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2025年三油两粕产业链白皮书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27 12:33
2024年行情回顾 - 油脂板块上半年窄幅震荡,下半年棕榈油领涨,豆油运行区间7000 - 9100元/吨,菜籽油7400 - 11000元/吨,棕榈油最高10344元/吨,最低6732元/吨[3][38] - 双粕板块价格重心下移,豆粕主力合约最高3659元/吨,最低2766元/吨,菜粕主力合约最高2963元/吨,最低2116元/吨[3][38] - 植物油累计成交量1135511319手,月均47312971.63手,累计成交额923602.1767亿元,月均38483.4240亿元,平均月末持仓量40642774.18手;双粕累计成交量1326219311手,月均55259137.96手,累计成交额418626.6138亿元,月均17442.77558亿元,平均月末持仓量83746276.04手[42][44] 产业链供需格局 - 全球油料供应充足,植物油供应偏紧,大豆、油菜籽和棉籽产量居前,大豆、棕榈油、菜籽油贸易量占比高[5][45] - 2024年全球7大油籽产量达6.9亿吨,同比增4.5%,其中大豆产量4.22亿吨,同比增6%,油菜籽产量8707万吨,同比增0.1%,棕榈油产量8018万吨,同比增3.7%[50] - 2025年全球植物油库销比或缩窄,供应更紧张,印尼生物柴油使用添加量增加,出口预计缩减超200万吨至2300万吨[53] 消费格局 - 印度植物油期末库存下滑,或加大采购;中国植物油进口量约780万吨,消费集中在餐饮,豆油消费达1880万吨,菜籽油960万吨,棕榈油580万吨,花生油330万吨[67][68][72] -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收缩,2024年前三季度猪饲料产量10229万吨,同比降6.8%,豆粕需求减少;水产养殖规模稳中有增,2024年产量7116万吨,较2023年增3.6%,菜粕需求稳定增加[73][74][76][77] 2025年展望与策略 - 植物油走势受棕榈油影响大,或分化,豆油运行区间6630 - 9100元/吨,棕榈油8000 - 11000元/吨,菜籽油7380 - 11000元/吨;双粕承压供应,豆粕运行区间2430 - 3580元/吨,菜粕1900 - 2600元/吨[5] - 关注豆棕、菜棕价差修复扩大机会,豆菜粕价差先收窄后扩大机会,以及豆粕正套和反套机会[91][93][95] - 棕榈油关注逢低买看涨期权,供给增加和库存回升时逢高买看跌期权;豆粕在美国农业部2月论坛后逢低买看涨期权,9月美豆收获产量明确时逢高买看跌期权[96][99]
四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宏观经济专题报告20250117 V2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19 12:33
宏观经济 - 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预期的5.1%,三季度同比增长4.6%[1] - 2024年全年GDP不变价同比增长5%,实现年初目标[1] - 四季度GDP环比增长1.6%,三季度环比增长0.9%[1] 固定资产投资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低于市场预期的3.4%[2] - 广义基建投资(含电力)同比增长9.1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2%[2] -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6%,1-11月同比下降10.4%[2] 工业生产 - 2024年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76.2%,高于三季度的75.1%[2] -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高于市场预期的5.5%[2] 消费与服务业 -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高于市场预期的3.5%[3] - 四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前三季度的4.7%[3] 房地产 - 2024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销售额同比下降17.1%[10] - 12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4%,国内贷款同比增长27.2%[14] 出口 - 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0.7%,高于市场预期的7.1%[19] - 12月中国出口美国同比增长15.59%,出口欧盟同比增长8.76%[19]
市场快讯-央行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20250110)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10 12:33
央行政策调整 - 央行宣布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以应对国债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1] - 央行自2024年8月开始在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8月净买入1000亿元,9月、10月、11月均净买入2000亿元,12月净买入3000亿元[1] - 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旨在实现国债供需平衡,并对较低的国债收益率发出风险提示[1] 市场反应 - 今日消息宣布后,国债期货市场全线大幅低开,但随后震荡上行,跌幅有所收窄[2] - 10年期国债现券收益率在2024年11月末为2.02%,12月至今年1月3日连续上涨,一度跌破1.60%[1] - 国债连续上涨已提前体现降息预期,收益率触底回升,未来收益率下行依赖于更多降息预期[2] 央行工具 - 央行还有其他多项工具可供选择,包括降准、增加公开市场逆回购、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国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1] - 央行此次只是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未来债券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可随时重新开展[1]
天气升水难炒作 双粕底在何方?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09 12:33
全球大豆供需与价格趋势 - 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连续三年宽松,导致国内外豆类价格持续下滑[1] - 巴西2024/25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到1.7028亿吨,创历史记录[18] - 阿根廷2024/25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下调至5191万吨[18] 天气因素与市场炒作 - 阿根廷干旱天气一度推动美豆期价上冲1000美分,但随后降雨导致价格回落[2] - 拉尼娜现象预期偏弱,南美天气升水炒作难以展开[8] 国内双粕供需状况 - 国内豆粕库存量为67.9万吨,环比下降6.42%[12] - 国内菜粕库存量为5.2万吨,环比下降17.20%[12]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油菜籽进口量预计达到53.5万吨,菜粕进口量预计达到65万吨[14] 巴西贴水与豆粕价格 - 巴西大豆贴水目前为37美分/蒲式耳,预计2-3月间将跌至负值[18] - 国内豆粕2505合约价格2646元/吨,预计跌破2500元/吨后底部出现[18] 操作建议 - 双粕单边操作建议逢高沽空[21] - 套利操作建议关注豆粕菜粕价差阶段性做扩[21]
新糖上量VS天气忧虑 短期郑糖上下两难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08 16:33
产量与销量 - 2024/25榨季国内食糖产量预计达到1100万吨,同比增加100余万吨[2] - 截至2024年12月末,国内已生产食糖440.34万吨,同比增加120.83万吨,增幅达37.82%[2] - 全国累计销糖249.94万吨,同比增加80.12万吨,增幅达到47.18%[2] - 累计销糖率为56.76%,同比增幅达3.61%[2] 产区情况 - 广西、云南和广东分别产糖275.14万吨、32.69万吨和11.63万吨,同比增加48.21%、82.73%和13.57%[3] - 新疆和内蒙古产区分别产糖59.17万吨和54万吨,同比均有小幅增加[3] 天气影响 - 广西蔗区持续干旱,桂中和桂南地区干旱风险达到高度等级[4] - 未来一周南方蔗区降水依然偏少,旱情难缓解[5] - 持续干旱可能影响甘蔗糖分积累,新季制糖总量能否达到1100万吨预测目标存疑[7] 市场展望 - 郑糖期价重心在5900—6000元/吨之间波动,短期呈区间运行态势[8] - 后市需关注官方产销数据及蔗区天气情况,操作建议高抛低吸[8]
2025年生猪价格驱动路径推演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07 16:33
猪周期特征变化 - 2018年非瘟后猪周期波动频率加快,2022年生猪价格在7个月内从12.76元/kg涨至27.66元/kg,随后4个月内跌至14.92元/kg[9] - 2024年猪价波动幅度较2022年明显收窄,养殖行业集体理性行为熨平了猪价高点和低点[11] - 非瘟后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加快,2024年规模化养殖占比超过70%,同比提高2%[7] 生产效率与产能调整 - 2021年6月全国生猪产能提前半年恢复至非瘟前水平,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保持在农业农村部正常保有量之上[5] - 2021年PSY为21.21,2024年提升至24.5,生产效率持续提升[5] - 2024年农业农村部将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下调至3900万头[6] 2025年生猪价格驱动因素 - 2025年原料价格预期低位运行,集团企业预期养殖成本降至13元/公斤以下,头部企业预期降至12元/公斤[13] - 2024年二季度开始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回升,11月末存栏增加至4080万头,环比增长0.17%,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14] - 2025年二育群体预计将继续灵活进场参与,生猪出栏体重难以明显下降[17] 行业集中度与抗风险能力 - 非瘟后养殖行业集中度提升,2024年规模化养殖占比超过70%,规模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7] - 规模企业通过金融工具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猪价阶段性下跌已不能完全驱动集团企业去产能[8]
2025年:中美基钦周期共振冲顶--从经济四周期配置大类资产1月篇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02 12:33
经济周期 - 美国基钦周期上行期大概率至2025年四季度,中国本轮基钦周期上行期大概率至2025年三季度[2][8][9][18][50] - 美联储本轮降息大概率2025年三季度结束,最快2025年底加息[2][12][50] 中美关税 - 美国关税战分四轮,第一轮春季加征10%,第二轮四季度加征20%至50%,第三轮2026年夏季加征至70%,第四轮2026年底或2027年初加征至100%[10][24][25][55] - 第一轮对中国外需压力小,第二轮压力大,第三轮和第四轮是美国单边理想[10][25][56] 房地产市场 - 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K型分化阶段,一线和强二线有望2025年回暖,弱二线以下难言回暖[57][98] - 2025年房地产投资有望不再拖累中国经济增速[28][58] 资产配置 - 中国权益市场延续震荡上行慢牛行情,2025年可能由慢牛转快牛,夏季或转市场中性策略[2][40][67][68][80][83][100] - 大宗商品价格欠缺一轮上升浪,文华工业品指数横盘蓄势,春节后或发力[33][35][62][66][94][108] - 黄金白银是对冲全球二次通胀最佳工具,2025年黄金向3000美元上方进发具高确定性[2][91][92][94] - 长久期国债大概率出现踩踏风险[2][76][90][94] - 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呈弹性防御局,中美关税博弈时可能滑向7.50元,7.80 - 8.00元是最后防线[79][93][94] 其他 - 中国科技企业在AI竞争中有望胜出,前沿军事技术已领先美国[41][43][70][72][101][102] - 2025年财政大年,赤字率有望上调至4% - 4.5%,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增至3万亿[119]
2025年上半年股指运行节奏展望
格林大华期货· 2025-01-02 12:33
春节前市场表现 - 12月10 - 25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34%降至0.90%,降40个基点,使高股息板块性价比凸显,场外资金涌入,推升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平台位[3][5] - 春节前,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平台底部有望逐步抬高[8] 地方政府专项债 - 12月25日国办印发意见,经济发达省份专项债自发自审,付息还款省级统筹,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推动地方进入新一轮债务扩张[6][11] - 新兴产业在专项债驱动下将井喷式增长,股市表现为科创风、成长风[7] 2025年上半年股指运行节奏 - 1月20日美国共和党总统任职,至2月底前中美关税博弈有波动影响,但加征10%关税实质影响小,市场有望强势震荡[13] - 3月后两会政策明朗、中美关税博弈落地、各地新开工加速,股指有望慢牛上涨[9] - 5月股市财富效应显现,场外资金加速流入,市场有望向快牛转化,中证1000指数弹性更高[14] - 美联储大概率2025年夏季结束降息,全球金融环境变化,中美利差和海外资金流动改变[14] - 6月可择机将慢牛策略转向市场中性策略[15]
全方位扩内需应对大国竞争 -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格林大华期货· 2024-12-13 12:33
财政政策 - 2025年财政赤字率预期从3%扩大到4%左右[1][3] - 超长期特别国债从1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其中1万亿元用于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2万亿元用于重大工程投资、消费补贴和民生保障[1][3] -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预期在2024年4万亿元基础上增加0.5万亿元-1万亿元[1][3] 货币政策 - 央行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预期从1.5%下调40个基点[1][4] - 货币政策将锚定价格目标,宽松幅度具有更大想象空间[1][5] 消费与投资 - 以旧换新政策将继续,品类、范围和支持金额预期扩大[1][6] - 基建投资需提高效益,城市更新是重要方向[1][6] - 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4万亿元,2025年预期增加0.5万亿元-1万亿元[1][3] 科技创新 - 人工智能领域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1][7] -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7] 房地产市场 - 稳住楼市被视为经济企稳的关键,未来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8][9] - 2024年新增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目标预期扩大[8][9] 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9]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9]
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可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格林大华期货· 2024-11-15 16:33
固定资产投资 - 1 - 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略低于市场预期3.4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3%[1][2] - 1 - 10月广义基建投资(含电力)同比增长9.35%,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4.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2] 房地产市场 - 1 - 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8%,销售额同比下降20.9%,降幅均有缩减[1][3] - 10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0.4%,二、三线城市降幅收窄,11月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指数小幅回落[1][4] - 1 - 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9.2%,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6%,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4%,竣工面积同比下降23.9%[5] 工业与进出口 - 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略低于市场预期,官方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之上[1][6] - 10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2.7%超预估,进口同比下降2.3%,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行[1][6] 消费与就业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超预期,部分商品零售额受政策带动增长[1][7] - 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0%,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有下降[1][9] 经济展望 - 10月经济增长环比9月转暖,多项逆周期政策发力,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可期[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