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

搜索文档
预防基孔肯雅热——别让蚊虫叮上
齐鲁晚报· 2025-07-25 10:12
基孔肯雅热概述 -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主要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1] - 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山东省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 城乡分布广泛 [4] - 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本土传播病例 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 南亚 非洲和美洲部分地区疫情活跃 近期广东省出现输入疫情引发的本地传播 [5] 传播特征 - 传播途径与登革热相同 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2至10天后通过叮咬传播 可在蚊虫体内存活较长时间 [4] - 伊蚊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 主要在白天叮咬人 [4]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12天 多为3~7天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39℃ 部分患者热退后再次发热 [6] - 伴随严重关节痛 腕关节疼痛是重要特征 2~3天后出现斑丘疹 多分布于四肢或全身 3至5天退疹 [6] - 病程通常持续5至7天 多数患者一周内好转 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新生儿 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6] 预防措施 - 防蚊灭蚊:户外避免在树荫 草丛等蚊虫密集处停留 室内使用电蚊拍 灭蚊灯 电蚊香 安装纱窗 纱门 使用蚊帐 [8] - 清除孳生地:翻倒闲置容器 处理无法清除的积水 水养植物每周换水 清除垃圾杂物 疏通沟渠屋顶积水 [9] - 个人防护: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 避开伊蚊活跃期 使用驱避剂 [10] - 旅行准备与健康监测:查阅目的地疫情信息 返回后14天内自我健康监测 关注家人同事健康状况 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12] - 及时就医:出现发热 剧烈关节疼痛 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 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 [12]
广东佛山累计确诊基孔肯雅热超3000例 这几类人群发生重症风险高
央视新闻· 2025-07-23 22:11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今天(23日)下午最新的通报,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佛山市已有5个区报告了基孔 肯雅热确诊病例,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另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 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而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 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 国家疾控局派出工作组 赴佛山指导疫情防控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表示,广东省要统筹协调全省力量,加强监测预警,提升检测能力;严格落实蚊媒防控措施,确保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要加强 地区协同配合,形成防控合力,全力以赴,尽快就地扑灭疫情,坚决做到防扩散、防外溢、防输入。佛山市要整合各方资源,打好疫情歼灭战;顺德区要抓 住疫情集中的形势,集中力量遏制疫情扩散;已经出现病例输入的地市,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出现新的聚集性疫情暴发;还未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未雨 绸缪,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鉴别诊断能力,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早处置。各地要持续强化健康宣教,广 ...
“小”蚊虫带来“大”麻烦?牢记这四点有效预防
新华社· 2025-07-17 09:21
夏季气温攀升、降雨量增多,蚊虫活动愈发活跃。中国疾控中心16日发布专门健康提示,提醒公众 夏季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要警惕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做好清除蚊虫孳生地、防蚊灭蚊等预 防举措。 什么是蚊媒传染病?"小"虫子可能带来哪些"大"麻烦?人类和蚊虫的斗争是否随着气候环境变 化,"打怪升级"? 不可小看的蚊子—— 使人寒战、贫血的疟疾,使人抽搐、意识障碍的乙脑,使人高烧、全身剧痛、皮疹的登革热……蚊 子虽小,却可能通过叮咬传播多种致命传染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蚊媒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下降,在2021年宣布消除了疟疾。 然而,全球化时代的"蚊虫迁徙"和气候环境发生的剧烈变化给蚊媒传染病防控带来了全新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报告登革热病例数为1400万,创历史新高。 蚊子的跨境流动,使我国亦面临较大"外防输入"压力。昆明海关公布信息显示,云南等边境地区不 仅有跨边境输入的疟疾病例,也有感染性按蚊飞越国境传播的风险。而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等气候变 化,为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了更加适宜生存的条件。 刘起勇指出,气候、环境、自然灾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
由境外输入引发,佛山确诊478例基孔肯雅热,如何阻断传播
新京报· 2025-07-16 00:24
7月15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截至通报发布,已累计 确诊478例。 作为一种与登革热类似的蚊媒传染病,2008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包括广东、 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多地发生本土流行。 专家表示,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南方城市发生居多,本土传播尚未"北上",对于发生本土传播的地区,要 从蚊子和患者两个维度入手阻断疫情。 佛山顺德通报一起基孔肯雅热疫情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省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团队今年发表的《中国基孔肯雅热流行 病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几乎没有基孔肯雅热疫情报道和调查研 究记载。2008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现基孔肯雅热输入性病例,包括广东、北京、浙江、福建、云南、山 东、山西、上海、四川、浙江、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天津、贵州等,大多来源于东南亚和南亚地 区,也有来自非洲的输入性病例。 7月15日,佛山顺德通报了一起基孔肯雅热疫情。 该团队还提到,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埃及伊蚊仅分布在海南、广东、云南等地的部分地区,这两 种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均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和传播性,属重要媒 ...
广东佛山顺德确诊478例!医生建议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16
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 截至7月15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 主要集中在乐从镇 北滘镇 陈村镇 均为轻症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以发热 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 与登革热相似 主要由伊蚊传播 [1] - 该病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 东南亚地区 印度洋沿岸及岛屿 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 [1] 疾病特征与防控建议 - 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基孔肯雅热 通常3至7天出现发热 关节疼痛或皮疹 多数患者为轻症 约一周可治愈 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2] -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蚊虫活动频繁 已进入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 [2] - 建议定期清理积水 清除杂物 消除蚊虫孳生环境 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并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2]
被蚊子叮咬后离死亡有多近?
虎嗅· 2025-07-10 17:04
蚊媒传染病的全球危害 - 蚊子每年导致全球78万人死亡 位居最致命动物榜首 [1][5][6] - 蚊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 疟疾 乙型脑炎等 轻则发热头痛 重则凝血障碍或脑炎 [9] - 全球登革热病例近50年激增30倍 与气候变暖 经济全球化及旅游业发展相关 [11] 中国蚊媒传染病现状 - 中国登革热病例2023年起急速增长 疟疾以境外输入为主 乙脑病例控制在较低水平 [9] - 白纹伊蚊已分布25省 埃及伊蚊集中于广东海南 并向云南扩散 [12] - 中国虽获消除疟疾认证 但非洲东南亚输入病例仍构成潜在威胁 [13] 中国蚊虫分布特征 - 蚊子最多省份包括云南 四川 重庆 湖北 浙江 江苏 山东 河北 辽宁 打破南方潮湿地区蚊子多的传统认知 [16][17] - 中国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 主要种类为淡色/致倦库蚊 三带喙库蚊 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 [19] 蚊虫活动规律 - 库蚊活动呈双高峰模式 黄昏19:00-21:00和凌晨4:00-6:00 [20] - 中华按蚊夜间觅食高峰为19:00-21:00 凌晨有小高峰 [21] - 白纹伊蚊全天均可吸血 被称为"劳模" [21] 蚊虫演化与叮咬机制 - 蚊子起源于2 5亿-2 01亿年前 最早化石为1 3亿年前黎巴嫩琥珀 [24] - 叮咬后红肿程度与唾液过敏原含量正相关 过敏原越高炎症反应越剧烈 [25] 防蚊措施 - 体温高 气味重 汗液多 深色衣着者更易被叮咬 [27] - 有效防蚊方法包括使用驱蚊液 勤洗澡 穿浅色衣物 减少剧烈运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