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鼎医药(ZLAB)
icon
搜索文档
ZAI LAB(ZLAB) - 2020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1-03-02 02:3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全年收入为4900万美元,较2019年的1300万美元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ZEJULA和Optune在中国的成功商业化 [32] - ZEJULA销售额为3210万美元,Optune销售额为1640万美元 [32] - 研发费用从2019年的1.422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2.227亿美元,主要由于新的许可协议和临床试验的增加 [32]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从2019年的7020万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113亿美元,主要由于商业团队的扩展 [33] - 2020年净亏损为2.689亿美元,每股净亏损为3.46美元,较2019年的1.951亿美元净亏损有所增加 [3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限制性现金总额为11.9亿美元,较2019年的2.764亿美元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在香港的二次上市 [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ZEJULA在中国成功上市,用于卵巢癌的二线和一线治疗,并已纳入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 [10][18] - Optune在中国上市,成为首个获得商业健康保险支持的创新医疗设备,覆盖10个补充保险计划 [19] - QINLOCK和NUZYRA预计在2021年在中国上市,QINLOCK用于四线GIST治疗,NUZYRA用于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12][21][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是公司的主要市场,ZEJULA和Optune在中国的成功上市推动了收入的增长 [32] - 公司计划通过全球临床试验加速中国市场的监管审批 [6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通过业务发展、内部研发和商业化策略的强有力执行继续增长 [13] - 公司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领域建立了强大的产品线 [13] - 公司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了产品线,并计划在未来3到4年内推出超过10个新产品 [22][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公司有望在2023年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9][15] - 公司将继续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内部研发扩展产品线 [25][3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拥有近1200名员工,分布在8个主要地点 [15] - 公司计划通过全球临床试验加速中国市场的监管审批 [66]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Efgartigimod的NDA提交时间表 - 公司正在与监管机构讨论Efgartigimod的加速审批路径,目前无法给出具体时间表 [35][36] 问题: Ripretinib的商业化准备 - 公司从ZEJULA和Optune的上市中学到了很多经验,预计QINLOCK的上市将遵循类似的动态 [37][38] 问题: 公司对未来的交易兴趣 - 公司有强大的业务发展管道,将继续寻找潜在的最佳或首创资产 [40][42] 问题: ZEJULA在二线市场的渗透率 - ZEJULA在中国的医院覆盖率正在扩大,公司对其表现感到满意 [46][48] 问题: NORA研究结果的使用 - NORA研究证明了ZEJULA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公司正在利用这些结果进行商业化 [51][53] 问题: Optune的LUNAR研究中期数据 - 公司认为LUNAR研究对中国非常重要,但具体试验细节应由Novocure的临床团队回答 [61][62] 问题: ZEJULA和Optune的销售分布 - 公司未按地区细分销售数据,但中国大陆市场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63][64] 问题: 毛利率的变化 - 毛利率的变化主要由于Optune的上市和NRDL的实施,公司未提供具体的毛利率指导 [68][70] 问题: 公司对慢性病产品的兴趣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领域,但也会考虑其他治疗领域的机会 [78][82] 问题: 公司未来的业务策略 - 公司将继续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内部研发扩展产品线,并保持灵活性以应对竞争 [78][84]
再鼎医药(09688)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3-01 21:07
公司成就与发展 - 公司在2020年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包括新产品获批上市、提交新产品上市申请、公布重要临床数据、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 - 公司目前有21种产品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11种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5种产品获得FDA批准上市[2] - 公司预计在2021年内在中国内地上市擎樂和紐再樂,并计划就其他产品如腫瘤電場治療和margetuximab在中国内地提交上市申请[2] - 公司将获得多款产品如尼拉帕利、腫瘤電場治療、擎樂、margetuximab、efgartigimod等的重要临床数据[2] - 公司目标是在2023年前将自己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创新疗法[5] - 公司已建立包括商业化在内的强大平台,并引进了多名业内资深人才加入公司[4] - 公司在中国及全球已拥有近1,200名员工,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现有营运规模[4] - 公司憑借一系列成功合作案例,成为了业界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3] - 公司建立了有望显著延长全球数百万患者生命并改善他们健康的产品管线[3] - 公司在中国已成为第二且增速最快的生物医药市场的背景下,增长动能将持续激发[3] 财务数据 - 2020财政年度收入为48,958千美元,较2019财政年度的12,985千美元增长276.8%[11] - 2020财政年度研发开支为222,711千美元,较2019财政年度的142,221千美元增长56.6%[12] - 2020财政年度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11,312千美元,较2019财政年度的70,211千美元增长58.5%[12] - 2020财政年度经营虧损为301,801千美元,较2019财政年度的203,196千美元增长48.5%[12] - 2020财政年度虧损净额为268,905千美元,较2019财政年度的195,071千美元增长37.8%[12] - 2020财政年度每股虧损(基本及攤薄)为3.46美元,较2019财政年度的3.03美元增加0.43美元[12] - 2020财政年度现金、现金等價物及受限制現金為442,859千美元,較2019財政年度的76,442千美元增長479.3%[11] - 2020財政年度短期投資為744,676千美元,較2019財政年度的200,000千美元增長272.3%[11] - 2020財政年度資產總值為1,297,638千美元,較2019財政年度的355,153千美元增長265.1%[11] - 2020財政年度股東權益總額為1,169,345千美元,較2019財政年度的294,660千美元增長296.8%[11] 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抗感染疾病的创新疗法[16] - 公司已将开发中的候选产品从2015年的4个增加至21个,包括11个处于后期临床开发阶段的项目[16] - 公司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研发、开发和商业化产品的生物制药公司[16] - 公司自2014年起采取行动实施战略,以成为研发、业务发展和商业化实力强大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16] - 公司获得国家药监局授予优先审批资格的候选产品[16] - 公司在大中华地区和美国拥有广泛的业务布局[16] 公司治理 - 公司依照上市规则要求在自身网站和香港联交所网站上以中英文发布所有公司通讯[14] - 公司继续免费向股东发送印刷版通知[14] 研发活动 - 公司产生了约223百万美元的研发开支,主要由支付给合同研究机构(CROs)和外包生产机构(CMOs)的服务费组成[20] - 公司与这些外包服务供应商签订的研发活动记录在具体的协议中,通常会在较长的期间内执行[20] - 根据研发项目的进度将服务开支分配到恰当的财务报告期涉及判断和估计[20] - 公司实施了主要控制措施来测试应付外包服务供应商的预提研发开支的有效性[20] - 公司抽样评估了完成情况,以判断所录得的服务费用是否根据各自的合同金额、进度及/或达到的里程碑计算[20] - 公司抽样向外包服务供应商发出审计询证函,以确认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生的研发服务费用金额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应付的金额[20] - 公司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未结合同清单内抽样挑选项目,以识别潜在的额外外包服务供应商及未记录的相关研发开支[20] 财务状况 - 公司2020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4.42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 公司2020年短期投资达7.45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 公司2020年收入达4.90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 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达2.23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 公司2020年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达1.11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 公司2020年净亏损2.69亿美元,较2019年有所增加[3][4] - 公司2020年每股亏损3.46美元,较2019年有所增加[3][4] - 公司2020年外币换算调整产生1.91亿美元的其他综合亏损[3][4] - 公司2020年应付账款达6.26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 公司2020年其他流动负债达3.02亿美元,较2019年大幅增加[3][4] 现金流量 - 2020年全年虧損淨額為268,905千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442,116千美元[35] - 2020年全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216,055千美元[34] - 2020年全年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554,830千美元[33] - 2020年全年融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1,132,440千美元[35] - 2020年全年股份酬金費用為24,830千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總股東權益為1,169,345千美元[32] - 2020年全年發行普通股所得款項淨額為1,132,303千美元[3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0年12月31日存貨餘額為7,168千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餘額為1,375千美元[34] - 2020年12月31日對聯營公司和徑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人民幣26,250元,占其20%股權[82] - 2020年12月31日物業及設備淨值為2.92億美元,主要包括實驗室設備、生產設備和租賃物業改良[83] - 2020年12月31日經營租賃付款總額為1.92億美元,未來5年內的租賃付款總額為1.66億美元[86] 会计政策 - 本集團使用美元作為其列報貨幣,各附屬公司的記賬本位幣包括美元、人民幣和澳元[4] - 本集團執行ASU 2016-13信用虧損準則,對應收賬款計提信用虧損撥備[4] - 本集團定期覆核存貨組成及存貨保質期,並於2020年錄得存貨撇減29美元[5] - 本集團使用權益法將其擁有重大影響力但並無擁有大部分股權的股權投資列賬[6] - 本集團採用ASC專題第842號租賃準則,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50] - 本集團購買的土地使用權被視為經營租賃合同,在剩餘租期內進行攤銷[51,52] - 本集團長期押金和可收回增值稅記錄為長期資產[53] - 本集團無形資產主要為外部購買軟件,預計未來5年內的攤銷費用[54] - 本集團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接近,主要由於短期到期所致[57] 收入确认 - 本集團自2018年起開始產生產品銷售收入,主要來自則樂(尼拉帕利)及愛普盾(腫瘤電場治療)的銷售[58] - 本集團向分銷商銷售產品,並提供回佣,未支付或未開票回佣的估計金額入賬為收入減項[58] - 本集團已利用第三方的倉儲服務,並確定自己為交易主體,收入按預期可就產品銷售收取的金額確定[58] 政府补助及股份支付 - 本集團收到的政府現金補助及美國存託憑證計劃協議的補償計入其他收入,附帶履約責任的補助則計入遞延收入[61] - 本集團與瀚暉簽訂獨家促銷協議,收到的前期付款計入遞延收入[61] - 本集團授予合資格僱員、管理層及董事購股權及未歸屬受限制股份,並根據ASC 718確認為開支[63] - 本集團向合資格非僱員授出購股權,並根據ASC 718酬金 — 股份酬金 入賬該等以股份為基礎的獎勵[64] 税务 - 本集團就資產和負債於財務報表與所得稅稅基之間的暫時差額確認遞延稅項資產及負債[65] - 本集團使用ASC 740所得稅 的規定評估不確定的稅務狀況[66] - 本集團在中國的附屬公司中,再鼎醫藥(上海)有限公司享受15%的優惠稅率,其他公司按25%的法定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94] - 公司尚未確定中國現行所得稅法如何適用於其整體運營,存在一定的稅務不確定性[99] 关联交易 - 本集團於2018年至2020年期間向關聯方邁杰轉化醫學研究(蘇州)有限公司支付了產品研發服務費用,金額分別為126美元、234美元和678美元[104] 股权激励 - 本集團授予合資格僱員、管理層及董事購股權及未歸屬受限制股份,並根據ASC 718確認為開支[63] - 本集團於2018年至2020年期間授予的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估計採用的假設包括無風險收益率、預計期限、預計波動率等[106]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集團未行使期權數目為8,755,920份,加權平均行使價為17.26美元,加權平均剩餘合約期為6.53年,固有價值總計為1,033,899美元[110]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集團已授出未歸屬受限制股份541,750股,加權平均授出日公允價值為37.36美元[112] 授权及合作协议 - 公司與GSK簽訂授權及合作協議,獲得在中國、香港及澳門開發、生產及商業化GSK專有PARP抑制劑尼拉帕利的獨家再授權[116] - 公司與Paratek Bermuda Ltd.簽訂授權及合作協議,獲得在大中華地區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包括甲苯磺酸奧瑪環素在內的產品的獨家授權[117] - 公司與Five Prime Therapeutics, Inc.簽訂授權及合作協議,獲得在大中華地區開發及商業化包括bemarituzumab在內的產品的獨家授權[118] - 公司與Entasis Therapeutics Holdings Inc.簽訂授權及合作協議,獲得在大中華地區、韓國等地區開發及商業化包括durlobactam和Sulbactam在內的產品的
ZAI LAB(ZLAB)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2021-03-01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和2019年产品销售净收入分别为4900万美元和1300万美元[214][216] - 2020年和2019年净亏损分别为2.689亿美元和1.951亿美元[214] - 截至2021年3月,公司通过私募、上市等方式筹集了18.092亿美元[216] - 2020年和2019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分别为2.161亿美元和1.91亿美元[216] - 2020年和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8.6%和85.0%,最大客户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27.5%和41.6%[300] - 2020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4.421亿美元和7590万美元,受限现金分别为70万美元和50万美元,短期投资分别为7.447亿美元和2亿美元[304] - 2020年和2019年计入损益表的政府补助和补贴分别为730万美元和220万美元[32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和2019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中人民币分别为1.559亿元和4720万元,占比分别为5%和9%[504]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目前有两款获批商业化产品ZEJULA和Optune,近期商业收入将主要来自这两款产品销售[214][218] 公司亏损情况及资金需求 - 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持续亏损,预计未来仍会亏损且亏损可能增加[213][214][216] - 公司未来需要大量额外资金用于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若无法筹集资金可能导致业务受影响[216] 公司运营资金支持情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预计能支持至少未来十二个月运营费用和资本支出,但估算可能有误[216] 产品商业化相关风险 - 公司产品商业化成功取决于维持制造供应、销售营销、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能力[223] - 产品销售可能因竞争疗法或安全问题而缓慢或受限,若ZEJULA或Optune未获广泛商业认可,公司业务将受损[224] - 公司两款商业产品ZEJULA和Optune已获批的适应症不代表其他适应症也能获批,获批程序因司法管辖区而异[226] - 公司在中国组建销售团队以商业化产品,这需要大量资本支出、管理资源和时间[227] - 公司产品商业化经验有限,可能无法产生大量产品销售收入,若无法发展内部能力,可能寻求合作安排,但不能保证能建立或维持有效合作[228] - 公司产品和候选产品大规模生产经验有限,依赖第三方制造商和供应商,若出现问题可能影响生产和运营结果[229] - 公司运营历史有限,难以评估业务成功和未来可行性,可能难以产生大量产品销售收入[233] - 公司众多候选产品需获得监管批准并成功商业化才能产生收入,成功取决于多项因素,包括临床试验、监管批准、制造供应等[235] - 公司业务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及时完成候选产品开发、维持或扩大产品监管批准并成功商业化,但产品和候选产品可能无法获得监管批准,原因包括临床试验分歧、数据不足等[237] - 不同国家的监管批准流程不同,在一国获批不意味着在其他国家也能获批,若无法在一个或多个司法管辖区获批,可能影响产品商业化和候选产品开发[238] - 公司可能因资源有限,将资源分配到特定产品、候选产品或适应症上,从而错过更有利可图的机会[239] - 产品和候选产品受NMPA、FDA、EMA等监管,获批过程昂贵且耗时久,获批政策等变化可能导致申请延迟或被拒[240] - 产品和候选产品市场机会可能限于不符合或先前治疗失败的患者,潜在目标人群小,可能影响盈利[241][242] - 目标患者群体发病率和患病率基于估计和第三方来源,若市场机会小于估计或获批患者群体定义更窄,可能影响收入和盈利能力[243] - 大中华区和其他地区制药行业监管严格且多变,可能影响药物和候选产品获批及商业化,不遵守规定有法律和财务影响[244] - 若与产品和候选产品联用的疗法出现安全、疗效、制造或供应问题,可能无法营销产品或面临监管延迟、供应短缺[246] - 公司面临来自全球各大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设备公司等的激烈竞争,可能影响产品商业化和财务状况[248] 临床试验相关风险 - 临床开发过程漫长、昂贵且结果不确定,产品候选有失败风险,难以预测何时或是否获批[249] - 临床测试昂贵、难设计实施且耗时久,前期试验结果不能预测后期成功,未来临床试验可能不成功[250] - 完成临床前或临床试验可能产生额外成本或延迟,众多不可预见事件可能阻碍获批[251] - 若无法完成临床开发、获批和成功商业化产品及候选产品,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或部分投资[251] - 临床试验可能因多种原因被暂停或终止,导致监管延迟,影响产品获批和商业化[252] - 若需额外试验、试验未成功或结果不佳,公司可能面临获批延迟、无法获批等问题,还会增加产品开发成本[252] - 患者招募受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群体规模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无法招募足够患者,临床试验可能延迟或放弃[255] - 产品和候选产品可能产生不良副作用,导致试验中断、获批延迟或被拒,还会带来多种负面后果[256][257] - 若无法获得NMPA的1类药物认定或获批加速注册途径,获得监管批准的时间和成本可能增加[259] 产品获批后监管风险 - 产品获批后仍需持续监管审查,若违反规定或出现问题,可能面临多种处罚[260][261] 人员相关风险 - 公司未来成功依赖于留住关键高管和吸引、留住、激励合格人员,人员流失可能阻碍业务目标实现[262] - 公司与高管签订了雇佣协议,但高管可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雇佣,且未为高管和员工购买“关键人物”保险[262] - 招聘和留住合格人员竞争激烈,临床试验失败会使招募和留住科研人员更具挑战性[262] - 公司作为美国和香港上市公司,需投入时间进行合规工作,可能需招聘更多管理人员[262] - 公司预计员工和顾问数量及业务范围将显著增长,但可能因资源和经验有限难以有效管理扩张[263] 合作与战略交易风险 - 公司可能探索全球范围内的授权和合作,这将使其面临国际市场的额外风险[264][265] - 公司未来可能进行合作、收购等战略交易,可能导致股权稀释、产生债务和摊销费用等[266][267] - 公司若无法找到合适的合作或投资机会,可能影响竞争地位并面临额外运营风险[268] 产品价格与报销风险 - 2019年11月,中国医保局与药企就119种新药进行价格谈判,70种通过谈判的药物平均降价超60%[270] - 2020年12月,119种药物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平均降价约50.64%,ZEJULA也被纳入,价格显著下降[270] - 公司可能需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并面临报销不确定性,这可能影响销售和盈利能力[269][270] 许可证与监管框架风险 - 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需获得生产、营销、分销等多种许可证,并每五年更新一次[272] - 中国制药行业监管框架可能变化,改革措施可能对公司业务和前景产生不利影响[273] 协议相关风险 - 公司业务依赖第三方产品授权,若违反相关协议或合作方违约,可能影响产品开发和商业化[273] - 若与GSK的ZEJULA协议终止,公司需授予其特定知识产权独家许可[275] - 若与MacroGenics的相关协议终止,公司需授予其将非独家许可转为独家许可的选择权[275] - 若许可协议里程碑付款时公司资源不足,可能导致失去独家权利甚至协议终止[275] - 知识产权许可和合作协议可能产生包括权利范围、侵权等方面的纠纷[275][276][277] 产品声誉风险 - 产品声誉受损可能导致公司承担重大责任、损失收入和声誉[278][279] 内部研发风险 - 内部研发项目处于早期,无法预测能否成功开发和商业化产品候选物[281][282] 制造设施风险 - 2017年公司建成支持临床和商业生产的小分子设施,2018年在苏州建成支持临床生产的大分子设施[283] - 制造设施受损、中断或新设施未获批准会对公司业务和前景产生负面影响[283] 知识产权相关风险 - 公司可能卷入保护或执行知识产权的诉讼,存在成本高、信息泄露等风险[285] - 公司内部及合作方计算机系统可能出现故障或安全漏洞,存在数据泄露等风险[286][287] - 若违反GDPR要求,公司可能面临高达2000万欧元或上一财年全球年营业额4%(以较高者为准)的罚款[289] - 2020年1月1日起生效的CCPA赋予加州消费者相关权利,2023年1月1日CPRA将扩大这些保护[288] - 2018年3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公司科研数据出境可能需政府批准[290] - 2017年生效的《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存储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公司相关身份未知[291] - 公司依赖第三方进行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若第三方未履行职责,可能影响产品获批和商业化[294] - 若与CRO关系终止,公司可能无法及时与替代方达成协议,影响临床开发进度[296] - 公司依赖许可方保护专利权利,若许可方未能有效保护,可能影响公司业务[297] - 根据与GSK的协议,若公司90天内未采取行动,GSK有权在大中华区执行ZEJULA专利组合[299] - 公司某些产品和候选产品在部分地区未拥有或独家许可已授权专利,如ZEJULA在澳门无相关已授权专利[339] - 公司与部分合作方的许可协议权利有限,如与GSK关于ZEJULA的许可仅限于中国、香港和澳门[339] - 公司与Entasis、Takeda的授权协议分别限制在特定区域和除日本外的全球范围[340] - 公司多项产品相关专利申请可能因多种原因不被授予[340] - 公司拥有或授权的专利一般有20年保护期,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算[341] - 美国2011年9月签署的《美国发明法案》自2013年3月起实施多项专利法变更[346] - 《美国发明法案》相关专利法实质性变更于2013年3月生效[346] -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有效性、可执行性和保护范围不确定且仍在发展中[344] - 许多国家有强制许可法律,可能迫使公司或其许可方授予第三方专利许可[345] - 公司可能卷入专利诉讼,诉讼结果不可预测且成本可能很高[342][343] - 公司可能无法阻止第三方在未获专利保护的国家使用其发明[344] - 中国获得“二级专利”难且执行和维持有效性有挑战[346] - 美国发明专利申请一般在提交日期18个月后公布[351] - 美国Hatch Waxman修正案允许专利最长延长5年,且从产品批准日期起总专利期限不超过14年[360] - 中国新专利法2021年6月1日生效,新药专利可延长不超过5年,且上市后总专利期限不超过14年[360] - 公司可能因无法维护商业秘密而损害业务和竞争地位[349] - 公司产品或候选产品若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可能产生重大负债并无法销售或商业化[350] - 知识产权诉讼可能导致公司花费大量资源并分散员工精力[353] - 公司可能面临员工等不当使用或披露第三方商业秘密的索赔[355] - 公司可能无法通过收购和授权获得候选产品必要的知识产权[356] - 若公司或其许可方、合作伙伴未获得专利期限延长和数据独占权,业务可能受到重大损害[359] - 公司专利保护可能因未遵守政府专利机构要求而减少或消除[362] 客户与销售渠道风险 - 公司依赖少数客户获取大部分收入,若主要客户减少采购或停止采购,且公司未能及时找到新客户,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300] - 公司依靠第三方经销商分销产品,若经销商因价格控制等因素终止合作,销售和业务前景可能受不利影响[301] - 第三方非法分销和销售假冒或不合格产品,以及库存被盗并通过非授权渠道销售,可能损害公司声誉和业务[302] - 公司面临经销商和客户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敞口预计未来几年将增加[304] 中国相关政策与经营风险 - 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及政府政策可能影响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流动性和资本获取[310] - 2015年1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外国投资法》讨论稿,该法于2020年1月1日生效,对外国投资者和适用的外商投资实体施加信息报告要求,违规将处以10万至50万元人民币罚款[311] - 若公司或其境外子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将按25%的税率就全球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325]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向非居民企业股东支付股息时需按10%的税率代扣代缴税款[325] - 非居民企业股东出售ADS或普通股所得收益可能需按10%的税率缴纳中国预提税[325] - 非中国个人股东出售公司股票和ADS所得收益可能需按20%的税率缴纳中国预提税[325] - 若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非中国个人股东收到的股息可能需按20%的税率缴纳中国税[326] - 若境外控股公司的中国居民股东未完成外汇登记,中国子公司可能无法向境外公司分配利润和收益[316] - 外国投资者收购中国公司的程序复杂,可能影响公司在中国的收购式增长[317] - 中国生产设施历史上在符合GMP标准和通过监管检查方面存在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审批延迟[320] - 地方政府给予的财政激励和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其变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322] - 非中国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若被认定无商业目的且为避税,需就收益按10%缴纳中国所得税[327] - 间接转让满足特定标准将被视为无真实商业目的并需纳税,如被转让中间企业75%以上股权价值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应税资产等[327] - 若扣缴义务人未代扣中国税,转让方需向中国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若双方均未履行义务,税务机关可对扣缴义务人处以未缴税款50% - 300%的罚款[327] - 公司未对所有租赁协议进行登记,可能被要求限期登记,逾期未登记每份租赁协议可能面临1000 - 10000元人民币罚款[335] - 中国公民或在中国连续居住不少于一年的非中国公民参与公司股票激励计划需通过国内合格代理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330] -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有权审查外国对美国公司的投资,公司相关投资可能需获得其批准,否则交易可能延迟或受阻[331] - 中美贸易政策和关系变化,如关税、制裁等,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332][333] - 香港与中国内地关于民商事判决相互认可和执行的新安排生效前,若无书面选择法院协议,香港法院判决在中国执行可能困难[334] 股价相关情况 - 2017年9月20日至202
Zai Lab (ZLAB) Investor Presentation - Slideshow
2020-11-21 04:38
公司概况 - 拥有16个产品和候选药物,其中9个处于后期阶段,2个已商业化,有20个CTA批准、25项以上试验计划或正在进行,910多名员工,11个战略合作伙伴,2个NDA申请获优先审评[6] 业务领域 - 专注于解决主要治疗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如肿瘤学、抗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中国部分癌症年发病率高且生存率低,抗感染市场有耐药问题,自身免疫疾病全球市场规模达1169亿美元[12][13] 核心能力 - 具备商业化、业务拓展、研发、临床开发等多方面能力,有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与全球伙伴广泛合作,有专业研发团队和强大科学顾问委员会,临床开发能力行业领先[15][16][17][18] 产品管线 - 有差异化、经过验证且创新的管线,9个后期项目,3个获中国NMPA批准,涵盖多种癌症和疾病治疗药物[20] 商业表现 - ZEJULA和Optune商业表现良好,ZEJULA有800多家医院覆盖,获区域报销和多种保险支持;Optune是首个获商业健康保险支持的创新医疗设备,有多个DTP中心;2020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62%[32][33][34][35] 资本与价值 - 创新和差异化模式实现资本效率,创造股东价值,处于扩张拐点,资本分配高效[36][37] 近期催化剂 -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有多项监管讨论、试验入组、数据公布和审批等关键事件[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长期战略 - 持续强执行,寻求适应症扩展和加速审批,扩大销售,加强管线合作,提升内部能力,开展全球合作和人才招募[60] 临床研究与数据 - 多项产品临床研究有积极数据,如Niraparib在卵巢癌研究中显示疗效和安全性,Tumor Treating Fields在GBM和间皮瘤有生存获益,Ripretinib在GIST试验有显著PFS获益等[62][65][66][68] 产品潜力 - 多个产品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或首创药物,如Odronextamab有望成为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首个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Repotrectinib有望成为最佳ROS1/TRK抑制剂等[69][72]
ZAI LAB(ZLAB) - 2020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8-14 04:48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上半年收入为1920万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340万美元大幅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ZEJULA在中国大陆的销售,贡献了1380万美元,Optune贡献了540万美元 [23] - 研发费用为120万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5890万美元大幅增加,主要由于新增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新启动的后期临床试验以及研发人员增加 [23] - 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4250万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2950万美元增加,主要由于商业团队扩展和相关成本增加 [24] - 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为1.286亿美元,每股净亏损1.74美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净亏损8330万美元和每股净亏损1.37美元有所扩大 [2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4.641亿美元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ZEJULA在中国大陆的销售表现强劲,覆盖了800多家医院,并在一个省份和六个城市获得区域报销,同时被列入16个商业健康保险和4个省级及市级定制商业保险 [16] - Optune在中国获批用于新诊断和复发性GBM患者,并在香港推出Optune LUA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预计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提交MAA [18][19] - Ripretinib在中国获得优先审评,预计将改变GIST患者的治疗格局,中国每年有超过3万名GIST患者 [20] - 公司与Regeneron和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的合作进展顺利,REGN1979和Repotrectinib的临床试验正在推进 [21][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ZEJULA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显著,覆盖了800多家医院,并在多个地区获得报销 [16] - Optune在中国市场的推出进展顺利,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提交MAA [19] - Ripretinib在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预计将改变GIST患者的治疗格局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多个治疗领域获得批准并进行商业发布,建立变革性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内部发现的全球管线推进到关键阶段 [9] - 公司将继续通过并购和变革性业务发展机会引入潜在的最佳或首创资产 [10] -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进展顺利,ZEJULA和Optune的推出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面临COVID-19疫情的挑战,公司仍通过强有力的执行继续建立和定义其领导地位 [8] - 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在未来三年内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 [9][10] - 公司对ZEJULA和Optune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机会感到兴奋,并正在积极扩大其适应症 [11] 其他重要信息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拥有859名员工,分布在七个全球办事处,其中366名员工从事研发活动,377名员工从事商业活动 [12] - 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吸引顶级人才,以支持其全球扩展和增长 [12]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ZEJULA的市场份额和医生是否从Lynparza转向ZEJULA [27] - 公司表示目前还无法提供市场份额的具体数据,但ZEJULA的市场渗透率很高,覆盖了800多家医院 [28][30] - 公司强调不会进行超适应症销售,并对ZEJULA的市场前景感到非常乐观 [28] 问题: ZEJULA的一线适应症优先审评的预期时间 [33] - 公司预计ZEJULA的一线适应症将在2021年上半年获得批准,但中国没有PDUFA日期,因此具体时间不确定 [35] 问题: ZEJULA和Optune的处方医生和重复处方情况 [37] - 公司表示目前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处方数据,但产品在医生中的接受度很高,临床数据支持其市场表现 [39] 问题: 上半年销售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分布 [41] - 公司表示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大陆,但没有提供具体的区域细分数据 [41] 问题: 未来业务发展机会的预期 [42] - 公司表示将继续寻找全球最佳或首创的资产,重点关注肿瘤和免疫疾病领域,同时不排除进入其他领域 [45] 问题: Optune MAA提交时间的变化原因 [47] - 公司表示Optune的MAA提交时间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这与之前的估计一致,且战略上非常重要 [48] 问题: 抗感染药物项目的紧迫性和Durlobactam的临床试验设计 [49] - 公司表示中国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药物的审批有新的紧迫感,Omadacycline已获得优先审评 [50] - 公司表示Durlobactam的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但具体时间表和设计将由合作伙伴披露 [51] 问题: 数据催化剂和CD47的差异化特点 [53] - 公司表示CD47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化特点,特别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 [54][55] - 公司与MacroGenics的合作重点关注胃癌试验,早期数据非常积极 [56] 问题: ZEJULA的国家报销策略和Optune的商业模式 [66] - 公司表示ZEJULA的国家报销将显著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特别是在三线和四线城市 [68] - 公司表示Optune的商业模式是患者购买设备,且已获得商业健康保险的支持 [70][72] 问题: ZEJULA的总体生存数据和CD47的潜在授权机会 [78] - 公司表示ZEJULA在gBRCA、HRD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总体生存数据与Lynparza相当 [80][81] - 公司表示CD47的临床试验刚刚开始,未来可能会考虑授权机会 [85] 问题: ZEJULA的市场竞争策略和Ripretinib的临床试验进展 [88] - 公司表示ZEJULA在二线适应症中具有差异化优势,特别是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数据支持其市场表现 [93][94] - 公司表示Ripretinib的四线适应症已获得优先审评,二线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也在推进 [98][99] 问题: 商业化团队的扩展计划 [105] - 公司表示将继续扩展ZEJULA和Optune的销售团队,并准备Ripretinib的销售团队 [109]
ZAI LAB(ZLAB) - 2020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0-08-13 20:59
业绩总结 - Zai Lab在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为1.286亿美元,2019年净亏损为1.951亿美元[36] - 自成立以来,Zai Lab总共筹集的净收益为9.586亿美元[36] 用户数据 - Zai Lab的NORA研究中265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ZEJULA或安慰剂,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17] - Zai Lab的NORA研究显示,个体化起始剂量方案在中国患者中有效且安全性更高,降低了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1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Zai Lab在中国获得了首个类别一的PARP抑制剂的批准,并且是15年来首个获批的胶质母细胞瘤创新治疗[4] - Zai Lab的NMPA接受了卵巢癌一线维持单药治疗的sNDA,并获得优先审查[4] - Zai Lab的Optune在中国获得了新诊断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批准,且试验豁免[19] - Zai Lab的Niraparib在中国的成功上市,正在进行1L卵巢癌的NMPA审批[3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Zai Lab成功进行了300百万美元的后续融资,显著增强了公司的未来和资产负债表[6] - Zai Lab与Regeneron和Turning Points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新药的开发[6] - Zai Lab在中国的肿瘤治疗领域实现了两项成功的产品上市,分别是ZEJULA和Optune[6] - Zai Lab的临床开发管线中有9个晚期项目和2个中国NMPA批准的产品[11] - Zai Lab的肿瘤治疗领域正在进行额外的晚期研究,涉及每年超过150万名患者的肿瘤类型[19] 负面信息 - Ripretinib在INVICTUS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mPFS)优势,Ripretinib组为6.3个月,而安慰剂组为1.0个月,p值<0.0001[20] - Ripretinib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4%,而安慰剂组为0%[20] - Ripretinib的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5.1个月,安慰剂组为6.6个月,名义p值为0.0004[20] - Ripretinib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85%,风险比为0.15,p值<0.0001[20] - Odronextamab在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中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5%,完全缓解率(CR)为77%[22] - 在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Odronextamab的ORR为71%,CR为71%[22] 未来展望 - Zai Lab计划在2020年下半年启动Ripretinib的桥接试验,用于二线GIST治疗[38]
Zai Lab (ZLAB) Investor Presentation - Slideshow
2020-06-13 04:23
监管批准与产品上市 - 公司在过去六个月内获得了两项重要的监管批准,分别是中国首个PARP抑制剂和15年来首个用于胶质母细胞瘤的创新治疗[5] - 公司成功推出ZEJULA(niraparib)和Optune,预计在6月底前在中国大陆市场全面上市[7] - 公司在2020年4月获得美国FDA对1L卵巢癌的sNDA批准,NMPA于2020年3月接受了该申请并于4月授予优先审查[17] 临床研究与疗效 - NORA研究显示,个体化起始剂量方案在中国患者中有效且安全性更高,降低了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17] - 公司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中,265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ZEJULA或安慰剂,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18] - Optune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五年生存率翻倍,成为15年来首个在美国和中国获批的创新治疗[19] - Ripretinib在INVICTUS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mPFS)优势,治疗组为6.3个月,安慰剂组为1.0个月,p值<0.0001[21] - Ripretinib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85%,风险比为0.15,p值<0.0001[21] - REGN1979在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中显示出95%的客观反应率(ORR)和77%的完全缓解率(CR)[23] 财务状况与融资 - 公司成功融资3亿美元,显著增强了未来发展和资产负债表的实力[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Zai Lab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64亿美元[30] - 2018年和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391亿美元和1.951亿美元[30] - Zai Lab的总净收益自成立以来达到9.592亿美元[30] 市场扩张与战略合作 - 公司在中国的肿瘤治疗领域,正在进行多项针对每年影响超过150万患者的肿瘤类型的晚期研究[20] - 公司与Regeneron达成战略合作,推进REGN1979的开发[7] - Zai Lab在中国的肿瘤药物市场具有强劲的销售势头,第一年覆盖800多家医院[28] - Zai Lab的商业团队100%拥有药学或生物学相关硕士或医学博士学位[27] 产品市场表现 - Zai Lab在2019年成功推出Zejula,香港市场份额达到71%[28]
ZAI LAB(ZLAB) - 2019 Q4 - Annual Report
2020-04-30 04:33
融资与补助情况 - 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私募股权融资筹集约1.646亿美元,2017 - 2020年多次ADS注册发行分别募资约1.577亿、1.403亿、2.154亿和2.806亿美元,还获政府补助约870万美元[326] 生产设施建设情况 - 2017年初公司在苏州建成小分子药物生产设施,成本约670万美元;2018年建成大分子设施,成本约1290万美元[327] 临床药物候选项目情况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有10个在华及亚太地区开发的临床药物候选项目,2020年4月增至11个,相关许可安排支付约1.679亿美元[327] 产品组合情况 - 截至2020年4月,公司产品组合有11个资产,包括2个获批商业药物和7个针对中国快速增长医药市场的后期临床资产[332] 商业团队情况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有超298名员工的商业团队[336] 管线产品情况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管线有2个在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商业产品和8个肿瘤及传染病临床阶段资产,2020年4月新增REGN1979[339] 产品获批与审评情况 - 2017 - 2019年,ZEJULA先后获FDA、EMA、中国香港卫生署、中国澳门和中国NMPA批准,2020年3 - 4月NMPA接受并给予其补充新药申请优先审评[332][339][341] - 2018年9月公司与Novocure合作,获肿瘤电场疗法在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2019年9月NMPA受理其GBM治疗的上市许可申请[342] - 2019年6月公司与Deciphera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推进瑞普替尼在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的开发和商业化[343] - 2020年4月6日公司与Regeneron合作,在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澳门开发和独家商业化REGN1979[344] - 2018年公司完成了欧玛环素的技术转移,并在2019年完成了NMPA要求的微生物学、药代动力学和临床桥接项目,2020年2月NMPA受理了其NDA申请[349] - 2019年12月ZEJULA在中国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为1类药物,用于铂类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等成年患者的维持治疗[373] - 2017年3月FDA批准ZEJULA作为复发性铂敏感卵巢癌的维持治疗,比预定决策日期提前三个月[384] - 公司2019年获得瑞普替尼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许可,2019年12月向FDA提交瑞普替尼治疗晚期GIST患者的新药申请,FDA于2020年2月接受申请并给予优先审评,行动日期为2020年8月13日[438][439] 临床试验入组情况 -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约68万例,公司参与的FIGHT试验在2019年第四季度暂停入组前约有150名新诊断的晚期胃癌患者入组[348] - 2019年1月完成ZEJULA作为复发性铂敏感卵巢癌二线维持治疗的III期试验患者入组,患者按2:1随机接受ZEJULA或安慰剂[371] - 2019年11月完成ZEJULA作为一线铂类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一线维持治疗的III期试验患者入组,患者按2:1随机接受尼拉帕利或安慰剂[372] - 2018年8月启动ZEJULA作为铂敏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III期研究,后终止该研究[375] - NOVA试验共纳入553名患者,gBRCA突变阳性队列203人,阴性队列350人[385] - PRIMA研究中733名患者按2:1随机接受尼拉帕利或安慰剂维持治疗,其中373人(50.9%)肿瘤为HRD阳性[401] - 复发性GBM的关键研究中,237名患者参与试验(120名Optune组;117名最佳支持治疗组)[430][431] - 新诊断GBM的国际III期试验中,695名患者随机分组[434] - INVICTUS III期研究招募129名先前接受过至少三种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晚期GIST患者,比较瑞普替尼与安慰剂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453] - INTRIGUE III期研究将约358名曾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1随机分组,对比瑞普替尼和舒尼替尼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主要疗效终点为PFS [467] - 截至2019年9月3日,110名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0.03 - 320mg的REGN1979治疗,患者既往治疗中位数为3线(范围1 - 11)[479] - SOPHIA研究纳入536名患者[503][504] - 玛格妥昔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研究中,92例患者总体ORR为21.7%,DCR为54.4%,中位PFS为2.7个月,中位OS为12.5个月[510][511] - 剂量扩展队列167名参与者的初步PK数据显示,首次剂量INCMGA0012暴露量呈剂量比例增加[517] 疾病发病率与相关数据 - 2015年中国ABSSSI和CABP的估计发病率分别为280万例和1650万例,2016年中国约有21万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357] - 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使用量约占全球抗生素使用量的一半,人均抗生素使用量是欧美国家的五倍多[356] - 2015年中国卵巢癌估计年发病率为5.2万例,是美国2.13万例的两倍多,且死亡率呈上升趋势[366] - 中国卵巢癌患者接受铂类化疗后约85%会复发[368] - 2015年中国肺癌年发病率估计为73.33万例,是美国22.12万例的三倍多[369] - 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约80% - 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约占肺癌的25% - 30%[369] - 公司拥有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权益的晚期肿瘤候选药物,目标患者群体在中国估计年发病率超过160万例[353] - 2019年美国约4000 - 6000名患者新诊断为GIST,5年生存率根据诊断阶段在48% - 90%之间[444] - 约75% - 80%的GIST病例由KIT激酶原发性突变驱动,约5% - 10%由PDGFRα激酶原发性突变驱动,约13%由其他基因突变或改变驱动;KIT基因原发性突变约67%在第11外显子,约10%在第9外显子;PDGFRα基因原发性突变约6%在第18外显子[446] - 转移性KIT驱动的GIST患者中超过90%携带多个驱动疾病进展的突变,35%的GIST患者至少有两个继发性突变[448] - 2019年美国约有7420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新病例,19970例死亡;2018年中国估计有88090例新病例,48129例死亡 [469] - NHL中85 - 90%为B细胞起源(B - NH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中国B - NHL最常见的两种亚型,分别约占NHL的45.8%和8.1% - 23.5% [470] - 约25%的乳腺癌肿瘤过度表达HER2蛋白,2019年美国新增病例约268,600例,中国约278,800例,两国HER2 +乳腺癌患者比例相似[486] - HER2表达肿瘤约占乳腺癌的25%、胃癌的20%,中国胃癌HER2阳性率可能更低[500] - 胃癌和胃食管交界处癌5年生存率为5 - 20%,约20%患者肿瘤HER2阳性[509] 公司目标与计划 - 公司内部发现团队目标是从2020年开始每年产生多达两个全球IND[360] - 公司计划利用Optune的全球研究数据在中国寻求潜在监管批准,并参与肿瘤电场疗法的全球研究,还将在中国胃癌患者中开展试验;将利用全球研究和中国桥接研究数据为瑞普替尼在中国寻求监管批准[435][440] - 2019年9月公司启动MAHOGANY研究,评估玛格妥昔单抗联合MGA012治疗HER2阳性和PD - L1阳性肿瘤患者[512] 药物研究相关数据 - 2018年9月完成中国产ZEJULA在中国卵巢癌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暴露量从100mg到300mg成比例增加,无意外安全问题[370] - NOVA试验中,ZEJULA使gBRCA突变阳性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73%,无gBRCA突变患者降低55%[384] - gBRCA突变阳性队列中,ZEJULA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1.0个月,安慰剂组为5.5个月(风险比=0.27;p<0.0001)[389][393] - 患者报告结果数据显示,ZEJULA治疗患者在症状特异性和总体生活质量方面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395] - HRD阳性患者中,尼拉帕利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1.9个月,安慰剂组为10.4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为0.43 [401] - 总体人群中,尼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PFS分别为13.8个月和8.2个月,风险比为0.62 [401] - 24个月中期分析时,尼拉帕利组总生存率为84%,安慰剂组为77%,风险比为0.70 [401] - PRIMA研究中,尼拉帕利与安慰剂治疗组相比,CTCAE≥3级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s)发生率为70.5% vs 18.9%,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为32.2% vs 13.1% [402] - ZEJULA是PARP - 1和PARP - 2的强效选择性抑制剂,对其他PARP家族成员有至少100倍的选择性[408] - ZEJULA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73%,每日推荐剂量300mg重复给药21天后,血浆浓度 - 时间曲线下面积和最大浓度积累约为2 - 3倍[416] - ZEJULA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3.0%,表观分布容积为1220L [417] - 单次口服14C - ZEJULA后,0 - 504小时(21天)尿和粪便样本中放射性剂量回收率平均为86.2% [419] - 肿瘤治疗场(TTFields)在多种实体瘤中有4项III期试验正在进行,如PANOVA - 3用于新诊断胰腺癌等[424] - 评估肿瘤电场疗法与化疗联合治疗不可切除胃食管交界腺癌或胃癌的II期试验于2020年1月在香港首例给药,预计2020年下半年在中国开始招募患者[425] - Optune设备已获FDA批准用于复发性GBM治疗,2015年10月美国扩大其适应症至新诊断GBM成人患者与TMZ联用,2018年12月在香港商业推出用于GBM治疗;美国GBM患病率约7500例,3年生存率仅6%,中位生存期14.6个月[426] - 复发性GBM的关键研究中,ITT人群中Optune组与最佳支持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1.9%和22.1%,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1.4%和15.2%,放射学缓解率分别为14%和9.6%[430][431] - 新诊断GBM的国际III期试验中,Optune/TMZ组和TMZ单独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7个月和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0.9个月和16个月[434] - INVICTUS研究中,瑞普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3个月,安慰剂组为1.0个月,瑞普替尼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85%(风险比0.15,95%置信区间0.09 - 0.25,p值<0.0001)[456] - INVICTUS研究中,瑞普替尼客观缓解率(ORR)为9.4%,安慰剂组为0%(p值=0.0504)[460] - INVICTUS研究中,瑞普替尼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1个月,安慰剂组为6.6个月,风险比0.36,95%置信区间0.20 - 0.62,名义p值=0.0004 [461] - INVICTUS研究里,瑞普替尼组3或4级治疗突发不良事件(TEAE)发生在42名患者(49%)中,安慰剂组为19名患者(44%)[464] - INVICTUS研究中,导致剂量减少的TEAE在瑞普替尼组患者中占7%,安慰剂组为2%;导致剂量中断的TEAE在瑞普替尼组占24%,安慰剂组为21%;导致研究治疗中止的TEAE在瑞普替尼组占8%,安慰剂组为12%;导致死亡的TEAE在瑞普替尼组占6%,安慰剂组为23% [466] - 22例接受≥5mg REGN1979治疗的复发/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总缓解率(ORR)为95.5%,完全缓解(CR)率为77.3%;接受≥80mg治疗的患者ORR为100% [480] - 接受≥80mg REGN1979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队列,ORR为57.9%(11/19),CR率为42.1%(8/19);未接受过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ORR为71.4% [480] - 接受≥5mg REGN1979治疗的R/R F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4个月(95% CI,6.7 - 不可评估)[480] - 剂量递增期间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s),最常见的任何级别治疗新发不良事件(TEAEs)为发热(80%)和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59.1%)[483] - 一项名为SOPHIA的III期试验表明,在接受过2种或更多种其他HER2靶向药物治疗的HER2 +乳腺癌患者中,玛格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优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487] - 2020年2月,玛格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注册桥接研究中首例患者给药[489] - 玛格妥昔单抗优化的Fc结构域增强了与FcγR的V/F杂合亚型和F/F纯合亚型的结合,可能在更广泛的患者群体中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490] - 基于体外二级药理学研究,玛格妥昔单抗优化的Fc结构域不会导致体外细胞因子释放增加,不太可能使人体患者的细胞
ZAI LAB(ZLAB)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0-03-20 03:3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全年营收为13.0亿美元,2018年为12.95万美元 [27] - 2019年研发费用为1.422亿美元,2018年为1.203亿美元,增长主要归因于正在进行和新启动的后期临床试验、研发人员增加带来的薪资及相关费用以及为支持内部开发项目而扩大的研究工作 [27] - 2019年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7020万美元,2018年为2160万美元,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在中国扩大商业运营,商业人员增加带来的薪资及相关成本 [27] - 2019年全年净亏损为1.95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净亏损为3.03美元;2018年全年净亏损为1.391亿美元,摊薄后每股净亏损为2.64美元 [28]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计2.764亿美元;今年1月,公司完成了一次包销公开发行,扣除承销费和其他发行费用后,净收益约为2.813亿美元 [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肿瘤治疗领域 - **ZEJULA(niraparib)**:2019年在香港和澳门的销售额为660万美元;2019年12月获中国NMPA批准用于铂敏感卵巢癌患者的二线维持治疗;近期sNDA获NMPA受理,用于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已完成中国患者一线卵巢癌的3期PRIME研究入组;在香港的商业发布表现超预期,2019年市场份额达71%;终止了小细胞肺癌一线维持治疗的3期研究;启动了与MGD013联合用于晚期和转移性胃癌的1b期组合研究 [12][16][17][19][20] - **Optune**:2019年在香港的销售额为640万美元;若获得临床试验豁免,预计2020年上半年获得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营销授权批准;计划今年向中国NMPA提交间皮瘤的营销授权申请;Novocure预计2020年下半年公布非小细胞肺癌LUNAR 3期试验的中期结果;正在进行一线胃腺癌的2期试点临床试验 [12][21][22] - **Ripretinib**:合作伙伴Deciphera宣布其用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NDA获美国FDA优先审评受理;公司计划今年向中国NMPA提交四线晚期GIST的NDA,并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二线GIST的桥接试验 [23] - **Margetuximab**:上个月启动了与化疗联合用于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注册桥接研究;合作伙伴MacroGenics预计2020年底公布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3期Sophia临床试验的最终数据;公司预计2020年下半年在中国患者中开展2/3期MAHOGANY研究,评估其与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联合用于晚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癌的一线治疗 [24][25] 抗感染领域 - **Omadacycline**:2020年2月,NMPA受理其NDA并给予1类新药认定;公司与瀚晖制药达成独家推广合作协议,以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覆盖范围并实现商业潜力最大化 [2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肺癌和胃癌的年发病率分别超过73.3万和67.9万例(2015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 [22] - ZEJULA在香港市场2019年是领先的PARP抑制剂,市场份额达71%,并在首年营收方面跻身香港有史以来前五大肿瘤药物之列 [12] - Optune去年在香港的发布是全球最成功的发布之一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目标是未来三年内成为领先的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在大中华区多个治疗领域获得稳定的批准和商业发布,拥有内部产生的全球关键阶段管线资产和变革性合作伙伴关系 [9] - 构建全球发现平台是公司长期增长战略的关键支柱之一,已优先开展DNA损伤反应、肿瘤免疫和信号转导三个研究领域,预计今年将推进前两个全球项目进入IND阶段 [13] - 公司在全球和本地的临床开发、监管事务、业务发展、商业化和基础设施扩展方面持续展现卓越执行力 [9] - 在肿瘤治疗和抗感染领域,公司通过合作和自主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线,以满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8][2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新冠疫情虽对公司某些运营方面造成一定干扰,但目前预计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已采取全面措施应对,员工暂无感染情况,且不打算改变关键临床、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但会密切关注形势 [9][10] - 公司认为自身处于转折点,对未来充满信心,凭借经验和资源有能力实现战略目标 [7][14] - 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在受影响地区对销售和临床招募造成了一些干扰;中期有望实现良好复苏;长期而言,公司凭借强大的基本面、对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关注和充足的现金储备,将在危机中变得更高效、更具灵活性,以适应全球变化 [8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今年开设了波士顿办公室,并计划今年夏天在旧金山为发现组织设立更大的设施 [14] - 截至2020年2月,公司在全球七个办公室共有733名全职员工,其中研发和商业活动分别有293名和340名员工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新冠疫情对ZEJULA在中国上市初期业务的影响 - 公司在1月中旬产品上市,早于疫情爆发,1月中旬至2月中旬销售活动未受影响,团队在获批后三周内将产品供应到29个省份和主要医院;2月中旬至3月疫情期间有一定影响,但公司提前举办了三场发布会,大部分产品在疫情爆发前已售出;公司采取了创建在线医生和患者教育咨询平台、推进报销和商业保险合作等措施;近两周随着中国放宽旅行限制,销售团队回归,新患者增加 [32][33][34] 问题2:销售团队何时全面返回市场 - 除湖北省外,大部分销售团队已返回市场,但对医院的拜访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具体情况取决于中国疫情的发展 [36] 问题3:新冠疫情对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入组率和ZEJULA、Optune供应链的影响 - 供应链未受影响,产品上市首日已完成供应,且制造端有足够供应,人员已复工;临床招募方面,部分主要招募和试验已完成,部分试验在2月中旬至3月初有一定影响,但近期患者回访增多,其他处于审批阶段或小型桥接研究的试验未受影响 [38][39][40] 问题4:ZEJULA一线获批是否需要等待PRIME 3期结果 - 在中国,二线维持治疗批准主要基于美国数据和PK/PD研究,一线提交主要基于GSK从PRIME研究提交的资料 [43] 问题5:公司针对COVID - 19的内部或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目前没有针对病毒和细菌的内部发现能力,但正在评估抗感染领域的机会,包括抗菌和抗病毒机会,尤其是亚太和中国地区未满足医疗需求较大的领域 [49][50] 问题6:ZEJULA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原因及能否在中国复制成功 - ZEJULA在香港上市首年营收出色,市场份额超70%,超越竞争对手;成功原因在于产品是同类最佳药物,且团队经验丰富、执行能力强;公司有信心在中国复制成功,尽管面临疫情,团队仍能迅速为产品在中国上市做好准备 [54][55] 问题7:ZEJULA和Optune在中国上市的战略异同 - 两款产品都具有强大的产品优势,Optune在香港的发布表现出色,且在中国被纳入国家治疗指南,公司对其在中国上市充满信心 [57][58] 问题8:ZEJULA和Optune在香港以及ZEJULA在中国的患者启动数量 - 公司目前无法区分香港和中国大陆患者的数量 [59] 问题9:Ripretinib二线桥接试验的患者需求数量及是否需要该研究结果才能提交NDA - 公司有两种选择,可与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全球患者招募,或进行小型平行研究,具体取决于合作伙伴的进展 [61] 问题10:Omadacycline与瀚晖制药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 这是一项CSO协议,公司保留所有开发和监管权利,仍是MAH持有人,授予瀚晖制药独家推广权;瀚晖制药在抗感染领域有超800名销售代表;公司认为这是一种快速上市策略,可借助其销售力量推广广谱抗生素;公司将获得前期付款、里程碑付款,并存在利润分成机制 [63] 问题11:Optune获得间皮瘤第二个适应症的重要性 - 间皮瘤批准是肿瘤电场治疗技术在脑外的首次验证,对该技术是强有力的验证;间皮瘤属于肺癌和肺部疾病,其成功对非小细胞肺癌的LUNAR试验有积极影响,中国肺癌市场规模巨大 [67][68] 问题12:ZEJULA在中国已进入的药房数量及年底目标 - ZEJULA在中国上市时,有150名全职销售人员负责覆盖,目前已覆盖约800 - 900家医院,涉及约5000 - 6000名医生;公司已进入一些重要市政城市的报销体系,期待今年晚些时候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71] 问题13:ZEJULA未在乳腺癌领域投入更多精力的原因及内部研发产品的重点和里程碑预期 - 公司正与合作伙伴GSK密切合作,探索niraparib的额外适应症扩展机会,乳腺癌是其中之一;今年是关键一年,公司目标是启动一到两个新的全球IND患者招募,并将随着IND申请的推进提供更多细节;内部研发产品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DNA损伤反应和修复以及致癌信号传导三个领域 [75][77] 问题14:抗感染药物EXT2514的情况及生物制剂的制造计划 - 对于小分子API,公司从不同供应商获取,不将其作为核心专长;对于Entasis引进的项目,公司打算自行商业化;生物制剂方面,如PD - 1和margetuximab,初期将进口,之后可选择自行扩大制造设施或与CMO合作 [81][83][84] 问题15:Ripretinib的机会、时间安排以及与Deciphera合作受COVID - 19的影响,以及COVID - 19带来的近、长期结构性变化 - 公司预计利用INVICTUS数据进行中国四线GIST的监管提交,并进行桥接研究,预计新冠疫情不会对该产品产生影响;短期来看,新冠疫情在受影响地区对销售和临床招募造成干扰;中期有望复苏;长期而言,公司凭借强大基本面和充足现金储备,将更具效率和灵活性 [86][87] 问题16:之前提到的因COVID - 19而幸运完成招募的试验具体是哪些 - 一个是二线卵巢癌维持治疗研究,已进入数据挖掘阶段;另一个是去年11月完成招募的一线卵巢癌维持治疗研究 [90] 问题17:MGD013在哪些方面最有可能显示活性 - 公司认为该问题由MacroGenics回答更合适,但公司已公开了MGD013和niraparib在胃癌的联合试验 [94]
ZAI LAB(ZLAB) - 2019 Q4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0-03-19 22:15
产品与研发进展 - Zai Lab在中国大陆推出的ZEJULA®是首个也是唯一的类别一PARP抑制剂,每年在中国有52,000个新诊断病例的市场机会[5] - Niraparib在一线卵巢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无论生物标志物状态如何均有益处,整体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0.62[12] - Ripretinib在INVICTUS试验中显示出显著的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3个月,相比安慰剂组的1.0个月,p值小于0.0001[17][18] - Margetuximab在二线胃癌的研究中显示出52%的客观缓解率(ORR),而标准治疗的ORR为28%[20] - Tumor Treating Fields在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GBM)中实现了5年生存率的翻倍,预计2020年上半年在中国获得批准[15][16] - Zai Lab的研发管线中有4个临床阶段资产,已在中国、香港和澳门推出2个产品[6] - Zai Lab计划在2020年提交2个全球IND申请,持续增强其发现努力[21] - Zai Lab的NMPA已接受其一线卵巢癌的sNDA申请,并获得优先审查[12] - Zai Lab的晚期创新管线涵盖多种治疗领域,正在进行多个临床试验,涉及每年超过1,000,000名患者的肿瘤类型[16] - Niraparib在中国获得NDA批准并已上市,用于二线卵巢癌治疗[33] - Tumor Treating Fields的监管档案已被NMPA接受,旨在获得创新医疗器械的认证[33] - Margetuximab将在中国启动一线胃癌的全球研究[33] 财务状况 - 自公司成立以来,总净收益为9.592亿美元[31]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2.764亿美元[31] - 2020年1月的后续融资带来了2.813亿美元的额外现金收益[31] - 2018年净亏损为1.391亿美元[31] - 2019年净亏损为1.951亿美元[31] - 自成立以来的总资金使用额为4.08亿美元[31] 市场与合作 - Zai Lab在中国的商业足迹显著,已与6个全球共同开发的许可交易[8] - 公司在中国管理超过3000家医院的上市[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