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车检测(300572)
icon
搜索文档
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零点有数刘升违规收到1次警示函 2024年薪酬为7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11 12:47
薪酬规模与分布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社会服务-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平均薪酬约为73.14万元,其中最高为安邦护卫诸葛斌143.75万元,最低为实朴检测周慧清21.61万元 [1] - 薪酬在50-100万元人数最多,共计14人,占比64% [1] 年龄结构 - 财务总监CFO的年龄平均数约为48.23岁,其中45-49岁最多,共9人占比约41% [3] - 年龄最大的为国缆检测褚晓平55岁,年龄最小的为科锐国际尤婷婷40岁 [3] 学历分布 - 博士1人、硕士8人、本科11人、大专2人,对应平均薪酬分别为94.61万元、81.59万元、65.71万元及69.5万元 [5] - 兰生股份楼铭铭为博士学历薪酬94.61万元,苏试试验朱丽军和国缆检测褚晓平均为大专学历薪酬分别为78万元、61万元 [5] 薪酬与业绩关系 - 安车检测李云彬2024年薪酬75万元较2023年上涨7%,但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263.7% [7] - 行业内共有2名财务总监CFO在2024-2025年收到过警示函、公开通报或内部通报 [7] 违规情况 - 安车检测李云彬收到2次警示函,违规事项包括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及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8] - 零点有数刘升收到1次警示函,违规事项为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8]
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兰生股份楼铭铭学历为博士 薪酬达9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11 12:47
薪酬分析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社会服务-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平均薪酬约为73.14万元,最高薪酬为安邦护卫诸葛斌143.75万元,最低为实朴检测周慧清21.61万元 [1] - 薪酬在50-100万元区间人数最多,共14人占比64% [1] - 美的集团钟铮年薪946万,比亚迪周亚琳896万 [1] 年龄结构 - 财务总监CFO平均年龄48.23岁,45-49岁占比最高达41% [3] - 年龄最大为国缆检测褚晓平55岁薪酬61万元,最小为科锐国际尤婷婷40岁薪酬101.40万元 [3] 学历分布 - 学历构成:博士1人、硕士8人、本科11人、大专2人 [5] - 学历对应平均薪酬:博士94.61万元、硕士81.59万元、本科65.71万元、大专69.5万元 [5] - 兰生股份楼铭铭博士学历48岁薪酬94.61万元,苏试试验朱丽军大专学历薪酬78万元 [5] 业绩关联与违规 - 安车检测李云彬薪酬75万元同比上涨7%,但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263.7% [7] - 行业内有2名财务总监CFO在2024-2025年收到警示函或通报 [7] - 安车检测李云彬因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等违规收到2次警示函 [8] - 零点有数刘升因业绩预告披露差异收到1次警示函,薪酬78.8万元 [8]
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国缆检测褚晓平55岁为最年长 学历为专科 薪酬达6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11 12:46
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社会服务-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平均薪酬约为73.14万元,最高为安邦护卫诸葛斌143.75万元,最低为实朴检测周慧清21.61万元 [1] - 薪酬在50-100万元人数最多,占比64% [1] 年龄结构 - 财务总监CFO平均年龄约为48.23岁,45-49岁占比最高达41% [3] - 年龄最大的为国缆检测褚晓平55岁,薪酬61万元;最小的为科锐国际尤婷婷40岁,薪酬101.40万元 [3] 学历分布 - 学历分布为博士1人、硕士8人、本科11人、大专2人,对应平均薪酬分别为94.61万元、81.59万元、65.71万元、69.5万元 [5] - 博士学历代表为兰生股份楼铭铭48岁薪酬94.61万元,大专学历代表为苏试试验朱丽军78万元、国缆检测褚晓平61万元 [5] 薪酬与业绩关联 - 安车检测李云彬薪酬75万元同比上涨7%,但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263.7% [7] - 行业内有2名财务总监CFO在2024-2025年收到警示函或通报 [7] 违规案例 - 安车检测李云彬因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被监管关注2次 [8] - 零点有数刘升因业绩预告与实际审计数据差异较大被警示1次,薪酬78.8万元 [8]
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安邦护卫诸葛斌薪酬144万元 居行业首位
新浪证券· 2025-08-11 12:46
薪酬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社会服务-专业服务行业财务总监CFO 2024年薪酬平均数约为73.14万元,其中最高为安邦护卫诸葛斌143.75万元,最低为实朴检测周慧清21.61万元 [1] - 薪酬在50-100万元人数最多,共计14人,占比64% [1] - 美的集团钟铮年薪946万,比亚迪周亚琳896万 [1] 年龄结构 - 财务总监CFO的年龄平均数约为48.23岁,其中45-49岁最多,共9人占比约41% [3] - 年龄最大的为国缆检测褚晓平55岁,年龄最小的为科锐国际尤婷婷40岁 [3] 学历分布 - 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人数分别为1人、8人、11人及2人,对应平均薪酬分别为94.61万元、81.59万元、65.71万元及69.5万元 [5] - 兰生股份楼铭铭为博士学历薪酬94.61万元,苏试试验朱丽军和国缆检测褚晓平均为大专学历薪酬分别为78万元、61万元 [5] 业绩与薪酬关系 - 安车检测李云彬2024年薪酬75万元较2023年上涨7%,但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滑263.7% [7] - 行业内共有2名财务总监CFO在2024-2025年收到过警示函、公开通报或内部通报 [7] 违规情况 - 安车检测李云彬收到2次警示函,违规事项包括商誉减值计提依据不充分及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8] - 零点有数刘升收到1次警示函,违规事项为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8]
安车检测(300572) - 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部分股份质押的公告
2025-08-08 15:44
股份质押 - 控股股东贺宪宁质押股份14,722,421股,占其所持股份25.00%,占总股本6.43%[1][4][5] - 贺宪宁合计持有公司股份58,889,686股,占总股本25.72%[4][5] - 本次质押起始于2025年8月7日,质权人为上海矽睿科技,用途配合协议转让[1] 其他 - 公司总股本为228,988,812股[3] - 质押无平仓风险,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治理[6]
矽睿科技3.22亿元入主安车检测,股价恐难复制“上纬新材”行情
华夏时报· 2025-08-08 12:52
上纬新材与安车检测的反向资产注入案例 - 上纬新材因智元机器人资产注入20个交易日股价暴涨15倍成为A股最大"妖股",但创110 48元历史高点后出现跌停[1] - 安车检测因矽睿科技反向资产注入复牌当日涨停报31 21元/股,次日冲高33 65元后回落至28 92元[1] - 矽睿科技计划分三阶段收购安车检测:首期3 22亿元收购6 43%股份,后续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20%股份[7][8] 矽睿科技背景与资本运作 - 公司2012年成立聚焦智能传感器,产品覆盖智能汽车等三大万亿级赛道,股东含上海联和投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等[3] - 2021年和2023年两度接受IPO辅导,最新辅导进展包括完善募投项目等事宜[3][4] - 2023年以6 83亿元转让麦歌恩微电子68 28%股份给纳芯微[5] 安车检测基本面 - 公司2016年上市主营机动车检测服务,2022-2025Q1持续亏损累计达3 07亿元[5] - 本次收购后因矽睿科技无实控人导致上市公司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8] 市场反应与案例分析 - 上纬新材暴涨因智元机器人整体注入且股东人数少,安车检测因标的资产价值仅前者1/7且股东分散难复制行情[2][7] - 类似案例中中旗新材公告后两月涨近3倍,永安行获5涨停但十日跌回原点[9] - 上纬新材2025H1营收7 84亿元同比增12 5%,净利润2990万元同比降32 91%[9]
安车检测拟易主矽睿科技或借壳 连亏三年股东减持套现近18亿
长江商报· 2025-08-08 08:0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贺宪宁分两步转让控制权 第一步转让6.43%股份(对价3.22亿元)并委托13.57%表决权 第二步再转让13.57%股份 [1] -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成为新控股股东 合计控制20%表决权 公司变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2][8] - 股权转让价格21.84元/股 较停牌前收盘价26.01元折价16.03% [7]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31亿元、0.59亿元和2.13亿元 累计亏损3.03亿元 [3][5] - 营业收入持续下滑 2021-2024年营收介于4.48-4.73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5亿元(同比下降8.23%) [5] - 历史业绩显示2020年归母净利润达1.89亿元峰值 2021年骤降至1025.6万元(同比下降94.57%) [5] 股东减持与资产状况 - 2017-2022年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套现17.95亿元 涉及中洲创投、华睿环保等机构 [3][6] - 公司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2.26亿元 基本无债务负担 [9] - 2020年曾计划3.02亿元收购临沂正直70%股权 并通过定增募资11亿元 [4]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从机动车检测设备供应商向检测服务运营商转型 2018年起参与设立德州常盛新动能、临沂新动能等机构 [4] - 2021年完成定增募资11.49亿元 收购临沂正直、中检汽车等多家公司 [5] - 2021年与平安智慧城市合作 拓展智慧城市、二手车服务及汽车后市场领域 [5] 借壳上市预期 - 矽睿科技为国产传感器龙头 产品覆盖智能汽车、先进制造等领域 股东含上海联和投资、国家大基金等知名机构 [10] - 公司2021年起两度启动IPO辅导 市场预期可能通过入主安车检测实现借壳上市 [11][12] - 安车检测被视作理想壳资源 营收规模较小、股权分散且资产结构清晰 [9]
安车检测(300572) - 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矽睿科技)
2025-08-07 20:46
公司股权结构 - 上海矽睿科技注册资本170,000万元,总股本170,000.0000万股[12][16] - 上海联和投资等多方持有上海矽睿科技不同比例股份,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14][20][21] - 善睿半导体等多家子公司,上海矽睿科技持股比例多为100%[23][24][25] 业绩数据 - 2024年末总资产226,956.47万元,净资产150,069.26万元,资产负债率33.88%[29] - 2024年度营业收入84,608.38万元,利润总额16,372.94万元[29] - 2024年末货币资金较2023年末增长约80.60%,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约38.56%[110] - 2024年营业总收入较2023年增长约32.89%,净利润扭亏为盈[114]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合计较2023年末增长约26.54%,流动负债增长约26.10%[110][112] - 2024年末负债合计较2023年末增长约35.98%,所有者权益增长约1.24%[112] - 2024年研发费用较2023年下降约10.43%,利息费用增长约145.68%[114] - 202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1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115][116]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9957.65万元,期末余额为68147.36万元[116] 权益变动 - 本次权益变动后,矽睿科技将直接拥有安车检测14,722,421股股份,占总股本6.43%,控制45,797,762股表决权,占总股本20.00%[36][40][41][43][44] - 贺宪宁权益变动后持股44,167,265股,占比19.29%[41] - 第一期标的股份14,722,421股,转让价款总额321,537,675元,每股作价21.84元[45][46] - 第二期股份转让数量31,075,341股,占目标公司总股本的13.57%,每股转让价格不低于21.84元/股[56] - 需支付1.35亿元作为第二期标的股份转让保证金[57] 未来展望 - 未来12个月无调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和重组计划[91][92] - 权益变动完成后计划修改公司章程,上市公司保持独立[94][99] - 信息披露义务人拟于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130]
安车检测(300572) -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2025-08-07 20:4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为170,000万元[16] - 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22] - 矽睿科技董事会由9名董事构成,其中3名独立董事[23] 股东持股情况 - 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6,100.5897万股,持股比例9.471%[18] - 上海焱睿持股6,110.0297万股,持股比例3.594%[18] - 国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3,497.9927万股,持股比例7.940%[18] - 上海联和投资及其控制的信息投资合计持股比例为10.65%[21] - 权益变动后信息披露义务人直接拥有安车检测14,722,421股股份,占比6.43%,合计控制45,797,762股表决权,占比20.00%[42] - 贺宪宁权益变动后持股44,167,265股,占比19.29%,表决权股份13,091,924股,占比5.72%[43] 子公司情况 - 善睿半导体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000万元,信息披露义务人持股100%[24] - 矽睿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200万元,信息披露义务人持股100%[25] - 上海依岚智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33万元,持股比例60.0601%[27] 财务业绩 - 矽睿科技2024年末总资产226956.47万元,净资产150069.26万元,资产负债率33.88%[33] - 矽睿科技2024年度营业收入84608.38万元,利润总额16372.94万元,净利润16454.97万元[33] - 矽睿科技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11.03%[34] 权益变动 - 本次权益变动旨在为上市公司业务赋能,提高经营管理效率[14] - 权益变动完成后12个月内,信息披露义务人暂无继续增加上市公司权益股份的明确计划,但不排除增持[15] - 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收购完成之日起18个月内,不转让本次受让的上市公司股份[15] - 本次权益变动资金来自自有及自筹资金,来源合法合规[29] - 2025年8月5日,信息披露义务人与贺宪宁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表决权委托协议》[44] 股份转让安排 - 第一期标的股份为14,722,421股,占比6.43%,每股作价21.84元,转让价款总额为321,537,675元[63][64] - 甲方按阶段支付第一期股份转让价款,乙方按条件敦促人员辞任等[64][69] - 乙方将31,075,341股股份(占比13.57%)表决权委托给甲方行使[71] - 第二期股份转让以第一期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为前提[77] - 2026年1 - 6月或协商时间,乙方转让31,075,341股股份给甲方,每股不低于21.84元/股[77] 违约责任 - 甲方未支付第一期股份转让价款,每延迟一日承担应付未付款项万分之三违约金[85] - 乙方未履行义务影响第一期标的股份过户,每延迟一日承担已支付价款万分之三违约金[85] - 一方根本性违约,守约方解除协议,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86] 未来展望 - 未来12个月信息披露义务人无调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计划[48] - 未来12个月信息披露义务人无对上市公司资产和业务出售、合并等重组计划[50] - 权益变动完成后,信息披露义务人计划针对上市公司不再设监事会修改章程[52]
安车检测(300572) -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贺宪宁)
2025-08-07 20:46
权益变动情况 - 贺宪宁持有公司股份58,889,686股,占总股本25.72%(剔除后26.08%)[20] - 2025年8月5日,贺宪宁向矽睿科技转让14,722,421股,占总股本6.43%(剔除后6.52%)[20] - 贺宪宁将31,075,341股表决权委托给矽睿科技,占总股本13.57%(剔除后13.76%)[20] - 权益变动后,矽睿科技控制45,797,762股表决权,占总股本20.00%(剔除后20.28%)[20] 持股与表决权比例变化 - 变动前贺宪宁持股25.72%(按总股本),表决权25.72%(按总股本)[22] - 变动后贺宪宁持股19.29%(按总股本),表决权5.72%(按总股本)[22] - 变动前矽睿科技持股与表决权比例为0[22] - 变动后矽睿科技持股6.43%(按总股本),表决权20.00%(按总股本)[22] 股份交易数据 - 第一期标的股份14,722,421股,占总股本6.43%[24] - 每股作价21.84元,转让价款321,537,675元[26] - 第一笔转让价款64,307,535元,占20%[26] - 第二笔转让价款128,615,070元,占40%[27] - 第三笔转让价款96,461,302元,占30%[27] - 第四笔转让价款32,153,767元,占10%[27] 协议相关条款 - 乙方敦促6名董事辞任[31] - 2026年1 - 6月或协商时间,乙方转让31,075,341股给甲方,每股不低于21.84元/股[36] - 甲方支付1.35亿元保证金,乙方质押31,075,341股[37] - 《股份转让协议》经甲方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48] 违约条款 - 甲方未支付价款,每日付万分之三违约金,延迟30日为根本违约[44] - 乙方影响过户,每日付已付款万分之三违约金,延迟30日为根本违约[44] - 根本违约方支付第一期价款20%违约金[45] - 第一期转让失败,乙方10日内返还价款,否则付滞纳金[46] - 甲方未受让二期股份,乙方没收保证金;乙方未出让,返还并付违约金[47] 表决权委托 - 甲方将31,075,341股表决权委托给乙方[51] - 委托前提为股份过户且乙方支付90%价款及足额保证金[51] - 委托期限至终止情形孰早发生者止[56][57] 其他情况 - 权益变动后控股股东变更为矽睿科技,无实际控制人[71] - 权益变动需经审议及确认,结果不确定[72] - 贺宪宁暂无未来12个月增持或处置计划,但不排除处置可能[85] - 权益变动不影响公司经营,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