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

搜索文档
法国近4个月报告228例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病例
新华社· 2025-08-28 10:48
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 - 法国5月1日至8月26日确认30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 累计报告228例病例 [1] - 病例集中分布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科西嘉岛和奥克西塔尼大区等南部地区 [1] - 传播量大幅增加且出现时间提前 与印度洋留尼汪岛流行的白纹伊蚊高度适应毒株相关 [1] 输入性蚊媒传染病数据 - 同期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达946例 登革热病例825例 寨卡病毒病例7例 [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临床特征包括发热 关节痛 肌肉疼痛 头痛和皮疹 [1] - 多数患者一周内康复 但关节痛症状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1]
防蚊虫,中医有妙招
人民日报· 2025-08-22 09:09
蚊媒传染病概述 - 蚊媒传染病包括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等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 会引起高热和身体酸痛等症状 [1] - 中医将蚊媒传染病归类为湿温范畴 夏末初秋是防蚊关键时期 [1] 中医驱蚊方法 - 香囊驱蚊采用艾叶10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共研粗面 装入无纺布袋制成香囊 每月更换 [1] - 线香驱蚊采用浮萍10克、苍术6克、白芷6克、迷迭香3克、榆树皮40克研细制成线香 点燃后具有熏香驱蚊效果 [1] - 艾草可作为香囊主要原材料 陆游诗句提及"燔艾取一快"证实其驱蚊功效 [1] 个人防蚊调理 - 蚊虫偏好叮咬湿热体质人群 特征表现为汗多、体热和皮肤黏腻 [1] - 个人防蚊需以清热祛湿为主 通过减少吸引蚊虫的体味实现有效防护 [1] 蚊虫叮咬后中医理疗 - 中药沐足采用广藿香30克、淡竹叶30克煮水 可改善发热、疲倦和关节痛等症状 [2] - 中药湿敷采用黄柏30克、马齿苋30克煎煮后冷敷 每日2次 能缓解皮疹瘙痒 [2]
广州疾控蚊媒地图新功能上线 蚊媒地图一键可查风险区
广州日报· 2025-08-04 07:46
蚊媒地图新功能上线 - 广州疾控蚊媒地图新功能即日起上线 可每天为市民提供出行风险提醒 [1] - 功能需获取用户定位授权 若所在区域有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 系统将提示传播风险 [1] - 用户可通过官网及"广州疾控i健康"微信公众号下拉菜单进入查询 [2] 蚊媒监测数据与更新频率 - 系统最早可查阅2020年1月的蚊媒监测情况 [2] - 蚊媒活跃度较低季节更新频率为半月一次 高峰期(如6月后)调整为周更 [2] - 最新7月第4周数据显示 监测的120个街镇中45个达标 低中高风险街镇分别为24/39/12个 [2]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 布雷图指数(BI)超5有传播风险 超20存在暴发风险 [2] - 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小于5为控制阈值 大于5有传播风险 大于10暴发风险 大于20区域流行风险 [3] - 地图明确列出达标/低/中/高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的BI及MOI范围 [3] 地图功能模块设计 - 包含"全市总体情况"和"监测点情况"两大模块 [4] - 可查询全市不同区域蚊媒密度水平 或通过定位精准获取所在街镇及周边监测点数据 [4] - 授权定位后若处于疫情处置区 系统自动推送防蚊提示 [4] 高密度区域应对措施 - 翻盆倒罐清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5] - 居家使用蚊帐/纱窗/驱蚊产品 外出穿浅色长衣裤或喷涂驱蚊水 [5] - 出现登革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5]
联合防控、哨点监测、“高温+虫媒”预警……法国这样应对基孔肯雅疫情
科技日报· 2025-07-31 08:04
基孔肯雅疫情现状 - 新一轮基孔肯雅疫情已从印度洋地区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世卫组织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重演20年前的全球疫情 [1] - 法国本土自5月1日以来报告约800例输入性病例,并确认12起本地传播病例 [1] - 法国东北部等地区今年6月首次报告本地传染病例,传播窗口期明显提前 [6] 法国历史疫情与防控体系 - 2005-2006年法国海外省留尼旺暴发最严重疫情,感染人数超26.6万(占原岛人口1/3),导致250人死亡 [2] - 法国2010年启动"国家蚊媒传染病监测系统",每年更新并覆盖登革热、寨卡等虫媒病毒监测 [2] - 建立国家统筹的防控体系:包括EID-Med蚊媒监测计划、五环节应对链条(捕捉/识别/检测/预警/应对)、夏季统一防控行动及三级应急响应机制 [3][4] - 社区层面运用基层哨点网络(全科医生+药房)和医院快速检测体系 [3] 气候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全球变暖导致白纹伊蚊向更高纬度/海拔扩散,活动季节延长,巴斯德研究所模型显示法国内陆已具备病毒传播气候条件 [5][6] - 欧洲需建立"气候适宜性模型+向北传播预测"预警体系应对传播窗口期延长 [6] - 基孔肯雅病毒R0值为1.5-2.0,不具备人传人特性但需防范输入性传播风险 [6] 防控建议 - 对疫情源头国加强入境检疫,开展连续灭蚊与环境医学处理 [6] - 建议中国仿效法国建立哨点监测体系和"高温+虫媒"预警系统 [6]
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驱动热带蚊媒传染病扩散
央视网· 2025-07-30 13:56
世卫组织表示,此次疫情最早自2025年初就开始在全球多地激增,首先在法属留尼汪岛、马约特岛和毛 里求斯等印度洋岛屿上暴发。估计留尼汪岛已有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目前病毒已扩散至马达加斯加、索 马里、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出现病例。 除了中国,该病在欧洲大陆的传播也引发担忧。自2025年5月以来,法国已报告约800例输入性病例,意 大利亦有病例确诊。 近期,中国广东佛山地区暴发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广州、中山等地均出现了基孔肯 雅热病例。 7月22日,世卫组织召开发布会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避免2004-2005年那场波及近50万人的大规模基 孔肯雅热疫情重演。 全球疫情扩散 2025年7月8日,广东佛山市突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首例病例为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 传播。随后疫情迅速扩散。据智通财经此前报道,截至7月24日,广东佛山五区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 例,累计病例破四千。其中疫情暴发地——顺德区,其病例已达3627例。疫情有外溢风险。 多位专家在接受智通财经采访时表示,中国公众需要重视基孔肯雅热这一"陌生"的疾病,研究更加发 现,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使这些媒 ...
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新华社· 2025-07-30 09:39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诸多蚊媒 传染病防治热点问题,国家疾控局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作出权威解答。 热点一:什么是蚊媒传染病? 答: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其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 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3种常见病毒性蚊媒传染病。 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可达40℃)、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严重 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会在一两周内好转。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尤其影响手腕、 踝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皮疹、肌肉痛、乏力等也较常见。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 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约80%普通成年人感染后无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低热、皮疹、结膜 炎等轻微症状,通常1周内自愈。然而,孕妇感染会带来极大健康风险,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 致"小头畸形"、胎儿头部和脑部发 ...
科学与健康|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新华社· 2025-07-30 08:40
答:蚊媒传染病指的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其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是在全球广泛流行的3种常见病毒性蚊媒传染病。 三者均主要由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热点一:什么是蚊媒传染病? 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诸多蚊媒传染病防治热点问题,国家疾控局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 作出权威解答。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可达40℃)、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多数登革热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 状,会在一两周内好转。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尤其影响手腕、踝关节和指趾等小关节。皮疹、肌肉痛、乏力等也较常 见。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 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约80%普通成年人感染后无症状。少数人会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等轻微症状,通常1周内自愈。然而,孕妇感染会带来 极大健康风险,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小头畸形"、胎儿头部和脑部发育异常及其他严重出生缺陷。 热点二:有无特效药或疫苗,如何治疗? 答: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这三种疾病的 ...
广东佛山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超3000例 这几类人群发生重症风险高
央视新闻· 2025-07-23 22:11
疫情概况 - 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8日发现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195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 [1]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世卫组织警告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 [1] 防控措施 - 国家疾控局派出工作组赴佛山指导,要求广东省加强监测预警、蚊媒密度控制及地区协同,重点落实"防扩散、防外溢、防输入" [2] - 佛山市需整合资源集中扑灭疫情,顺德区需遏制扩散,未发生疫情地区需加强基层诊断能力培训 [2] - 广东省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强调"三防两控"策略(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统筹医疗资源阻断传播链 [3] 疾病特征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传播,潜伏期1-12天(多为3-7天),症状包括突发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腕关节剧痛为典型特征) [4][6] - 重症高风险人群为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 [6] 预防建议 - 关键措施包括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家庭需使用灭蚊药物、安装纱窗蚊帐,户外活动需穿浅色长袖衣裤及涂抹驱蚊剂 [6] -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需查询当地疫情,归国后14天内监测健康状况,出现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8] 行业影响 - 蚊媒传染病防控相关行业(如消杀用品、医疗检测、防护设备)需求可能因疫情升级而增加 [2][6] - 跨境旅行相关行业需关注目的地疫情风险提示,加强健康管理服务 [8]
“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这四点有效预防
新华社· 2025-07-17 09:21
蚊媒传染病现状与防控 -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需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2021年宣布消除疟疾,2006年全国疟疾病例6万多例 [2] - 全球化与气候变化带来新挑战,2024年全球登革热病例达1400万例创历史新高,边境地区面临输入性风险 [3]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 - 夏季南方省份登革热本土疫情风险上升,广东顺德出现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均为轻症 [5] -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1-12天,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腕关节剧痛是重要特征,与登革热症状相似但关节痛更显著 [5]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多数患者为轻症约一周可治愈 [5]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清除小型积水容器是根本措施,伊蚊幼虫孳生于瓶罐、轮胎、花盆等积水处 [8] - 个人防护包括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驱蚊液、安装纱窗蚊帐,减少户外草丛逗留 [8] - 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归国后14天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8]
由境外输入引发,佛山确诊478例基孔肯雅热,如何阻断传播
新京报· 2025-07-16 00:24
疫情概况 - 7月15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累计确诊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1][2]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蚊媒传染病,病原体为基孔肯雅病毒,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被发现 [2] - 2008年中国发现首例来自斯里兰卡的输入性病例,此后广东、浙江、福建、云南等多地报告输入性病例 [1][3] 疾病特征 - 症状包括发热(可达39℃以上)、关节疼痛(以小关节为主)、皮疹、寒战、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等,发热通常持续1-7天 [2] -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更剧烈且以小关节为主,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1-3周缓解,部分可持续数月 [2] - 属于自限性疾病,致死率低,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2] 流行趋势 - 疫情主要发生在南方省份如广东、云南、海南等地,本土传播尚未"北上" [3][4] - 2010年东莞郊区两个村庄发生本地流行,共173例,病原体与泰国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 [5] - 白纹伊蚊在全国广泛分布,埃及伊蚊仅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这两种蚊虫对基孔肯雅病毒易感性高 [4] 防控措施 - 阻断传播需从蚊子和患者两个维度入手,包括消杀蚊媒、对患者进行防蚊单间隔离管理 [6] - 输入病例发现和诊断不及时是造成社区扩散的主要原因,归国人员应做好健康监测并及时就医 [5][6] - 防蚊灭蚊是关键,需清除积水(如花盘、排水管道等),水体存放不超过7天,使用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产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