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
搜索文档
碎地重整变平川,黑龙江多地抢抓时机治理侵蚀沟
新华社· 2025-11-05 15:33
在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种植户谢福军家地块,两台夹包机正有条不紊地将玉米 秸秆捆扎整齐,码放到侵蚀沟内。谢福军说:"这条侵蚀沟长将近300米,治理完成后可恢复农田约10 亩。" 在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鱼眼泡"治理现场,一台台大型工程机车往来穿梭,清 淤排水、填埋秸秆、平整覆土,农田中一个个形同疤痕的"鱼眼泡"被慢慢修复完整。"播种和收获时, 农机遇到'鱼眼泡'只能绕过去,现在治理好了,明年作业就方便多了。"第二管理区种植户初金珠说。 据了解,建设农场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治理"鱼眼泡"23处,总面积178.84亩;治理侵蚀沟6条,可恢 复耕地面积155亩。截至目前,工程计划已完成50%以上,预计11月底前完成全部治理工作。 记者从黑龙江省水利厅获悉,2024年,黑龙江省下达侵蚀沟治理资金54.92亿元,实施治理侵蚀沟 1.3万条,年度投资额度、治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黑龙江省计划再治理侵蚀沟3000条,并对 已治理侵蚀沟压实管护责任,确保长期发挥作用。(记者黄腾) 秋冬之交,寒风阵阵,在北大荒集团嫩北农场有限公司,侵蚀沟治理现场却是一片热闹景象。现场 机车轰鸣,挖掘机、推土 ...
公安机关全链条守护粮食安全
辽宁日报· 2025-11-03 09:09
执法成效 - 成功破获案值超百万元的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捣毁犯罪窝点3个 [1] - 涉黑土地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40% [1] - 通过专项攻坚战役成功打掉多个犯罪团伙 端掉一批制假售假窝点 [2] 工作模式与技术创新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 破解治理难题 智能识别系统已精准预警线索120余条 响应速度提升60% [1] - 采用“高位统筹+科技赋能”与“多元联动+全链打击”的工作模式 [2] - 深化行刑衔接 对非法开采收购运输销售黑土地相关环节实施全链条打击 [1] 协同机制与公众参与 - 联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多部门 以“零容忍”态度重拳严惩相关犯罪 [1] - 广泛联合行政主管部门 发动基层民警辅警网格员农技推广员等力量 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收集假劣农资线索 [2] - 积极开展秋收警务 向农户传授假劣农资辨别技巧 努力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粮食安全防护网 [2]
吉林省秋收进入收尾阶段 确保应收尽收
新华社· 2025-10-31 15:24
秋收进展 - 全省粮食作物已收获8927.64万亩,占计划面积的95.72% [1][2] - 收获进度同比去年快4.2% [2] - 秋收生产已进入收尾阶段,确保应收尽收 [1][2] 产量与长势 - 今年是吉林省近年来作物受灾程度最轻、作物长势最好、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 - 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均呈增加态势 [2] - 今年初霜比常年略晚,有利于增加粮食作物粒重和提高作物成熟度 [2] 后续工作 - 农业部门正持续做好秋季生产工作调度和指导 [2] - 推进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工作,做好黑土地保护 [2] - 为明年农业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2]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人民日报· 2025-10-26 10:30
人民日报记者 戴林峰 祝大伟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 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 玉米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壑总长4.5万 公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为治理永发村2810米长的侵蚀沟,拜泉县 投入380万元,削坡、修石笼、栽植灌木,20多米深的沟壑缩小至5米。 "十四五"时期,水利部累计向东北黑土区投入中央资金144.06亿元,治理发展型侵蚀沟5.73万条, 保护耕地约1374万亩,年增 ...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
人民日报· 2025-10-26 10:05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 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玉米 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壑总长4.5万公 里。 "黑土生'金',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黑龙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张晓晨说。拜泉县是东北黑土 区唯一的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也是水利部的基层调研点。 张晓晨随同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调研团队,踩着田埂下乡问需。2024年,增发国债资金支持的东北黑 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达2.77万条,工程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治理不 ...
【人民日报】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26 08:40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壑总长4.5万 公里。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为治理永发村2810米长的侵蚀沟,拜泉县 投入380万元,削坡、修石笼、栽植灌木,20多米深的沟壑缩小至5米。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沟碎地'变回'整块田',前些年变薄、变瘦、变硬的黑土重泛油光。"永发村村民杨维杰掬起一捧 土说。老杨的120亩耕地中,近50亩毗邻侵蚀沟,如今全部治理复垦。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 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 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 ...
保护黑土地 大国粮仓更稳固(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26 06:54
"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给黑土地"盖被子",秸秆还田每亩补贴20元;为黑土地"舒筋活络",深翻作业每亩补贴30元;让黑土 地"喘口气",轮作每亩补贴150元……一年下来,老杨领到黑土地保护各项补贴近两万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老杨还享受了测土配方施肥服务,黑土地"吃"上营养餐。2024年,黑龙江省土壤 有机质平均含量达40.3克/千克,比2016年增加4.1克/千克。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 如何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这个工作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强调,"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 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今年金秋,黑土地上传来好消息:黑龙江省拜泉县新生乡永发村侵蚀沟治理地块种出"吨粮田"——玉米 亩产突破1000公斤!而2021年治理前,亩产仅为300公斤。 侵蚀沟,因暴雨冲刷形成,吞噬耕地,割裂农田。黑龙江省共有侵蚀沟11.55万条,沟 ...
守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龙江:创新农业技术手段 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经济观察网· 2025-10-19 11:40
10月中旬,黑龙江各地进入秋收繁忙期。在乡间小路行走,随处可见驾驶拖拉机的农民,把大豆、玉米等作物运回家。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截 至10月10日,全省农作物已收获1110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0%以上。 与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同步,另一群人也穿梭在黑土地上。他们是为黑土地"体检"的科研人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所")研究员邹文秀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实验大楼。记者看到,楼道两侧放满了一堆又 一堆土壤样本。这些土壤来自黑龙江全省多地,阴干后将被送去实验。 走进实验室,两名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博士生正忙着称重。她们面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序号、重量等数据。 在这间实验室里,还有很多仪器。一个类似冰箱的设备里摆放着多个盛有土壤的小罐子。"我们把土壤取了之后,会往里放一些东西,比如葡萄糖、秸秆, 看一下土壤对它的'消化'能力。"邹文秀解释。 黑土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拥有典型黑土耕地1.56亿亩,黑土地面积大、质量优、产能高。为了掌握土壤情况,邹文秀说,她们会在同一区域连 续取样多年,"总的来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 在汤原县香兰镇大有村大豆单产 ...
黑龙江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02:16
高标准农田与黑土地保护 - 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规模全国最大 [1] - 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面积1亿亩 [1] 粮食生产与供应地位 - 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粮食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储备量均居全国首位 [1] -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1] - 建立了“产、购、储、加、销、管”协同联动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 农业现代化水平 - 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100%覆盖 [1]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 [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9% [1] - 全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超720斤,较“十三五”末每亩增长26.7斤 [1]
我国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新华网· 2025-10-06 13:11
黑土地保护成效 - "十四五"期间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1] - 累计保护黑土地超过4亿亩次 [1] - 治理侵蚀沟3.3万条 [1] 保护措施与方法 - 统筹推进黑土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 - 实施保护性耕作与土壤侵蚀防治 [1] - 推进肥沃耕层培育等措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