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多场平行论坛引关注
新京报· 2025-07-11 22:36
金融文化论坛 - 论坛首次聚焦"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主题,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经济伦理和金融思维,以文化引领金融实践创新 [2] - 70多位国内外嘉宾参会,覆盖金融机构(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高校(中国人民大学、青岛大学等)及国际代表(美国、德国、马来西亚) [2] - 济宁市委书记强调当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广阔空间,呼吁金融支持区域发展 [3] - 山东省提出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直达基层服务、民企直连等创新举措精准服务实体经济 [3] 中医药文化论坛 - 论坛设置中医药体验馆,展示针灸、推拿等非遗诊疗项目,吸引国际嘉宾(如阿根廷研究员)参与体验 [4] - 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孙重三小儿推拿、齐鲁志意脉象诊法等)现场展示特色疗法,融合儒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4] - 济宁市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11个县市区均为先进单位,乡镇卫生院100%覆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助力资源整合 [5][6] - 山东省副省长指出中医药已覆盖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将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打造齐鲁特色文化高地 [6] 区域经济发展 - 济宁市通过工业"头号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活水成为塑造新优势的关键 [3] - 山东省金融系统创新"好品金融"品牌,实施利企惠民工程以服务实体经济 [3] - 济宁市依托儒家文化与中医药融合优势,形成"儒医同源"生态,成为全国中医药推广典范 [5][6]
倾听尼山2025 | 现代金融应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养分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13:58
金融的本质 -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与传统文化对诚信的重视高度契合 [3] - 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文明的基础,交换依赖信用 [3] - 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货币、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中心,均离不开信用 [3] - 信用建设涉及社会信用、司法信用、机构信用、法人信用、个人信用,需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努力和全社会帮助 [3] 信用建设与金融文化 - 全社会应倡导诚实守信,打击信贷"黑灰产"、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不守信行为 [4] - 金融系统需积极参与营造信用文化和环境,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4] - 完善诚信体系需法治刚性约束、制度精准赋能和文化柔性涵养协同发力 [4] 守正与创新 - 中华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商业伦理注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5] - 现代金融需汲取古代商业伦理的人文主义养分,约束经营观、义利观、风险观 [5] - 保险业功能定位与传统思想深度契合,如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等 [5]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守正根基,同时实现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和风险管控手段丰富 [5] 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 - 金融创新体现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科技、养老等领域 [6] - 金融嵌入公共性职能,既是商业也是创新 [6] - 创新需尊重监管和规则,同时社会和监管需包容创新并及时纳入监管视野 [6]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多场平行论坛
大众日报· 2025-07-11 08:59
金融文化论坛 - 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为主议题 探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路径 [3] - 分议题包括"诚实守信 以传统文化涵育现代金融价值体系""守正创新 塑造金融服务实体新优势""依法合规构建现代金融发展新秩序" [3] -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新华保险董事长杨玉成 招银国际CEO霍建军等发表主旨演讲 解析中华文化基因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3] 两河文明对话 - 山东大学在章丘焦家遗址发现"黄河下游最早史前城市" 为中华文明提供黄河样本 [4] - 卢克索文物局通过3D光影重现卡尔纳克神庙内部结构 展示科技赋能考古新范式 [4] - 北京语言大学设立"埃及汉学家理事会" 山东大学与开罗大学联合培养人才 推动文明互鉴 [4] 文化遗产保护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推动丝绸之路 长城 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参与全球合作 [5] - 故宫博物院确立特色保护策略 在科技应用 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5] - 尼泊尔考古局提出用传统材料延续建筑真实性 代际传承抵御技艺断层 气候适应性技术降低生态风险 [5] 华侨华人文化使命 - 俄中文化交流协会在圣彼得堡等城市举办活动 向当地儿童讲述曲阜"三孔"文化遗产故事 [6] - 华侨华人既守护中华文明精神内核 又参与跨文明对话 为构建多元现代性文明作贡献 [7] 水文化论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水是中华文明道德与哲学理想的象征 呼吁视为共同遗产 [8] - 埃及与中国将合作研究白鹤梁与尼罗尺两大古代水文测量系统 [8] - 中国水利协会强调孔子"智者乐水" 老子"上善若水"哲学对治水国际合作有指导意义 [8] 中医药国际化 - 肯雅塔大学将中医药学科融入医学生培养 设立附属医院开展中医诊疗 [9] - 巴西设立针灸医学学士学位 与中国多所中医药大学合作改善当地人医疗状况 [9] 儒学现代转化 - 中外学者探讨儒家"成人"标准与现代文明体系的兼容性 利他主义与全球伦理可能性 [10] - 青年辩论会围绕"传统文化创新重内容还是形式""大学教育重'成人'还是'成功'"展开 [10]
将“五要五不”纳入人才培养的“必修课”——专访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洪俊杰
齐鲁晚报· 2025-07-10 07:32
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的关系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精神之基,蕴含的金融智慧与当代中国金融实践相结合,塑造了服务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历史文化根基 [2] - 论坛分议题"诚实守信""守正创新""依法合规"均能从传统文化智慧中找到源头,如"一诺千金""立木为信"体现诚信理念,"中庸"强调不逾越底线,"义利观"体现以义取利 [2] - 推动传统文化金融智慧转化需两方面协同:坚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具体金融实践结合,强化传统文化赋能金融实践和金融伦理教育 [3]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实践要求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首次提出"五要五不"要求,包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4] - "五要五不"需从学理层面深刻解读其理论渊源,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传承于红色金融思想 [4] - 需将"五要五不"纳入金融学科和实践必修课体系,监管部门需设立标杆、奖惩分明以制度化引导金融机构内化践行 [5] 金融科技与人才培养创新 - AI等新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机遇与挑战,需通过学术评估AI风险、创新金融学科课程体系以适应AI时代 [6] - 培育适应AI时代的高层次人才是"金融强国"核心支撑,需注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并纳入金融实践 [7] - 山东财经大学通过"421"行动计划、自主研制"AI才"大模型等举措实现AI赋能人才培养突破,同时建立人文经济实验室促进传统文化赋能金融实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