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股份(002708)
搜索文档
光洋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425.8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9:20
公司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0亿元,同比增长8.09%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4.44万元,同比增长425.80% [1]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业绩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0亿元,同比增长10.76%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59.17万元,同比增长58.26% [1]
光洋股份(002708) - 2025 Q3 - 季度财报
2025-10-30 19:10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代码:002708 证券简称:光洋股份 公告编号:(2025)085 号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1.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 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完整。 3.第三季度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 否 1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三季度报告 一、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是 否 | | 本报告期 |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 年初至报告期末 | 年初至报告期末比上 | | --- | --- | --- | --- | --- | | | | 增减 | | 年同期增减 | | 营业收入(元) | 629,647,265.89 | 8.09% | 1, ...
光洋股份(002708) - 关于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10-27 16:15
证券代码:002708 证券简称:光洋股份 公告编号:(2025)083号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三、合同的主要内容 1、债权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新区支行 关于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担保情况概述 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分别于2025年4月24日、5 月21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2024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5年度公司及下属公司间相互提供担保额度的议案》,同意公司2025年度为纳 入合并报表范围内控股子公司融资业务提供担保,控股子公司为母公司融资业务 提供担保,额度总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其中向资产负债率为70%以上的担保 对象的担保额度为不超过3.8亿元,向资产负债率为70%以下的担保对象的担保额 度为不超过16.2亿元。担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申请银行综合授信、借款、银行承 兑汇票、信用证、履约保函、专项贷款、远期外汇或开展其他日常经营融资业务 等。担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般保证、连带责任担保、股权质押、抵押担保等其 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担保。公司 ...
光洋股份:朱雪英减持555.465万股完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18:20
减持计划完成情况 - 股东朱雪英于2025年9月18日至2025年10月22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555.465万股 [1] - 减持股份数量占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后总股本的0.9951% [1] - 减持计划完成后,朱雪英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1] 减持行为合规性与影响 - 此次减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承诺 [1] - 减持行为不会对公司控制权、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1]
光洋股份(002708)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实施情况的公告
2025-10-23 18:18
减持计划 - 程上楠及其一致行动人原计划减持不超9,227,552股,不超总股本1.6531%[2] - 程上楠计划减持不超7,798,343股,不超总股本1.3970%[2] - 信德投资计划减持不超1,429,209股,不超总股本0.2560%[2] 实际减持情况 - 实际减持3,548,572股,占总股本0.6357%[3] - 减持价格区间为11.17 - 13.91元/股[5] - 减持股份为首发前及送转股份[5] 减持前后持股变化 - 程上楠减持前持股31,193,370股占比5.5881%,后持股28,104,798股占比5.0348%[9] - 信德投资减持前持股5,716,838股占比1.0241%,后持股5,256,838股占比0.9417%[9] 减持影响及合规 - 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化,不影响公司治理及经营[6] - 减持符合规定,无违规情形[6]
光洋股份(002708) - 关于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
2025-10-23 18:18
股东减持 - 股东朱雪英计划减持不超5,554,650股,占比0.9951%[2] - 2025年9 - 10月合计减持5,554,650股,均价14.05元/股[2] - 减持后朱雪英持股为0股[4] - 减持计划实施完成,不影响公司控制权及经营[5]
光洋股份: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开展了相关投资与布局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7:45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与燃油汽车精密零部件、高端工业装备、智能机器人零部件及电子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公司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寻求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协调发展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1] 投资与产业布局 - 公司以现金方式对陕西大祺传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旨在深化产业协作并形成协同效应 [1] - 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投资设立黄山建投富海光洋机器人产业基金合伙企业,该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和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目前处于筹划设立阶段 [1]
光洋股份(002708) - 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到期赎回并注销部分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专用结算账户的公告
2025-10-22 16:00
资金管理 - 2024年10月29日同意用不超2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及协定存款,期限12个月[2] 理财情况 - 到期赎回兴业银行5000万元理财产品,收益34.03万元[5] - 2024 - 2025年多笔购买兴业、中行、江苏江南农商行理财产品及预期收益[7][8]
光洋股份跌2.02%,成交额1.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05.4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1:49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2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13.61元/股,成交额1.15亿元,换手率1.64%,总市值76.5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305.46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24.22万元,大单净卖出1181.24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2.17%,近60日上涨26.60%,但近5个交易日微跌0.37%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12.15%;归母净利润5294.73万元,同比增长21.8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轴承产品占比58.88%,同步器行星排产品占比19.79%,线路板业务占比10.55%,毛坯加工占比9.74%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401.56万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22日,于2014年1月21日上市,主营业务为汽车精密轴承、同步器、行星排及电子线路板等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概念板块包括汽车电子、智能穿戴、新能源车等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5.22万户,较上期减少11.36%;人均流通股增至9847股,较上期增加12.81% [2]
光洋股份涨2.02%,成交额7605.7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24.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4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13.63元/股,成交金额7605.76万元,换手率1.10%,总市值76.6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624.94万元,大单买入2152.97万元(占比28.31%),卖出1528.03万元(占比20.09%)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2.35%,近60日上涨24.70%,近20日上涨9.13%,近5个交易日上涨0.22% [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2.60亿元,同比增长12.15%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5294.73万元,同比增长21.86%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401.56万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公司业务与股东结构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轴承产品58.88%,同步器行星排产品19.79%,线路板业务10.55%,毛坯加工9.74%,其他(补充)1.04% [1]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5.22万,较上期减少11.36%,人均流通股9847股,较上期增加12.81% [2] - 公司成立于1995年4月22日,于2014年1月21日上市,主营业务涉及汽车精密轴承、同步器、行星排、电子线路板及电子元器件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零部件-底盘与发动机系统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奇瑞汽车概念、汽车电子、小鹏汽车概念、汽车零部件、智能穿戴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