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

搜索文档
丝路特展将亮相杭州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活动概述 - "2025丝绸之路周"将于7月11日开幕 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 主宾国为巴西 主宾省为内蒙古自治区 [2] - 主场活动包括丝路特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 展品共计200余件 其中一级文物60余件 [2] 展览内容 - 丝路特展将通过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文物 结合多媒体展示手段 展现草原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融合 [2] - 主宾国巴西活动将于10月底11月初开展 包括"丝系山海——从桑蚕之府到桑巴之国"展览 全方位展现中国丝绸文化魅力 [2] - 将在巴西巴拉那省伊瓜苏市建设"国丝海外展厅" 举办"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 成为南美洲首个"中国展厅" [2] 文化活动 - 将开展"遗产点亮丝路"线上直播、百馆百物短视频和丝路文物海报线上接力 [3] - 举办"荟萃—多元融合的巴西摄影展" 推出丝路纹样填彩游戏、"丝路之夜"、丝路主题工坊、丝路进校园等社教活动 [3]
倾听尼山2025|杨朝明: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奠定文明交流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9:10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解读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强调文明多元价值与协同发展[7] - "各美其美"主张尊重各文明独特价值,如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西方文明的科技创新特质[7] - "美美与共"倡导文明互鉴,通过尼山论坛等平台推动全球现代化问题的协同解决[5][7] 儒学现代价值与发展 - 儒学核心思想"仁""礼"可指导青年品格塑造与社会行为规范[13]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助力现代人才培养[13] - "义利观"平衡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和为贵"思想促进社会治理和谐[16] 传统文化传播与创新 - 利用新媒体短视频、VR/AR技术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形式[14][21] - 将儒学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博物馆实践教学增强文化认同[15][19] - 中外学者共译《论语》等典籍,推动经典跨文化传播[23] 儒学国际影响力 - "一带一路"倡议将文明互鉴拓展为经济文化深度合作[9] - 中国通过抗疫援助、基建承诺兑现展现"信"文化的大国担当[22] -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22][28] 儒学当代转型 - "学以致用"从经典研习发展为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科技创新应用[29] - "和谐"思想从人伦秩序升华为生态伦理与多元文化共生的系统思维[29] - "天人合一"理念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契合[29]
倾听尼山2025 | 杨朝明:只有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奠定文明交流的基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5:15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题解读 - 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强调各文明独特价值与相互借鉴的必要性 [2] - "各美其美"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 中华文明以包容性著称 西方文明在科技创新方面领先 [2] - "美美与共"倡导文明平等对话 尼山论坛作为平台促进全球现代化问题探讨 [3]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 企业管理中运用儒家"义利观"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 [8] - 社会治理借鉴"和为贵"思想构建和谐关系 [8] - 个人发展层面通过"自省""慎独"应对现代生活压力 [8] 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策略 - 基础教育阶段增加书法 国画 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课程 [10] - 利用博物馆 文化馆开展实践教学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 [10] - 高校开设考古学 非遗保护等专业培养传统文化人才 [10]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式 - 结合VR 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 [11] - 通过短视频 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儒学经典 [11] - 制作传统文化题材动漫游戏吸引年轻群体 [11] 儒学核心思想的现代转化 - "学以致用"从经典义理拓展为跨学科知识整合与科研成果转化 [15] - "和谐"思想发展为多元主体共生共荣的系统思维 [15] - "天人合一"理念升华为生态伦理 支持可持续发展 [15] 国际交流中的文化实践 - "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对基础设施承诺的诚信 [11] - 中外学者共译《论语》等典籍促进文明互鉴 [12] - 通过良渚古城 四大发明等实证讲好中国故事 [12]
万里殊俗 大道同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6:59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设立了"文明对话专项基金"。在此次活动现场,基金会接受辉煌中轴(北京)供应 链管理有限公司首笔捐赠,并举行签约仪式。图为签约现场。主办方供图 2024年12月,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杜建坡摄(人民视 觉) 彩陶在中国和希腊拥有彼此独立的文化基础,呈现出既有共性又具差异的的艺术风貌。马家窑彩陶的黑 红彩宽带纹样,与米诺斯彩陶的自然主义图案相呼应,二者分别折射出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自然景观 的抽象表达与直观描绘。左图为"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展出的彩陶线条纹双系罐,右图 为海洋风格纹卵形陶来通杯。本报记者 赵晓霞摄 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一场名为"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的特展自今年4月开展以来,吸 引了大批观众。展览以古希腊神话流传的绝世巧匠"代达罗斯"为叙事线索,将神话故事与考古实证穿插 结合,生动讲述古希腊文明的重要源头——克里特岛青铜时代米诺斯文化。 正如展览前言所述,通过来自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克诺索斯王宫的柱廊与紫禁城的 丹墀互映辉光,向观众解读了代达罗斯神话背后的古希腊之源,昭示了文明间的和合之美、交流互 ...
“儒伊文明对话会”聚焦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网· 2025-06-17 09:11
会议背景与主题 -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共同主办"儒伊文明对话会"在吉隆坡举行 [1] - 主题为"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互鉴" [1] - 中马两国近百名学者参与 [1] 核心观点与致辞内容 -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强调对话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互鉴,落实中马领导人共识 [1] - 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明千年交往蕴含历史经验,加强对话可为全球南方合作与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智慧 [1] - 马来西亚总理夫人旺·阿兹莎期待通过对话化解潜在冲突,秉持和平、自由、仁爱与公正理念 [1] - 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称中马是儒伊文明互鉴典范,智慧之光助推两国"切水不断"的情谊 [1] 学术交流与合作展望 -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校长奥斯曼·巴卡尔认为对话会具历史意义,期待与国际儒学联合会深化务实合作 [2] - 中马学者探讨儒家与伊斯兰文明的共通点,回顾"伊儒会通""回儒对话"历史经验 [2] - 学者从多视角讨论深化文明对话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路径 [2]
津巴布韦大学执行校长:非中关系深植于相互尊重的文明对话
中国新闻网· 2025-06-16 23:21
中非关系发展 - 非中关系深植于相互尊重、智慧共享和公平发展的文明对话,历史印证其紧密相连、坚韧稳定 [1] - 中非文明论坛(2025)呼应历史共鸣,强调未来需建立在文化理解、知识交流和技术合作基础上 [1] - 2024年中方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文明互鉴伙伴行动"居于首位 [1] 教育与文化合作 - 中国人民大学与津巴布韦大学联合成立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推动相关领域研究 [1] - 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应成为关系发展的首要任务,需建立在共有的文化理解和价值认同之上 [1] - 大学是非中关系发展的基石,应肩负夯实文化基础的责任 [1] 中非合作论坛 - 2024年正值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非中关系的稳定性在当今世界尤显珍贵 [2] - 赓续友谊、深化合作是双方共同愿景,为促进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注入动力 [2] - 年轻人被寄予厚望,需共同书写非中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将想法转化为成果 [2]
“为连接彼此带来更多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6-16 05:51
中希文明交流与合作 - 中希两国联合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搭建文明交流新平台[1] - 2023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心成立,希腊学者表示中心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年轻一代友谊[1] - 中国国家文物局介绍两国在文物保护、展览交流领域合作成果,强调拉紧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纽带[1] 文化与旅游交流成果 - "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等展览吸引大批中国观众,希腊驻华大使称其激发文化共鸣[1] - 2024年中国入境希腊游客达14万人,较2019年增长30%[1] - 中国对希腊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便利希腊民众来华[1] 文化遗产与创新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指出文化遗产是创新源泉,需推动文明对话和多领域合作[2] - 联合国代表强调各国是文化遗产和文明古都的守护人[2] 人文交流倡议 - 希腊驻华大使希望两国民众增加互访促进相知相亲[1] - 希腊学者鼓励希腊年轻学者学习中文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1]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 驻华大使向世界推介故宫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21:47
故宫博物院活动 - 2025年"使节进故宫"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等40余人参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1] -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博物馆 [1] - 故宫所在的紫禁城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1] 驻华使节评价 - 所罗门群岛驻华大使巴雷特·萨拉托表示被故宫的宏伟、广阔和丰富馆藏震撼,强烈推荐其国民来故宫"打卡" [1][3] - 格鲁吉亚驻华大使巴阿达·卡岚达泽认为故宫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促进人文友谊的重要平台 [3] -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多次造访故宫,每次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如半隐秘的小庭院和小建筑 [3] - 克罗地亚驻华大使达里欧·米海林从文明互鉴的角度表达感受,认为互相理解彼此的文化最关键 [4] 文化意义 - 故宫不仅见证了历史更迭,也成为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4] - 通过驻华使节视角,世界看到了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感受到文化之间相互欣赏、彼此成就的力量 [4]
干货满满!在东西对话中探寻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1:01
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 -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合肥举行,主题为"践行友好合作推动文明互鉴",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精神文明网、中国新闻网承办 [1] - 论坛汇聚中外嘉宾,探讨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拉近心与心距离 [1] 数字化文明传播实践 - 中国考古博物馆通过仓储式陈列和沉浸式体验展示考古成果,举办70余场科普讲座吸引12000余人次受众,接待300余位世界古典学大会嘉宾 [3] - 丝路金桥雕塑用约两万块融合"一带一路"国家国花的琥珀色金砖创作,在米兰世博会等国际舞台展示,观众可通过手机扫描聆听文明故事 [5] - 凌家滩遗址文化巡展走过20多座城市,故宫博物院展览引发热潮,文化IP登陆香港国际授权展 [21] 网络平台创新传播 - 小红书平台超百万网友在"地球村音乐会"直播间相聚,中外网友通过"交猫税""学做中国菜"等日常分享搭建理解桥梁 [13] - 中国新闻网创新AI时代国际传播生产方式,打造"新闻+"模式的人文交流平台和公共外交平台 [9] 青年群体网络参与 - 中国年轻人作为网络原住民,通过《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展现文化软实力 [7] - 国际青年喜欢成为内容创作主体,通过Vlog、表情包、小视频等碎片化方式表达观点,推动文化融合 [25] - 中外青年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和线上展览真实生动了解彼此文化,如埃及学生诺拉通过汉服体验和三星堆参观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6] 教育与技术赋能 - 合肥大学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交流合作,顺应网络文明交流趋势 [14] - 合肥安生学校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学习者,促进跨国同龄人合作 [19] - 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实现无障碍国际对话 [13]
联合国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
新华社· 2025-06-10 21:31
文明对话国际日活动 - 中国、埃及、秘鲁、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联合国文明联盟共同主办"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对话会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通过视频致辞强调文明对话是和平的纽带、发展的动力、友谊的桥梁 [1]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对话对于建立理解和信任至关重要 [1] - 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菲勒蒙·扬呼吁促进宽容、对话和包容 [1] - 联合国副秘书长莫拉蒂诺斯赞扬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 [1] 活动具体内容 - 对话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主持,200余位联合国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专家学者参与 [2] - "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在联合国总部开幕,包含三部分内容 [2] - "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在联合国大会厅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演员表演 [2] 文明对话国际日设立 - 2024年6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2] - 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已于6月5日分别举办庆祝活动 [2] - 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泰国曼谷、荷兰海牙等联合国驻地也将举办主题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