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搜索文档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多场平行论坛
大众日报· 2025-07-11 08:59
金融文化论坛 - 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为主议题 探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路径 [3] - 分议题包括"诚实守信 以传统文化涵育现代金融价值体系""守正创新 塑造金融服务实体新优势""依法合规构建现代金融发展新秩序" [3] -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 招银国际CEO霍建军等发表主旨演讲 解析中华文化基因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3] 两河文明对话 - 山东大学在章丘焦家遗址发现"黄河下游最早史前城市" 为中华文明提供黄河样本 [4] - 卢克索文物局通过3D光影重现卡尔纳克神庙内部结构 展示科技赋能考古新范式 [4] - 北京语言大学设立"埃及汉学家理事会" 山东大学与开罗大学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文明互鉴 [4] 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推动丝绸之路 长城 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参与全球合作 [5] - 故宫博物院确立特色保护策略 在科技应用 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5] - 尼泊尔考古局提出用传统材料延续建筑真实性 代际传承抵御技艺断层 气候适应性技术降低生态风险 [5] 华侨华人文化使命 - 俄中文化交流协会在圣彼得堡等城市举办活动 向当地儿童讲述曲阜"三孔"文化遗产故事 [6] - 华侨华人既守护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又参与跨文明对话 为构建多元现代性文明作贡献 [7] 水文化论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水是中华文明道德与哲学理想的象征 呼吁视为共同遗产 [8] - 埃及与中国将合作研究白鹤梁与尼罗尺两大古代水文测量系统 [8] - 中国水利协会强调孔子"智者乐水" 老子"上善若水"哲学对治水国际合作有指导意义 [8] 中医药国际化 - 肯雅塔大学将中医药学科融入医学生培养 设立附属医院开展中医诊疗 [9] - 巴西设立针灸医学学士学位 与中国多所中医药大学合作改善当地人医疗状况 [9] 儒学现代转化 - 中外学者探讨儒家"成人"标准与现代文明体系的兼容性 利他主义与全球伦理可能性 [10] - 青年辩论会围绕"传统文化创新重内容还是形式""大学教育重'成人'还是'成功'"展开 [10]
2025年中国航海日:聚焦绿色航海 共绘海洋强国新蓝图(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08:10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5.2 比上年增长2.3% 显示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 [2] -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6席 全球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占8席 [2]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创世界纪录 [2] - 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14种新接订单居世界首位 [2] -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海洋已成为"蓝色粮仓" [2] 海洋生态保护 - 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 典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稳中向好 [1] - 生态环境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 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 滩更净 湾更美 [2] - 高标准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 持续开展美丽海湾建设 [3] -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政策规划 - 2025年是航海日设立20周年 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年 今年主题为"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1]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3] -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 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阶段 [3] - 将高质量打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收官战 高水平谋划"十五五"各项工作 [3]
【宝鸡】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7-11 07:38
活动概况 - 宝鸡市推出"文明实践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活动,以文化为载体,贴近百姓生活,已演出156场,观看人数超10万人次 [1] - 活动首日即收到50多个节目报名,涵盖歌舞、朗诵、戏曲、乐器等多种形式 [1] - 活动覆盖凤翔区、渭滨区、陈仓区、扶风县、眉县等多个区县 [3] 活动特色 - 活动强调群众参与,零门槛、无障碍,鼓励真情实意表达而非专业技艺 [3] - 节目由群众自编自演,如情景剧《文明实践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旨在吸引更多人参与 [2] - 活动结合理论宣讲、互动问答、惠民政策宣传等,增强文明实践意识 [7] 文化资源共享 - 活动与"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组织省市艺术院团走村串镇,送文化下乡 [4] - 陈仓区联合宝鸡市戏剧家协会开展秦腔表演,传承传统文化 [5] - 渭滨区举办读书分享活动,结合沙画表演、古典器乐演奏等文艺形式 [5] 社会影响 - 活动传递文明理念,如岐山县通过快板、小品宣传移风易俗,麟游县以情景剧倡导新风 [7] - 群众评价活动为"展示才艺的星光场"和"浸润文明的加油站" [8] - 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为城市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7]
面对变乱交织国际形势,凝聚共识促进和平发展,多方盛赞全球文明对话大会
环球时报· 2025-07-11 07:00
【环球时报记者 刘帅颖 刘雅婷 赵瑜莎 陈茜 李迅典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鸣】"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 开文明的交流互鉴。"7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当天在北京开幕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这场为期两天的会议以"维护人类 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有外媒评论提到,超过600人报名参 加此次会议,反映出全球对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高度关注,这一会议也正成为在和平与发展框架下探讨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平台。受邀参加此次活动 的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体现了一种更广泛的治理理念,即以对话取代冲突,这凸显了中国对促进 全球理解与合作的郑重承诺。此次会议的高规格组织也彰显了中国推动文明间和平交流的决心。 习主席贺信为文明对话指明方向 在7月10日下午开幕的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宣读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 书记蔡奇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 ...
在尼山,对话世界文明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论坛概况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2] - 论坛下设6个分议题,包括"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举办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及7场平行论坛 [2] - 参会嘉宾500余人,其中国际嘉宾近30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包括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 [2] 论坛历史与定位 - 自2010年首届论坛以来已举办11届,首届主题为"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历届主题紧扣文明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3] - 论坛定位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平台,旨在化解偏见与误解,推动文明互鉴和谐共生 [3]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论坛依托儒家文化资源,成为全球学者探讨文明价值的重要场所 [3] 主题解读与学术活动 - 主题体现儒家"和而不同""仁爱"等价值观,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国际合作共赢 [5] - 论坛举办38场学术活动(主论坛16场、平行论坛22场),400余名学者参与,其中国外专家220余名,超过230名学者发表演讲 [5] - 新增高端访谈、分组对话等互动形式以促进交流 [5] 国际反响与文化传播 - 马尔代夫副总统评价论坛"恰逢其时",柬埔寨国务大臣强调现代化需铭记文化本源 [4] - 韩国学者认为主题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与平等交流共识 [4] - 论坛邀请国内外媒体及自媒体实地报道,举办"尼山杏坛"演讲并制作多语种视频,同期推出"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 [6]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文化旅游行业 -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成为暑期旅游热点,除了传统景点"老三孔"外,尼山因风景秀美、历史文化深厚而吸引游客 [1]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拥有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是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地点 [1] - 尼山圣境景区推出《金声玉振》表演、鲁源村文旅休闲等配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 [1]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历经15年发展,成为全球文明交流平台和山东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山东省持续深入挖掘儒家文化,2024年启动"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驻研工作进展顺利 [2] - 2023年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发布《齐鲁文库》首批成果《典籍编》第一辑100册,这是山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献编纂出版项目 [2] - 山东省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举办"黄河大集"、乡村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文化活动 [2] - 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2] 文化产业 - 青岛东方影都发展成为重要的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 [2] - 尼山成为文化磁场,具有独特吸引力和辐射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作出贡献 [2]
大道同行 和合共生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全球文明倡议实践案例 - 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穆言灵分享中美民间友谊传承故事,其父辈与中国鼓岭的友谊通过习近平主席1992年的邀请得以延续 [1] - 穆言灵发起"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习近平主席致贺信支持,该论坛致力于将美中人民友谊比作鼓岭千年柳杉般生生不息 [2] - 肯尼亚留学生卡里乌通过"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获得北京交通大学留学机会,毕业后加入蒙内铁路项目成为工程师 [2] "一带一路"倡议成果 - 卡里乌等100名肯尼亚青年通过"一带一路"项目赴华留学,毕业后参与蒙内铁路建设 [2] - 蒙内铁路项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列车穿越野生动物保护区时可观察大象、斑马等动物自由活动 [3] - 卡里乌团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蒙内铁路火车票,邀请体验"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3] 中外经贸合作实践 - 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李曦萌在华30年,其商会既反映会员诉求又为促进中欧合作建言献策 [3] - 中国丹麦商会参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外资企业意见被纳入政策考量 [3] - 李曦萌提出"选择中国就是选择未来"理念,认为全球文明倡议是解决当前国际经贸困境的关键 [3][4] 国际人才培养 - 北京交通大学通过"一带一路"项目培养100名肯尼亚留学生,卡里乌毕业后回校深造铁路技术 [2] - 肯尼亚留学生群体主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感谢 [2] - 卡里乌计划运用在华所学铁路技术推动肯尼亚轨道交通发展 [2]
在开放交流中形成“和声”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发展历程 - 论坛规模从最初不足百人扩展到近千人参会,参会专家从30余人增至全球数百位 [2] - 从单一学术论坛发展为涵盖人文综合、AI伦理等前沿话题的多元化平台 [2] - 论坛成果通过"尼山论坛文库"等渠道传播至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 论坛核心理念与价值 - 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理念,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与和谐共处 [1][2] -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智慧被应用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1] -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巴赫认为论坛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似 [1] 第十一届论坛创新亮点 - 首次设立世界文化遗产、金融文化、水文化3个平行论坛 [3] - 强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探讨AI对人类文明影响等议题 [3] - 7场平行论坛与主论坛形成学术联动,拓展讨论广度与深度 [3] 青年参与与文化传承 - 首届"尼山杯"青年辩论会吸引4所高校代表队参与 [4] - 辩论环节设计旨在推动青年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4][5] - 活动目标为激活儒学当代价值并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5] 国际影响力与学术地位 -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评价论坛是"给予世界的馈赠" [1] - 论坛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2] - 山东大学副校长指出论坛具有多学科交叉的鲜明特色 [3]
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7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与会外方嘉宾高度赞 赏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认为贺信深刻阐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意义,体现中国推动文明交流 互鉴的责任担当。当前世界面临多重挑战,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正当其时,期待各国携手行动,深化互学 互鉴,汇聚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推动世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 开文明的交流互鉴。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人类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 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充满远见和智慧,有利于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促进合作与共同发 展。"纳米比亚前总统姆本巴在致辞中表示,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都主张对话、鼓励合作,寻求可持续 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他说,只有深化友谊和理解,才能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纳米比亚愿与 国际社会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一个包容、繁荣、和平的未来。 比利时前首相莱特姆表示,当今世界,加强对话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本次会议十分契合当下需要。全球 不确定性 ...
推动建设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越是风云激荡,越需要文明的灯塔指引方向;越是挑战交织,越需要对话的桥梁连通心灵。当前,世界 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地缘冲突阴霾不散,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持续抬 头,"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维护文明多样性、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仍然 任重道远。全球文明倡议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提倡以对话协商化 解矛盾冲突,促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有助于为应对时代挑战汇聚智慧,推动构建一 个和平、包容的世界。与会嘉宾普遍表示,尊重文明多样性,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的重大命题,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确定性,各国应共同努力,在坦诚交流、互学互鉴中 共创美好未来。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古国,中国愿同各国一道,秉持平等、互鉴、对 话、包容的文明观,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11日 02 版) 越是风云激荡,越需要文明的灯塔指引方向;越是挑战交织,越需要对话的桥梁连通心灵 "当前,国际形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