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

搜索文档
中部六省会共建中国交通“第五极” 武汉至太原将4小时直达
长江商报· 2025-05-14 08:04
在服务上,六个城市将试点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动交通服务智能化、便 捷化;同时加强执法协作与应急联动,探索低碳交通模式,打造绿色出行中部样板。在开放合作领域, 六市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轮值召开推进会,并通过人才互派、举办交通论坛等形式,促进技术交 流与资源共享。 长江商报消息 中部地区六省会城市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5月12日在武汉市发布《中部 地区省会城市合作倡议》(下称《倡议》),明确"中部枢纽、六市联动"合作原则,提出构建国际性综 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战略目标。 联合推动交通服务智能化、便捷化 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构成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的"四极"。中部地区具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天然通道优势,在中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 位。 2006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 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中部 地区交通优势显著。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34.5%,高速公路里程4.5万公 ...
中部地区六城共建国际交通枢纽 武汉坐高铁将4小时直达太原
长江日报· 2025-05-13 08:25
5月12日,中部地区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武汉六省会城市在汉发布《中部 地区省会城市合作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倡议》明确"中部枢纽、六市联动"合作 原则,提出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战略目标。 在国家"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指引下,中部地区已形成显著交通优势。数据显示,该 区域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34.5%,高速公路里程4.5万公里,占全国23.4%,公路网密度 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总量40%以上。 目前,中部六市正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深化规划对接。 根据《倡议》,六市拟统筹推进中部地区"三纵四横"高铁网建设,加速沿江、京九、呼 南等干线铁路建设,实现武汉至太原4小时直达、武汉至南昌1.5小时直达、武汉至合肥1小 时直达;在航空领域,六市将共同争取国际航权政策,推动武汉天河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形 成"双枢纽",协同花湖机场打造国际货运新门户;水运方面,协同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 目规划建设。 编辑:王冲 合肥市代表参观完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后表示,希望推动合肥港与武汉港、 南昌港等联动,保障"新三样"、家电产业等物流需求。 当得知花湖机场已经开通99 ...
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沪渝蓉高铁跨马汊河斜拉桥主塔封顶
中国经济网· 2025-05-01 08:03
工程进展 - 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段跨马汊河斜拉桥主塔最后一节塔柱浇筑完成,桥梁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斜拉索安装新阶段 [1] - 跨马汊河斜拉桥全长522米,主梁主跨长220米,是全线主要重难点工程 [1] - 977号墩主塔采用塔墩固结、塔梁分离的支承结构体系,设计高度58.5米,采用H型斜塔柱,塔身浇筑方量2547.5立方米 [1] 项目意义 - 沪渝蓉高铁是国家高铁通道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大工程 [1] - 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北沿江大动脉,加密"八横八纵"国家高速铁路网,优化沿江地区高铁网布局 [2] - 项目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技术创新 - 项目部通过云平台构建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多作业面施工进程的智能可视化监管 [2] - 安装塔吊安全监测系统对吊重、风速、幅度等实现全过程监测 [2] - 运用智能物联技术植入高精度应力-温度双模传感器,结合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形成结构应力演变热力图与温度梯度变化模型 [2] - 构建"数据采集-智能诊断-分级预警"全生命周期监测闭环,提升塔柱施工安全防控能力与结构健康评估水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