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

搜索文档
解码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巨轮”何以远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5:45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与产业体系 -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4.8万亿元人民币,超越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1] - 大湾区需构建国际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1] - 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区域发展不协调和制度差异等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1] 科技创新与研发效率 - 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超纽约湾区0.6个百分点,但低于东京湾区0.2个百分点、旧金山湾区2.8个百分点[2] - 2023年大湾区国际专利申请量7.8万件,是东京湾区1.5倍、旧金山湾区1.7倍、纽约湾区24倍[2] - 大湾区创新效率高,能以较低投入撬动较高研发产出[2] 人力资本与人才培养 - 人力资本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需打造高素质人才高地[3] - 建议借鉴加州大学模式,推动清华、北大等在大湾区拓展分校,弥补工科人才培养短板[3] - 需扩大国际人才引进,提升外籍科研人员占比[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迈向高端的关键,通过知识溢出和技术渗透推动产业链延伸[4][5] - 广州南沙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开通国际班轮航线167条[5] - 南沙形成千亿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保税进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5] 深圳前海服务业案例 - 2024年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800多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占比64.3%,占当地GDP49.4%[6] - 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赋能全行业,微众银行覆盖4300万家中小企业[6]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释放规模效应,带动湾区产业升级[6] 区域协同与制度优势 - 大湾区区域差异提供完整产业体系,各地优势互补[7]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崛起得益于梯度化要素资源和技术转化效率[7] - 香港在技术研究、国际化资源整合方面优势明显,赋能内地产业升级[8] 规则衔接与科技合作 - 制度差异增加要素流动成本,需跨区域协同合作[9] - 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科研计划项目比例持续提升,推动科研成果转化[9]
数字经济新岗位或成AI时代下岗“重灾区”
经济观察网· 2025-05-03 09:48
AI时代劳动任务的重构 - AI时代劳动任务被不断解构和重组 有些更适合人类 有些更适合AI 有些需要加强人机协作 [1] - AI越来越像人 而人越来越像机器 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1] AI的人格化发展 - AI智能水平持续提升 具备学习能力 逻辑判断能力和模仿人类动作能力 未来可能拥有持久记忆能力 [2] - 部分智能机器已初步具备自我意识 表现出主体性和人格化 能够学习人类伦理并形成自己的伦理准则 [2] - AI不仅是自动化工具 更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智能体 能够通过互联网聚合数据和算力 形成机器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能力 [2] AI与人类的劳动竞争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39%工人的核心技能将发生变化 86%受访者预计AI将彻底改变业务方式 [3] - 劳动者可能陷入"减少社会联系""听从信号指令""失去劳动意义"的困境 被迫像机器一样运转 [3] - 生产活动出现去公司化 去组织化趋势 劳动关系从"企业-员工"转变为"平台-个人" [4] - 企业越来越多采用基于AI的复杂监控系统追踪员工行为 给员工带来显著工作压力 [4] AI替代劳动者的现实顺序 - AI不仅可以替代传统体力劳动者 还可以替代脑力劳动者 [7] - 低技能劳动者首当其冲被替代 高技能劳动者工作相对稳定 [7] - 人形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 马斯克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人类的3到5倍 [7] - 智能技术以劳动者技能降级为代价进行赋能 中等技能劳动者将逐步被替代 [8] - 高技能劳动者因技术通用性被部分替代 共性技术降低了高技能人才需求 [8] - 发展中国家AI替代劳动的步伐相对较慢 [9] 人力资本价值的反思 - 生成式AI的快速采用将促进企业知识和技能全民化 可能降低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 [10] - 预测到2026年超过80%企业将使用生成式AI 而2023年初这一比例不到5% [11] - 人类可能保留情感 创意 逻辑推理 框架设计等能力 如人工智能架构师等角色 [12] - AI赋能方式应使劳动者技能提高而非去技能化 算法设计需赋予人文关怀和劳动意义 [13]
预测:2075中美GDP不会逆转,但有例外
日经中文网· 2025-04-05 15:03
长期经济预测 -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0年全球经济格局 美国和中国将保持GDP前两位 通过AI提升信息服务 金融和保险行业的生产效率 [1][3] - 中国2075年总和生育率降至0 8 据此推算GDP规模的中美逆转不会发生 但若特朗普移民政策长期化 中国GDP可能在2049年超过美国 [1][4] - 全球GDP增长率2021-2030年平均3 3% 2071-2075年放缓至1 3% 主要受人口减少拖累 全球出生率2075年降至1 7% 低于维持人口所需水平 [3]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东亚人口将减少6亿以上 东南亚和南亚未来转向人口减少 非洲持续增长 2040年代中期超过东亚 [4] - 2075年GDP排名 印度第三 印度尼西亚第五 亚洲新兴国家地位提升 金砖国家GDP总和达美国1 4倍 [4][5] - 高盛预测2075年GDP排名 中国第一 印度第二 美国第三 印度尼西亚第四 尼日利亚第五 [5] 技术驱动因素 - 生成式AI推动全球生产率提升 美国和中国受益显著 日本因缺乏相关产业基础 AI效果不明显 [1][3] -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将生成式AI 人力资本和移民影响纳入预测模型 计算方法差异导致结果不同 [5] 国际合作趋势 - 美国无法单独对抗金砖国家 G7合作重要性上升 CPTPP成员国加欧盟可形成与金砖国家抗衡的超大自由贸易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