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森美半导体(ON)
icon
搜索文档
ON Semiconductor (ON)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04 02: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Onsemi(安森美半导体)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战略调整 - **制造布局优化**:公司对制造布局进行战略调整,减少工厂规模,聚焦高价值产品制造区域,合理配置产能,提升了毛利率的可预测性和确定性,形成竞争优势 [2]。 - **双供应策略**:在制造上采用美国国内和国外的主次布局,应对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为客户提供供应弹性,稳定客户需求 [3]。 市场需求与增长预期 - **市场复苏迹象**:工业市场出现复苏迹象,预计Q2是汽车市场底部,下半年将实现增长,主要受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渗透和新产品推出驱动 [4][7]。 - **AI业务增长**:第一季度AI业务同比翻倍,但收入规模小于汽车和工业等主要市场,公司通过收购碳化硅JFET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在该市场的渗透率 [9][10]。 汽车市场情况 - **增长驱动因素**: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主要源于中国新产品推出,同时公司在海外市场也有份额增长 [11]。 - **库存情况**:公司对渠道库存控制严格,为服务广泛市场适度增加库存,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9%;客户端库存因客户而异,部分客户已完成库存消耗 [16][19]。 碳化硅市场 - **战略重要性**:碳化硅技术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战略重要性,公司产品能提供10%以上效率,帮助客户降低电池成本,从而赢得市场 [23][25]。 - **市场份额**:公司碳化硅市场份额自几年前的20%有所提升,目标是达到30 - 40%,在北美、中国和欧洲均有份额增长 [37]。 - **竞争对手影响**:竞争对手的财务困境对公司市场份额和客户参与度影响不大,相关业务机会已持续数年 [39][42]。 图像传感器市场 - **市场情况**:图像传感器市场涵盖汽车和工业领域,公司在汽车ADAS市场份额为60 - 80%,受库存调整影响,但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提高,该市场仍有增长潜力 [45][46]。 定价策略 - **策略性质**:公司定价策略具有战略性和针对性,通过降低成本、与客户合作获取份额,并非全面降价,不会影响公司战略方向 [53][54]。 - **定价环境**:整体定价环境稳定,不会出现季度性的定价波动 [57]。 毛利率情况 - **短期影响因素**:短期内毛利率受产能利用率影响,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利用率,毛利率提高25 - 30个基点,预计2026年初开始体现利用率提升对毛利率的影响 [69]。 - **长期增长因素**:新产品推出将推动长期毛利率扩张,如Treo产品已在医疗市场实现收入,公司计划到2030年使该业务收入达到10亿美元,毛利率达到60 - 70% [70][73]。 数据中心业务 - **发展策略**:公司通过收购碳化硅JFET技术,针对数据中心市场电压提升的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有信心在该市场取得进展 [75][7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市场短缺期间减少对广泛市场的供应,之后增加库存以服务该市场,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9% [16]。 - 公司在图像传感器市场受库存调整影响,但随着中国一家大型OEM在更广泛平台上推进自动驾驶,公司已开始在该领域扩大业务 [46][47]。 - 公司曾放弃一项价值47500万美元的不稳定业务,保留的30000万美元业务可能随市场情况变化而消失 [58]。 - 公司认为目前市场缺乏正常季节性,需至少两年正常数据才能讨论季节性问题 [66]。
芯片复苏,冷热不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30 09:55
半导体行业周期变化 - 传统半导体周期通常持续16个季度(约4年),表现为需求暴涨到产能出清的完整循环[1] - 2021年疫情引发的本轮下行周期打破常规,截至2024Q4多数企业仍处低位,复苏进程异常缓慢[1] - 行业出现结构性分化,Wolfspeed等龙头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显示当前周期并非简单重演[1][17] 模拟芯片行业现状 - 模拟芯片公司被视为行业"周期晴雨表",覆盖工业、汽车、消费等多终端市场[3] - 2025Q1表现冷热不均:TI、ADI等工业/通信领域企业率先复苏,Microchip五大市场全部承压[4][8] - 12家模拟芯片公司中有9家上调业绩预期,TI预计Q2营收41.7-45.3亿美元(超华尔街预期41.2亿)[14] 终端市场复苏差异 - 工业与通信成为增长主力,多个厂商实现环比转正[9] - 汽车电子短期分化:TI/ADI受益亚洲市场,ST/英飞凌仍观望,部分订单或为规避关税[9][14] - 消费与计算领域整体处于谷底,仅英飞凌等个别公司观察到早期增长迹象[9] 企业战略与产业变化 - TI推进德州晶圆厂集群建设,计划2030年前完成六座300mm晶圆厂布局,反映供应链本土化趋势[20] - 产业投资逻辑改变:政策引导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超过市场需求[16] - SiC衬底市场格局剧变:中国厂商份额从2021年10%升至2025年40%,山东天岳等快速崛起[17] 行业新常态特征 - 复苏呈现"表面反弹、底下疲软"特征,仅AI相关企业(如英伟达)表现突出[16] - 地缘政治、关税等非市场因素成为重要变量,英飞凌等企业表达"双重审慎"态度[15] - 产品结构和客户质量决定企业周期表现,市场不再提供均等机会[16]
ON Semiconductor Plunges 35% YTD: Buy, Sell or Hold the Stock?
ZACKS· 2025-05-27 01:2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下跌34.5%,表现逊于Zacks半导体-模拟和混合行业5.9%的跌幅及计算机与科技板块3.7%的跌幅 [1] 业务表现 - 电源解决方案部门(PSG)收入同比下降26.2%,占总收入44.6% [2] - 模拟和混合信号部门(AMG)收入同比下降18.7%,占总收入39.2% [2] - 智能传感部门(ISG)收入同比下降19.7%,占总收入16.2% [2] - 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1%,占总收入52.7% [3] - 工业终端市场收入同比下降16%,占总收入27.7% [3] 增长亮点 - AI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4] - 预计UPS业务收入2025年将增长40%-50% [4] - 碳化硅产品在中国市场复苏,预计50%新EV车型将采用公司产品 [14] 竞争环境 - 面临Magnachip半导体(下跌8.4%)、恩智浦半导体(下跌7.5%)和亚德诺半导体(下跌0.9%)的竞争 [5] - 竞争对手在工业/汽车终端市场保持强劲势头 [6] 经营挑战 - 预计价格将出现低个位数下调 [7] - 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仅为60%,预计下季度将进一步下降 [8] - 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590个基点至40% [9] - 预计二季度非现金未吸收费用约900个基点 [9] 财务指引 - 预计二季度收入14-15亿美元,共识预期14.5亿美元(同比下降16.48%) [11] - 预计二季度非GAAP每股收益0.48-0.58美元,共识预期0.54美元(同比下降43.75%) [12] 技术优势 - 收购Qorvo碳化硅JFET资产强化产品组合 [13] - 第四代Trench碳化硅MOSFET获得美国主要OEM设计订单 [13] - 碳化硅产品被三大UPS供应商采用 [15]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建安会见安森美半导体公司总裁哈桑·埃尔-库里
快讯· 2025-05-21 17:26
中美工商界交流 -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陈建安与安森美半导体总裁哈桑·埃尔-库里会面讨论加强中美工商界交流 [1] 外资服务保障 - 双方就改善外资服务保障议题进行交流 [1] 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 会议探讨深化中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能性 [1]
芯片,复苏了吗?
半导体芯闻· 2025-05-16 18:08
模拟芯片行业整体态势 - 模拟芯片市场展现出独特韧性,具有长生命周期、高毛利、弱周期性特点,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不可替代 [1] - 行业经历8个季度下行周期后,25Q1有望进入上行周期,工业、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向好推动基本面改善 [1] - 国际大厂财报显示结构性复苏与分化并存:汽车、工业、AI高端领域需求稳健,消费电子仍低迷,企业盈利能力分化加剧 [1] - 供应链与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关税政策与国产替代倒逼国际厂商调整产能布局 [1] 德州仪器(TI)财报分析 - 25Q1营收40.69亿美元(同比+11%),净利润11.79亿美元(同比+7%),经营性现金流62亿美元 [2][3] - 模拟芯片业务收入32.1亿美元(同比+13.2%)占比78.89%,嵌入式处理收入6.47亿美元(同比-0.8%) [3][4] - 工业市场连续7季度下滑后实现高个位数环比增长,汽车环比低个位数增长,消费电子环比下降15% [4] - 公司预计25Q2营收指引中值43.5亿美元(同比+13.8%),工业复苏与汽车需求支撑增长 [8] - 战略优势体现在高毛利工业类产品、300mm自建晶圆厂产能掌控、工业/汽车领域高客户粘性 [7] 英飞凌运营动态 - 25Q2营收35.91亿欧元(同比-1%),利润6.01亿欧元(同比-15%),利润率从19.5%降至16.7% [8][9] - 订单积压200亿欧元,但下调25年增速预期,Q3营收指引37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 [9][10] - 投资额从25亿欧元缩减至23亿欧元,同时获得德国政府9.2亿欧元支持建设德累斯顿工厂 [10][11] - 以25亿美元收购Marvell汽车网络业务,强化自动驾驶布局 [11] 恩智浦(NXP)业绩表现 - 25Q1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9%),车用芯片收入16.74亿美元(同比-7%),工业与物联网收入5.08亿美元(同比-11%) [11][12] - 库存周转天数增至169天(同比+25天),预计Q2营收28-30亿美元 [14] - 进行战略收购:6.25亿美元收购TTTech Auto开发软件定义汽车方案,3.07亿美元收购Kinara增强AI边缘计算 [14] - CEO Kurt Sievers年底退休,由安全互联边缘业务负责人Rafael Sotomayor接任 [15][17] 意法半导体(ST)经营状况 - 25Q1营收25.17亿美元(同比-27.3%),净利润5600万美元(同比-89.1%),营业利润暴跌超99%至300万美元 [18][19] - 模拟/MEMS业务收入10.69亿美元(同比-23.9%),功率分立器件收入3.97亿美元(同比-37.1%) [19][21] - 启动全球2800人自愿离职计划(含法国1000人),目标2027年前节省数亿美元成本 [23][26] - 聚焦三大技术方向:28nm车载MCU、12英寸晶圆厂建设、SiC模块扩产 [24][26] 其他厂商关键数据 - 瑞萨电子25Q1销售额3088亿日元(同比-12.2%),汽车业务收入1553亿日元(同比-12.8%),工业/IoT收入1508亿日元(同比-12.1%) [28][31] - 安森美25Q1收入14.46亿美元(同比-22.4%),亏损4.86亿美元,宣布全球裁员2400人节省1.1亿美元成本 [33][37] - Microchip 25Q4营收9.71亿美元(同比-26.8%),库存减少6280万美元,预计行业周期已触底 [40][41] 终端市场分化特征 - 汽车市场表现分化:TI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其他厂商普遍下滑但长期电动化逻辑未变 [43] - 工业市场缓慢复苏:TI工业业务环比高个位数增长,安森美医疗/航天需求环比改善 [44] - AI相关收入增长但体量有限:安森美数据中心业务同比翻倍,ST边缘AI项目数量翻倍 [44] - 消费电子持续低迷,企业系统与通信设备呈现个位数增长 [4][44]
英飞凌、安森美等4家SiC企业公布新动向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16 17:59
碳化硅行业动态 - 多家碳化硅企业参编《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包括天科合达、天岳先进、同光股份等 [1] - 碳化硅衬底价格下降导致碳化硅价格动态演变,8英寸过渡的远期定价影响市场 [8] - 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光伏储能与电力电网成为新增长点,AI数据中心与AR眼镜领域潜力巨大 [16] - 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壁垒高,全球能稳定量产8英寸衬底企业屈指可数,大尺寸衬底是未来趋势 [16] 英飞凌 - 2025财年Q2营收35.91亿欧元(约290亿人民币),利润6.01亿欧元(约48.4亿人民币),利润率16.7% [2] - 推出首款SiC沟槽型超结产品,碳化硅MOSFET在面积效率和性能系数领先竞争对手一到两代 [5][8] - 预计2025财年碳化硅收入年增长率有所放缓 [5][8] 安森美 - 2025年Q1收入14.457亿美元(约104亿人民币),GAAP毛利率20.3%,自由现金流4.55亿美元(约33亿人民币) [6][7] - 获得多个新车型SiC订单,预计2025年末量产,近50%中国新车型将采用其碳化硅器件 [5][9] - 第四代EliteSiC MOSFET器件巩固技术领先地位,预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更多采用碳化硅 [9][10] Wolfspeed - 2025财年Q3营收1.85亿美元(约13.31亿人民币),电源产品收入1.075亿美元(约7.74亿人民币),材料产品收入7790万美元(约5.6亿人民币) [11][13] - 8英寸SiC器件厂莫霍克谷工厂贡献7800万美元(约5.6亿人民币)收入,环比增长50%,同比增长超175% [15] - 8英寸SiC材料厂The JP预计6月获入住许可证,将大幅提高产量 [15] 天岳先进 - 2025年Q1营收4.1亿元,净利润852万元,研发投入4494万元 [5][14] - 8英寸衬底已实现规模出货,12英寸全系产品已发布并实现销售 [16] - 碳化硅不会重蹈光伏"内卷"覆辙,技术壁垒促使行业技术分化 [16]
芯片,复苏了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5 09:07
模拟芯片行业整体态势 - 模拟芯片市场展现出独特韧性与活力,具有长生命周期、高毛利、弱周期性特点,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领域占据不可替代地位 [1] - 模拟芯片行业经历8个季度下行周期后,预计从25Q1开始进入上行周期,工业、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向好将改善供应商基本面 [2] - 行业呈现结构性复苏与分化并存态势,汽车、工业、AI等高端领域需求稳健,但消费电子仍处低迷,企业盈利能力分化加剧 [2] - 供应链与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关税政策与国产替代倒逼国际厂商调整产能布局 [2] 德州仪器(TI)财报分析 - 25Q1营收40.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超出市场预期39.1亿美元;净利润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7% [3] - 模拟产品收入32.1亿美元,同比+13.2%/环比+1.1%,占营收78.89%;嵌入式处理业务收入6.47亿美元,同比-0.8%/环比+5.5% [3][4] - 工业市场连续七个季度环比下滑后实现高个位数环比增长,汽车环比增长低个位数,个人电子产品市场环比下降约15% [4] - 预计25Q2营收指引中值43.5亿美元,同比+13.8%/环比+6.9%,工业增长持续强劲 [6][7] - 公司获得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16.1亿美元资金支持,加速扩建犹他州第二座300毫米晶圆厂 [6] 英飞凌财报分析 - 25Q2营收35.91亿欧元,同比下滑1%,利润下降15%至6.01亿欧元,利润率从19.5%降至16.7% [8][9] - 截至3月底订单积压总额约为200亿欧元,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9] - 预计25Q3营收37亿欧元,低于市场预估38.4亿欧元,计划减少投资至23亿欧元左右 [10] - 德国政府批准9.2亿欧元融资支持德累斯顿新芯片工厂建设,总投资50亿欧元,预计2026年投产 [10] - 同意以25亿美元收购Marvell Technology汽车网络业务,强化自动驾驶汽车关键技术布局 [10] 恩智浦财报分析 - 25Q1营收28.35亿美元,同比环比均下滑9%,车用芯片营收同比减少7%至16.74亿美元 [11][12] - 渠道库存升至9周,现金转换周期延长至141天,净杠杆率上升至1.6倍 [14] - 预计25Q2营收28-30亿美元,中间值同比下滑7%、环比增长2% [15] - 宣布CEO换任,现任CEOKurt Sievers年底退休,由Rafael Sotomayor接任 [16] - 近期收购包括6.25亿美元收购TTTech Auto和3.07亿美元收购Kinara,强化软件定义汽车和AI边缘计算能力 [15] 意法半导体(ST)财报分析 - 25Q1营收25.17亿美元,同比下降27.3%,环比下降24.2%;净利润5600万美元,同比下降89.1% [17][18] - 营业利润仅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5.51亿美元和上季度3.69亿美元降幅超99% [18] - 模拟产品、MEMS与传感器部门营收下降23.9%,功率与分立器件部门营收下降37.1% [19][20] - 推进全球约2800人自愿离职计划,其中法国本土约1000人,目标到2027年底实现每年节省数亿美元成本 [21][23] - 预计25Q2营收27.1亿美元,同比下降16.2%,季度增长7.7%;毛利率预计33.4% [20] 瑞萨电子财报分析 - 25Q1销售额3088亿日元,同比下降12.2%;营业利润838亿日元,同比下降26.2%;净利润733亿日元,同比减少326亿日元 [24] - 车用业务板块营收同比下滑12.8%至1553亿日元,营业利润下降19.5%至462亿日元 [29] - 生产设施产能利用率仅为30%左右,低于上一季度的约40% [29] - 推迟甲府工厂功率半导体新产线量产时间,保持审慎态度 [30] - 预计25Q2营收3020亿日元上下浮动75亿日元,同比可能下降15.8% [30] 安森美财报分析 - 25Q1收入14.457亿美元,同比下跌22.4%;亏损4.861亿美元,上年同期纯利4.53亿美元 [31][32] - 电源方案部营收6.451亿美元,环比下滑20%,同比下降26%;智能感知部营收2.342亿美元,环比下滑23% [34] - 启动全球重组计划,裁员约2400人(占员工总数9%),预计每年节省1.05亿至1.15亿美元 [37] - 放弃对Allegro公司69亿美元的收购要约,暂停韩国富川SiC电源管理IC工厂投资 [38][39] - SiC技术展现强劲势头,中国大陆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推动SiC芯片订单 [35] Microchip财报分析 - 25Q4营收9.705亿美元,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26.8%;净亏损1.568亿美元 [40] - 整体库存金额减少6280万美元,分销渠道库存天数减少4天至33天 [42] - 预计25Q1营收10.2亿至10.7亿美元,暂停多数工厂扩张计划,包括关闭亚利桑那州坦佩晶圆工厂 [42] - 预计25年资本支出不超过1亿美元,远低于长期趋势 [43] 行业整体趋势 - 汽车和工业市场仍是主要变量,AI相关收入虽有增长但体量仍小 [45] - 工业周期正从"局部回暖"迈向"结构性修复",TI工业终端业务在Q1实现环比高个位数增长 [46] - AI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翻倍但整体规模较小,边缘AI仍处于储备阶段 [47] - 半导体行业仍处于衰退中,出货量比长期趋势低16%,至少还需四个季度恢复 [48] - 预计2025年半导体市场增长8%,2026年增长率仅为1%,2027年才会恢复实际增长 [49]
ON Semiconductor: Fair Value, Unclear Trajectory
Seeking Alpha· 2025-05-14 14:46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拥有5年科技基金投资组合管理经验 持有巴西证券委员会(CVM)颁发的投资顾问和组合经理执照 2024年完成CFA二级考试 [2] - 教育背景为机械工程专业 毕业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和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 对硬件相关颠覆性技术有浓厚兴趣 [2] - 投资方法论强调合理价格下的成长性 偏好中长期投资 重点关注半导体、机器人和能源领域的寡头垄断企业 [2] ON Semiconductor公司观点 - 管理层对2025年终端市场复苏缺乏信心 引发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1] - 历史研究显示半导体行业存在较高进入壁垒 符合分析师对寡头垄断领域的投资偏好 [2]
【招商电子】安森美25Q1跟踪报告:25Q2营收指引环比基本持平,价格和毛利率环比持续下降
招商电子· 2025-05-09 22:27
安森美2025Q1季报核心观点 - 25Q1营收14.46亿美元,同比-22%/环比-16%,接近指引上限,毛利率40%,同比-5.9pcts/环比-5.3pcts [1] - 三大业务部门同环比均下滑,工业订单表现强劲,汽车业务受欧洲市场疲软及中国春节影响 [2] - 公司指引25Q2库存达到峰值,DOI在25Q3开始下降,预计25H2毛利率改善 [3] - 碳化硅业务驱动汽车应用革新,预计2026年Treo收入显著提升 [3] - 公司通过"FabRight"战略精简运营,加大研发投资以提供差异化产品 [6] 财务表现 - 25Q1营收14.46亿美元,non-GAAP每股收益0.55美元,均超指引中值 [1][6] - 25Q1毛利率40%,产能利用率60%/环比+1pct,DOI 219天/环比+3天 [1] - 25Q1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72%至4.55亿美元,占营收31% [14] - 25Q2营收指引14-15亿美元,中值同比-16.4%/环比+0.3%,毛利率指引36.5%-38.5% [3][15] - 全年毛利率预计维持在37.5-38%区间 [3] 业务部门表现 分部门 - 电源方案部(PSG)营收6.45亿美元,同比-26%/环比-20% [2] - 模拟与混合信号部(AMG)营收5.66亿美元,同比-19%/环比-7% [2] - 智能感知部(ISG)营收2.34亿美元,同比-20%/环比-23% [2] 分下游 - 汽车营收7.62亿美元,同比-25%/环比-26%,中国市场取得大量新能源汽车订单 [2] - 工业收入4亿美元,同比-16%/环比-4%,医疗、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持续增长 [2] - 其他业务收入2.34亿美元,同比-20%/环比-23% [2] 战略举措与业务进展 - 实施"FabRight"战略,削减12%内部晶圆产能,年化折旧减少2200万美元 [12][18] - 全球裁员9%,预计Q2节省2500万美元,下半年每季度节省500万美元 [12] - 碳化硅业务:第四代Elite SiC MOSFET获美国大型车企750V插电混动车型采用 [8] - 预计碳化硅将投入近50%的新车型,2025年下半年量产 [8] - 向中国领先OEM交付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应用于ADAS系统 [8] - UPS业务预计全年收入增长40%-50% [9] - Treo平台已产生多元化量产收入,利润率维持60%-70%,产品数量有望同比翻倍 [9] 行业与市场展望 - 工业市场企稳,传统工业板块开始复苏,医疗、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环比增长 [6] - AI数据中心收入同比翻番 [6]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表现强劲,碳化硅产品新产能爬坡顺利 [24] - 上海车展新车型中约50%采用公司产品,预计下半年开始放量增长 [24] - 碳化硅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应用趋势明显 [21]
ON's Q1 Suffers From Weak Power Group Sales: Time to Fold the Stock?
ZACKS· 2025-05-08 00:4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Power Solutions Group(PSG)收入6亿4510万美元 低于Zacks共识预期17.93% 同比下滑26.2% 环比下滑20% 占当季总销售额44.6%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55美分 超出Zacks共识预期7.8% 但同比下滑49.1% [1] - 净销售额14亿5千万美元 同比下滑22.4% 低于Zacks共识预期2.9% [2] 业务板块表现 - 汽车和工业业务占总收入80% 其中汽车业务收入7亿6200万美元 环比下滑26% 同比下滑25.1% 主要受欧洲市场疲软和中国春节季节性因素影响 [5] - 工业业务收入4亿美元 环比下滑4% 同比下滑16% [5] - 汽车业务收入低于Zacks共识预期6.4% 工业业务则超出预期3.14% [6] 宏观经济影响 - 面临宏观经济挑战和地缘政治环境不确定性 但认为当前关税政策对业务直接影响有限 [4] - 工业市场需求疲软 因库存水平高企和客户支出谨慎 [4] - 预计部分业务领域价格将出现低个位数下滑 影响增长 [4] 重组计划 - 实施Fab Right计划 通过制造重组减少12%内部晶圆厂产能 旨在降低固定成本结构 预计每年减少折旧成本2200万美元 [7] - 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全球重组 裁员9%并减少非制造场地 预计第二季度节省约2500万美元 下半年每季度再节省500万美元 [8] - 通过降低资本支出等措施 目标实现2025年25%-30%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