88万元[83]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人民币387,750.69万元[83] - 报告期末实际担保余额合计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33.90%[83] - 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的金额为人民币640,918.14万元[8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1.16亿元[13]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32亿元[13] - 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亏损550万元(2021年盈利511万元)[119]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1,678,123,584股[87] -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60.24%股份为第一大股东[8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60%股份为第二大股东[89] - 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100%[87] -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持有1,010,874,604股人民币普通股占比未披露[9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94,011,542股人民币普通股占比未披露[94] - 中国人寿保险产品持有13,589,232股人民币普通股占比未披露[94] -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持有11,339,484股人民币普通股占比未披露[94] - 澳门金融管理局持有8,407,
中材科技(00208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3 00: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关键点按照主题进行了分组。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46.6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9%[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9%至46.62亿元[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1%[4] - 净利润同比增长26.6%至7.77亿元[15]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5%至7.34亿元[15]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6.8%至9.03亿元[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376元/股,同比增长24.50%[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05%,同比增长0.64个百分点[4]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8.8%至32.72亿元[1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9.4%至2.10亿元[14]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30.5%至1.44亿元[15] 现金流量(同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8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22.55%[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4.38亿元,同比下降1123%[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3.7%至29.15亿元[1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同比增长51.2%至27.82亿元[16] - 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长27.6%至8.83亿元[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22亿元,同比改善35.2%[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为36.82亿元,同比增长13.2%[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4.84亿元,同比下降46.8%[17] 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较年初变化)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1.20亿元,较年初增长18.4%[1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0.12亿元,较年初增长26.7%[10] - 存货期末余额为32.25亿元,较年初增长43.3%[10]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69.63亿元,较年初增长18.0%[11]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82.83亿元,较年初增长2.2%[11]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23.63亿元,较年初增长25.2%[11]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42.70亿元,较年初增长2.1%[11]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82.85亿元,较年初增长9.7%[12] - 负债合计期末余额为243.80亿元,较年初增长10.7%[12]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163.92亿元,较年初增长5.0%[12] - 总资产为407.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36%[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9.05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5.20%[4]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总额为1.327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240亿元人民币和政府补助0.294亿元人民币[5] 股东信息 -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0.24%[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54%,为第二大股东[7]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明细(同比)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为4.36亿元,同比下降11.2%[17]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为150万元,同比下降89%[17]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5.16亿元,同比增长12.5%[17]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2.19亿元,同比下降3.8%[17] - 分配股利等支付的现金为1.11亿元,同比增长9.6%[1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0.24亿元,同比下降18.4%[17]
中材科技(00208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2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46.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9%[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9%至46.62亿元,上期为40.23亿元[14]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6.8%至9.03亿元,上期为7.13亿元[14] - 净利润同比增长26.6%至7.77亿元,上期为6.14亿元[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1%[4]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5%至7.34亿元[1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376元/股,同比增长24.50%[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05%,同比上升0.64个百分点[4] 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9.4%至2.10亿元,上期为2.31亿元[14]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30.5%至1.44亿元[1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现金支付同比增加51.2%至27.82亿元[16] - 支付职工现金同比增加27.6%至8.83亿元[16] 非经常性损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5%[4]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总额为1.33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1.24亿元和政府补助0.29亿元[5] -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30.5倍至1.22亿元[14] 现金流量表现(同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22.55%[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4.3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1123%[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3.7%至29.15亿元[1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22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35.2%[1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17]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4.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2%[17]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35.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17] - 偿还债务支付现金12.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17] - 分配股利及偿付利息支付现金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6%[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4.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8%[1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0.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4%[17] 资产和负债关键项目变化(期末较年初)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1.2亿元,较年初增长18.4%[1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0.1亿元,较年初增长26.7%[11] - 存货期末余额为32.2亿元,较年初增长43.3%[11]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为169.6亿元,较年初增长18.0%[12]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82.8亿元,较年初增长2.2%[12]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23.6亿元,较年初增长25.2%[12]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42.7亿元,较年初增长2.1%[12]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38.7亿元,较年初增长14.8%[13] - 应付债券期末余额为36.6亿元,较年初增长27.6%[13]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82.8亿元,较年初增长9.7%[13] - 总资产为407.7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9.7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9.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93%[4] 股权结构 -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0.24%,为第一大股东[7] 报告声明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18]
中材科技(00208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3-18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8%[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40%[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2%[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2.0102元/股,同比增长65.39%[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29%,同比提升8.79个百分点[1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02,953,909,225.40元,同比增长7.58%[49] - 公司特种纤维复合材料行业营业收入202.95亿元同比增长7.58%[51] - 风电叶片产品收入69.76亿元同比下降22.29%占比降至32.48%[51] - 玻璃纤维及制品收入87.51亿元同比增长27.75%占比提升至40.74%[51] - 锂电池隔膜产品收入11.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41%[51] - 国外地区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49.26%[51] - 直销模式收入194.46亿元占比95.82%[51]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73.7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6.34%[57][58] - 第一大客户销售额39.10亿元[5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成本为142,074,949,022.50元,同比增长3.65%[49] - 公司期间费用为27,274,664,780.90元,同比增长3.74%[49] - 营业成本中原材料占比60.59%达84.71亿元[55] - 能源成本增长16.74%至14.71亿元[55]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7.81%至2.83亿元[61]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13.04%至9.96亿元[61]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3.96%至4.87亿元[61]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14%至9.61亿元[6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泰山玻纤玻璃纤维年产能约120万吨[27] - 公司累计销售玻璃纤维及其制品111万吨 实现营业收入约89.7亿元 净利润28.9亿元[29] - 玻纤纱产量85.77万吨同比增长26.71%[30] - 玻纤纱销量84.80万吨同比增长7.97%[30] - 玻纤纱库存4.72万吨同比增长10.54%[30] - 玻纤制品产量22.30万吨同比下降4.74%[30] - 玻纤制品销量23.31万吨同比下降8.44%[30] - 玻纤制品库存0.71万吨同比下降8.97%[30] - 玻纤纱毛利率45.94%同比增长12.97个百分点[30] - 风电叶片销售11.4GW实现销售收入70.5亿元净利润5.1亿元[34] - 锂电池隔膜销售A品6.8亿平米同比增长76%销售收入11.7亿元净利润0.88亿元[35] - 锂电池隔膜产销量分别增长64.78%和76.19%至7.14亿平方米和6.85亿平方米[53][54] - 风电叶片海外销售同比增长106.4%[34] - 国内销售90%采用直销方式 海外销售70%采用直销方式[27] - 风电叶片子公司营业收入70.54亿元,营业利润5.74亿元,净利润5.08亿元[86] - 玻璃纤维子公司营业收入89.69亿元,营业利润34.43亿元,净利润28.94亿元[86] - 锂电池隔膜子公司营业收入11.67亿元,净利润0.88亿元[86] - 中材金晶玻纤收购后实现营业收入6.31亿元,净利润1.23亿元[87] 各地区表现 - 国外地区收入22.36亿元同比增长49.26%[51] - 西北地区收入30.36亿元同比下降26.14%[51] - 公司产品行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建设N个10亿平米级锂膜产能生产基地[26] - 风电叶片产业面临主机大型化与低成本转型趋势[24] - 锂电池隔膜行业将向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方向发展[25] - 公司计划加速锂电池隔膜产能布局,提升产能规模并推进海外布局[88] - 风电叶片产业将推进国际化经营,开展百米级柔性叶片技术攻关[88] - 玻璃纤维产业将开发第三代高强高模玻纤及5G/6G用低介电产品[88] - 公司存在汇率风险,海外业务以美元或当地货币结算[90] -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通过新建与并购满足资金需求,预计存在投融资风险[90]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277项[37] - 全年研发投入10.7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重5.30%[3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220项,其中发明专利465项,实用新型755项[38] - 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19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37] - 公司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37] - 获得省部级以上工程设计和咨询类奖励125项[37] - 公司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37] - 公司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分站4个[37] - 2006年至今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198项[37] - 专利涉及领域包括新能源材料、玻璃纤维技术、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等[38][39] - 公司2021年新增专利数量为63项,涵盖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玻璃纤维、锂电池隔膜等多个核心业务领域[40][41] - 风电叶片相关专利数量为8项,占专利总数约12.7%,包括叶片成型、腹板灌注优化、退役处理等关键技术[40] - 玻璃纤维相关专利数量为9项,占专利总数约14.3%,涉及低介电纤维、成膜剂制备、COD值降低等工艺创新[40] - 复合材料容器与氢气瓶专利数量为7项,占专利总数约11.1%,包括缠绕固化、铝瓶旋压、热处理等制造工艺[40] - 国际专利数量为3项,占专利总数约4.8%,覆盖天然气瓶、复合材料容器等产品的海外技术保护[40] - 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43项,占专利总数约68.3%,主要集中在生产设备优化和工艺改进方面[41] - 环保技术专利数量为6项,占专利总数约9.5%,包括污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环保装备[41] - 锂电池隔膜相关专利1项,涉及复合隔膜制备技术,支撑新能源业务发展[40] - 高硅氧玻璃纤维专利3项,涵盖烧结、浸胶、酸沥滤等特种纤维生产工艺[41] - 检测与试验装置专利5项,占专利总数约7.9%,包括性能检测、加载试验等质量控制技术[41] - 公司2021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63项,涵盖风电叶片、玻璃纤维等核心业务领域[42][43] - 风电叶片相关专利数量达45项,占新增专利总数71.4%[42][43] - 中材叶片子公司获得专利28项,占风电叶片专利总数62.2%[42][43] - 邯郸叶片子公司获得专利13项,占风电叶片专利总数28.9%[42][43] - 玻璃纤维制造领域专利9项,全部由泰山玻纤及泰玻邹城获得[42][43] - 风电叶片生产工艺专利涵盖灌注系统(ZL202021287002.0)、涂胶装置(ZL202021526676.1)等关键环节[42][43] - 叶片运输相关专利4项,包括陆运支架(ZL202120433179.5)和叶尖固定结构(ZL202120433218.1)[42][43] - 北玻有限、北玻滕州及苏非有限共获得非风电领域专利6项[42] - 专利覆盖9家子公司,体现公司技术布局的广度[42][43] - 酒泉叶片、阜宁叶片等生产基地均获得至少3项专利,显示生产网络的技术积累[42][43] - 公司玻璃纤维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33项,主要涉及生产设备与工艺优化[44] - 公司锂电池隔膜相关实用新型专利数量为33项,覆盖隔膜生产、萃取及回收等关键环节[45] - 泰玻邹城基地在玻璃纤维生产环保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包括废气处理及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44][195][198] - 中材锂膜开发了湿法隔膜生产过程中的二氯甲烷回收装置,提升溶剂回收效率[45][231] - 公司开发了锂电池隔膜NMP回收再利用系统,实现原料循环使用[45][236] - 玻璃纤维生产线实现了多项自动化升级,包括自动连续纱管去皮水切割装置等[44][184] - 公司在隔膜品质控制方面取得进展,开发了新型锂膜质检取样设备及干燥温控装置[45][225][226] - 锂电池隔膜生产节能技术获得突破,包括余热利用系统及萃取液分离节能装置[45][223][218] - 公司针对隔膜生产过程中的油污处理开发了专用防油挡板及除水装置[45][234][241] - 高浸润特性锂电池隔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提升产品性能[45][230]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10,747,364,205.10元,同比增长15.60%[49] - 研发投入金额为10.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60%[6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0%,较上年增加0.37个百分点[66] - 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为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13%[66] - 公司自立研发项目425余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75项[62] - 环氧树脂玻纤拉挤板材拉伸强度达到1300MPa,拉伸模量超过63.5GPa[64] - 超细电子玻璃纤维直径不超过5.5μm,超薄布基重中心值不超过31g/㎡,厚度不超过0.032mm[64] - 低介电电子级玻璃纤维介电常数DK(10GHz)不超过4.7,损耗因子Df(10GHz)不超过3*10⁻³[64] - 第三代高模纤维浸胶纱模量达到93-95GPa,强度达到3200-3500MPa,单向布层压板模量超过52GPa[64] - 超耐热动力锂电池隔膜闭孔温度不超过135℃,破膜温度不低于180℃,热收缩率(150℃,0.5h)MD不超过3%,TD不超过2%[64] - 超薄锂电池隔膜厚度为5±1.0μm,穿刺强度不低于180,拉伸强度MD不低于170MPa,TD不低于160MPa[65] - 耐高温芳纶涂覆隔膜吸液率不低于100%,热收缩(120℃,1h)MD不超过3%,TD不超过2%[65] - 70MPa三型氢气瓶完成国内认证并实现批量装车示范应用[65] - 70MPa四型氢气瓶完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正在开展第三方试验[65] - 管束式集装箱运氢单元完成20-30MPa国际国内认证,实现国际市场批量交付[65]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1%[14] - 2021年末总资产为37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3%[15]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2%[1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92亿元人民币,显著高于其他季度[18]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21,227,903.80元,同比增长12.21%[4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21%[6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3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22.28%[6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15.54%[68]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为7.00%,同比下降1.61个百分点[69] - 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为47.53%,同比上升3.13个百分点[69] - 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例为8.96%,同比下降7.18个百分点[70] 投资与项目进展 - 报告期投资额为18.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56%[74] - 公司收购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100%股权,投资金额为9,486.5万元,预计收益为9,855.82万元[75] - 年产4.08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生产线项目累计投入10.09亿元,进度85%,预计收益3.20亿元[77] - 中材锂膜(南京)有限公司年产10.4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投入158.41万元,资金来源32%自有资金68%银行贷款[77] - 内蒙古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投入1,292.91万元,进度1%,预计收益1.18亿元[77]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复合材料行业中心建设项目投入7,312万元,进度40%,预计收益2,121.64万元[78] - 年产4000吨高硅氧玻纤制品生产线项目投入186.5万元,资金来源30%自有资金70%银行贷款[78] - 年产1.2万吨玻纤滤纸生产线项目投入61.1万元,预计收益8,308.79万元[78] - 年产5,000吨超细电子纱玻璃纤维生产线累计投入3.93亿元,进度79%,预计收益1.04亿元[78] - 年产6,700万米电子布生产线累计投入5.02亿元,进度100%,实现收益2,761.56万元[79] - 水性新材料项目累计投入2.43亿元,进度79%,预计收益8,471.45万元[79] - 年产6万吨无碱玻璃纤维细纱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353亿元,已完成投资3.367亿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32%和银行贷款68%,工程进度35%[80] - 年产9万吨新一代高模高强玻璃纤维生产线项目总投资7.187亿元,已完成投资7.187亿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31%和银行贷款69%,工程进度75%,已实现收益2620.67万元[80] - 年产12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冷修改造项目总投资5031.78万元,已完成投资5059.28万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31%和银行贷款69%,工程进度5%[80] - 巴西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68.44万元,资金结构为自有资金70%和银行贷款30%[81] - 公司在内蒙古落地10亿平米锂电池隔膜产能项目[47]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强化装备战略合作以推动产能扩大[47] - 公司风电叶片产业与战略客户合作实现海外市场扩张[47] - 公司玻璃纤维产业联合上游成立合资公司实现原材料战略协同[47]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12]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208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8]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彤天路99号,邮政编码211100[8] - 公司办公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远大南街鲁迅文化园创作展示中心1号楼,邮政编码100097[8]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20000710929279P[11]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陈志斌,证券事务代表为贺扬、曾灏锋[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远大南街鲁迅文化园创作展示中心1号楼证券部[10]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10]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签字注册会计师为郑卫军、丁慧春[6][13] - 公司拟以总股本1,678,123,58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35元(含税)[4] - 2021年3月26日公司举行网络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沟通[91] - 2021年4月22日公司通过电话会议接待长江证券等100余位机构投资者[91] - 2021年8月18日公司召开电话会议接待90余位机构投资者[91] - 2021年10月20日公司组织电话会议接待天风证券及240位机构投资者[91][93]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75.43%[99]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77.63%[99]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68.57%[100]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70.63%[100] - 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68.56%[100] - 公司设有独立财务部门并建立独立核算体系[97]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数据均为0股,包括期初持股数、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数量、本期增减持股份数量及其他增减变动[101][103] - 报告期内存在董事、监事离任和高级管理人员解聘情况,涉及7名人员离任[103] - 董事宋伯庐于2021年5月18日离任,原因为工作变动[104] - 2021年新聘任董事3名:黄再满(1月5日)、张奇(1月5日)、余明清(6月3日)[104] - 2021年新聘任监事会主席苏逵及监事曹勤明,均为1月5日任职[104] - 董事长薛忠民56岁,任期自
中材科技(002080)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0-20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 - 营业收入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46.42亿元,同比增长12.76%[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6.47亿元,同比增长73.3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3.23亿元,同比增长65.43%[3] - 基本每股收益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5775元/股,同比增长73.3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9.90%,同比增长7.37个百分点[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8%至146.42亿元,其中营业收入为146.42亿元[13] - 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8.6%至32.15亿元[14] - 净利润同比增长78.4%至27.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3.3%至26.47亿元[14] - 基本每股收益1.5775元,同比提升73.3%[15] 成本和费用同比增长 - 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4.6%至118.90亿元,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1%至99.63亿元[1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2%至6.95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5%至5.92亿元[13] 业务线表现 - 玻璃纤维产业量价齐升,锂电池隔膜产业销量及盈利水平同比大幅增长[6] - 公司玻纤产业综合成本下降,风电叶片产业盈利能力保持平稳[6]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2.80亿元,同比下降1.3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16.2%至109.23亿元,销售商品收款101.88亿元[16]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同比增长23.1%至61.60亿元[16]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增长6.0%至1.15亿元[16]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为17.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1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为14.7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26.2%[1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为7.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流入7.9亿元[17]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3.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2%[17]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65.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1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2%[1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年初至报告期末金额为1.24亿元[5] - 信用减值损失转回3431万元,同比增加276.8%[1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本报告期末为375.4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49%[4] - 公司总资产为375.4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346.07亿元增长8.5%[9][10][12] - 货币资金为19.75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9.84亿元减少33.8%[9] - 应收账款为50.9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33.31亿元增长52.8%[10] - 存货为24.6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1.42亿元增长15.2%[10] - 在建工程为32.7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3.30亿元增长40.6%[10] - 短期借款为22.2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23.37亿元减少4.9%[10][11] - 应付债券为28.44亿元人民币,年初为0[1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36.0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130.93亿元增长3.9%[12] - 未分配利润为69.49亿元人民币,较年初50.46亿元增长37.7%[12] - 少数股东权益为14.5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8.80亿元增长65.1%[12] - 长期应付款为8.65亿元[20] - 预计负债为2.12亿元[20] - 递延收益为4.57亿元[20] - 递延所得税负债为4391.42万元[20] - 非流动负债合计73.37亿元[20] - 负债合计206.34亿元[2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0.93亿元[20] - 所有者权益合计139.73亿元[20] 会计政策变更影响 - 执行新租赁准则使资产总额增加2749万元人民币[18][19] - 使用权资产新增3736万元人民币[19]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增加319万元人民币[19] - 公司执行新租赁准则导致2021年期初留存收益调整[20] - 租赁负债为2589.06万元[20]
中材科技(002080) - 2021 Q2 - 季度财报
2021-08-18 00:00
利润分配计划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会计数据追溯调整 - 公司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原因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1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93.59亿元,上年同期调整后为76.24亿元,同比增长22.76%[11]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47亿元,上年同期调整后为9.09亿元,同比增长103.19%[11]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76亿元,上年同期调整后为8.01亿元,同比增长96.83%[11]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1亿元,上年同期调整后为5.33亿元,同比增长98.96%[11]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为1.1006元/股,上年同期调整后为0.5417元/股,同比增长103.18%[11] - 本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为1.1006元/股,上年同期调整后为0.5417元/股,同比增长103.18%[11]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76%,上年同期调整后为7.54%,同比增长6.22%[11]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362.51亿元,上年度末调整后为346.07亿元,同比增长4.75%[11]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03.2%[16]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93.59亿元,上年同期为76.24亿元,同比增长22.76%[30] - 本报告期营业成本为62.49亿元,上年同期为56.06亿元,同比增长11.47%[30] - 本报告期销售费用为1.17亿元,上年同期为1.18亿元,同比减少0.78%[30] - 本报告期管理费用为3.65亿元,上年同期为3.50亿元,同比增长4.35%[3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3.59亿元,同比增长22.76%[32] - 财务费用2.03亿元,同比增长4.10%;所得税费用3.39亿元,同比增长78.83%[31] - 研发投入4.65亿元,同比增长49.46%[3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61亿元,同比增长98.96%;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10.52亿元,同比增长36.27%[3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 9.15亿元,同比下降203.2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9.15亿元,同比下降309.26%[31] - 应收账款47.3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07%,较上年末增加3.44%[35] - 报告期投资额为11.61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为15.52亿元,变动幅度为 - 25.19%[39]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为93.59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76.24亿元增长22.76%[1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成本为75.01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66.84亿元增长12.22%[1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9.08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9.05亿元增长110.71%[126] - 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流动资产合计33.59亿元,较期初的40.18亿元下降16.40%[123] - 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12.54亿元,较期初的105.86亿元增长6.30%[123] - 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流动负债合计38.56亿元,较期初的39.58亿元下降2.57%[124] - 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34.01亿元,较期初的14.18亿元增长139.84%[12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4.72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3.32亿元增长42.19%[1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为0.97亿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0.18亿元增长431.24%[1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2308.03万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617.96万元增长273.49%[126] - 2021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9.04亿元,2020年同期为9.04亿元[127] - 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18.43亿元,2020年同期为9.08亿元[127] - 2021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1006元,2020年同期为0.5417元[127]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营业收入为8268.53万元,2020年同期为1.67亿元[128]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营业利润为7126.58万元,2020年同期为6792.56万元[129]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净利润为7196.95万元,2020年同期为6705.91万元[129]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70.48亿元,2020年同期为59.58亿元[132]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9.88亿元,2020年同期为54.25亿元[132]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1亿元,2020年同期为5.33亿元[132] - 2021年上半年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2000万元[132]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5982407919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2.2448305288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4.1140934524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18.7448113478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0.5158526605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 - 16.499980819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4.9668366127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42.4330068121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4.1215704909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33.5678678625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9.1547338782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8.8651389496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9.1500718464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 - 2.2357802113亿美元[133] - 2021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7.9694937168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14.073742024亿美元[134] - 2021年上半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8194218704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11.8379618127亿美元[134] - 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616105645亿美元,2020年同期为 - 0.4164148282亿美元[135] - 2021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71,969,487.06元,较上期减少1,094,607,283.05元[146] - 2021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较期初减少1,870,559,946.57元[145] - 2021年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226,812,654.28元,期末余额为7,356,252,707.74元[145][147]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2.3277445141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6375.18433万元,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为1823.08118万元[15]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150.835625万元,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2000万元[15]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501.31195万元,所得税影响额为4637.03178万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为3443.533171万元,合计为2.7047293275亿元[15] 风电叶片业务数据 - 公司风电叶片业务合计销售4554MW,实现销售收入30.8亿元,净利润3.3亿元[16] - 公司风电叶片具备年产10GW以上生产能力,成立至今累计全球销售近65GW,产品在全球六大洲、23个国家稳定运行[16] - 风电叶片收入30.37亿元,同比下降6.79%[32] 玻璃纤维业务数据 - 公司玻璃纤维年产能近110万吨,报告期内泰山玻纤合计销售5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2.4亿元,净利润14.2亿元[17][19] - 泰山玻纤满莊新区F09线年产9万吨高强高模玻纤项目和邹城F06线年产6万吨细纱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预计四季度点火[19] - 公司玻璃纤维主导产品有8大类2000多种规格,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17] - 玻璃纤维及制品收入39.94亿元,同比增长37.83%[32] 锂电池隔膜业务数据 - 公司锂电池隔膜产业具备年产10亿平米基膜的生产能力,拥有5 - 20μm湿法隔膜及各类涂覆隔膜产品[19] - 报告期内公司锂膜产业销售隔膜产品3.5亿平米,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国际客户销量占比超10%[20] - 湖南生产基地21 - 24线建成投产,滕州二期项目预计2021年四季度完成安装调试,届时公司锂膜产能将超15亿平米,拟在南京基地新建10亿平米产能[20] - 锂电池隔膜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106.18%[32] 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 -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25万辆,同比增长37.78%,渗透率达4.24%;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分别为128.4万辆及120.6万辆,同比增长均超200%[21] - GGII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1410.5GWh[21] 专利与科技奖励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共120项[22] - 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070项,其中发明专利437项,实用新型633项[24] - 2006年至今,公司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类奖励19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工程设计和咨询类奖励122项[23] - 公司拥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三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23] - 公司是玻璃纤维、碳纤维、纤维增强塑料、绝热材料四个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23] - 公司拥有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类专利至少46项,实用新型专利至少33项[25][26] 产业战略方向 - 公司围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聚焦特种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产业赛道[22] 战略合作与产能布局 - 公司在产业链上下游、区位地理、专业影响力三个维度强化战略合作优势[28] - 风电叶片产业优化产能布局,扩大与战略客户合作版图[28] - 玻璃纤维产业协同中材金晶释放产能,保障产业链安全[28] - 锂电池隔膜产业强化与装备公司合作,推动产能扩大及工艺提升[28] - 公司在山东、江苏等多地建立优质产业基地,有望在广东、西北拓展[28] 区域收入情况 - 华东区收入42.55亿元,同比增长94.53%;华中区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103.87%[33] 金融资产与负债情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购买和出售金额均为2.5亿元;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数为536.3万元[36] - 应收款项融资为39.86亿元,上述合计为40.25亿元,金融负债为0元[37] - 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为12.73亿元,包括货币资金8440.14万元、应收款项融资9.56亿元、固定资产1.21亿元、无形资产1.12亿元[38] 投资项目情况 - 收购中材金晶玻纤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69亿元,持股比例为100%,预计收益为6152.41万元[41] - 年产5000吨超细电子纱玻璃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本报告期投入2472.12万元,累计投入3.80亿元,进度为76.77%,预计收益为1.04亿元[42] - 年产6700万米电子布生产线建设项目本报告期投入1530.75万元,累计投入4.96亿元,进度为101.18%,预计收益为4666万元[42] - 2号经编车间建设项目本报告期投入279.11万元,累计投入1.68亿元,进度为59.11%,预计收益为3003.27万元[43] - 年产9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生产线搬迁扩建项目本报告期投入1663.05万元,累计投入6.27亿元,进度为75.21%,预计收益为1.28亿元[43] - 水性新材料项目本报告期投入2516.63万元,累计投入2.34亿元,进度为76%,预计收益为8471.45万元[43] - 湿法毡项目本报告期投入4795.43万元,累计投入1.36亿元,进度为64.09%,预计收益为3307.16万元[4
中材科技(002080) - 2021 Q1 - 季度财报
2021-04-22 00:00
整体财务业绩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39.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4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0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30%[3] - 基本每股收益0.3460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39.94%[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3%,较上年同期增长2.29个百分点[3] - 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9.41亿元,较上期的28.89亿元增长36.40%[25] - 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32.99亿元,较上期的26.26亿元增长25.62%[26] - 2021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2.27亿元,较上期的1.30亿元增长75.41%[26] - 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386.54万元,上期为 - 60.30万元[26]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6.93亿元,上年同期3.08亿元[27]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96亿元,上年同期2.53亿元[2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1年第一季度为5.81亿元,上年同期2.42亿元[27] - 2021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3460,上年同期0.1442[28] - 母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831.61万元,上年同期9206.34万元[29] - 母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亏损1498.87万元,上年同期亏损928.22万元[30] - 母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428.8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003.46万元[30]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84亿元,同比下降149.71%[3]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9.66亿元,上年同期28.04亿元[32]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7.57亿元,上年同期23.97亿元[32]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收到的税费返还2109.16万元,上年同期2910.40万元[3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0.50亿元,上年同期为26.3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8385.75万元,上年同期为1.69亿元[3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95.79万元,上年同期为157.63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47亿元,上年同期为 - 7.31亿元[33]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2.52亿元,上年同期为18.51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76亿元,上年同期为8.35亿元[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9.49亿元,上年同期为2.78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7.24亿元,上年同期为16.80亿元[34]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685.21万元,上年同期为1.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3242.25万元,上年同期为 - 1891.78万元[35]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61.47万元,上年同期为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1.35万元,上年同期为 - 2564.47万元[36]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9.13亿元,上年同期为25.38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75亿元,上年同期为8951.29万元[36] - 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6.49亿元,上年同期为4495.04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06亿元,上年同期为4.10亿元[36]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1.25亿元,上年同期为16.88亿元[34]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12.68亿元,上年同期为8.58亿元[34] 资产负债情况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63.2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80%[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7.1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42%[3]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54.70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1.96亿元增长17.23%[18] - 2021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208.5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04.99亿元增长1.73%[19] - 2021年3月31日公司资产总计363.2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36.95亿元增长7.79%[19] - 2021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22.48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4.01亿元下降1.23%[20] - 2021年3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94.2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72.41亿元增长29.91%[20] - 2021年3月31日公司负债合计216.75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96.42亿元增长10.35%[20] - 2021年3月31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37.1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31.33亿元增长4.42%[21] - 2021年3月31日少数股东权益为9.35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9.20亿元增长1.62%[21] - 2021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146.49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40.53亿元增长4.24%[21] - 2021年3月31日资产总计165.19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46.04亿元增长13.11%[22][23][24] - 2021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59.2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0.18亿元增长47.49%[22] - 2021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105.93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5.86亿元增长0.07%[23] - 2021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38.83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9.58亿元下降1.90%[24] - 2021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34.23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4.18亿元增长141.39%[24] - 2021年3月31日货币资金23.06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6.58亿元增长250.41%[22] - 2021年1月1日公司资产总计337.23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749.07万元[38] - 2021年1月1日公司负债合计196.71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902.68万元[39] - 2021年1月1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40.52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减少153.61万元[39] - 2021年1月1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31.96亿元,与2020年12月31日持平[38] - 2021年1月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205.2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749.07万元[38] - 2021年1月1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24.04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313.62万元[39] - 2021年1月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72.67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2589.06万元[39] - 2021年1月1日母公司资产总计146.16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1204.78万元[40] - 2021年1月1日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40.18亿元,与2020年12月31日持平[40] - 2021年1月1日母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105.98亿元,较2020年12月31日增加1204.78万元[40] - 流动负债合计为39.5805352462亿美元[41] - 非流动负债合计从14.1768892397亿美元调整为14.3122808736亿美元,增加1353.916339万美元[41] - 负债合计从53.7574244859亿美元调整为53.8928161198亿美元,增加1353.916339万美元[41]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92.2830397493亿美元调整为92.2681265428亿美元,减少149.132065万美元[41]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从146.0404642352亿美元调整为146.1609426626亿美元,增加1204.784274万美元[41] - 盈余公积从2.8671914207亿美元调整为2.8657001亿美元,减少14.913207万美元[41] - 未分配利润从7.1429793589亿美元调整为7.1295574731亿美元,减少134.218858万美元[41]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7,118户[6] -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0.24%,为第一大股东[6] 财务准则与审计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租赁准则,无需追溯调整前期比较财务报表数据[41]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42] 投资者调研 - 2021年3月26日公司通过网络业绩说明会接待个人投资者调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