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
搜索文档
气象部门预计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央视新闻· 2025-10-31 10:57
气候预测 - 预计秋季后期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持续至2026年初 但持续时间较短 形成拉尼娜事件的概率较低 [1] - 冬季全国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 降水总体偏少 呈"北多南少"分布 [1] - 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风险总体较低 [1] - 冬季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 冷暖起伏大 华东南部 华中东部 华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少 [1]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预计今冬偏暖,但冷暖起伏大
齐鲁晚报· 2025-10-25 11:30
文章核心观点 - 冷冬或暖冬是冬季结束后的事后认定概念,而非预测概念,当前气象部门预测使用“偏冷”或“偏暖”等表述 [1][2] - 尽管拉尼娜事件通常增加我国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偏暖情况频繁发生,今年冬季预计以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冷暖起伏大 [4] -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放大效应,使得西风带减弱,冷空气更易南下,因此全球变暖与寒潮并不矛盾,反而可能导致更极端的寒潮天气 [5][6] 冷暖冬判定标准 - 冷冬/暖冬的判定需在冬季结束后进行,标准为全国超过50%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相应标准 [2] - 判定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等级,全国性冷冬要求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 [2]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6个冷冬,均在2012年之前 [2] 当前及今冬气温状况与预测 - 过去10天,新疆北部、内蒙古、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汉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3℃,局地偏低4℃至5℃ [3] - 预计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4] - 秋季后期预计进入拉尼娜状态,但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也频繁出现偏暖甚至暖冬 [4] 全球变暖与寒潮关系 -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升温明显,中高纬地区温度梯度减小,欧亚大陆上空的西风减弱 [5] - 西风带减弱使圈在极地的冷空气更容易突破,导致冷空气更易向低纬度推进 [5]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可能出现更加极端的寒潮天气 [6]
冷冬不能被预测,预计今冬偏暖但冷暖起伏大
新华网· 2025-10-25 06:20
冷冬与暖冬的判定标准 - 冷冬或暖冬是事后认定概念,需冬季结束后根据超过一半气象观测台站的平均气温是否符合标准来判定 [2] - 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平均气温,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等级,全国性冷冬需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 [2]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6个冷冬,均在2012年之前 [2] 当前冬季气温状况与预测 - 过去10天新疆北部、内蒙古、华北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3℃,局地偏低4℃至5℃,多地提前入冬并供暖 [3] - 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一般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较高 [4] - 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情况频繁发生,今年冬季气温预计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冷暖起伏大 [4] 全球变暖与寒潮现象的关系 - 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平均气温增暖趋势明显,但极端寒潮天气仍会发生 [5] - 北极地区升温导致中高纬地区温度梯度减小,欧亚大陆西风带减弱,使极地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导致更极端的寒潮天气 [6] - 受此影响,我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需关注阶段性强降温和强升温过程 [6]
新一轮冷空气即将来袭,今冬会比以往更冷吗?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6:06
近期降温现象及原因 - 10月16日至21日,较强冷空气连续扩散南下,自北向南先后影响我国,局地降温10℃以上 [1] - 10月20日早晨,气温0℃线抵达华北中部一带,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达到零下0.5℃ [1] - 10月上旬后期以来,北极涛动由正位相转为负位相,极涡分裂南下,导致冷空气向中低纬度地区扩散 [1] -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阶段性活跃,引导冷空气向南侵入我国北方地区,造成10月9日至10日以及10月18日至19日两次冷空气过程 [1] - 西太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偏北,低纬暖湿水汽向北输送,与冷空气在北方地区交汇形成连阴雨天气,导致气温持续偏低 [2] 未来冷空气预测 - 10月25日起,又将有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3] - 10月25日至27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将有4~6级风,阵风7~8级、局地9级,部分地区伴有4~6℃降温,局地降幅可达8℃以上,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局地有大到暴雪 [6] - 10月29日至30日,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及西南地区有小雨,局地有中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的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小到中雪 [6] - 10月30日至31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气温将下降4~6℃,局地降温8℃以上 [6] 今冬气温趋势研判 - 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8] - 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10] - 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但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如2020/2021年冬季出现暖冬 [10] - 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 [10]
利好!两大板块,涨停潮
证券时报· 2025-10-23 13:49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午A股市场整体走低,主要指数不同程度下跌,上证指数下跌0.66%,深证成指下跌0.87%,创业板指下跌1.1%,科创50指数下跌1.63%[2][3] - 通信、电子、建筑材料等行业板块跌幅居前[3] - 银行板块一度冲高但随后回落,农业银行盘中创历史新高后翻绿,跌超1%[10][11] 煤炭板块表现 - 煤炭板块逆势走强,上午盘中最大涨幅超过2%[3] - 煤炭板块指数上涨63.48点,涨幅2.16%,报3001.05点[4] - 多只煤炭股涨停,包括大有能源(连续第8个交易日涨停)、陕西黑猫(涨10.12%)、山西焦化(涨10.07%)、云煤能源(涨10.06%)、上海能源(涨10.04%)、郑州煤电(涨10.02%)[3][4] - 陕西延安黄陵地区气煤价格上调80元/吨,炼焦煤市场情绪良好,价格或维持偏强态势[5][6]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板块表现 -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板块盘中爆发,板块指数上涨76.50点,涨幅6.02%,报1346.51点[7] - 建科院20%涨停,特发信息、深赛格、深纺织A、深圳能源、深粮控股、天健集团等多股涨停[2][6] - 深圳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培育20家千亿级市值企业,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8]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上午低位震荡,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泡泡玛特重挫,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13] -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中国收益增长185%—190%,海外收益增长365%—370%[13] - 海外各区域收益方面,亚太增长170%—175%,美洲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740%[13] - 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盘中跌幅居前,李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盘中领涨[13] 天气与市场关联 - 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持续推动北方入冬进程,专家表示今年秋冬季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5] - 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目前对是否会带来极寒冬天担忧为时尚早[6] - 未来两天北方大部气温将持续偏低,南方气温也会快速下滑[6]
利好!两大板块,涨停潮!
证券时报· 2025-10-23 11:38
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午A股市场整体走低,主要指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科创50指数下跌1.63%,创业板指下跌1.1%,深证成指下跌0.87%,上证指数下跌0.66% [2][4] - 通信、电子、建筑材料等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4] 煤炭板块走强 - 煤炭板块逆势走强,上午盘中最大涨幅超过2% [4] - 受全国性降温及煤炭价格上行推动,多只煤炭股涨停,包括大有能源(连续第8个交易日涨停)、陕西黑猫、云煤能源、上海能源、郑州煤电等 [2][4] - 具体个股表现:郑州煤电股价5.60元,涨幅10.02%;大有能源股价9.67元,涨幅10.01%;辽宁能源股价4.73元,涨幅10.00% [6] - 消息面上,陕西延安黄陵地区气煤价格上调80元/吨,炼焦煤需求表现较好,供需结构偏紧,价格维持偏强态势 [7]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爆发 -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板块盘中爆发,建科院20%涨停,特发信息、深赛格、深纺织A、深圳能源、深粮控股、天健集团等多股涨停 [2][8] -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指数上涨76.50点,涨幅6.02%,报1346.51点 [9] - 具体个股表现:建科院股价20.74元,涨幅20.02%;深水规院股价31.04元,涨幅12.91%;深赛格股价11.18元,涨幅10.04% [10] - 消息面驱动是深圳发布并购重组行动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12] 银行板块冲高回落 - 银行板块近期走势强劲,表现强于大盘,但今日上午冲高回落 [13][14] - 板块领涨代表农业银行盘中一度创出历史新高,随后股价翻绿,跌幅超过1% [15]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上午低位震荡,恒生指数成份股中泡泡玛特重挫,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 [17][18] -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中国收益增长185%—190%,海外收益增长365%—370% [18] - 海外各区域收益增长强劲:亚太地区同比增长170%—175%,美洲地区同比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同比增长735%—740% [18]
利好!两大板块,涨停潮!
证券时报· 2025-10-23 11:38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午A股市场盘中整体走低,主要指数不同程度下跌,科创50指数下跌1.63%,创业板指下跌1.1%,深证成指下跌0.87%,上证指数下跌0.66% [2][3] - 通信、电子、建筑材料等行业板块跌幅居前 [3] 煤炭板块表现及驱动因素 - 煤炭板块逆势走强,上午盘中最大涨幅超过2%,板块指数上涨2.16%至3001.05点 [3][4] - 多只煤炭股涨停,包括大有能源(连续第8个交易日涨停)、陕西黑猫(上涨10.12%)、山西焦化(上涨10.07%)、云煤能源(上涨10.06%)、上海能源(上涨10.04%)、郑州煤电(上涨10.02%)[2][3][4] - 驱动因素包括全国性降温及煤炭价格上行,陕西延安黄陵地区气煤价格上调80元/吨,炼焦煤供需结构偏紧,下游焦炭提涨落地预期增强 [2][5][6] 深圳国资改革板块表现及驱动因素 - 深圳国资改革概念板块盘中爆发,板块指数大涨6.02%至1346.51点 [1][2][7] - 多只相关股票涨停,建科院20%涨停,特发信息、深赛格、深纺织A、深圳能源、深粮控股、天健集团等多股亦涨停 [2][7][8] - 驱动因素是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20万亿元,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8][9] 银行板块及个股表现 - 银行板块近期走势强劲,表现强于同期大盘,但今天上午冲高回落 [10] - 农业银行作为领涨代表,上午盘中一度创出历史新高,但随后冲高回落,盘中翻绿,截至发稿跌超1% [10] 港股市场及个股表现 - 港股市场上午低位震荡 [12] - 泡泡玛特股价重挫,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尽管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其中海外收益同比增长365%–370% [12] - 其他恒生指数成份股中,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盘中跌幅居前,李宁、金沙中国有限公司盘中领涨 [12]
今年将迎“超级冷冬”?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详解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07:22
冬季气温总体预测 - 预计今年冬季中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 但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 冷暖起伏大[1]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中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暖的趋势十分明显[2] 冷冬与暖冬的定义与历史 - 冷冬或暖冬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事后认定概念 需全国超一半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标准[1]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 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1] 影响冬季气候的关键因素 - 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 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中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1] - 21世纪以来 在拉尼娜背景下 中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 如2020/2021年冬季出现暖冬[2] - 中国冬季气候受到热带海温异常 北极海冰 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多因子协同作用的影响[2] - 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幅度高于热带和副热带地区 导致中纬度南北温差减小 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 使中国冬季冷暖波动更为剧烈[2]
今年会出现极寒冷冬吗?
央视网· 2025-10-22 09:28
拉尼娜事件预测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秋冬季可能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偏冷状态 [1] - 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渤海、东海南部海温略偏高0.5℃到1℃,黄海、东海中部与北部海温偏高1℃到2℃,南海大部海温接近常年平均水平 [1] - 判定拉尼娜事件的标准是尼诺3.4区指数连续五个月低于-0.5℃ [1] 拉尼娜事件与冬季气温关系 -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 [2] - 2021年—2023年的"三重"拉尼娜期间,华北有60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内蒙古多地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暴风雪,影响超过11.8亿人口和90%的地区 [2] - 拉尼娜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我国冬天必然更冷,冬季偏冷或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还受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因素影响 [2] - 统计数据显示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今年为弱拉尼娜事件,其对冬季气温的影响程度尚不确定 [2] 近期天气趋势与公众提示 - 未来两天北方大部气温将持续偏低,南方气温也会快速下滑,多地将冷如常年11月 [4]
专家研判今年秋冬或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
央视网· 2025-10-22 07:18
天气事件概述 - 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持续推动北方入冬进程,河南郑州、洛阳一些地方在10月20日已下雪 [1] 拉尼娜事件研判 - 专家研判今年秋冬或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处于中性偏冷状态 [2] - 拉尼娜事件的判定标准是尼诺3.4区指数连续五个月低于-0.5℃ [2]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渤海、东海南部海温略偏高0.5℃到1℃,黄海、东海中部与北部海温偏高1℃到2℃,南海大部海温接近常年平均水平 [2] 拉尼娜事件的历史影响与关联性 -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的现象 [3] - 在2021年—2023年的"三重"拉尼娜期间,华北在2021年冬季有60多个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内蒙古多地遭遇有历史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暴风雪,影响超过11.8亿人口和90%的地区 [3] - 出现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但"拉尼娜"和"冷冬"不能画等号,冬季气温还受东亚冬季风强度、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及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等因素影响 [4] - 由于本次可能形成的是弱拉尼娜事件,其对冬季气温的影响程度尚不确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