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汉中市博物馆:汉风古韵续写盛世华章
陕西日报· 2025-05-07 06:43
博物馆发展成就 - 汉中市博物馆成功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填补陕南地区国家级博物馆空白[8] - 2023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8] - 2024年举办190场研学活动,服务青少年5.1万人次[10][11] - 在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志愿者讲解员获志愿组冠军[8] 展览与文物保护 - 推出"青鉴浮影——馆藏铜镜精品展",展出80余枚历代铜镜珍品,分为秦汉、唐代、宋代三个单元[6] - 开放"墨韵传薪——馆藏书画精品展",展出百余幅书画精品[7] - 馆藏文物数量持续增加,展陈手段不断创新,专题展览层出不穷[7] - 依托2300多年建城史资源,保护古栈道遗迹、摩崖石刻等文化遗产[3] 数字化与文化创新 - 推出"寻迹天汉——智慧数字云课堂",开发6套课程包括《原始人的生存日记》等,运用手势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10] - 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永生",让文物在虚拟空间焕发新生[10] - 开发以"石门十三品"为原型的文创产品系列,包括冰箱贴、手把件等,市场反响热烈[11] - 非遗文创店将摩崖石刻、望江楼等文化符号与现代美学融合,形成年轻人消费新风尚[11] 非遗产业发展 -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2024年棕叶扇销量达50万把,销售额6000万元,其中出口600万元[14][15] - 城固架花年销售额突破280万元,带动536名绣娘就业,产品远销英国、新加坡[15][16] - 汉中培育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基地和29个省级非遗工坊[16] - 藤编技艺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国潮饮品等开展跨界合作,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14]
【风物郑州】广武山:楚河汉界风云起
郑州日报· 2025-04-29 10:43
郑州城市发展定位 - 郑州被定位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和主根主脉所在地,需承担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1] - 城市特征为"文武双全",品牌定位为"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 [1] - 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赋予郑州融合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命 [1] 广武山历史地理价值 - 广武山是楚汉战争"鸿沟为界"的历史见证地,直接影响汉王朝400年基业建立 [3][6][9] - 地理上标识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分界点,黄河中下游分界线 [3] - 秦代国家级粮仓敖仓所在地,曾存储足够9年使用的粮食 [9][10] 黄河中下游地理特征 - 桃花峪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年均径流量560亿立方米,河道宽度由300米骤增至千米 [13] - 该区域是三大阶梯地形交接点,形成独特"悬河"地貌 [13] - 桃花峪黄河大桥主跨406米,缩短郑州至焦作行车距离30公里 [13] 交通基础设施 - 桃花峪黄河大桥连接京港澳、连霍高速,构成"日"字形高速环线 [15] - 大桥串联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云台山等5大风景区,形成黄金旅游通道 [15] - 古代敖仓所处位置控制水陆交通要道,连接关中与中原的崤函古道 [10][11] 民营经济发展 - 郑州民营经济贡献77%就业岗位,市场主体中97%为民营主体 [19] - 4家领军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部分企业产品覆盖70余国 [19] - 政府推出30多项支持政策,设立专项服务平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