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伦药业(002422)
icon
搜索文档
“假药”还是保健品?饶毅和刘革新争的是什么
财经网· 2025-06-10 14:57
核心观点 -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通过"秀肌肉"营销引发与科学家的争议,带动麦角硫因胶囊销量暴增1482万元(增长近100%),并推动公司股价上涨20%至历史高点 [1][2][3] - 麦角硫因胶囊作为膳食补充剂存在监管争议:尚未取得中国保健品"蓝帽子"认证,但通过跨境电商销售日本合法产品,公司计划申请新食品原料资质 [2][5][8] - 争议事件背后是科伦系企业面临传统业务衰退:科伦药业一季度营收下滑29.42%、利润下滑51.38%,川宁生物营收下滑14.85%,公司正转型大健康赛道寻求突破 [11][12][14] 产品与营销 - 麦角硫因胶囊定价1199元/瓶(60粒),通过日本合作方生产,原料来自子公司川宁生物,6月7-8日销售额达3464万元 [5][10] - 营销策略存在擦边球争议:公众号持续宣传成分功效但未直接声称产品功能,专家认为易误导消费者涉嫌违规 [8][9] - 董事长个人形象营销效果显著:75岁肌肉照使小众产品"出圈",但引发学术界对其科学依据的质疑 [4][6][7] 公司经营状况 - 科伦药业面临结构性挑战:输液业务营收从超百亿降至2024年不足90亿,占比首次低于40%,非输液业务同步下滑 [14] - 子公司表现分化:科伦博泰拟配股筹资19.43亿港元创港股生物药企年度纪录,川宁生物业绩下滑但股价随事件反弹26.52% [12][15] - 转型战略明确:将大健康列为新赛道,麦角硫因是首个公开产品,管理层称后续有保密项目储备 [12][13] 市场反应 - 股价呈现事件驱动特征:争议初期股价下跌4.98%,随后两周内科伦药业涨20%、川宁生物涨26.52%均创历史新高 [2][15] - 销售数据激增:网络店铺数据显示争议期间产品销量实现近翻倍增长 [2][10] - 行业关注度提升:使原本小众的抗衰老成分麦角硫因进入公众视野,带动整个品类热度 [5][6]
A股:值得长期持有的“创新药”公司名单,谁是下一个“创新药茅台”?
搜狐财经· 2025-06-09 19:02
创新药行业转型与机遇 - 中国医药行业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药企迎来黄金发展期 [1] - 政策支持(医保谈判、优先审评)、资本加持(Biotech融资热潮)、市场需求(老龄化、消费升级)驱动行业增长 [1] - 中国创新药企从"Me-too"向"Best-in-Class"甚至"First-in-Class"升级,部分企业如百济神州实现海外授权(License-out) [1]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放量,PD-1、ADC药物等纳入医保推动销售额爆发 [4] - 科创板/B股上市新规允许未盈利Biotech上市,优化融资环境 [4] - 集采倒逼仿制药企转型创新药,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2.8亿,肿瘤、糖尿病等治疗需求激增 [4] - 人均医疗支出增长,患者对高端创新药(抗癌药、基因疗法)支付能力提升 [4] 重点创新药公司分析 恒瑞医药(600276) - 国内研发投入最高药企,2023年研发费用超60亿,管线覆盖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领域 [3] - 重磅产品包括PD-1(卡瑞利珠单抗)、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CDK4/6抑制剂(达尔西利) [7] - 国际化潜力大,多项临床III期试验全球推进 [7] 百济神州(688235) - 中国首个全球性Biotech,泽布替尼(BTK抑制剂)在美国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 [7] - 国际化基因强,与诺华、安进等跨国药企合作 [7] 信达生物(01801.HK) - PD-1(信迪利单抗)国内市占率领先,与礼来合作推动国际化 [7] - 管线丰富,包括双抗(PD-1/CTLA-4)、CAR-T、GLP-1减肥药(玛仕度肽) [7] 荣昌生物(688331) - 中国首个ADC上市企业,维迪西妥单抗(RC48)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疗效显著 [8] - 与Seagen(默沙东收购)合作开发海外市场 [8] 科伦药业(002422) - 子公司科伦博泰专注ADC,与默沙东达成超百亿合作(7款ADC授权) [8] - 重磅管线包括SKB264(TROP2 ADC)、A166(HER2 ADC) [8] 华东医药(000963) - GLP-1减肥药(利拉鲁肽仿制药已上市,口服GLP-1在研)与ADC(与ImmunoGen合作) [8] - 医美产品(少女针、肉毒素)贡献稳定现金流 [8] 康方生物(09926.HK) - 全球首个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获批上市 [8] - 与Summit Therapeutics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8] 细分赛道热点 - PD-1单抗:恒瑞医药、信达生物 [4] - ADC药物:荣昌生物、科伦博泰 [4] - CAR-T细胞疗法:药明巨诺、传奇生物 [4] - GLP-1减肥药:信达生物、华东医药 [4]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向 - 创新药行业未来10年有望诞生千亿市值巨头 [9] - 核心龙头(恒瑞、百济)具备长期持有价值 [9] - 细分赛道黑马(ADC、双抗、GLP-1)值得关注 [9]
ETF行业风向标 | 资金“围攻”创新药,港股创新药ETF半日成交近5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2:19
医药板块表现 - 6月9日上午医药板块大爆发,创新药领涨,港股创新药相关ETF集体飙涨,10只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半日涨幅超4% [1]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半日成交金额接近50亿元,资金活跃度极高 [1] 港股创新药ETF表现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半日涨幅4.7%,现价0.668,规模4.29亿份,半日成交金额814.38万元 [2]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520700)半日涨幅4.65%,现价1.395,规模2.18亿份,半日成交金额4.32亿元 [2][5] -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半日涨幅4.63%,现价1.446,规模4.2亿份,半日成交金额3.83亿元 [2][5]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半日涨幅4.44%,规模91.57亿份,半日成交金额49.82亿元 [2][6] 创新药投资逻辑 - 国内医保"腾笼换鸟"政策为创新药腾挪支付空间,进口替代全面进行,国产创新药具备更好的服务和政策支持 [2] - 大量创新药公司进入盈利拐点,前期高研发投入转化为收入增长,带来利润弹性 [2] - 创新药在2022年三季度之前未被市场关注,资产价格和产业周期处于底部共振状态 [3] - 医药基金对创新药持仓较少,10亿以上规模基金经理配置10-20%,预计未来两年成为全市场主动型医药基金经理标配,可能带来300-500亿增量资金 [3] 指数及权重股 -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选取不超过50只创新药研发和生产上市公司证券,权重股包括百济神州(11.99%)、恒瑞医药(9.35%)、药明康德(9.31%) [4]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权重股包括信达生物(13.18%)、百济神州(10.03%)、药明生物(9.14%) [6] -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权重股包括信达生物(13.17%)、百济神州(10.02%)、石药集团(9.23%) [8]
科伦药业麦角硫因产品陷假药争议 刘革新三年薪酬加分红入账8.2亿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09
麦角硫因产品争议 - 北京大学饶毅质疑麦角硫因胶囊为"假药",认为其未通过药监局审批[1][6] - 公司回应称麦角硫因是国际公认膳食补充剂,非药品,并引用顶刊论文和临床试验佐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6][7] - 产品定价1499元/瓶(60粒),宣称清除自由基效果超VC与辅酶Q10的10-30倍[5] - 饶毅再度反驳,强调需通过药监局审批才能证明有效性,否则存在虚假宣传嫌疑[8][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90亿元(同比降29.42%),净利润5.84亿元(同比降43.07%)[2][9]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9.03%,净利润复合增长率43.87%[9] - 2024年营收218.12亿元(同比增1.67%),净利润29.36亿元(同比增19.53%),创历史新高[9] - 业绩下滑主因国采影响及输液市场需求回落[10]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累计126.7亿元,占同期营收20%,但逐年下降(2024年34.93亿元,同比降21.51%)[3][11] - 同期研发费用累计59.1亿元,占销售费用47%,持续增长(2024年21.71亿元,同比增11.68%)[11] - 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推进H股配售,拟融资19.43亿港元用于研发及商业化[10] 董事长相关动态 - 董事长刘革新赤膊出镜代言麦角硫因胶囊,视频引发社交媒体热议[1][5] - 2022-2024年薪酬加分红合计入账8.2亿元(薪酬1450万元,分红8.03亿元)[4][12][13] - 持有公司股份3.79亿股,质押1.05亿股(占比27.62%),未来一年到期质押股份对应融资余额10.9亿元[11]
科伦药业: 2024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8 16:07
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以剔除已回购股份后的1,590,781,208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30000元人民币现金(含税)[3] - 实际现金分红总金额为800,162,947.6240元,按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折算每股现金红利为0.5007110元/股[1][3] - 除权除息价格计算公式为股权登记日收盘价减去0.5007110元/股[1][3] 实施细节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6月12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6月13日[3] - 现金红利将于2025年6月13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划入资金账户[5] - 权益分派对象为截至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不含回购专用证券账户)[5] 股本与分红调整 - 公司总股本为1,598,053,372股,其中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7,272,164股不参与分红[2][3] - 自分配方案披露至实施期间公司股本总额未发生变化[1] - 若股本变动,公司将按分配比例固定不变原则调整分配总额[1]
科伦药业(002422) - 2024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2025-06-08 15:45
证券代码:002422 证券简称:科伦药业 公告编号:2025-047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1.因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 的股份不参与 2024 年度权益分派,公司本次实际现金分红的总金额=实际参与 分配的总股本×分配比例,即 800,162,947.6240 元=1,590,781,208 股×0.503 元/ 股。 2.本次权益分派实施后,根据股票市值不变原则,实施权益分派前后公司总 股本保持不变,现金分红总额分摊到每一股的比例将减小,因此,本次权益分派 实施后除权除息价格计算时,按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折算的每股现金红利=实际 现金分红总金额÷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800,162,947.6240 元÷1,598,053,372 股 =0.5007110 元/股,即:本次权益分派实施后的除权除息价格=股权登记日收盘价 -0.5007110 元/股。 一、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情况 公司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已于20 ...
科伦药业75岁董事长赤身秀肌肉“惹麻烦” 遭学者饶毅连续发文质疑带货“假药”
新华财经· 2025-06-06 21:55
公司动态 -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通过个人形象展示推广麦角硫因产品,引发市场关注[2] - 科伦药业及子公司川宁生物股价在广告爆红后大幅上涨[3] - 公司回应称麦角硫因原料由川宁生物提供,产品生产由科伦永年负责[5] - 科伦药业证券部表示产品相当于海淘商品,符合电商销售要求[6] 产品争议 - 麦角硫因被质疑为"假药",科伦药业单日股价大跌4 96%[3] - 公司引用国际期刊《Cell Metabolism》研究证明产品有效性[5] - 产品尚未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或备案,缺少保健品"蓝帽子"标识[5] - 麦角硫因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请已于2024年5月17日获国家卫健委受理[5] 行业现状 - 国内保健品审批严格,新产品获取资质难度较大[6] - 平行进口模式成为海外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6] - 类似NMN等抗衰补剂也通过平行进口方式在国内销售[6] - 麦角硫因在国外属于功能性食品或膳食补充剂类别[6]
麦角硫因到底是不是“假药”?饶毅与科伦对线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6-06 17:24
核心观点 - 科伦药业与饶毅就麦角硫因是否为"假药"的争议持续升级,公司强调麦角硫因是国际公认的膳食补充剂而非药品,不存在"假药"一说 [1][5][12] - 饶毅认为若麦角硫因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相关产品宣传可能存在虚假或欺骗嫌疑 [5][12] - 科伦药业股价6月6日收盘报37.47元/股,跌0.74%,市值598.79亿元 [2] 科伦药业的回应 - 公司引用《Cell Metabolism》两项独立研究,显示麦角硫因通过双重机制介导健康衰老:德国研究证实其延长线虫寿命、增强大鼠运动能力 [6],哈佛研究显示其激活MPST基因改善线粒体功能 [6] - 列举四项国际临床试验:日本研究(n=92)显示改善睡眠质量(《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8],新加坡研究(n=19)改善认知障碍(《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8],日本研究(80例)提升皮肤抗衰效果(《Aging Dis》)[8],瑞典队列研究(3236例)降低心血管风险(《Heart》)[8] - 指出麦角硫因在美获GRAS认证、欧盟批准为新型食品补充剂、日本列为机能性标示食品,中国卫健委已受理其新食品原料申请 [9] 学术与监管依据 - 欧洲食品安全局论文结论:合成l-麦角硫因对成人安全边际为470,儿童为216 [10] - 公司误引美国食药监局关于副干酪乳杆菌Lpc-37的通知函为麦角硫因背书,未获解释 [10] 双方立场差异 - 饶毅质疑公司未证明麦角硫因可实现广告宣称的皮肤厚度和肌肉含量提升效果 [12] - 公司反驳称药品与膳食补充剂分属不同维度,前者针对疾病治疗,后者用于健康人群机能提升 [12] - 公司强调抗衰老研究需经历转化周期,否定麦角硫因可能阻碍健康管理工具发展 [12]
麦角硫因陷多重争议,究竟是有效产品还是营销噱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6:37
麦角硫因市场概况 - 全球麦角硫因销售额预计2027年突破8.104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增长率36.17% [1] - 2024年全球麦角硫因原料市场规模0.63亿美元,2031年有望达1.61亿美元 [1] - 麦角硫因在中国尚未取得新食品原料批文,仅限于化妆品和医药中间体使用 [4] 产品定位与争议 - 麦角硫因被定位为健康管理工具而非药品,在美国、日本等地已获食品补充剂认证 [1][4] - 科伦药业产品"麦角硫因胶囊"售价1499元/60粒,强调纯度99.9%且符合日本GMP标准 [4][5] - 学界对麦角硫因在人体作用机制和临床验证方面仍存研究空白 [2][8] 生产技术与成本 - 传统提取法成本高昂,牛肝菌中EGT含量1812μg/g,杏鲍菇542μg/g [6] - 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使原料成本下降90%,纯度可达99%以上 [8] - 川宁生物在建年产0.5吨麦角硫因生产基地 [6] 主要企业布局 - 华熙生物2024年获美国Self-GRAS认证,相关研发累计投入39.66万元 [7] - 仅三生物月产能达3-5吨,福瑞达将麦角硫因纳入化妆品核心研发方向 [8] - 全球90%麦角硫因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酶催化生产 [8] 应用领域 - 外敷用于抗衰护肤,口服常与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肽等搭配 [3] - 现有研究显示EGT具有多种潜在治疗作用,但临床试验仍需开展 [8]
饶毅回应:我为何向刘革新开炮
经济观察报· 2025-06-06 15:54
事件背景 - 知名生物学家饶毅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质疑麦角硫因为"假药",并批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通过裸露身体方式推广该产品 [2] - 科伦药业通过官方公众号回应饶毅质疑,强调麦角硫因的科学价值 [3][7] - 双方争议焦点在于:麦角硫因是否属于"假药"、保健品推广方式是否恰当 [4][5] 科伦药业立场 - 公司认为饶毅"未获药品批准即属无效"的论断武断,且对膳食补充剂存在偏见 [1][7] - 公司列举四项科学依据论证麦角硫因价值:科学验证、全球监管背书、预防医学趋势、行业规范化发展 [7] - 引用《Cell Metabolism》期刊研究证明麦角硫因在抗衰老、睡眠健康、认知健康等领域的临床验证 [7] - 指出麦角硫因在欧美、日本已被列为新型食品补充剂或功能保健食品成分 [7] 饶毅质疑要点 - 认为未获药监局批准的保健品都属于"假药",麦角硫因是通过保健品方式"蒙人、骗人" [4][12] - 批评刘革新通过裸露肌肉的广告方式误导消费者,暗示产品效果与广告形象存在关联 [6][16] - 指出药企应通过药监局审批程序证明产品有效性,而非绕开审批直接推广 [12][14] - 质疑科伦药业作为制药企业却不敢申报药品审批的行为 [14] 产品信息 - 麦角硫因是天然水性含硫氨基酸,具有抗氧化能力,近年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 [4] - 科伦药业推出的麦角硫因胶囊售价1499元/瓶 [4] - 董事长刘革新亲自通过展示肌肉的广告片为产品代言 [4][6] 行业背景 - 饶毅此前曾多次公开批评保健品行业,包括505神功元气袋、珍奥核酸、脑白金、益生菌等产品 [11] - 饶毅曾举报绿谷制药GV-971造假,批评华大基因前CEO尹烨推销"假药" [8] - 争议反映保健品行业长期存在的科学验证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矛盾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