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族复兴
icon
搜索文档
最深沉的纪念
人民日报· 2025-08-15 05:51
胜利号角久久激荡。当硝烟散尽,记忆长存:那一座座青山,那一道道河流,都无声地见证着中华民族 的坚韧与不屈。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先烈最好的致敬,就是赓续他们的精神。我 们会永远铭记历史,让伟大抗战精神如不灭的灯塔,照亮民族复兴前路——这才是对那场伟大胜利最深 沉的纪念。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5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一段历史永志不忘。回望那血火交织的14年,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沉重数字背后,是破碎山河与离散家 园的无声控诉。从沈阳城头的炮火到卢沟桥畔的枪声,日寇步步紧逼,抗日烽火自白山黑水间燃遍神州 大地。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奋起抗争。"一寸山河一寸 血"的壮烈誓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这些永不褪色的精神刻痕,在历史深处熠熠生辉, 如星辰般照亮了民族最黑暗的夜空。 一种精神穿越时空。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敌强我弱,装备落后,是必胜信念支撑着全民族历经磨难考 验。将士血洒疆场,民众众志成城。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 难,所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
铭记历史,复兴同行——两岸青年沙龙共话过去与未来
新华社· 2025-08-13 20:58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褚萌萌)"台湾光复不仅是领土的回归,更凝聚成了反抗殖民、认同祖国的 精神。"清华大学台籍博士生陈翊瑄13日在此间一场沙龙分享时说,了解到两岸共同抗日的艰辛历史, 就会有更多台湾青年认识到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坚定国家和民族认同。 这场名为"青春心相会 奋斗正当时"的主题沙龙由台盟北京市委主办,北京工商大学海峡发展研究院协 办。台湾部分政党、社团、少数民族、青年代表人士,从事两岸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京台盟盟员和 台胞代表120余人出席。该沙龙是2025"交流与共享"研讨会的重要内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多位嘉宾在发言中呼 吁,两岸青年要铭记共同的历史,更好共创未来。 "80年前,两岸同胞共同投身全民族抗战;如今,我们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小包智工联合创始 人、台青徐韬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和平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朱中博指出,在全民族抗战中,广大台湾同胞义无反顾 奋起反抗侵略,用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如今两岸青年身处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要 加强交流合作、投身融合发展,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人民大 ...
抗战中流砥柱 复兴坚强核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9 04:4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未提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该新闻主要围绕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主题展览展开,内容聚焦于历史事件、抗战精神、文物展览和观众反响等方面,属于历史文化领域,不涉及商业或行业分析。
抗战中流砥柱 复兴坚强核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巡礼
新华社· 2025-08-07 23:5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化的关键要点总结: 展览概况 -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主题展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累计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2]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景式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抗战史诗[4][5] 历史回顾 - 14年抗战中,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首次展出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等文物印证了沈忠明、邓玉芬等烈士的牺牲[3] -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造"地雷战""地道战"等战术,以持久战战略成为抗战中流砥柱[5][6] - 1938年瑞士记者拍摄的《通往延安之旅》纪录片首次展出,反映当时延安的青年活力与军民关系[6][7] 社会反响 - 94岁抗战老兵曹殿林等观众通过展览重温"宁愿站着死"的民族气节[6] - 8岁小观众至现役军人杨女士等留言强调"以史为鉴""珍惜和平"[9] - 巴拿马驻华大使评价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树立榜样[10] 精神传承 - 展览通过5098张老照片拼成的照片墙象征中华民族浴血奋战5098天的重生[8] - 新时代青年表示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动力[7][11] (注:原文为历史纪念类内容,无直接涉及公司或行业的数据,故按展览核心信息分类呈现)
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12
"光荣自豪",集中体现在精神面貌上,落脚到奋斗实干中。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自豪",并非盲目自大、 唯我独尊,而是一种建立在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从容气度和理性平和心态,始终保持不卑不 亢、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当代青少年作为"平视世界"的一代,更应以青春之笔续写时代荣光,在更广 阔的舞台上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堂堂正正"铸就人格根基,"光荣自豪"激发自信自强。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 更包含着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广大青少年从抗战中汲取前行的动力,挺直脊梁、实干笃行,汇聚起 的必将是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今天的青少年,只有真正读懂抗战历史、真正领悟伟大抗战精神,才能赓续好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做中 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 阳泉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嘱托"孩子们要争做 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更加强盛"。语重心长的话语,激励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 烈、珍爱和平、挺膺担当。 历史的细节处,总是充满令人感佩的事迹 ...
勇担时代重任 投身复兴伟业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倡议书
新华网· 2025-07-29 20:19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勇担时代重任 投身复兴伟业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7月29日 ——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倡议书 今天我们齐聚北京,满怀赤诚之心、激动之情,接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一崇高 荣誉。我们深知,这项荣誉饱含着党和国家在新征程上的殷切期望,凝结着时代和人民寄予的深情嘱 托。我们既备受鼓舞,感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赋予的历史机遇,又深感重任在肩,致力于在中国 式现代化建设中接续奋斗。在此,我们全体受表彰的优秀建设者,谨向全国民营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 层人士和个体工商户发出如下倡议。 一、矢志不渝跟党走,做胸怀报国志的奋斗者。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爱国是优秀建设 者精神的第一要义,是企业家精神的价值体现。追溯过往,非公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蓬勃 发展起来的,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析因于今,新时代以来 之所以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实力大幅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持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根本在于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
黄坤明走访慰问驻粤部队官兵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7-29 10:0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主要涉及政府领导对驻粤武警部队的慰问和讲话,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与商业、经济或行业相关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分析。
学有所悟丨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围绕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展开,属于政治思想教育范畴,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投资银行分析框架提取商业信息。 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经核查全文未出现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营数据、行业动态或市场分析,故无有效信息可提取。建议提供包含经济指标、行业趋势或企业财报的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徒步环游世界第一人:中国青年潘德明经历了什么奇幻冒险?
虎嗅· 2025-07-21 17:23
历史背景与个人动机 - 1930年上海外滩码头停泊异国巨轮 黄包车与行人神色凝重 山河破碎强邻环伺 报纸充斥自然灾害与日本觊觎东北的负面新闻[1] -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留学求知探索成为改变个人命运与民族未来的路径[2] - 潘德明出身湖州裁缝家庭 在南京四牌楼经营快活岭西餐馆 掌握多种西方语言 制定"穷游"计划需具备裁缝与烹饪技能[3][6] - 受《申报》报道"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宣言激励 从个人旅行愿望升华为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扬威行动[7][8][9][10] 环球旅行历程 - 1930年夏卖出西餐馆 从杭州加入步行团 原7人团队因条件艰苦与资金分歧减至3人[12][13] - 从越南开始获华侨热情款待与资金支持 但因志向分歧与队友分道扬镳[15][16][17] - 独自骑自行车经印度雨林、阿拉伯沙漠 1932年抵埃及 后游历欧洲十数国 1934年跨大西洋至美国 1935年经澳洲返新加坡[20] - 旅行期间向媒体投送游记照片获取旅资 获《星洲日报》《民国日报》等华文媒体报道 成为社会关注焦点[24] - 会见印度泰戈尔与甘地 获赠手织三色旗 受法国总统勒布伦、德国希特勒与美国罗斯福接见 获赠金牌[25][27] 时代影响与精神价值 - 旅行中获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及《塘沽协定》签订 深感国家危亡[22][23] - 在芝加哥参观博览会 认识到中美差距源于制度腐朽 坚信中国必将强盛[27] - 1937年取道泰国缅甸雨林由云南回国 会见李宗仁 后将筹集的10万美元西藏考察资金全数捐给抗战前线[29][34] - 上交《名人留墨集》但保留旅行自述 强调以世界为学校展现中国国民向前精神[35][37] 后续发展与历史意义 - 原计划考察青藏高原矿产资源服务中国工业化 获海外侨胞资金支持 但因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而中止[32][33][34] - 改名潘子明隐居 在联合国救济署工作 后于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任职 以熨衣画宫灯补贴家用[34][35] - 成为近代中国通过个体行动展现民族精神与国际对话的象征 其旅程被视作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篇章[28][37]
抗日战争胜利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贡献
经济日报· 2025-07-15 08:59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成为中华民族从危机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1] - 抗战胜利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度,奠定了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1] 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化 - 日本侵华战争暴露出中国生产力落后的问题,发展生产力被视为强国建设的首要条件[2] - 1943年《解放日报》社论明确提出"民族强盛归根结蒂要发展生产力",将生产力发展视为社会进化的动力[2] - 工业化被确立为强国建设的关键路径,毛泽东指出"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新式工业"[3]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工业化后获得侵略实力,中国必须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3] 科技与知识分子的作用 - 1939年毛泽东强调技术工作对战胜日本和建设新中国的重要性[4] - 1941年朱德提出抗战胜利和建国成功都有赖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4] - 中国共产党实施保护知识分子政策,1939年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强调要吸收知识分子为新中国建设服务[5] 民族凝聚力建设 - 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6][7] - 实施民族平等政策,1940年制定《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和《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促进民族团结[8] - 通过发展民主政治、改善民生和大众文化满足人民需求,1944年《解放日报》提出要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毛泽东指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独立和工业化都不可能实现[10] - 1938年毛泽东开始谋划新中国建设,提出要建立"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11] - 重视干部培养,确立德才并重的选拔标准,提升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12] 国际地位提升 - 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绝大部分陆军兵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13] - 1945年中国以大国身份参与联合国创建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4] - 抗战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基础,使中国摆脱西方列强控制获得独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