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碧水源(300070)
icon
搜索文档
碧水源(300070)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4 21: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5.91亿元,上年同期18.21亿元,同比减少12.65%[4] - 本报告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004.16万元,上年同期9137.77万元,同比减少34.29%[4] - 公司营业总收入15.91亿元,较上期18.21亿元下降12.66%[30] - 公司营业利润1.11亿元,较上期1.38亿元下降19.49%[31] - 公司净利润8381.65万元,较上期1.06亿元下降20.88%[31] - 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004.16万元,较上期9137.77万元下降34.29%[31] - 公司少数股东损益2377.49万元,较上期1456.2万元增长63.27%[31]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878.57万元,较上期 - 1.03亿元实现大幅增长[31]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878.57万元,上期为 - 1.03亿元[32] - 综合收益总额为9260.22万元,上期为279.4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6882.73万元,上期为 - 1176.72万元[3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166元,上期为0.0252元;稀释每股收益为0.0166元,上期为0.0252元[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管理费用本报告期8365.32万元,上年同期1.40亿元,同比减少40.17%[9] - 公司营业总成本15.12亿元,较上期16.83亿元下降10.16%[30] 其他财务收益(同比环比) - 其他收益本报告期824.02万元,上年同期553.00万元,同比增加49.01%[9] - 投资收益本报告期1820.34万元,上年同期-568.06万元,同比增加420.45%[9] 现金流量(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88.53万元,上年同期1.20亿元,同比减少118.31%[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15.35亿元,上期为20.23亿元[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19.15亿元,上期为23.4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19.37亿元,上期为22.3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2188.53万元,上期为1.20亿元[3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8068.98万元,上期为9956.57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4.65亿元,上期为5.98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3.84亿元,上期为 - 4.98亿元[35][3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60.09亿元,上期为56.14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53.24亿元,上期为46.8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6.85亿元,上期为9.33亿元[36]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本期为 - 19.32万元,上期为 - 15.60万元[3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2.79亿元,上期为5.54亿元;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34.99亿元,上期为37.58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本期为37.78亿元,上期为43.11亿元[36] 资产和权益(同比环比)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811.92亿元,上年度末797.44亿元,同比增加1.82%[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273.31亿元,上年度末272.59亿元,同比增加0.27%[4] - 应收款项融资本报告期末1867.94万元,上年度末2800.52万元,同比减少33.30%[7] - 期末货币资金4,309,694,611.63元,期初4,252,003,967.85元[25] - 期末应收账款12,487,094,363.79元,期初12,399,536,818.09元[25] - 公司资产总计811.92亿元,较上期797.44亿元增长1.82%[26] - 公司负债合计508.53亿元,较上期495.84亿元增长2.56%[27]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303.39亿元,较上期301.59亿元增长0.6%[28]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76831户,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为0户[13] - 前几名股东持股情况:中国农业银行中证500基金持股27,966,707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7,649,394股,梁辉持股25,235,663股等[14] - 刘振国因解除婚姻关系股权分割后,王雪芹持167,833,169股对应表决权委托给中国城乡[14] - 限售股份变动:期初限售股数188,852,367股,本期增加62,930,049股,期末为251,782,416股[16] 管理层变动 - 2025年1月3日公司高级副总裁刘振国因退休离任[17] - 2025年2月12日公司董事文剑平因个人原因辞职[22] 融资与业务申请 - 公司拟向中交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申请反向保理业务,授信额度50,000万元,有效期12个月[18] - 公司拟向中交雄安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申请15,000万元、中交融资租赁(广州)有限公司申请8,000万元融资租赁业务,租赁期12个月[19] - 2025年1月15日发行6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年利率2.20%;3月6日发行5亿元绿色中期票据,票面年利率3.30%;3月19日发行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年利率2.30%[20] 报告审计情况 -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37]
碧水源(300070) - 第六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4 21:45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谢华东先生主持,经全体监事表决,审议通过了《关于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 本着对全体股东负责的态度,各位监事谨慎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认 真地审核了公司《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经全体监事审议后认为:公司《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公司内部管理 制度的各项规定,内容和格式符合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各项规定,所 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在审核过程中,未 发现参与编制和审议的工作人员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证券代码:300070 证券简称:碧水源 公告编号:2025-026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第七次会 议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上午 10:00 在公司会议室以现场及通讯方式召开,会议 通知于 2025 年 4 月 14 日以电话及电子邮件方式送达。本次会议应参加监事 3 人,实际参加监事 3 ...
碧水源(300070) -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4-24 21:43
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一 次会议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上午 9:30 在公司会议室以现场及通讯方式召开, 会议通知于 2025 年 4 月 14 日以电话及电子邮件方式送达。本次会议应参加董 事 8 人,实际参加董事 8 人,其中独立董事 3 人。本次董事会的召集和召开符 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会议由公司董事长黄江龙先生主持,经全体董事表决,审议通过《关于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同日公告在中国证监会 指定创业板信息披露媒体上的《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议案以 8 票同意,0 票反对,0 票弃权获得通过。 证券代码:300070 证券简称:碧水源 公告编号:2025-025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此公告。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1 ...
碧水源: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6004.16万元,同比下降34.29%
快讯· 2025-04-24 21:4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5.91亿元,同比下降12.65%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6004.16万元,同比下降34.29% [1]
碧水源上市15周年:市值缩水超26%,2024年利润暴跌92%
金融界· 2025-04-21 11:18
公司概况 - 碧水源是国内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水处理及环保事业,自主研发的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等战略领域 [1]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膜技术研发、污水处理、海水淡化,主要产品有MBR膜、反渗透膜,覆盖市政供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等场景 [1] - 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尤其在东南亚、非洲地区加大投资布局,海水淡化项目和工业污水处理方案获得国际客户认可 [1]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与国产化进程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下降4.51%,归母净利润5858万元,同比骤降92.34% [2] - 营收与利润波动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参股公司经营困境影响,云南水务等参股公司亏损拖累整体盈利能力 [2] - 应收账款从2022年末95.48亿元增至124亿元,资金回笼压力显著增加 [2] 市值变化 - 公司上市初期市值223.15亿元,当前市值降至160.91亿元,缩水幅度超过26% [4] - 市值下滑与盈利下滑、负债上升、应收账款激增等因素密切相关 [4] 行业竞争 - 公司在环保行业具备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但面临全球竞争加剧的压力 [4] - 负债承压和资金回笼缓慢是当前主要挑战,未来需提升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4]
碧水源净利润骤降92.34% 124亿元应收款压顶
中国经营报· 2025-04-18 14:5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下降4.51% [2][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5858.5万元,同比下滑92.34% [2][4] - 2020年净利润11.43亿元,2024年降至0.59亿元,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4] 业绩下滑原因 - 重要参股公司经营不佳拖累利润,例如云南水务(持股24.02%)2024年亏损21.66亿元 [4] - 环保行业整体受宏观经济放缓影响,政府和企业环保投资减少或进度放缓 [5]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导致环保项目预算调整,影响企业业务拓展和项目推进 [5] 应收账款问题 - 2024年末应收账款124亿元,同比增加12.27% [2][7] - 2022-2024年应收账款从95.48亿元攀升至124亿元 [7] - 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2022年0.9、2023年0.87、2024年0.73 [7] 负债与现金流 - 2024年资产负债率62.18%,较2023年增长1.65个百分点 [9] - 2024年末总负债495.84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93.67亿元 [9] - 货币资金42.5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8亿元,同比下降171.78% [9] 短期偿债能力 - 2021-2024年流动比率分别为1.13、1.00、0.86、0.88,低于行业基准1.5-2.0 [10][11] - 流动比率低于1表明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11] 行业环境 - 环保行业受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影响,应收账款积压现象普遍 [3][5]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财政支付能力受限,导致企业收款周期延长 [3][5]
碧水源(300070):领跑膜材料国产替代化进程 新订单支撑主营业务保持稳健
新浪财经· 2025-04-11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受参股公司拖累公司2024年全年业绩下滑 新订单持续增长主营业务表现稳定 研发费用率逐年提升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2][3][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49亿元 同比下降5% 归母净利润为0.59亿元 同比下降92% 扣非净利润为0.33亿元 同比下降92% [1] - 业绩下滑主要系重要参股公司云南水务经营不佳出现较大亏损 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亿元 同比下降11% 净利润-17.39亿元 同比下降-153% 公司持有其股权比例24.02% [2] - 分业务看 水处理及水生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30亿元 同比下降13% 毛利率提升0.23个百分点至30.45% 市政与给排水、光科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2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92% 毛利率提升8.97个百分点至21.73% [2] 订单情况 - 换膜市场公司陆续中标项目提升膜产品市场占有率 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海水淡化等方面均有中标项目 [3] - EPC订单新增178个 合同金额117.14亿元 期末在手订单334个 合同金额96.48亿元 节能环保特许经营类订单新增11个 其中BOT9个 BOO2个 投资金额38.10亿元 [3] -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在马来西亚持续深耕 开拓毛利塔尼亚与纳米比亚等新市场 工业反渗透膜片出口至迪拜 家用反渗透膜元件出口到墨西哥、俄罗斯、意大利等多地 [3]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3.43亿元 研发费用率3.51% 较2023年提升0.01个百分点 [4] - 巩固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等业务核心优势 加快布局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资源化等新材料领域 [4] - 截至2024年末 膜技术涉及水处理总规模超2200万吨/天 每年可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70亿吨 [4] - 2024年开发出超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 加快高端膜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 针对盐湖提锂领域研发的产品已在紫金西藏拉果错盐湖实现全球首次应用 [4]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0.17/95.31/100.98亿元 同比增长5.47%/5.70%/5.9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2.62/2.95亿元 同比增长294.78%/13.24%/12.47% [5] - 对应PE分别为69.73/61.58/54.75倍 EPS分别为0.06/0.07/0.08元 首次覆盖暂不评级 [5]
碧水源2024年年报解读:净利润暴跌92.34%,现金流承压明显
新浪财经· 2025-04-11 18:05
文章核心观点 - 碧水源2024年业绩下滑明显,净利润大幅下降,现金流面临压力,虽在技术研发和业务布局上有优势,但在市场竞争、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面临挑战,未来需加强市场开拓、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和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以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11] 关键财务指标分析 营收与净利润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49亿元,较上年下降4.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58.5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92.34%,主要因整体市场环境及重要参股公司经营不佳 [1] 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费用为1.40亿元,较2023年增长20.51%,但未带来营收同步增长 [2] - 管理费用为4.79亿元,较去年略有下降,降幅为2.10%,显示公司在内部管理成本控制上取得成效 [2] - 财务费用2.23亿元,同比下降22.66%,得益于公司合理的融资安排和资金管理 [2] - 研发费用为3.00亿元,较上年下降4.12%,但仍占营业收入的4.01%,显示公司对技术创新持续重视 [2]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71.78%,主要因收款压力大、部分收款滞后及地方政府财政支付受限等,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资金回笼 [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0.66亿元,较去年有所改善,变动幅度为23.99%,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依然较大,需关注投资回报 [3]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43亿元,去年同期为 -0.34亿元,同比大增3197.28%,主要因公司生产经营需要融资放款,为公司运营和发展提供支持 [4] 业务板块与核心竞争力剖析 业务板块 -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环保整体解决方案、运营服务、市政与给排水工程以及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各业务板块发展不平衡,光科技整体解决方案增长迅猛,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大幅下滑,公司需优化业务结构和促进各板块协同发展 [5][6] 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水处理领域拥有全产业链,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等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新增专利38项,正在申请且被受理专利75项,部分研发项目取得显著成果,但需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以提升市场份额 [7] 风险与挑战 市场竞争风险 - 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改革使优质项目资源减少,市场竞争加剧,大型央企、地方国企跨界进军水务行业挤压市场空间,公司业务开拓面临挑战 [8]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风险 -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出现增长态势,若不能有效管控,将带来经营性风险,特别是短期现金流短缺风险 [9] 技术创新风险 - 膜技术行业竞争激烈,众多企业涉足该领域,对公司技术领先地位构成威胁,公司需加大研发力度以保持领先优势 [10] 高管薪酬情况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由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依据年度绩效目标确定,董事长黄江龙税前报酬总额为49.19万元,其他高管薪酬根据职责和业绩有所不同,公司需在业绩下滑情况下平衡薪酬与公司发展 [11]
碧水源(300070) - 关于估值提升计划的公告
2025-04-11 16:22
业绩数据 - 2022 - 2024年EPC订单总额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12%,2024年新签合同额突破117亿元[6] - 2022 - 2024年应收账款年复合增长率为9.10%[6] - 公司上市以来总计分红超17.63亿元,近几年分红比例从10%提升至20%以上[12] 股价情况 - 2024年1 - 4月3日收盘价低于2022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7.39元/股,4 - 12月31日低于2023年经审计每股净资产7.58元/股[3] - 2024.1.1 - 4.3股价变动区间为4.27 - 5.10元/股,4.4 - 12.31为3.14 - 6.36元/股[4] 研发情况 -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当期净利润比重从2022年的6.91%提升至2024年23.98%[6] 未来策略 - 2025年4月10日董事会通过《关于制定<估值提升计划>的议案》[4] - 长期破净时每年评估估值提升计划实施效果[13] - 触发长期破净且日平均市净率低于行业均值,在业绩说明会专项说明计划执行情况[13] - 估值提升计划不代表对股价等方面承诺,目标实现有不确定性[15]
碧水源发布2024年ESG报告:以膜技术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使命
证券时报网· 2025-04-11 11:14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0日碧水源发布2024年ESG报告,展现可持续发展成果,公司以ESG理念为指引,在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表现出色,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1] 公司概况 - 公司连续13年披露社会责任系列报告,是“全球水务50强”第36名企业,总资产近800亿元,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及环保水务龙头,也是国内唯一集全系列膜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工艺应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依托自主核心膜技术,参与流域水环境治理,建成数千项膜法水处理工程及数百个国家重点治理项目,日水处理规模超2200万吨,年新增高品质再生水逾70亿吨 [1] 技术驱动低碳水务实践 - 公司构建全产业链体系,深耕五大战略领域,2024年研发投入达3.43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3.99% [2] - 公司拳头产品MBR膜技术升级,膜通量提升至30LMH,吨水能耗降至0.3kWh/m以下,较传统工艺节能超20%,关键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公司7座水厂入选国家绿色低碳标杆水厂,建立气候风险动态识别机制,拓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覆盖高污染行业,年处理污水超14.98亿吨 [2][3] 多元共融,践行责任担当 - 公司以“质量第一、预防为主、客户至上”为方针,确保产品和服务高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维持在98%以上,责任客诉率控制在2%以内 [4] - 公司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在全国建成超万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碧水惠民”健康水站覆盖380万农村家庭、惠及近1400万居民 [4] - 公司向东帝汶输出技术,部署100套智能净水设备,为当地5万民众解决饮水安全难题 [4] - 公司构建“管理 + 技术”双轨晋升通道,人均受训9.18小时,累计投入培训经费121.56万元,完善关怀体系,打造有温度职场 [5] - 公司女性员工占比达32%,残障人士就业安置率逐年提升,多元包容企业文化赋能组织活力 [6] 规范架构,提升可持续发展韧性 - 公司构建“三会一层”现代化治理架构,董事会下设战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外部董事占比达75% [7] - 公司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保持环境违法与重大安全事故“双零”记录,入选国资委“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 [7] - 公司启动治理结构优化计划,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完善内控机制、强化董事会ESG履职考核 [7] - 公司荣获“第三届新华信用金兰杯ESG优秀案例征集 - 低碳实践优秀案例”等相关荣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