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杠杆

搜索文档
关键窗口、关键应对——前瞻4月政治局会议|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23 18:30
经济形势前瞻 - 一季度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GDP增速高达5.4%,但需求偏弱特征未见实质改观,CPI、PPI等指标显示内需增长动力不足 [3][5] - 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关税冲击将对二季度经济造成压力,4.9总理座谈会指出"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 [3][5] - 高层肯定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持续增多,延续4.16国新办发布会"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基调 [3] 政策基调与节奏 - 政策总基调将更加积极扩张,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全力"六稳"(预期、增长、外贸、就业、股市、楼市) [1][5] - 4.18国常会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4.9总理座谈会提出"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对冲外部不确定性 [5][8] - 政策实施采取"存量+增量"双轨制:加力落实既定政策(如《政府工作报告》措施),同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 [7][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刺激大概率加码,采取"两步走"策略:近期可能增发国债或专项债(预计至少1万亿),未来1-2个月加快专项债发行并拓宽使用范围 [9] - 货币政策可能很快降准降息,央行或直接向中央汇金提供资金以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稳股市 [9][15] 重点行业举措 - **房地产**:核心城市或进一步松绑限购限售,加大收储规模,4.15总理调研提及"及时研究推出新的支持措施" [11][16] - **消费**: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重点补贴服务消费,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生育补贴 [9] - **外贸**:支持出口转内销,京东/百度/美团等平台通过AI技术、流量扶持建立外贸专区 [15] - **科技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创新 [10] 区域合作与开放 - 近期高层对外合作签署108份文本,人工智能成为共同点,中马/中越/中柬合作涵盖农产品贸易、检验检疫等领域 [13] -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新增9城,聚焦电信、数字产业、医疗康养等,试点节奏加快 [15] 资本市场动态 - 中央汇金、中国诚通增持A股,中央汇金明确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反映对A股配置价值的认可 [15]
彭博独家 | 2025年第一季度彭博中国债券承销排行榜
彭博Bloomberg· 2025-04-11 11:24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债券市场回顾 - 2025年第一季度熊猫债发行规模达416亿元,同比减少38.28% [4] - 2024年熊猫债发行总规模突破2000亿大关,达2082.5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境内信用债发行量约3.77万亿元,同比下降12.61% [6] - 境外投资者中国国债持有率在2025年1月降至5.93%,2月仅增长10亿元人民币 [6] - 沪深交易所开展债务重组类置换业务,推动信用债市场风险管理 [6] 债券承销机构排名 - 中国债券承销前三:中国银行(5.918%)、中信银行(5.675%)、兴业银行(5.297%) [7] - 中国企业债与公司债前三:中信证券(13.450%)、中信建投(9.988%)、原国泰君安证券(8.053%) [7] - 中国NAFMII债券前三:中信银行(8.286%)、兴业银行(7.238%)、中国银行(6.574%) [7] - 离岸人民币债券前三:东方汇理银行(12.248%)、汇丰银行(7.117%)、渣打银行(5.021%) [7] - 中国离岸债券(除点心债)前三:原国泰君安证券(4.688%)、中金公司(4.568%)、中信银行(4.227%) [7] - 中国离岸债券(全部货币)前三:中金公司(4.777%)、中国民生银行(4.373%)、原国泰君安证券(4.128%) [7] 同业存单与地方政府债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约8.35万亿元,同比上涨11.97% [10] - 2025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发行量约2.66万亿元,同比上涨78.26% [12] - 专项债发行约2.28万亿元,一般债发行约0.38万亿元 [12] - 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增至35.52万亿元 [12] 离岸债市动态 - 2025年一季度中资企业离岸债券(除存单)发行量超40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36% [16] - 功夫债发行超300亿美元(约21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2.20% [16] - 点心债发行量达175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91% [16]
信用卡“炒金热”兴起,多家银行发公告勒令禁止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5 18:23
刷信用卡炒黄金现象 - 国际金价持续飙升,伦敦现货黄金累计涨幅超15%,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价格一度突破710元/克 [4] - 部分消费者通过刷信用卡在线上或线下金店买入黄金,待金价上涨后抛售赚取差价 [4] - 有消费者曾刷30万元信用卡额度购买黄金并长期囤积,认为"黄金能囤住就能赚钱" [6] 消费者操作模式 - 消费者利用信用卡分期免息优惠或品牌金店促销活动大量购入黄金产品 [6] - 部分消费者在金价上涨或还款困难时卖出黄金偿还信用卡账单,实现套利 [6] - 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刷卡买金"经验分享,包括使用花呗、信用卡等多渠道资金 [6] 银行监管措施 - 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发布公告禁止信用卡资金用于黄金等投资性贵金属交易 [12] - 银行可通过商户类别码识别贵金属交易,对频繁投资行为采取降额、限制交易等措施 [12] - 2022年监管规定已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领域,但违规行为仍屡禁不止 [12] 市场风险分析 - 信用卡购金属于加杠杆操作,需承担金价波动风险和借贷成本 [9] - 若金价下跌,投资者面临资金损失和信用卡违约双重压力 [9] - 国际金价已从3055美元/盎司回落至3020美元/盎司,市场波动加剧 [13] 行业监管动态 - 银行通过分析产品类型、交易频率和金额区分消费与投资行为 [13] - 信用卡非合规使用可能导致信用评级下降,影响后续贷款申请 [9] - 监管要求银行适时调整限制类领域范畴,加强信用卡用途管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