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关系
搜索文档
秘鲁决定与墨西哥断绝外交关系
央视新闻· 2025-11-04 05:51
地缘政治事件 - 秘鲁于当地时间11月3日决定与墨西哥断绝外交关系 [1] - 断交的直接原因是墨西哥启动了向前秘鲁总理查韦斯提供庇护的程序 [1] - 秘鲁外交部长将墨西哥此举定性为不友好的举动 [1]
哥伦比亚总统:对美国“不会让步”
环球时报· 2025-10-22 06:51
外交关系与贸易协定 - 哥伦比亚外交部召回驻美国大使丹尼尔·加西亚-培尼亚并决定让其暂时留在波哥大 [1] -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表示两国自贸协定因美国政府单方面决定征收10%关税而实质性暂停 [1] - 特朗普政府停止对哥伦比亚援助并威胁加征关税 [1] 双边摩擦与事件 - 自特朗普今年1月再度执政以来两国在移民、关税、禁毒等问题上摩擦频频 [1] - 7月两国已经各自召回过驻对方使馆负责人9月美国还吊销了佩特罗的签证 [1] 地区影响与观点 - 前美洲对话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希夫特认为美国不再是一个可靠的伙伴 [2] - 希夫特认为特朗普主义可能推动该地区走向进一步的一体化 [2]
哥伦比亚宣布驱逐以色列全部外交人员
新华网· 2025-10-02 10:53
新华社波哥大10月1日电(记者李子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1日宣布驱逐以色列驻该国全部外交人员, 以回应以色列在国际水域拦截"全球坚韧船队"时扣押两名哥伦比亚公民。 据哥总统府当天发布的公告,两名搭乘"全球坚韧船队"船只、在国际水域展开面向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 众人道主义行动的哥伦比亚公民被扣押,哥方一系列措施是对此做出的回应。 以色列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说,以海军当晚在地中海拦截并登上多艘试图突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海上封 锁的船只。以色列媒体报道,对方正是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 佩特罗当天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要求以色列驻哥伦比亚的全部外交人员立即离境,并宣布立即终止哥以 两国自由贸易协定。 自2023年10月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哥伦比亚与以色列关系一直高度紧张。佩特罗多次谴责以色列 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2023年10月底,哥方宣布召回驻以大使。2024年5月,佩特罗宣布与以色列断 绝外交关系,但双方保留领事业务。今年9月29日,佩特罗在内阁会议上表示,哥政府将终止与以色列 的自由贸易协定。 佩特罗表示,这是以色列政府犯下的又一起国际罪行。他已指示哥外交部采取法律措施,要求释放两名 公民, ...
要么退金砖放弃俄油,要么付代价,印度还没妥协,俄先向美提让步
搜狐财经· 2025-09-17 18:21
与上周相比,特朗普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他之前批评美印贸易关系是"一边倒"的严重灾难,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虽然印度已经提出将对美关税降至零, 但这一提议来的太晚,印度早在几年前就应该这么做。美国商务部长也威胁印度,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退出金砖国家组织,否则印度就将支付50% 的关税。 剑拔弩张的美印关税冲突,近日出现好转态势。特朗普周二发文称,他相信美印能够达成降低关税的贸易协议,期待未来几周内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直接会 谈,对于美印来说,达成成功的协议不会有任何困难。 但短短几天时间后,特朗普的口风突然缓和起来,他先是表示,他和莫迪是永远的朋友,他只是不喜欢莫迪正在做的事。随后特朗普又声称,美印有望举行 首脑会晤。要知道,莫迪连9月9日开幕的联合国大会都没参加,就是不想和特朗普碰面。如今特朗普却笃定的说,他很快就能和莫迪见面,这是不是说明, 美印关税谈判已经出现重大突破? 面对美欧联合施加的压力,印度暂时还没有妥协,但俄罗斯却似乎快要顶不住了。9月9日,俄罗斯稀土协会主席迪穆哈梅多夫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 斯愿意和美国达成稀土贸易协议,但前提是取消对俄罗斯的相关制裁。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向美国提出此 ...
波兰驻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领事馆停止运营
央视新闻· 2025-08-29 23:54
外交关系变动 - 波兰外交部宣布驻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领事馆于8月29日终止运营[1] - 领馆负责人移交波兰国徽、国旗及欧盟旗帜至波兰驻俄罗斯大使[1] - 波兰驻俄罗斯大使对俄罗斯撤销领事机构运营许可表示遗憾[1] 外交机构现状 - 波兰在俄罗斯境内仅保留驻莫斯科大使馆和驻伊尔库茨克总领馆继续运营[1] - 俄罗斯于今年7月通报关闭波兰驻加里宁格勒领事馆作为对等反制措施[1] 事件背景与起因 - 波兰外长于5月12日指控俄罗斯关联2024年5月华沙纵火案[1] - 波兰据此决定关闭俄罗斯驻克拉科夫领事馆引发外交连锁反应[1]
莫迪访华前不接美方电话,特朗普揭印度老底,不止损失7架飞机
搜狐财经· 2025-08-27 23:44
美印贸易关系紧张 - 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总计50%关税 其中7月31日宣布加征25%关税 8月6日以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追加25%关税[1] - 关税措施直接影响印度五分之一的出口业务 主要冲击服装 宝石 汽车零部件等关键行业[3] - 关税生效时点正值印度出口企业圣诞节订单关键期 约50%年销售额依赖该时段 目前大部分订单已被取消[3] 印度农业与政治困境 - 印度农业人口占比达50% 农民群体是重要票仓 开放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政治风险[3] - 政府陷入两难境地:让步将损害农民利益 不让步则无法缓解美国关税压力[3] 印美外交摩擦升级 - 特朗普声称在5月印巴冲突中印度损失7架或更多战机 并自称通过电话阻止核冲突[5] - 印度政府始终未正式公布空战损失数据 仅强调"损失原因比数量重要"[5] - 印度否认特朗普促成停火 坚持认为停火是印巴双边谈判结果且源于军事震慑[7] 地缘政治博弈 - 美国在莫迪访华前重提印巴冲突 意图挑拨中印关系并削弱印度谈判地位[7] - 印度陷入战略困境:既参与美日印澳四方机制 又面临美国二级制裁威胁[7] - 印度媒体对华策略存在分歧 部分主张借中国制衡美国 部分担忧失去美国市场的经济损失[9] 双边关系结构性矛盾 - 美印关系矛盾源于特朗普"美国优先"与莫迪"印度利益至上"政策的根本性冲突[9] - 两国均试图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合作关系持续紧张[9] - 印度若坚持"两头吃"策略 将在关税和外交层面陷入更深度困境[9]
美韩元首30分钟会谈将向媒体开放,韩媒担忧:特朗普或公开施压
观察者网· 2025-08-25 22:47
韩美首脑会晤安排 - 会谈安排包括15分钟欢迎仪式和30分钟双边会谈 会谈全程对媒体开放 工作午餐时长和记者会安排未确认 [1] - 双边会谈被描述为对媒体公开的开场仪式而非实质性会晤 [1] - 韩国方面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 缺乏提前确定的固定流程与发言内容 [1] 特朗普行事方式与历史先例 - 特朗普习惯向媒体公开双边会谈 记者提问环节常聚焦美国国内政治及其他国际议题而非两国议题 [3] - 今年2月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晤时 美国副总统万斯当面指责乌克兰不知感恩美国援助 特朗普加入施压导致不欢而散 [3] - 7月特朗普与马科斯会晤时 记者40分钟内集中向特朗普提问其他议题 马科斯仅起背景板作用 特朗普还调侃施压菲律宾关税问题 [4] 美方施压与投资要求 - 美方在峰会前夕要求韩方将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承诺文件化 明确具体内容 [8] - 韩国外长8月21日突然访美 因双方在投资文件化等协调工作上出现紧急问题 [8] - 白宫经济委员会主任称会谈焦点将是造船合作协议 期待造船业大买卖 预告将公布在美投资金额 [9] 接待规格与外交压力 - 美方仅派出国务院副礼宾长与韩裔美军上校迎接 陪同韩方人员仅外交部长一人 欢迎仪式中仅赠送纪念币 [7] - 与2008年李明博访美时小布什亲自迎接的规格形成鲜明对比 [7] - 美国重启驻军费用分摊谈判 要求韩国为驻韩美军支付更多费用 暗示可能重新评估安全承诺包括核保护伞 [10] 韩国应对策略与地缘平衡 - 李在明访美前先访问日本 通过构建稳定韩日关系应对特朗普政府压力 韩日在关税和其他外交领域难以各自为战 [12] - 同期派前国会议长特使团访华 转交亲笔信表达推动中韩关系重回正轨、加强经贸合作诉求 [13] - 韩国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重视韩美同盟但不会忽视对华关系 关键需观察李在明访美时对涉华问题表态 [13] 行业影响与合作前景 - 韩国对波兰、阿联酋、澳大利亚武器出口高速增长 美国内部讨论限制技术转让和企业优先 可能破坏美韩合作项目 [11] - 造船业合作协议成为会谈焦点 李在明计划赠送16世纪韩国龟船模型 解释如何帮助美国造船业扭转颓势 [9] - 缺乏管理紧张关系的机制可能进一步侵蚀美韩同盟信任 影响防务供应商和创新中心发展雄心 [11]
土耳其对以色列相关船只实施全面限制措施
央视新闻· 2025-08-21 19:38
土耳其对以色列海上运输限制政策 - 土耳其对悬挂以色列国旗或由以色列企业拥有的船只实施全面进入限制 [1] - 悬挂土耳其国旗的船只被禁止前往以色列 [1] - 限制范围涵盖所有与以色列有关的货物包括集装箱中转 [1] - 船东需签署声明确认船舶与以色列无业务关联且不承运运往以色列的货物或军事物资 [1] 土以双边关系演变 - 两国关系自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迅速恶化 [1] - 土耳其于2023年11月召回驻以色列大使 [1] - 2024年5月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进出口贸易 [1] - 2024年11月土耳其总统宣布断绝与以色列关系 [1] 历史关系背景 - 土以关系十余年来持续起伏 [1] - 双方曾于2022年8月恢复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实现关系缓和 [1]
特朗普刚和普京谈完,对华态度变了,100%关税暂时不加了?莫迪通告全球,王毅访印正是时候!
搜狐财经· 2025-08-20 14:32
美俄关系动态 -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美军基地进行近三小时会晤 会后特朗普表示目前不会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加征关税 并提到可能在两三周后再讨论该问题 [1] - 会谈未达成具体协议 但气氛积极 双方强调建设性 俄方代表透露俄美关系调整将继续进行 俄罗斯驻美大使希望会晤帮助实现关系正常化 [1] - 美军F-22战斗机为普京专机提供护航 虽无实质协议 但会晤为未来外交互动奠定基础 [3] 美国对俄制裁策略 - 美方推迟对俄罗斯制裁 将制裁作为未来谈判筹码 若与普京达成共识可获更多好处 否则未来仍可施加压力 [2] - 美国推迟对中国和印度等俄罗斯主要经济伙伴的二级制裁 允许这些国家继续从俄罗斯购买能源而不必担心立即受制裁影响 这是美国的重要让步 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供应 [2] 中印外交互动 - 中国外长王毅将于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 时间点与美俄会谈后表态吻合 美方推迟二级制裁为中印提供缓冲期 便于进一步讨论合作 [5] - 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 两国关系积极回暖 2024年领导人喀山会晤为关系重启铺路 6月以来高层频繁互动显示在边界问题和双边合作方面取得进展 [7] - 王毅访问恰逢印度总理莫迪可能赴华参加8月31日至9月1日上合组织峰会 若成行将是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 对中印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7] 国际关系展望 - 未来几周是美俄 俄乌 美印及中印关系的重要窗口期 特朗普与普京会晤或为美俄乌三方会谈铺路 王毅访印可能成为中印关系进一步破冰契机 [7] - 特朗普计划18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 讨论三方会晤可能性 若顺利预计22日举行美俄乌会谈推进对话合作 [1]
国际观察丨印美博弈升级 莫迪为何“硬磕”
新华社· 2025-08-05 21:02
美印经贸摩擦升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大幅提高对印度产品征收的进口关税 并威胁在25%进口关税基础上额外施加惩罚性关税 主要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的行为[1][2] - 印度外交部回应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印俄石油交易立场未改变[1][2] 美国施压动机分析 - 印度对美国存在较大贸易顺差且关税水平较高 成为特朗普政府贸易谈判的焦点 印度拒绝给予美国农业和乳业关税优惠[3] - 美国希望通过施压增加经贸谈判筹码 并借限制俄罗斯油气出口推动俄乌冲突解决 更希望印度从美国购买石油[3] 印度强硬回应原因 - 俄罗斯是印度武器装备主要来源国 进口俄石油价格低廉且有利于稳固印俄关系[4] - 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昂 妥协可能引发不满 且经济增速较快有望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市场潜力提供应对底气[5] 双边关系恶化表现 - 美印关系从年初军售能源合作共识转变为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挑战 印度对美国政策担忧和不信任加剧[6] - 美国与巴基斯坦在加密货币、矿业和石油等领域达成协议 并邀请巴陆军参谋长访美 进一步复杂化美印关系[6] 历史对比与前景 - 印度对美猜忌程度堪比1971年印巴冲突时期 双边关系已遭破坏 不信任可能持续加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