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北大化
icon
搜索文档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批捕,1元购壳资本游戏告终
华夏时报· 2025-11-14 17:15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批准逮捕,涉案性质已进入司法程序新阶段 [2] - 徐晰人于2024年12月以“1元购壳”方式入主公司,仅用3300多万元便获得市值近40亿元的上市公司控制权 [2][3] - 徐晰人履职异常信号始于10月24日公告其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职,五天后披露已被刑事拘留 [2] 公司战略与品牌变更 - 公司加速“去北大化”进程,董事会审议通过名称变更议案,明确与北京大学已无股权关系,新名称不得含有“北大”等类似字号 [4][5] - “去北大化”直接导致公司与最大客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终止合作,该客户2024年实际采购金额达11.23亿元,占公司药品流通收入的78.15% [5] - 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终止合作后,其主营业务自2025年6月以来已基本中止 [6] 财务与业绩影响 - 终止合作预计导致2025年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 [6] - 从2026年起,营收减少规模将扩大至约10.27亿元,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以2024年审计数据为基准相当于公司近一半营收和利润 [6]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 [6] - 市场反应激烈,8月12日公司股价逆势大跌,收盘跌幅达7.36% [6] 业务转型与挑战 - 面对收入窟窿,公司将资源向医药制造业务倾斜,拟以现有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子公司,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 [7] - 2024年药品制造业务收入为6.2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30%,毛利率为57.47%,远高于药品流通业务的13.48% [7] - 制药业务以仿制药为主,多款产品已纳入集采,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较上年下滑11.23个百分点,反映行业竞争加剧 [7] - 公司长远转型方向为逐步向高端制剂和创新研发转型 [7]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2025年以来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监事、非独立董事、原董事长及原总裁等多位高管辞职或更替 [8] - 徐晰人迅速安插亲信,其本人接任董事长、总裁,引入的董事中除一人外均无医药行业从业经历,引发市场对专业能力的质疑 [8] - 公司遭遇离退休员工集体抗议,涉及住房问题、福利待遇问题,有媒体报道此前发放多年的离退休补偿未再兑现 [8]
突发!知名上市公司董事长,被批捕
中国经济网· 2025-11-13 21:57
11月12日,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经有关部门核实,获悉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重庆市 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北大医药表示,公司董事陈岳忠根据授权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根据授权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 职责。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 公开资料显示,徐晰人出生于1979年4月,浙江台州人,硕士学历,现任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大医 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他曾任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2006年成立新优势产业集团。 北大医药官网显示,北大医药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于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22年,中国平安 通过平安人寿控股新方正集团,北大医药成为旗下成员企业,2024年12月,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 伙)通过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西南合成100%股权,间接取得北大医药的控股权,徐晰人成为公司实际 控制人。 业绩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北大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减少19.76%;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 ...
000788,董事长被批准逮捕!涉嫌刑事犯罪
证券时报· 2025-11-12 23:30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1] - 该事件始于10月25日,徐晰人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职并授权他人代行职责,后于10月29日公告其被刑事拘留 [1][2] - 目前公司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公司称控制权未变,董事会运作及生产经营正常 [1][2] 公司控制权与股权结构 - 公司历经控制权变更,2022年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控股新方正集团,公司成为其成员企业,2024年12月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合伙企业通过收购间接取得公司控股权,徐晰人成为实际控制人 [2] - 公司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徐晰人,北京大学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且双方已无股权关系,公司正启动名称变更工作以实现"去北大化" [3]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核心领域包括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慢病类,拥有药品批文166个,首仿药批文13个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减少19.76%,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加4.31% [3]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抓前,警方去集团厂区调查过,内部人士:集团资产被其处置,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36氪· 2025-11-11 10:31
公司控制权变更与高层动荡 -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其控制的新优势国际以1元象征性价格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北大医药,同时新优势国际以3300万元对价接手方正系对合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享有的23.92亿元债权 [6] - 徐晰人入主后,北大医药董事会、监事会经历人事巨震,包括监事徐伟钰、董事任甄华、张勇、董事长齐子鑫先后辞职,董事毛润被直接罢免,代表前实控人平安、方正体系以及合成集团原有势力的众多高管在半年内纷纷离场 [9] - 2025年10月17日,徐晰人在上海机场准备出境时被重庆警方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带走刑事拘留,截至发稿,相关部门尚未正式披露具体缘由 [17][19]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影响 - 北大医药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11%,原管理团队带领公司取得历史最好业绩,最普通员工年终奖能拿到1.5万元 [8] - 因“去北大化”要求,北大医药子公司北医医药与第一大客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到期后未续签,导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年末可能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8.99%)的风险 [32] - 2025年第三季度,北大医药营收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母净利润为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去北大化”的影响已开始体现 [32] 员工关系与历史遗留问题 - 徐晰人入主后,合成集团员工不满情绪增加,表现为取消节日福利和高温补贴,2025年下半年以“专项岗前培训”为由对待岗员工进行“优化”,未参加培训者被告知将“不予计发工资且有权解除劳动关系” [6][14] - 2025年6月袁平东辞职后,公司及大股东西南合成部分离退休人员近百人以住房问题、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持续围堵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此外,北大医药自2025年3月以来有10多个劳动争议案件处于一审中 [9][10] - 合成集团存在历史遗留的员工安置问题及寸滩厂区一块烂尾土地,该地块原计划开发为“北大资源·江山名门”项目,但剩余500多亩土地至今烂尾,相关土地补偿款未用于专项领域 [12][28][31] 资产处置与资金流向疑点 - 合成集团内部人士分析,徐晰人被调查的深层原因可能指向其入主后的资金运作及资产处置,包括处置原由合成集团控股80%的东渝水厂资产,涉及数千万元回款被转出,以及出售长江制药厂资产获得四五千万元资金也被转出 [17] - 财新报道指出合成集团账上存在一笔通过他人代持的股权资产,徐晰人取得控制权后将其暗中处置,资金流向不明,北大医药2003年至2024年年报显示重庆长江制药厂一直是其重要股东,持股比例在1.2%以上,但在2025年半年报及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不见其踪影 [18] 实控人背景与交易结构 - 徐晰人入主前公开信息较少,曾任职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浙江部主任,直接或间接控制净资产大于1000万元的核心企业包括湖上财务公司、新优势产业集团等6家,其控制的新优势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在2016年由5000万元骤增至10亿元 [20][21][23] - 投行人士分析,徐晰人控制的新优势国际用3300万元现金获得了当时8.7亿元市值的股份并取得北大医药控制权,杠杆率极高,这种交易背后往往是目标公司或其持有的核心资产存在重大瑕疵、隐性债务或巨大经营风险 [27]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抓!1元入主后进行“人事大清洗”,“优化”待岗员工,内部人士:集团资产被其处置,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23:08
公司控制权变更 -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其控制的新优势国际以1元价格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北大医药,同时以3300万元对价接手方正系对合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享有的23.92亿元债权 [7] - 该1元收购方案引发市场负面反应,公告后5个交易日北大医药股价下挫约15% [7] - 徐晰人入主前背景神秘,公开信息显示其曾任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浙江部主任,控制净资产大于1000万元的6家核心企业 [21] 管理层与人事变动 - 徐晰人入主后,北大医药董事会、监事会经历人事巨震,包括监事徐伟钰、董事任甄华、张勇、董事长齐子鑫先后辞职,董事毛润被直接罢免 [11] - 2024年6月24日,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并创利润历史最高水平的董事兼总裁袁平东辞职,其在公司任职近10年 [11] - 频繁的人事变动激化了员工不满情绪,基层员工对前任管理团队取得的业绩认可度高,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11%,普通员工年终奖达1.5万元 [11] 员工关系与福利问题 - 徐晰人入主后,合成集团取消员工节日福利和高温补贴,引发老员工不满情绪增长 [8] - 2025年下半年,公司以"专项岗前培训"为由对待岗员工进行"优化",未参加培训者被告知将"不予计发工资且有权解除劳动关系" [16] - 离退休人员补偿等福利未再兑现,导致近百名离退休人员围堵经营办公场所,公司公告称事态尚无解决迹象,今年3月以来有10多个劳动争议案件处于一审中 [12][17] 资产处置与资金疑点 - 内部人士指称徐晰人通过处置东渝水厂和长江制药厂资产转走资金,东渝水厂资产处置涉及数千万元回款,长江制药厂资产出售涉及四五千万元 [18][19] - 财新报道指合成集团账上一笔通过他人代持的股权资产被徐晰人暗中处置,资金流向不明,重庆长江制药厂原为北大医药重要股东(持股1.2%以上)但在2025年半年报和三季报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19] - 2025年10月17日,徐晰人在上海机场准备出境时被重庆警方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带走 [18] 业务经营影响 - 徐晰人入主后推进"去北大化",公司名称变更条款要求120天内完成但未如期推进 [32] - 北大医药子公司北医医药与第一大客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到期后未续签,导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年末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营收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28.99%)的风险 [33] - 去北大化影响已在2025年第三季度体现,当季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母净利润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33] 历史遗留问题 - 合成集团存在员工安置历史旧账,2003年被方正收购前就存在债务与冗员问题,历经多次重组和工厂搬迁仍未解决 [14][16] - 寸滩厂区一块1000多亩工业土地变更为民用地后开发烂尾,其中500多亩土地至今未开发,相关土地补偿款未用于专项的地质灾害治理和职工房拆迁安置 [29][32] - 公司经历从西南合成制药厂到北大方正、中国平安及徐晰人实控的多次动荡,基层员工期望扎扎实实抓生产保障工作 [33]
北大医药董事长徐晰人被抓前,警方去集团厂区调查过!内部人士:集团资产被其处置,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21:44
公司控制权变更 - 2024年12月,徐晰人通过其控制的新优势国际,以1元象征性价格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持有的合成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北大医药,同时以3300万元对价接手方正系对合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享有的23.92亿元债权 [8] - 该“1元收购方案”公告后5个交易日,北大医药股价下挫约15% [8] - 新优势国际用3300万元现金获得当时8.7亿元市值的股份,并取得北大医药控制权,杠杆率极高 [33] 管理层与人事变动 - 徐晰人入主后,自今年1月开始,北大医药董事会、监事会经历人事巨震,监事徐伟钰,董事任甄华、张勇,董事长齐子鑫先后辞职,董事毛润被直接罢免 [11] - 6月24日,北大医药时任董事兼总裁袁平东辞职,其在公司任职近10年,带领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并创下利润历史最高水平 [11] - 代表前实控人平安、方正体系以及合成集团原有势力的众多高管在半年内纷纷离场,由与徐晰人关系密切的新面孔取代 [11] 员工关系与劳资纠纷 - 2025年春节后,合成集团员工不满情绪增多,表现为没有节日福利、取消高温补贴 [9] - 徐晰人以“专项岗前培训”为由,对仍处于待岗状态的众多员工进行“优化”,未参加培训者被告知将“不予计发工资且有权解除劳动关系” [16] - 离退休人员近百人以住房问题、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围堵、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冲击公司门禁 [12] - 北大医药今年3月以来有10多个劳动争议案件处于一审中 [12] 资产处置与资金流向疑点 - 内部人士分析徐晰人被调查的深层原因可能指向其入主后的资金运作及资产处置,涉及转走东渝水厂资产处置的数千万元回款 [21][22] - 长江制药厂资产被指以四五千万价格出售,资金被转出,同时合成集团账上一笔通过他人代持的股权资产被暗中处置,资金流向不明 [22] - 在北大医药2025年半年报、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此前一直持股比例在1.2%以上的重庆长江制药厂已不见踪影 [22] 实际控制人背景 - 徐晰人入主前公开信息较少,曾任职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浙江部主任,直接或间接控制净资产大于1000万元的核心企业6家 [26] - 其控制的核心企业包括湖上财务公司、新优势产业集团、新优势控股公司等,业务涉及财务管理、并购重组、投资管理、建筑施工等 [27] - 从公开信息看,徐晰人没有直接参与医药行业的经验,其关键合作方为台州民营企业家、浙江九洲药业实控人花轩德 [28] 历史遗留问题 - 合成集团存在员工安置、寸滩厂区烂尾土地及污染治理等历史遗留问题 [35] - 寸滩老厂及周边1000多亩工业土地变更为民用地后,开发项目“北大资源·江山名门”一期后烂尾,剩余500多亩土地至今未开发 [39] - 由于项目烂尾,相关土地补偿款并未用于地质灾害治理、职工房拆迁安置等专项领域 [39] 业务经营与财务影响 - 根据徐晰人签下的切割条款,其入主后120天内需完成公司名称变更,去除“北大”等字样,但该事项未如期推进 [40] - 北大医药子公司北医医药与第一大客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今年5月到期后未续签,导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年末可能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占最近一期归母净利润的28.99%)的风险 [40] - 北大医药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母净利润为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40] - 作为对比,在徐晰人入主前的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11% [11]
董事长被刑拘,北大医药易主后风波不断
贝壳财经· 2025-10-31 20:26
核心事件概述 - 北大医药董事长兼总裁徐晰人因被刑事拘留而无法正常履职,公司尚未知悉调查进展及结论 [1] - 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董事会运作正常,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 [1] - 徐晰人上任不足一年,其实际控制人身份尚不足一年,当选董事长仅半年左右 [2] 公司控制权与管理层变动 - 2024年12月,新优势国际通过收购合成集团100%股权间接取得北大医药控股权,徐晰人成为实际控制人 [3] - 股权变更对价为1元股权及3300万元受让23.92亿元债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层经历洗牌,多名董事、监事及原董事长辞职,徐晰人于2025年4月出任董事长,7月被聘任为总裁 [3] 公司“去北大化”进程 - 公司经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北京大学已不再为实际控制人,与北京大学无股权关系 [4] - 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需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新名称不得含有“北大”等类似字号 [4] - 2025年8月,公司审议通过议案,拟逐步完成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名称变更工作 [5] 业务与财务状况影响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第一大客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到期后终止合作 [6] - 2022-2024年,与该医院的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8.14亿元、9.86亿元、11.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9.19%、44.94%、54.51% [6] - 合作终止导致北医医药自2025年6月起主营业务已基本中止,面临关停并转风险 [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占28.99%) [7] - 预计自2026年起营业收入减少约10.27亿元(占49.85%),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占49.78%) [7] -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著下滑: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下降48.0%;归母净利润3569万元,同比下降18.0%;扣非归母净利润2794万元,同比下降35.1% [7] 当前状况与未来挑战 - 针对董事长被刑拘原因、业务合作终止后的应对措施及子公司处置方案等关键问题,公司截至发稿未对媒体问询作出回复 [8] - 公司面临失去核心客户后收入大幅下滑及子公司经营中止的严峻挑战 [6][7]
北大医药痛失核心客户收入或减6亿 加速“去北大化”徐晰人履新半年被刑拘
长江商报· 2025-10-31 07:55
公司重大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暂时无法正常履职 [1][4] - 徐晰人通过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22.22%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4] - 徐晰人担任公司董事长仅有约6个月时间,于2025年4月被选举为董事长,7月被聘任为总裁 [2][6] 控制权变更与“去北大化”进程 - 北京大学现已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公司与北京大学已无股权关系 [2][8] - 为明确控股关系,公司拟逐步完成及相关子公司的名称变更工作,以实现“去北大化” [2][8]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已正式更名为“北京新优势医药商业有限公司” [8] 核心客户流失与经营风险 - 全资子公司北医医药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业务合作已终止,进入交接收尾阶段 [3][7] - 自2021年起,国际医院始终为第一大客户,2024年对其销售额为10.0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8.71% [8] - 失去核心客户导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年末可能面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的风险,约占最近一期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 [3][7] - 自2026年起可能面临营业收入减少约10.27亿元的风险,约占最近一期审计营业收入的49.85% [7] 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同比下降5.04% [3][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15.51% [3][8]
北大医药陷“多事之秋”
北京商报· 2025-10-31 01:06
公司核心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长、总裁及实际控制人徐晰人被刑事拘留,暂时无法正常履职 [1][2] - 公司已授权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2] - 专家认为董事长兼实控人被刑拘将导致公司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出现“权力真空”,管理效率可能下降 [3] 股价市场反应 - 消息披露后,公司股价低开4.05%,当日收跌6.97%,报5.74元/股 [1][2] 实际控制权变更背景 - 徐晰人旗下企业新优势国际于2024年12月通过收购公司控股股东合成集团100%股权入主公司 [3] - 收购方式为“低价收购+承接债权”,即以1元收购合成集团100%股权,并承接约23.92亿元债权(实际支付3300万元) [3] 公司品牌与客户关系重大变化 - 根据协议,公司需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名称变更,新名称不得含有“北大”或类似字样,即“去北大化” [4][5] - 公司与第一大客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已于2024年5月终止 [5] - 2024年公司对北大国医的销售额为10.04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高达48.71% [5] 终止核心客户合作对业绩的财务影响 - 预计自2024年6月至2025年末,公司销售收入将减少约6亿元(占最近一期审计营业收入的29.13%),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占归属净利润的28.99%) [5] - 自2026年起,公司营业收入可能减少约10.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85%),净利润可能减少约6869万元(占归属净利润的49.78%) [5][6] 近期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约为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归属净利润为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7]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归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31% [7] 公司面临的其它经营挑战 - 2025年6月底,公司及大股东部分近百名离退休人员持续冲击、围堵公司经营办公场所,严重干扰正常办公秩序 [1][7] - 公司第二大股东北大医疗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787.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 [8]
北大医药董事长兼总裁徐晰人被刑拘
国际金融报· 2025-10-30 23:36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4.31%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47.95%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3568.67万元,同比下降18.04% [1] - 因终止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合作,预计2025年营收减少约6亿元,2026年营收或减少10.27亿元,净利润也将下跌 [7] 管理层变动与公司治理 - 董事长、总裁徐晰人于10月29日被刑事拘留,无法正常履职 [3] - 董事陈岳忠被授权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常务副总裁余孟川被授权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3] - 2024年上半年管理层出现大换血,包括监事、董事、董事长等多位高管因个人原因辞职 [3] - 徐晰人于2024年4月被选举为董事长,同年7月成为公司总裁 [3] 控制权变更与战略调整 - 徐晰人于2024年12月通过收购西南合成100%股权及受让约23.92亿元债权,间接掌控公司22.22%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 [3] - 公司经历两轮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北京大学已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双方无股权关系 [6] - 公司正在推进“去北大化”进程,包括启动名称变更工作 [6] - 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于2025年5月到期后终止业务合作 [6] 市场表现与业务概况 - 受高管被刑拘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单日盘中一度大跌8.59%,最终报收5.74元/股,跌幅6.97%,总市值34.21亿元 [3] - 公司是原料制剂一体化仿创型医药科技企业,拥有药品批文166个,首仿药批文13个,核心领域包括抗感染、镇痛类、精神类、慢病类 [6] - 徐晰人名下关联46家企业,涉及投资、文化、机电、公关、交通等多个领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