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

搜索文档
 天气转凉这些传染病多发!防护攻略看这里
 央视新闻· 2025-10-16 09:29
 蚊媒传染病防护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疼痛 [1] -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疲乏、厌食、恶心、"三痛"和"三红" [1] - 主要防护措施为避免蚊子叮咬,包括使用蚊香、纱门纱窗、蚊帐、穿长袖衣裤、涂驱蚊药物,并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间段(上午7点—9点,下午5点—7点)在户外阴暗处逗留 [1] - 需开展灭蚊并清理蚊虫孳生地,如使用杀虫气雾剂、清除积水、疏通沟渠,水养植物每周至少换水1次 [2] - 提高自我就诊意识,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2]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护 - 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鼻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近期监测显示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较高 [4] - 主要防护措施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咳嗽打喷嚏时遮口鼻、勤洗手、均衡饮食、充足休息 [5] - 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人员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时主动佩戴口罩 [5] - 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应根据条件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5]   手足口病防护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存在春夏季和秋季两个流行高峰,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6] - 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临床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6] - 防护措施包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居室经常通风、勤洗手,对儿童玩具和物品定期清洁消毒 [7] - 应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8] - 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8]   诺如病毒肠炎防护 - 诺如病毒肠炎全年均可发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10] - 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饮水或接触患者粪便污染的环境等方式传播,成人症状以腹泻为主,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 [11] - 防护措施包括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 [12] - 被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清洗时应戴手套并认真洗手 [12]   猴痘防护 -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3] - 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病变部位分泌物为主,常见方式包括性行为、家庭内密切接触等 [13] - 防护措施包括了解防控知识、增强防护意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或有可疑症状者密切接触 [14][15] - 前往猴痘流行地区应提前了解疫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并遵守国家出入境管理规定配合检疫 [16][17]
 广东过去4周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过万
 第一财经· 2025-10-13 17:59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省过去4周(9月14日至10月11日)累计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11017例,较之前4周(8月17日至9月13日)的940例增长了11.7倍 [3] - 10月5日至11日一周内,全省新增报告2257例本地个案,无重症和死亡报告,病例分布以江门1255例为最多,其次为广州201例、佛山196例 [3] - 此轮新增病例中80.8%(8900例)集中在江门市,该市自7月16日发现首例后,病例数于9月中旬激增至千例级别,并于9月20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4]   主要城市疫情动态 - 江门市最近3周新增病例数已持续显著下降,当地政府强调按照“促下降、防反弹”总攻方案巩固防控成果 [4][5] - 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新增病例数持续上升,其中广州从47例增至201例,深圳从12例增至109例,东莞从5例增至37例 [5] - 佛山、潮州、中山等十余个地市新增病例连续3周上升,佛山从78例增至196例,而一度病例过百的肇庆上周新增已降至58例 [5]   政府防控措施 - 珠海市要求各级部门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并加强与中山、澳门等周边城市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对接以提高防控效能 [4][5] - 深圳市强调锚定“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目标,科学精准开展消杀灭蚊行动以铲除蚊虫孳生土壤 [6] - 广州、东莞等地疾控部门连续发出蚊媒传染病防范提醒,佛山等地持续开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检查 [6]   疫情风险与专家研判 - 广东省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加之国庆中秋假期人员大范围流动,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存在 [6] - 专家指出,尽管江门市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防控工作仍不能松劲 [6] - 基孔肯雅热由伊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 [7]
 过去4周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过万,广东多地加强防控
 第一财经· 2025-10-13 17:35
 疫情传播态势 - 过去4周广东省累计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11017例,较前4周的940例增长11.7倍 [1] - 最近一周(10月5日至11日)全省新增报告2257例本地个案,无重症和死亡报告 [1] - 江门市是此轮疫情核心区域,过去4周新增病例8900例,占全省总病例数的80.8% [2] - 江门市疫情在9月中旬激增后启动Ⅲ级响应,最近3周新增病例数已持续显著下降 [2] - 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新增病例数持续上升,广州从47例增至201例,深圳从12例增至109例,东莞从5例增至37例 [2] - 佛山、潮州、中山等十余个地市新增病例连续3周呈上扬趋势 [2]   政府防控响应 - 珠海、广州、佛山、江门、深圳、东莞等多地政府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作出最新部署 [1] - 江门市于9月20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2] - 珠海市加强同中山、澳门等周边城市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对接以提升防控效能 [2] -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强调要落实“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目标任务 [3] - 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指挥调度全市防控工作,执行“促下降、防反弹”总攻方案 [3] - 广州、东莞等地疾控部门连续发布蚊媒传染病防范提醒,佛山等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卫生监督检查 [3]   疫情风险与特点 - 专家指出当前广东省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国庆中秋假期人员大范围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存在 [4] - 基孔肯雅热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 [4] -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3至7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四季均可发病 [4] - 东莞市疾控中心表示10月仍是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期,未来2周是当地“两热”疫情防控关键时期 [3]
 法国近4个月报告228例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病例
 新华社· 2025-08-28 10:48
 基孔肯雅热疫情情况 - 法国5月1日至8月26日确认30起基孔肯雅热本土传播事件 累计报告228例病例 [1] - 病例集中分布于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科西嘉岛和奥克西塔尼大区等南部地区 [1] - 传播量大幅增加且出现时间提前 与印度洋留尼汪岛流行的白纹伊蚊高度适应毒株相关 [1]   输入性蚊媒传染病数据 - 同期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达946例 登革热病例825例 寨卡病毒病例7例 [1] -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临床特征包括发热 关节痛 肌肉疼痛 头痛和皮疹 [1] - 多数患者一周内康复 但关节痛症状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1]
 防蚊虫,中医有妙招
 人民日报· 2025-08-22 09:09
 蚊媒传染病概述 - 蚊媒传染病包括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等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 会引起高热和身体酸痛等症状 [1] - 中医将蚊媒传染病归类为湿温范畴 夏末初秋是防蚊关键时期 [1]   中医驱蚊方法 - 香囊驱蚊采用艾叶10克、藿香10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共研粗面 装入无纺布袋制成香囊 每月更换 [1] - 线香驱蚊采用浮萍10克、苍术6克、白芷6克、迷迭香3克、榆树皮40克研细制成线香 点燃后具有熏香驱蚊效果 [1] - 艾草可作为香囊主要原材料 陆游诗句提及"燔艾取一快"证实其驱蚊功效 [1]   个人防蚊调理 - 蚊虫偏好叮咬湿热体质人群 特征表现为汗多、体热和皮肤黏腻 [1] - 个人防蚊需以清热祛湿为主 通过减少吸引蚊虫的体味实现有效防护 [1]   蚊虫叮咬后中医理疗 - 中药沐足采用广藿香30克、淡竹叶30克煮水 可改善发热、疲倦和关节痛等症状 [2] - 中药湿敷采用黄柏30克、马齿苋30克煎煮后冷敷 每日2次 能缓解皮疹瘙痒 [2]
 广州疾控蚊媒地图新功能上线 蚊媒地图一键可查风险区
 广州日报· 2025-08-04 07:46
 蚊媒地图新功能上线   - 广州疾控蚊媒地图新功能即日起上线 可每天为市民提供出行风险提醒 [1]   - 功能需获取用户定位授权 若所在区域有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 系统将提示传播风险 [1]   - 用户可通过官网及"广州疾控i健康"微信公众号下拉菜单进入查询 [2]     蚊媒监测数据与更新频率   - 系统最早可查阅2020年1月的蚊媒监测情况 [2]   - 蚊媒活跃度较低季节更新频率为半月一次 高峰期(如6月后)调整为周更 [2]   - 最新7月第4周数据显示 监测的120个街镇中45个达标 低中高风险街镇分别为24/39/12个 [2]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 布雷图指数(BI)超5有传播风险 超20存在暴发风险 [2]   - 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小于5为控制阈值 大于5有传播风险 大于10暴发风险 大于20区域流行风险 [3]   - 地图明确列出达标/低/中/高风险四个等级对应的BI及MOI范围 [3]     地图功能模块设计   - 包含"全市总体情况"和"监测点情况"两大模块 [4]   - 可查询全市不同区域蚊媒密度水平 或通过定位精准获取所在街镇及周边监测点数据 [4]   - 授权定位后若处于疫情处置区 系统自动推送防蚊提示 [4]     高密度区域应对措施   - 翻盆倒罐清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5]   - 居家使用蚊帐/纱窗/驱蚊产品 外出穿浅色长衣裤或喷涂驱蚊水 [5]   - 出现登革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5]
 联合防控、哨点监测、“高温+虫媒”预警……法国这样应对基孔肯雅疫情
 科技日报· 2025-07-31 08:04
 基孔肯雅疫情现状   - 新一轮基孔肯雅疫情已从印度洋地区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世卫组织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重演20年前的全球疫情 [1]   - 法国本土自5月1日以来报告约800例输入性病例,并确认12起本地传播病例 [1]   - 法国东北部等地区今年6月首次报告本地传染病例,传播窗口期明显提前 [6]     法国历史疫情与防控体系   - 2005-2006年法国海外省留尼旺暴发最严重疫情,感染人数超26.6万(占原岛人口1/3),导致250人死亡 [2]   - 法国2010年启动"国家蚊媒传染病监测系统",每年更新并覆盖登革热、寨卡等虫媒病毒监测 [2]   - 建立国家统筹的防控体系:包括EID-Med蚊媒监测计划、五环节应对链条(捕捉/识别/检测/预警/应对)、夏季统一防控行动及三级应急响应机制 [3][4]   - 社区层面运用基层哨点网络(全科医生+药房)和医院快速检测体系 [3]     气候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 全球变暖导致白纹伊蚊向更高纬度/海拔扩散,活动季节延长,巴斯德研究所模型显示法国内陆已具备病毒传播气候条件 [5][6]   - 欧洲需建立"气候适宜性模型+向北传播预测"预警体系应对传播窗口期延长 [6]   - 基孔肯雅病毒R0值为1.5-2.0,不具备人传人特性但需防范输入性传播风险 [6]     防控建议   - 对疫情源头国加强入境检疫,开展连续灭蚊与环境医学处理 [6]   - 建议中国仿效法国建立哨点监测体系和"高温+虫媒"预警系统 [6]
 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全球,气候变暖驱动热带蚊媒传染病扩散
 央视网· 2025-07-30 13:56
 全球疫情扩散情况 - 基孔肯雅热疫情自2025年初在全球多地激增 最早在法属留尼汪岛、马约特岛和毛里求斯等印度洋岛屿暴发 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约34万人)[1][2] - 病毒扩散至非洲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及南亚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 欧洲法国报告800例输入病例 意大利出现确诊病例[1][2] - 中国广东佛山五区均出现病例 累计突破4000例 其中顺德区达3627例 疫情存在外溢风险[2]   病毒传播特性 -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不具备人传人能力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媒介 后者分布范围从热带延伸至温带[4][5] - 病毒复制传播速度高于登革病毒等黄病毒属 仅有一个血清型 感染后可产生长期免疫力[5] - 白纹伊蚊因2007年病毒位点突变获得传播能力 其向北扩散至山东、河南、辽宁等北方省份[5][9]   临床症状与影响 - 患者出现高热、剧烈小关节疼痛及皮疹 通常可自愈 但高龄或有基础疾病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关节疼痛[2] - 病毒被归类为三级生物安全风险病原体 会导致失能性关节炎 后遗症可持续数月到数年[5][6] - 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未发现人传人现象 医院使用蚊帐隔离患者[2][4]   气候与传播媒介关系 - 全球变暖使白纹伊蚊向亚欧大陆深处扩散 登革热成为欧洲增长最快传染病 2024年病例304例超过去15年总和[7] - 预测到2060年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数量将比当前增加五倍[7] - 埃及伊蚊自缅甸扩散至云南(2002年记录) 媒介生物扩散助推疫情北移[8]   防控措施与疫苗进展 - 预防核心是防蚊措施:使用驱虫剂、穿长袖衣物、清除积水容器[3] - 两种疫苗获部分国家批准 但因缺乏充分有效性数据未被推荐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正在审查数据[3] - 中国需通过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媒密度 建立全国监测网络 加大疫苗和特效药研发投入[10]   中国疫情历史与趋势 - 2010年首次本地流行出现在广东东莞 2017年浙江衢州、2019年云南瑞丽和西双版纳相继暴发疫情[8] - 2025年佛山疫情为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 未来极可能向北扩散[2][8] - 输入性病例随国际交往增加持续上升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面临相似扩散风险[8]
 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新华社· 2025-07-30 09:39
 蚊媒传染病定义与传播方式 - 蚊媒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 主要包括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三种全球流行病毒性疾病 [2] - 三种疾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3]   主要疾病症状特征 - 登革热典型症状包括高热达40℃ 剧烈头痛 肌肉关节痛和皮疹 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或休克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一两周内好转 [3] -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伴严重关节痛 尤其影响手腕和踝关节等小关节 皮疹和肌肉痛也较常见 大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 [3] - 寨卡病毒病约80%普通成年人感染后无症状 少数出现低热 皮疹和结膜炎等轻微症状 通常1周内自愈 孕妇感染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 [3]   治疗手段现状 -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三种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药 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和防蚊隔离治疗 [4] - 基孔肯雅热可通过休息 补充液体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止痛药缓解症状 [4] - 患者在排除登革热前切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以降低诱发登革热出血风险 [4]   个人防护措施 - 户外活动需穿浅色长袖衣裤 在皮肤暴露部位喷涂含避蚊胺 驱蚊酯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 [5] - 住宿环境应优先选择安装纱门纱窗场所 可使用蚊帐 电蚊拍或电热蚊香液等物理化学防蚊手段 [5] - 出现发热 皮疹或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及早实施防蚊隔离 [5]   出境旅行注意事项 - 暑期出境旅行需提前通过互联网或海关等渠道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疫情和防控建议 [6] - 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 [7] - 需提前备足驱蚊液 蚊帐 浅色长袖衣裤和解热镇痛药等防护用品 [8] - 旅行结束后两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并做好健康监测 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9]   社区疫情防控配合 - 公众需主动配合社区清除积水容器 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 包括翻盆倒罐 加盖和疏通排水沟等措施 [10] - 疫情区域居民外出需加强个人防护 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 [11]
 科学与健康|蚊媒传染病怎么防?——国家疾控局解答热点关切
 新华社· 2025-07-30 08:40
 蚊媒传染病定义与类型 - 蚊媒传染病指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病原体的疾病 主要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三种全球流行病毒性蚊媒传染病 [2][16] - 三种疾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不会通过日常接触或呼吸道传染 [3]   疾病症状特征 - 登革热典型症状包括40℃高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和皮疹 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或休克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3][17] -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为突发发热和严重关节痛 尤其影响手腕踝关节等小关节 常伴有皮疹肌肉痛 多数人一两周内恢复 [3][18] - 寨卡病毒病约80%感染者无症状 少数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 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 [3][18]   治疗与药物注意事项 - 国内尚无针对三种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药 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和防蚊隔离治疗 [4][19] - 基孔肯雅热治疗以休息补液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药为主 [5][21] - 患者在排除登革热前禁止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以防增加出血风险 [6][21]   个人防护措施 - 户外活动需穿浅色长袖衣裤 在暴露皮肤喷涂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液 [7][23] - 住宿环境应安装纱门纱窗 使用蚊帐电蚊拍或电热蚊香液等防蚊措施 [7][23] - 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野外逗留 [24]   出境旅行防护 - 行前需查询目的地疫情 孕妇应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 [8][9][24] - 提前准备驱蚊液蚊帐浅色长袖衣裤和解热镇痛药等防护用品 [10][24] - 返程后两周内需继续防蚊 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11][24]   疫情社区防控 - 公众需配合社区清除积水容器 通过翻盆倒罐疏通排水沟等方式定期清理蚊虫孳生地 [12] - 疫情区域居民外出需加强个人防护 [12] - 防控关键在于切断"人-蚊-人"传播链 全民参与防蚊灭蚊是核心举措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