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icon
搜索文档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倡议 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河南日报· 2025-05-19 07:37
中部地区交通协同发展 -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联合发布《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旨在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 [1] - 合作聚焦五大方向:战略协同、设施共建、服务提质、治理联动、开放协作,强化中部大通道格局 [1] - 中部地区具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天然通道优势,战略地位显著 [1]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中部地区高铁运营里程占全国34.5%,公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2.5倍,民航机场密度为全国1.4倍,高等级内河航道占全国40%以上 [2] - 郑州、武汉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太原、长沙、南昌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2] 郑州的枢纽角色 - 郑州拥有"空陆数海"立体交通网络,是国家空港型和陆港型物流双枢纽 [3] - 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超80万吨,中欧班列(郑州)覆盖40多国140多城,开行量居全国前列 [3] - 建成高铁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项目,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全链条物流体系 [3] 协同发展具体措施 - 统筹推进"三纵四横"高铁网建设,推动郑州新郑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形成"双枢纽" [4] - 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整合长江航运资源,拓展低空经济应用 [4] - 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4]
中部六省会共建中国交通“第五极” 武汉至太原将4小时直达
长江商报· 2025-05-14 08:04
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合作倡议 - 中部六省会城市(武汉 合肥 南昌 长沙 太原 郑州)签署《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合作倡议》 提出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目标 明确"中部枢纽 六市联动"合作原则 [1] - 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34.5% 高速公路里程4.5万公里(占全国23.4%) 公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2.5倍 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40%以上 [2] 五大合作方向 - 战略协同:共同谋划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 [3] - 设施共建:加速推进沿江 京九 呼南等高速铁路项目 实现武汉至太原4小时 武汉至南昌1.5小时 武汉至合肥1小时直达 [3] - 航空协同:推动武汉天河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形成"双枢纽" 协同花湖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货运新门户 [3] - 服务提质:试点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制" 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制" 探索低碳交通模式 [3] - 开放协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通过人才互派 举办交通论坛促进技术交流 [3] 武汉交通枢纽建设进展 - 水运:一季度武汉港出入境船舶40艘次(同比+33.3%) 货物72054吨(同比+289.5%) 直航业务量连续五年长江中上游第一 [4] - 铁路:一季度中欧班列(武汉)发运210列(欧线去程同比+42.59%) 累计开行5166列 承运货值超1100亿元 [4] - 航空:一季度湖北民航旅客吞吐量1020万人次 货邮29.9万吨 航班8.5万架次 三项数据中部第一 花湖机场已开通99条货运航线 [5] 区域协同发展举措 - 合肥推动合肥港与武汉港 南昌港联动 保障"新三样" 家电产业物流需求 [5] - 郑州计划与花湖机场联动 打造覆盖中部 辐射全国的航空货运网络 [5] - 长沙拟与武汉联合开行中欧班列 推进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 [5] - 六市共同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 [5]
中部地区六城共建国际交通枢纽 武汉坐高铁将4小时直达太原
长江日报· 2025-05-13 08:25
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建设 - 六省会城市发布《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合作倡议》,提出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战略目标,明确"中部枢纽、六市联动"合作原则 [1] - 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34.5%,高速公路里程4.5万公里占全国23.4%,公路网密度达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总量40%以上 [1] - 六市拟统筹推进"三纵四横"高铁网建设,实现武汉至太原4小时直达、武汉至南昌1.5小时直达、武汉至合肥1小时直达 [1] 航空货运网络发展 - 花湖机场已开通99条国内国际货运航线,顺丰转运中心具备每小时28万件处理能力 [2] - 推动武汉天河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形成"双枢纽",协同花湖机场打造国际货运新门户 [1] - 通过与花湖机场联动发展,将打造覆盖中部地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 [2] 多式联运与数字化转型 - 大力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联合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试点 [2] - 深入推进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实施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2] - 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推动跨区域交旅融合发展 [2] 水运与产业协同 - 协同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目规划建设 [1] - 推动合肥港与武汉港、南昌港等联动,保障"新三样"、家电产业等物流需求 [1] 区域规划对接 - 中部六市正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深化规划对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