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幸福河湖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淮河流域河湖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及以上等级占比超八成
人民日报· 2025-10-23 12:06
核心观点 - 淮河流域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及以上等级占比达82% [1] 评价工作概况 -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印发通报,总结2021至2024年度淮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价成果 [1] - 评价工作由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5省河长办系统开展 [1] - 完成流域内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共304个河段湖片的健康评价与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1] 主要评价结果 - 淮河流域河湖健康及以上等级河段湖片占比达到82% [1] - 淮河干流、大运河、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高邮湖等重要河湖均处于健康状态 [1]
淮河流域河湖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39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印发《淮河流域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 评价成果通报(2021—2024年度)》,总结淮河流域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成果,呈现流域河 湖健康状况,为深化河湖系统保护治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按水利部部署安排,2021年起,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5省河长办,系统 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与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完成流域内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304个河段湖片的健康评价。 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河湖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及以上等级河段湖片占比达82%。其中,淮河干流、 大运河、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高邮湖等重要河湖均处于健康状态。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2日 1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
淮河流域河湖整体健康状况良好 健康及以上等级占比超八成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5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印发《淮河流域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 评价成果通报(2021—2024年度)》,总结淮河流域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健康评价成果,呈现流域河 湖健康状况,为深化河湖系统保护治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按水利部部署安排,2021年起,淮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5省河长办,系统 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与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完成流域内191个重要及跨省河湖304个河段湖片的健康评价。 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河湖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及以上等级河段湖片占比达82%。其中,淮河干流、 大运河、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高邮湖等重要河湖均处于健康状态。 ...
幸福河湖,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人民日报· 2025-10-21 14:5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自2022年起在全国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明确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到2030年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1] - 31个省份通过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河湖保护治理向"人水和谐"目标转型 [1] - 2025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对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2] 治理措施与成效 -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全部印发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和恢复河湖自然岸线 [1] - 实施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洪湖等湖泊退圩还湖、整治非法矮围,恢复连通湖泊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 [1] - 基本实现对14万条河流、3000多个湖泊、3000多个采砂重点河段、3万个岸线功能分区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 [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河湖面貌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历史性改变,幸福河湖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1] - 政策旨在凝聚幸福河湖共治共管共享合力,让河湖成为润泽民生、寄托乡愁、促进发展的纽带 [2] - 相关举措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2]
幸福河湖,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专家点评)
人民日报· 2025-10-21 06:10
今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对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作出全 面部署,提出"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制度建设,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 凝聚幸福河湖共治共管共享合力,定能让河湖成为润泽民生、寄托乡愁、促进发展的纽带,助力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一些河湖因过度开发,存在水域萎缩、水系不畅、岸线乱占、生态退化等问题。为把握好开 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2022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明确到2030 年,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同时,31个省份以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 湖建设。这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实现了我国河湖保护治理向更高层次 的"人水和谐"目标全面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近几年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河湖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变,幸福河湖成为家门口的"诗与远方"。看岸线,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全部印发实施,最大 限度保留和恢复河湖自然岸线;看水域,实施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
江苏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新华日报· 2025-10-20 09:31
长江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太湖首次实现全年达良好湖泊标准……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 海的省份,江苏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推动全省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变化,探索出一 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协同共生的河湖治理新路径。 制度创新,河长制激活治理"一盘棋" 清晨的苏州长漾,薄雾轻笼,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沿岸步道上,村民姚建强正与老伴悠闲散步,清澈的 湖水与白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相映成趣。"以前这里又脏又臭,现在水清了、景美了,年轻人都愿意回村 发展!"姚建强的感慨,道出了江苏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苏州吴江长漾的智慧调度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的pH值、溶解氧等12项指标,记 录着这个曾因过度养殖而遭受破坏、如今重获新生的湖泊的蝶变轨迹。这片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 发展示范区核心区域的水域,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通过"生态治水、智慧护水、文化兴水、产业富水"的 治理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新动能,带动周边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30余公里外的元荡湖 畔,沪苏两地河长正在开展联合巡查,他们创新的"六个一"工作法——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 一标准、监测一张网、执法一把尺、信 ...
浙江:2030年95%县(市、区)建成全域幸福河湖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1:45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浙江省目标到2027年,全省80%以上县(市、区)达到建成全域幸福河湖目标,并完成90个县(市、区)的幸福母亲河建设,建成1000个高品质水美乡村,15分钟亲水圈覆盖1.8万个社区和村庄 [3] - 浙江省目标到2030年,实现95%的县(市、区)建成全域幸福河湖 [3] - 当前浙江正全力推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以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3] 实施方案与重点任务 - 《加快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助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落实十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强化规划引领协同推进、切实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持续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等 [3] - 持续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的任务包括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水雨情监测预报、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3] - 2023年全省近5万名河湖长协调解决了26.5万个各类河湖问题,有效保障了河湖健康 [4] 实施保障与推进机制 - 浙江省各级河长办和水利部门将从坚持法治引领、加强责任落实、深化改革创新等六方面入手推动幸福河湖建设 [4] - 在强化示范带动方面,水利部门将推广运用衢州市及浦江、天台等地的幸福河湖建设先进经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实践 [4] - 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该省将持续推进水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以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幸福河湖建设 [4]
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江苏“护水”记
新华日报· 2025-10-14 07:22
制度创新与治理体系 - 河长制发轫于江苏,2007年无锡在太湖蓝藻事件后率先实行,2017年和2018年分别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省市县乡河湖长组织体系 [2] - 江苏创新“六个一”工作法,实现省界河湖“无缝共治”,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 [2] - 治理模式推动河湖从“没人管”到“专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转变,并自2017年起连续开展生态河湖行动、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建设行动及河湖保护专项行动 [3] 系统治理与生态修复 - 江苏治水思路实现从“单一治水”到“全域生态”的蜕变,幸福河湖建设是涉及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传承的系统工程 [3][4] - 在长江沿线落实大保护战略,严格管控岸线资源,推进生态修复,开展十年禁渔 [5] - 在太湖启动新一轮4000余万立方米生态清淤,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引江济太,水生态持续好转 [5] - “十四五”以来持续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将其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611条(段)、农村生态河道4.14万千米 [5] 经济发展与生态协同 - 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紧密结合,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6] - 以常州武进区永安河为例,生态改善吸引理想汽车等企业落户,配套新能源产业园集聚上下游企业 [6] - 宿迁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程,完成湿地修复2351公顷、河道岸堤整治184公里,以生态旅游撬动绿色经济 [6] - 连云港石梁河水库通过生态修复催生文旅融合新生机,自2022年起成功举办马拉松、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 [7]
淄博|以河湖之变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大众日报· 2025-10-13 08:49
河湖治理成果 - 红莲湖建成后有效涵养地下水源,成为展示城区形象与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去处 [4] - 马踏湖通过系统治理从“酱油湖”转变为生态胜地,自2022年6月开园运营以来,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特质吸引大批游客 [4] - 马踏湖生态环境改善使白莲藕品质提升,莲藕经销商当前发货量约每天500公斤,客户遍布各大城市 [4] 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 - 临淄区以淄河为纽带打造喜文化小镇,带动周边就业200余人、增收200余万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6] - 喜文化小镇将官道糕点、赵家葡萄、尧王西瓜等特色产品纳入产业链,实现多村共富 [6] - 河湖治理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良好生态环境创造了经济价值 [6]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淄博市配套印发总河长令,计划到2030年年底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幸福河湖75条以上,惠及沿线及周边1000个以上村居 [9] - 全市已建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2条、省级幸福河湖33个、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8个、省级效益河湖样板2个 [7] - 水利部等6部委2024年联合出台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山东省第11号总河长令确定自2025年起实施“万村千河”行动 [9]
青春华章|幸福河湖,精塑江苏悠悠水韵
新华日报· 2025-10-12 15:37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通过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协同共生,探索出有效的河湖治理新路径 [1][2][3] 制度创新与治理体系 - 河长制发轫于江苏,从2007年无锡应对太湖蓝藻事件开始,至2017、2018年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在全国率先形成“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 [2] - 河长制推动河湖治理从“没人管”到“专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转变,并非“挂名制”而是“责任田” [2] - 创新“六个一”工作法实现省界河湖“无缝共治”,具体包括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治理一标准、监测一张网、执法一把尺、信息一平台 [1] 治理行动与阶段性成果 - 2017年开展生态河湖行动,实施水安全保障等8项任务 [2] - 2019年开展“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行动,推动河湖治理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2] - 2021年开展幸福河湖建设行动,提出“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目标 [3] - 2023年以来开展河湖保护专项行动,从“两河两湖”向省骨干河道和重点湖泊延伸,推动历史遗留问题逐步清零、新增问题动态清零 [3] - 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611条(段)、农村生态河道4.14万千米,7条(个)河湖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5] 系统治理与重点区域成效 - 治理思路实现从“单一治水”到“全域生态”的蜕变,幸福河湖建设是涉及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文化传承的系统工程 [3][4] - 在长江沿线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化岸线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岸线资源,开展十年禁渔,江豚成群景象再现 [4] - 在太湖启动新一轮4000余万立方米生态清淤,实施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实施引江济太,桃花水母再现 [4] - 在大运河畔统筹推进治理保护与航运通畅、文化传承,打造运河文化带 [4] - 在洪泽湖滨完成1.9万住家船民、2.7万滩区移民安置,打造“百里画廊”等样板 [4] 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协同 - 幸福河湖建设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紧密结合,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6][7] - 常州永安河水环境改善吸引理想汽车等企业落户武进国家高新区,配套新能源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 [6] - 宿迁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程,完成湿地修复2351公顷、河道岸堤整治184公里,以生态旅游撬动绿色经济 [7] - 连云港石梁河水库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成功举办马拉松、自行车赛等活动,催生文旅融合新生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