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研究

搜索文档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6
会议要求,学会会员要重视理论研究,加强调查研究,打通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要团结协 作,加强会员之间交流合作,坚持"开门办学会",广泛团结更多专业力量,加强与广大中小投资者联络 互动,不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叙事"的传播力、影响力;要遵章守规,认真履行会员义务,积极参加学 会活动,共同维护好学会和资本市场的良好声誉。 责任编辑:袁浩 会议还举行了学会挂牌仪式和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聘任仪式。 会议表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等重要制度,设立宏观与产业、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创 新发展、市场微观结构、期货与衍生品、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法治与投资者保护等7个专业委员会, 选举产生学会第一届会员理事和学会负责人。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中国证 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执行副会长。 会议指出,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回应时代要求、破解发展难题、提高监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是走好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举措,对于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会议强调,当前资本市场已 ...
十年研究心法之一:研究并不复杂,唯用心尔
华西证券· 2025-08-04 11: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研究核心是寻找因果关系以预判未来,资本市场研究聚焦资产价格变化原因及走势,关键在于化繁为简、捕捉预期,可通过复盘历史入门精通,总量研究因环境多变需保持学习更新认知,研究与投资既相关又不同,做好资本市场研究需热爱与用心 [2][3][4][5][7][8][9] 各目录总结 什么是研究,资本市场研究最关注什么 - 研究核心是寻找因果关系以预判未来,难点是清晰识别因果关系和找到阶段性核心原因 [2][14] - 资本市场研究聚焦资产价格变化原因及走势,评判好研究需有明确结论、清晰论证逻辑和详实数据资料 [2][15] 资本市场研究的关键,化繁为简和捕捉预期 - 需弄清楚各因素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方向和幅度,新事件发生时根据因果关系积累预判价格变化 [16] - 要有化繁为简功力,把握一段时间的主线逻辑,如债市关注资金面、基本面、政策面和机构行为,股市关注流动性、企业盈利和风险偏好 [18] - 要捕捉市场参与者的一致性预期,判断框架中重要变量的市场定价和超预期部分 [19] 如何快速从入门到精通?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 可通过复盘历史构建研究分析库,了解资产历史有助于获取收益,遵循一万小时定律 [4][20][22] 总量研究更为复杂,因为世界总是在变 - 宏观环境变化可能使分析框架失效,导致判断偏差,如特朗普回归影响全球资本市场 [23] - 需保持快速学习能力,更新迭代认知,跟上市场变化 [24] 研究与投资,既相伴相生,又天差地别 - 研究发现规律,投资打破规律,投资需对抗市场情绪,在无人问津处买入、人声鼎沸时卖出 [8][25] - 研究做左侧并坚持判断,投资可能偏右侧,适时妥协以控制回撤 [8][28][29] 如何做好资本市场研究 - 做好研究需热爱与用心,快速反应,分清逻辑主次,关注主要矛盾变化 [9][30] - 热爱会带来求知欲,钻研推敲以抢占市场先机 [31]
【西街观察】 一个“超级智囊团”的诞生
北京商报· 2025-07-28 19:4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7月26日在上海成立 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1] - 学会定位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平台 旨在促进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1] - 首批会员理事包括国内外顶尖高校学者 证券 基金 期货等金融机构高管 上市公司董事长及会管单位代表 [1] 组织架构与功能 - 学会设置7个专业委员会 覆盖宏观与产业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 创新发展 市场微观结构 期货与衍生品 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等领域 [2] - 专业委员会分工明确 例如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委员会可设计稳市机制和风险预警模型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委员会专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2] - 政策制定者 实施者 学术研究者 市场参与者统一于同一平台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最大化智库功能 [2] 战略意义与发展方向 - 学会整合最先进研究思想 集中优势资源 助力重大监管问题研究 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学术刊物打造资本市场"连心桥" [3] - 具备顶层设计权威性 问题解决精准性 生态链接全球性三大属性 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 [3] - 研究资本市场并讲好中国故事 有助于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规则制定 符合资本市场发展新趋势 [3]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又有两大重磅会议刚刚召开,居民资产配置或继续向权益资产转移
选股宝· 2025-07-28 07:38
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证监会主席吴清担任理事会主席 [1] - 会议聚集100余名来自高校 上市公司 行业机构等会员代表 强调面向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前沿开展研究 [1] - 该学会被定位为官方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 [2]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系统会议要求健全稳市机制 加强市场监测和预期引导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将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畅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2] - 债券期货产品创新将持续推进 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有望修复 [2] 市场趋势研判 - 当前处于"势如破竹"阶段 风险资产表现显著优于避险资产 [2] - 经济预期上修 政策支持强化 流动性稳定等因素支撑A股港股乐观前景 [2] - 无风险利率下降推动资金从银行理财 债券基金向权益资产转移 [3] 券商投资机会 - 头部券商广发证券 国泰海通 中信证券受益行业格局优化 [4] - 东方证券 东方财富 招商证券具备较高业绩弹性 [4] - 中国银河 中金公司在国际业务领域竞争力突出 [4] - 中小券商中银证券 西部证券 华西证券存在结构性机会 [4]
证监会主席吴清挂帅,资本市场学会首届会员理事名单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7-27 14:0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1][2] - 学会成立大会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 表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等重要制度 [2] - 学会设立宏观与产业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 创新发展 市场微观结构 期货与衍生品 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 法治与投资者保护等研究领域 [2] 学会定位与目标 - 学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资本市场前沿领域 监管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打造资本市场研究重要阵地 [2] - 计划建设数字化研究交流平台 创办学术研究刊物 举办高水平学术年会 构建权威专家库 建立重点研究基地 [2] - 发挥会员专业优势 联合高校院所与行业专家 建设咨政建言权威平台 [3] 国际合作与会员要求 - 学会将在国际金融治理 标准构建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 支持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3] - 要求会员重视理论研究 加强调查研究 打通理论到实践最后一公里 [3] - 强调会员间团结协作 坚持开门办学会 增强资本市场叙事传播力影响力 [3] 背景与高层表态 - 学会于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揭牌 由证监会 民政部 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 [3] - 吴清表示学会成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 将凝聚各方研究力量打造高端智库平台 [3]
证监会官宣!吴清,有新职!
券商中国· 2025-07-27 13:14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1] - 会议表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等重要制度 设立7个专业委员会 包括宏观与产业 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 创新发展等 [2] - 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2] 学会定位与职能 - 学会定位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资本市场前沿领域和监管重大问题开展研究的重要阵地 [1][3] - 将通过建设数字化研究交流平台 创办学术刊物 举办学术年会等方式凝聚共识 打造资本市场"连心桥" [3] - 旨在发挥会员专业优势 联合高校与行业专家力量 建设咨政建言的权威平台 [3] - 计划在国际金融治理 标准构建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 支持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3] 组织架构与成员 - 学会于2025年6月16日获批成立 吴清曾表示要将其打造成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平台 [4]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等100余名会员代表参会 [4] - 会议举行了学会挂牌仪式和专业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委员聘任仪式 [4] 工作要求与发展方向 - 要求会员重视理论研究 加强调查研究 打通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3] - 强调团结协作 加强会员交流 坚持"开门办学会" 增强资本市场叙事传播力 [3] - 要求会员遵章守规 履行义务 维护学会和资本市场声誉 [3]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吴清当选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7-27 10:44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于2025年7月26日在上海成立,100余名会员代表和嘉宾参会,包括证监会主席吴清、副主席李超等高层领导 [5] - 会议表决通过《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章程》,设立7个专业委员会,涵盖宏观与产业、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创新发展等领域 [5] - 证监会主席吴清当选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主席李超当选执行副会长 [5] 学会定位与目标 - 学会旨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资本市场前沿领域和监管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打造资本市场研究重要阵地 [6] - 计划通过数字化研究平台、学术刊物、高水平年会、专家库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提升影响力和认可度 [6] - 将联合高校、行业专家力量,建设咨政建言权威平台,并在国际金融治理中提供"中国智慧" [6] 会员职责与要求 - 会员需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 [7] - 要求会员加强协作,坚持"开门办学会",扩大专业力量整合,增强资本市场叙事传播力 [7] - 会员需遵守章程,履行义务,参与活动,维护学会和资本市场声誉 [7] 会议其他安排 - 会议举行了学会挂牌仪式和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聘任仪式 [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 打造一批资本市场重点研究基地
快讯· 2025-07-27 10:30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7月26日在上海召开 [1] - 会议强调资本市场已沉淀较强研究力量 需在更高起点上开展研究 [1] - 学会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 资本市场前沿领域 监管重大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研究 [1] - 目标将学会打造成为资本市场研究的重要阵地 [1] 学会发展规划 - 计划建设数字化研究交流平台 创办学术研究刊物 举办高水平学术年会 [1] - 将构建资本市场权威专家库 打造一批资本市场重点研究基地 [1] - 旨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本市场"连心桥" [1] 学会功能定位 - 发挥会员专业优势 联合高校院所与行业专家力量 [1] - 建设成为咨政建言的权威平台 [1] - 在国际金融治理 标准构建等方面提供"中国智慧" [1] - 为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提供支撑 [1]
关乎2亿股民!吴清挂帅的资本市场超级智囊团亮相,释放重磅信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23:38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核心内容 组织架构与领导任命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理事会会长由证监会主席吴清亲自担任,执行副会长由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担任,体现国家顶层支持 [4][9] - 会员理事由四类人员组成:国内外顶尖高校学者、金融机构高管、上市公司董事长、会管单位代表 [10] - 专业委员会设委员及副主任委员,主要由头部金融机构董事长或高校学者担任 [11] 专业委员会设置 - 下设七大专业委员会:宏观与产业、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创新发展、市场微观结构、期货与衍生品、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法治与投资者保护 [5][12][13] 学术期刊与职能定位 - 推出官方学术期刊《资本市场研究》,定位为资本市场领域顶级权威期刊,连接学术界、监管机构与实务界 [6][15] - 学会职能包括加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完善投资者教育及预期管理体系 [17] 选址上海的战略意义 -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金融市场完备、机构集聚、人才储备丰富、国际交往频繁等优势 [20] - 学会选址上海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针对性研究,增强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21] 影响力提升路径 - 整合多方资源(交易所、金融机构、高校等)扩大影响力 [22] - 加强国际资本市场互动,吸收全球经验提供政策建议 [22] - 聚焦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实际问题,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22]
吴清挂帅!资本市场超级智囊团成立 拟办新期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22:50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大会 核心观点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行业拥有官方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旨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1][2] - 学会由证监会主席吴清亲自挂帅,体现国家顶层支持,下设七大专业委员会并推出顶级学术期刊《资本市场研究》[3][4][5][6] - 选址上海因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整合金融市场资源并提升国际影响力[13][14] 组织架构 - 理事会会长由证监会主席吴清担任,执行副会长由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任[4][7] - 会员理事涵盖四类成员:国内外顶尖学者、金融机构高管、上市公司董事长及会管单位代表[8] - 专业委员会设委员及副主任委员,主要由头部金融机构董事长或高校学者担任[8] 专业委员会设置 - 设立七大研究领域专委会:宏观与产业、市场稳定与风险防控、创新发展、市场微观结构、期货与衍生品、国际市场与对外开放、法治与投资者保护[5][9] 学术建设 - 推出官方学术期刊《资本市场研究》,定位为资本市场领域顶级权威期刊,连接学术界、监管层与实务界[6][11] - 期刊将聚焦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为行业提供智力支持[11] 功能定位 - 汇聚社会资源加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研究,通过调研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12] - 开展政策宣传与投资者教育,完善预期管理体系,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学术会议推动国际合作[12] 选址上海原因 - 上海具备金融市场完备、机构集聚、人才储备丰富及国际交往频繁等优势[13] - 可依托本地金融机构获取市场数据与案例,针对性优化投融资策略[14] - 利用国际金融活动契机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研究的全球话语权[14] 影响力提升路径 - 整合交易所、金融机构、高校等多方资源协作[15] - 吸收国际前沿经验,提供具全球视野的政策建议[15] - 聚焦中国金融体系实际问题,输出务实研究成果[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