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
icon
搜索文档
非遗正青春|“谐巴谐玛” 千年史诗的活态载体
新华网· 2025-08-02 21:10
在班公湖畔 藏北羌塘的劲风中 回荡着千年战舞的铿锵 这便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谐巴谐玛" 寻找象雄古韵 本期 在湖泊环绕的谐巴谐玛之乡 人们传唱着生生不息的传奇 聚焦谐巴谐玛 解锁非遗故事 ...
非遗技艺“触手可及”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起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央视网· 2025-08-01 15:09
央视网消息:这个暑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成了孩子们的热门打卡地,孩子们在这里一起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 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非遗互动体验区,孩子们正在学习靛青白花印染技艺。先将布料扎紧,再浸入调好的染缸,由于捆扎的松紧 不同,每一块扎染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一旁的笋壳剪贴也同样受欢迎,孩子们用剪刀将煮软压平的笋壳修剪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再将其一片片粘贴起来,一幅幅生动有趣的作品 便在一双双巧手下完成了。 游客称:"我剪了蝴蝶的形状,非常有趣,了解到了笋壳剪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非遗。" 今年暑期以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已举办17场非遗展览、展演,并定期开展非遗研学课程,日均接待观众超3000人次。 ...
在伦敦遇见中国空竹(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空竹文化传播 - 空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行于北京和天津地区,南方也有分布 [1] - 空竹被纳入小学非遗兴趣班教学内容,学生需投入大量时间练习基本功 [1] - 空竹表演能吸引大量观众围观,表演者技艺高超时可引发热烈反响 [2] 文化输出案例 - 中国留学生在伦敦社区定期教授空竹和快板等传统技艺,促进跨文化交流 [2] - 伦敦街头出现非华裔空竹表演者,其专业水平可媲美国内专业教师 [2] - 中国传统玩具在海外展示时能唤起观众童年记忆,产生情感共鸣 [2] 文化传承载体 - 空竹成为海外游子维系亲情和乡愁的重要情感纽带 [1][2] - 竹制玩具和乐器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 [2] - 传统技艺在海外传播时能突破族群界限,吸引多元文化背景的参与者 [2]
庄稼人的劳动号子(说说我家乡的非遗)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文化传承与变迁 - 川北薅草锣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着最本真的劳动号子形式,与农耕活动紧密关联 [1] - 锣鼓节奏与农活动作高度契合,鼓点模拟锄头入土、断根的力道,形成独特的音乐与劳动融合模式 [1] - 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工业环境中产生适应性变化,如李老汉将锣鼓调子与挖掘机作业节奏产生联想 [2] 社会变迁与产业转型 - 农耕工具从锄头向机械臂演变,农田转变为工业园,反映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型趋势 [2] - 年轻一代从事非农职业(如挖掘机操作),但文化记忆仍通过父辈传递,体现代际间的产业认知差异 [2] - 川北薅草锣鼓作为文化符号,跨越千年仍存在于当代生活,显示传统文化在产业变革中的延续性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 川北薅草锣鼓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仍活跃于当地农耕场景 [1] - 锣鼓表演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既指导劳动节奏,又包含即兴创作的童谣等娱乐元素 [1] - 非遗文化通过日常劳作(播种至收割)实现代际传承,成为社区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1][2]
北京西城举办2025年非遗演出季传统武术专场演出
北京商报· 2025-06-28 22:17
非遗演出季活动 - 2025年非遗演出季传统武术专场演出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 演出分为三个篇章《武德修心 传承不熄火》《尚武情怀 武韵流芳》《传承无界 武梦启航》[1] - 西城区现有各级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13项 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余人[1] - 西城区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224项[1] - 非遗演出季系列活动自2013年推出 每年开展戏曲、曲艺、杂技、传统武术、传统音乐等各类非遗专场演出[1] - 2025年还将陆续举办曲艺、相声、民族音乐会、杂技等各类专场演出[1] 非遗资源开发 - 2025年非遗演出季将聚焦西城区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深入挖掘文化价值、历史故事和创意元素[2] - 通过"云上西城 遗脉相承——西城非遗万象馆"提供线上"非遗云体验"[2] - 结合AI、数字孪生 运用超高清视频、非遗数字人、VR等技术[2] - 融入西城区著名文化古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等元素 构建多元化、趣味性的非遗体验[2]
文化中国行·遇见非遗|朴拙原石→精美玉器 玉根国脉印万年 一路传承照匠心
央视网· 2025-06-26 14:51
岫岩玉雕行业概况 - 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岫岩玉的主产地[1] - 岫岩玉雕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岫岩玉雕作品分为四大类题材:素活、人物、花鸟、动物,其中素活最能代表其水平和特色[3] 玉雕工艺技术特点 - 素活玉雕包括炉、瓶、薰、鼎等类型,讲究对称设计和严丝合缝的工艺[3] - 典型工艺技法包括活环、活链雕刻,需在整块玉料上透雕出环环相接的结构[5] - 作品《母子塔熏》耗时三年完成,运用活链、活环及多种浮雕技法,层次感极强[5][7] 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 - 1990年用6000元原石创作《祈年殿》,历时八个月获天工奖最高奖项[9][11] - 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11] - 成立玉雕素活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向高校学生传授设计原理与加工技巧[11] 行业传承与发展 - 素活玉雕因工艺高要求曾面临失传风险[9] - 传承需结合时代主题创新,要求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与文化素养[12] - 当前通过工作室培养年轻学员掌握素活技艺的核心设计原理与制作技巧[11][12]
天佑德酒的非遗印象,六百年窖香里的中国智慧
财富在线· 2025-06-20 13:32
非遗酿造工艺 - 公司核心工艺为"清蒸清烧四次清",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为"二长、三合、四清" [1][2] - 工艺包含原料清蒸、辅料清蒸、清糟发酵、清蒸流酒四大环节,需反复四次操作完成 [1][2] - 使用花岗岩石窖(单口重10吨,总数超4100个)和松木板过滤黄水,实现岩木合一 [2] 生产与原料优势 - 365天不间断生产,发酵周期长达80天,四季酿酒温度差异形成不同风味(春酿14-18度/30天,夏酿15-19度/25天,秋酿16-20度/20天,冬酿22-30度/15天) [2][3] - 水源取自青藏高原深层矿泉,自有25万亩有机青稞种植基地(海拔2600米以上) [4][5] - 耗粮率从传统6斤粮/1斤酒优化至2.7斤粮/1斤酒 [7] 技术创新与科研 - 建立青藏高原酿酒菌种库(筛选7株优势菌)、风味物质数据库(锁定124种特有成分) [7] - 2021-2022年两项研究成果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7] - 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4个创新平台,近三年发表论文20篇、申请专利10项 [7] 品牌与文化推广 - 冠名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中网等赛事,2024年举办第七届青稞酒文化旅游节 [9] - 联合新华网拍摄品牌纪录片,打造彩虹部落土族故土园展示非遗文化 [9][10] - "青稞行动"助学活动五年资助青海甘肃百所学校 [10] 国际化布局 - 2013年起海外扩张:收购美国加州Koko Nor酒庄(1500万美元)、Maxville Lake酒庄(130万美元),成立Tchang Spirits(100万美元) [11] - 计划2025年在美国推出白酒、威士忌产品,通过烈酒渠道拓展国际市场 [11] 品质认证与溯源 - 每滴酒经112道检测,部分指标优于国标10倍,获"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认证 [5] - "真年份"认证体系联合中国酒业协会背书,实现四级陈藏全链路可视化 [8]
海口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6-17 09:25
活动概况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由海口市群众艺术馆主办,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通过"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非遗体验形式打造全年龄层共享的非遗盛宴 [1] 非遗市集展示 - 活动现场设置"烟火海口・非遗有约"市集,包含16个非遗摊位展示海口非遗精华 [1] - 展示项目包括秀英剪纸、琼式月饼、土糖古法熬制、鹿龟酒与海马酒酿泡技艺、海口沉香制香、黄花梨雕刻、东山草编、海南椰雕、儒鸿打铁、府城元宵换花节习俗、海口竹藤编织等 [1] - 市民可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海口丰富的非遗资源 [1] 非遗主题演出 - 商场六楼中庭举办三场非遗主题快闪演出,包括《戏歌·乡月长悬照往还》、《酒狂·桃花庵歌》和琼剧《张文秀》选段 [2] - 每场快闪演出后设置3个非遗知识有奖问答环节,答对者可与古风服饰NPC合影 [2] - 主舞台压轴环节包括海南狮舞龙舞、海南八音表演 [2] - 非遗展演节目包括少儿琼剧《为了多情的李公子》、琼剧说唱《八仙八仙》、公仔戏《张文秀》、长流方言民歌《夫妻生活》、草编走秀和太极拳表演等 [2]
天天学习丨总书记赞许这项非遗“弥足珍贵,实属难得”
央视网· 2025-06-15 20:01
非遗木雕行业 - 我国共有23项木雕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7] - 莆田木雕行业已有超过2600家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创产值近60亿元 [9] - 潮州木雕已形成集设计、制作、销售、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12] 木雕技艺发展 - 潘能辉计划用10年时间将《湘行散记》还原到巨型红椿阴沉木上,展现湘西人文风貌 [7] - 莆田木雕运用"精微透雕"技法,作品层次丰富、景深高远 [9] - 潮州木雕匠人将古老艺术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多元化、精品化发展 [12] 政策支持 -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 [12] - 总书记提出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 [13] 市场表现 - 非遗项目从历史深处走来,散发出时尚魅力,融入现代家居、文创等多个领域 [12][13] - 非遗如繁星璀璨,点亮人们日常生活,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13]
热干面、木偶戏都是非遗 武汉这场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长江日报· 2025-06-15 11:52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举行,现场设置40余个非遗主题展位[1] - 活动通过非遗展演、展销、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包括布艺堆绣、武汉杂技、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热干面制作技艺等项目[1][5] - 湖北小曲、汉剧、杖头木偶戏、古琴艺术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现场反响热烈[5][8] 非遗旅游线路 - 活动发布十条非遗旅游线路,涵盖"知音江城"传说之旅、"烟火江湖"美食之旅等五大主题[11] - 线路串联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等50个非遗打卡点,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11] - 游客反馈积极,有首次来武汉的游客选择按照"路线1"从黄鹤楼出发游览[11] 非遗项目展示 - 武汉杖头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活动中备受关注,青年演员许云杰表演经典剧目《梁祝》获得好评[15] - 热干面制作技艺展位吸引游客体验,有游客表示"味道确实不一样"[9][13] - 游客可购买中药香囊、京剧变脸玩具、楚剧钥匙扣等文创周边产品[9] 非遗传承发展 -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许云杰15岁开始学习木偶戏,现已成为骨干演员[15] - 剧团中有许多年轻演员,显示非遗项目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