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托立夫(ALV)
icon
搜索文档
Autoliv, Inc. (ALV) Earnings Expected to Grow: What to Know Ahead of Next Week's Release
ZACKS· 2025-07-11 23:00
市场预期 - 市场预计Autoliv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将实现营收增长和每股收益同比增长 核心预期为季度每股收益2 05美元(同比+9 6%) 营收26 1亿美元(同比+0 3%) [1][3] - 财报公布日期为7月18日 实际数据与预期值的对比将直接影响股价短期走势 [2] 预测修正趋势 - 过去30天内分析师将共识EPS预期上调0 67% 反映对初始评估的集体修正 [4] - 但最新"最准确预测"低于共识预期1 52% 显示近期分析师对盈利前景转向谨慎 [12] 盈利预测模型 - Zacks ESP模型通过对比"最准确预测"与共识预期来预判财报意外 正ESP值结合Zacks评级1-3时预测准确率达70% [8][10] - 当前Autoliv的ESP为-1 52%且Zacks评级为4(卖出) 模型难以预测其将超预期 [12] 历史表现 - 上季度实际EPS为2 15美元 大幅超出预期1 72美元(+25%) [13] - 过去四个季度中有两次超预期 [14] 其他影响因素 - 历史超预期记录可能影响分析师对未来业绩的预判 [13] - 除盈利外 管理层电话会中披露的业务状况将决定股价持续走势 [2]
Autoliv Announces Departure of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Prnewswire· 2025-06-30 20:30
高管变动 - 公司首席财务官兼执行副总裁Fredrik Westin因个人原因辞职,并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继续留任[1] - Fredrik Westin计划返回欧洲大陆发展,其于2020年3月加入公司[1] - 公司CEO Mikael Bratt对其过去五年在全球汽车行业挑战时期的贡献表示感谢[2] 继任计划 - 公司已立即启动新任首席财务官的招聘程序[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全球汽车安全系统领导者,产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及两轮车骑手安全解决方案[4] - 2024年公司产品挽救约37,000条生命并减少超600,000起伤害事故[4] - 业务覆盖25个国家,拥有13个技术中心和65,000名员工,2024年销售额达104亿美元[5] 研发与创新 - 公司通过技术中心持续推动创新研发,致力于重新定义移动安全标准[4][5]
Invitation to Autoliv's Q2, 2025 Earnings Call
Prnewswire· 2025-06-18 20:24
财务报告发布时间 - 公司计划于2025年7月18日12:00 CET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 [1] - 报告将在公司官网www.autoliv.com上公布 [1] 电话会议安排 - 电话会议将于2025年7月18日14:00-15:00 CET举行 [2] - 主讲人为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ael Bratt [2] - 可通过网络直播或电话参与 网络直播链接为https://edge.media-server.com/mmc/p/jre3475c [2] - 电话参与需提前注册获取个人PIN码和电话号码 注册链接为https://register-conf.media-server.com/register/BIeff99d4b293544fe83f20b35e311c3dd [2] 会议后续资料 - 音频回放将在会议结束后提供 有效期至2026年7月18日 [2] - 文字记录将在公司官网投资者关系栏目发布 [2] - 相关资料可在www.autoliv.com/investors/reports-presentations-transcripts获取 [2] 投资者联系方式 - 投资者关系副总裁Anders Trapp负责相关事宜 [2] - 联系方式为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46 709578171 [2]
3 Stocks With Major Buyback Power: AI & Auto in Focus
MarketBeat· 2025-06-17 20:14
MongoDB股票回购计划 - MongoDB宣布将股票回购授权增加8亿美元,总额达到10亿美元,相当于公司市值的5.9% [1][2] - 公司股价从2024年2月的约500美元大幅下跌至目前的200美元左右,此次回购可能表明管理层认为股价已接近底部 [3] - 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销售额和调整后每股收益超出预期,股价在财报公布后上涨约13% [4] - 订阅业务增长强劲,上季度同比增长22%,但在AI应用开发方面的进展缓慢 [5] Autoliv股票回购及股息增长 - Autoliv推出2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相当于公司市值的30%,计划将持续至2029年底 [6][7] - 自2022年开始回购股票以来,公司平均每季度回购8200万美元,需将季度回购额提升至1.39亿美元(增长70%)才能完成计划 [8] - 公司将股息提高21%,下一季度股息为每股0.85美元,年化股息为3.40美元,股息收益率约为3.2% [9] DocuSign股票回购及AI发展 - DocuSign增加10亿美元股票回购授权,总额达到14亿美元,相当于公司市值的9.4% [10][12] - 过去12个月公司已回购7亿美元股票,而2020-2023年平均每年仅回购3亿美元 [12] - 股价在过去52周上涨约44%,尽管最新财报公布后股价下跌19% [13] - 公司正在推出基于Iris AI引擎的AI合同代理工具,可快速分析合同,提高效率 [14] 管理层信心分析 - MongoDB的回购可能反映管理层对股价触底的判断 [15] - DocuSign的回购和AI功能推出显示管理层对增长前景的信心 [16] - Autoliv的大规模回购和股息增长表明对长期业绩和股东回报的承诺 [16]
Autoliv: Outperformance In The Short Term, But Don't Expect Too Much
Seeking Alpha· 2025-06-06 04: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主要内容为分析师和平台的免责声明及披露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内容的文档以便进行总结。
Autoliv Capital Markets Day - sustainable increase in shareholder returns with increased dividend and new stock repurchase program
Prnewswire· 2025-06-04 18:03
公司战略与增长机会 - 公司作为全球汽车安全系统领导者,通过资本日(CMD)阐述其战略、增长机会及股东回报策略更新[1] - 自2023年投资者日以来,公司已采取行动应对外部挑战,包括通胀压力、地缘政治紧张、关税及轻型车生产市场结构变化[1] - 通过优化运营构建更高效、成本更优的结构,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优势[2] - "Autoliv Way"战略涵盖支持所有驱动类型、覆盖最广的传统与新OEM客户组合,以及区域化制造与采购的工程布局[2] 股东回报策略 - 董事会批准2025年7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股票回购计划,规模达25亿美元,并终止此前2022-2025年计划的剩余额度[3] - 2025年第三季度股息上调至每股0.85美元,较第二季度增长0.15美元(21%),较2024年平均季度股息高24%[4] - 计划2029年前年均股票回购3-5亿美元,并保持季度股息持续增长[9] - 股东回报策略基于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旨在平衡风险与机遇[5] 财务目标与业绩指引 - 重申2025年全年指引:有机销售额增长约2%,调整后营业利润率10-10.5%[6] - 长期目标为10年以上周期内年均有机销售额增长4-6%,2030年前增长主要来自单车安全配置含量及轻型车产量,2030年后移动安全解决方案(MSS)贡献将提升[7] - 中期目标为调整后营业利润率达12%,前提包括自动化、数字化、产能优化等战略执行,以及全球轻型车产量稳定在8500万辆以上[10] - 现金转换率目标维持至少80%,杠杆率目标更新为净债务/调整后EBITDA不高于1.5倍,资本支出预计长期低于销售额的5%[17]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2024年挽救约3.7万生命并减少超60万起伤害,业务覆盖25个国家,拥有13个技术中心和6.5万名员工[14][15] - 2024年销售额达104亿美元,产品线涵盖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及摩托车手安全解决方案等[15] - 技术领导力体现在对汽车与全球工业格局变革的适应能力,包括应对电气化转型及区域供应链布局[2] 活动信息 - 资本日于2025年6月4日13:00 CET在瑞典斯德哥尔摩Artipelag博物馆举行,提供线上直播[11]
Autoliv: Shares Deserve To Ride Higher From Here
Seeking Alpha· 2025-06-04 15:31
公司分析 - Autoliv是一家专注于生产被动安全系统的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正面碰撞模块和组件 [1] 行业服务 - Crude Value Insights提供专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投资服务 重点关注现金流及产生现金流的公司 [1] - 服务内容包括50多只股票模型账户 针对勘探与生产企业的深入现金流分析 以及实时行业讨论聊天 [2] - 提供两周免费试用期 吸引用户订阅石油和天然气相关服务 [3]
Why Is Autoliv (ALV) Up 16.9% Since Last Earnings Report?
ZACKS· 2025-05-17 00:3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上涨16.9%,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1] 盈利预测 - 过去一个月内新盈利预测保持平稳[2] - 共识盈利预测因调整而下降5.49%[2] 投资评分 - 公司增长评分为B级[3] - 动量评分为D级,表现落后[3] - 价值评分为A级,位列投资策略前20%[3] - 综合VGM评分为A级[3] 市场展望 - 公司获Zacks Rank 4(卖出)评级[4] - 预计未来几个月股票回报将低于平均水平[4]
Autoliv Announces Results of 2025 Annual Stockholders Meeting
Prnewswire· 2025-05-09 05:43
年度股东大会结果 - 公司2025年度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以下提案:选举Mikael Bratt等11名董事进入董事会,任期至2026年股东大会 [1][5] - 股东大会通过非约束性咨询决议,批准公司2024年高管薪酬方案 [5] - 股东大会批准任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25财年独立审计机构 [5] 董事会及委员会构成 - Jan Carlson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 [2] - 审计与风险委员会成员:Ted Senko(主席)、Laurie Brlas、Adriana Karaboutis、Gustav Lundgren [5] - 领导力发展与薪酬委员会成员:Frédéric Lissalde(主席)、Leif Johansson、Xiaozhi Liu、Martin Lundstedt [5] - 提名与公司治理委员会成员:Leif Johansson(主席)、Laurie Brlas、Franz-Josef Kortüm、Frédéric Lissalde [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汽车安全系统领导者,产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及两轮车骑行者安全解决方案 [3] - 2024年公司产品挽救约37,000生命并减少超600,000起伤害事故 [3] - 公司在25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13个技术中心及65,000名员工 [4] - 2024年销售额达104亿美元 [4]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4月28日)
乘联分会· 2025-04-28 16:31
国内新闻 - 十部门发布指导意见,目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体系基本建成 [5] - 深圳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销售3.9万台,销售金额97.7亿元,家电和数码产品销售619.8万台,销售金额117.5亿元 [6] - 哈弗品牌宣布全面聚焦新能源四驱技术研发,未来新能源车型只做四驱 [7] - 小鹏汽车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心服务,年费239元,提供全场景保障,至高补偿100万元 [8] - 宝马中国宣布接入DeepSeek,功能将应用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三季度开始率先应用于多款搭载第9代操作系统的中国在售新车 [9] - 奇瑞汽车计划2026年初在欧洲推出新量产品牌Lepas,以SUV车型为主,面向年轻买家 [10] - 零跑汽车将向一汽红旗提供电动车平台,助力红旗开拓海外市场,新车将于2026年下半年投产 [11] - 华为联合11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内容包括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标准共建 [12][13] 国外新闻 - 美国2月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14%至89,728辆,市场份额从6.1%增长至7.2% [14] - 特斯拉计划6月在美国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部署约300名测试操作员 [15] - 丰田3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1%至1,043,423辆,日本市场销量同比大幅反弹36% [16] - 奥托立夫与电动方程式合作,重点关注提升安全设备使用率、激励人才、开发电动汽车安全技术 [17][18][19] 商用车 -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客车出口945辆,同比增长55.43%,市场份额达31.53%,连续两年保持出口销量冠军 [20] - 江淮汽车推出新能源轻卡ES9,配备行业最宽2090mm驾驶室、宁德时代120度单包大电池、350公里超长续航 [21] - 长征氢能重卡亮相长城汽车全球经销商大会,搭载未势能源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储氢系统,续航里程突破500公里 [22] -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九识智能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技术在物流配送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