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

搜索文档
丝路文化交融的结晶(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07-04 06:08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 河南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石棺床是1000多年前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1] - 石棺床长约2.2米、宽约1.2米、座高约0.5米,由汉白玉和青石制成,各部分均雕刻精美图案[1] - 随石棺床一同出土的还有日用瓷器、瓷俑、石俑等共270余件[3] 粟特文化与汉文化融合 - 石棺床前挡雕刻呈现祆教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点,瑞兽形体特征接近西域粟特风格[1] - 侧挡和后挡图案主体为莲花、流云、凤鸟等汉文化元素[2] - 围屏刻画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人物服饰和建筑风格具有汉文化特色[2] 高昌国文化背景 - 麴庆祖父可能是麴氏高昌国的开国君主麴嘉,高昌国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4] - 高昌国以汉族为主体建立,曾经历4个不同统治时期,6世纪初麴嘉建立麴氏高昌政权[4] - 高昌处在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中原与西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在此相互交融[4] 考古发现意义 - 石棺床图像内容生动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4] - 发现印证了古丝绸之路在推动不同区域、民族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纽带作用[4] - 表明公元4至6世纪的邺城及安阳地区是丝绸之路东方重要的起点之一[4]
丝路特展将亮相杭州
杭州日报· 2025-06-26 10:47
活动概述 - "2025丝绸之路周"将于7月11日开幕 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 主宾国为巴西 主宾省为内蒙古自治区 [2] - 主场活动包括丝路特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 展品共计200余件 其中一级文物60余件 [2] 展览内容 - 丝路特展将通过辽上京遗址、辽中京遗址、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等出土文物 结合多媒体展示手段 展现草原丝绸之路多元文化融合 [2] - 主宾国巴西活动将于10月底11月初开展 包括"丝系山海——从桑蚕之府到桑巴之国"展览 全方位展现中国丝绸文化魅力 [2] - 将在巴西巴拉那省伊瓜苏市建设"国丝海外展厅" 举办"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 成为南美洲首个"中国展厅" [2] 文化活动 - 将开展"遗产点亮丝路"线上直播、百馆百物短视频和丝路文物海报线上接力 [3] - 举办"荟萃—多元融合的巴西摄影展" 推出丝路纹样填彩游戏、"丝路之夜"、丝路主题工坊、丝路进校园等社教活动 [3]
向世界铺展丝路共融文明共生壮美画卷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18
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 中哈文旅合作数据见证"黄金时代"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哈关系迈入新"黄金三十年",文旅合作成果丰硕。随着免签政策持续释放红 利、直飞航线网络加密、跨境支付升级,2024年中国赴哈游客达65.5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78%,恢复至 2019年的9倍,中国已跃居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客源国。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7月将新增上海-阿拉木图、北 京-阿拉木图直飞航线,为双边全方位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多领域签约 促进西安阿拉木图文旅经贸深度合作 2024年10月,"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阿拉木图旅游日"活动在西安成功举办。而今,满载200余名旅客 的人文旅游首发专列从西安启程,顺利抵达天山脚下的"苹果城"阿拉木图,将千年古都的唐风汉韵沿跨国铁 路线绵延传递,让古老丝绸之路焕发新时代的生机。 2025年6月1日,"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首发开行欢迎仪式暨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开幕 式"在阿拉木图Rixos酒店盛大举行,以文旅交融的生动实践,向世界铺展丝路共融、文明共生的壮美画卷。 《惊鸿舞》翩跹启幕丝路文明跨界对话 当地时间15时,中国古典舞《惊鸿舞》以飘逸舞姿拉开活动序幕,舞者以灵动身 ...
让旅客在跨国列车上感受温馨节日氛围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06
充满秦腔脸谱元素的端午香包。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秦腔戏剧脸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耀武将参加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活动,将把秦腔戏剧脸谱介 绍给阿拉木图当地群众,他此行还特意带了绣着秦腔脸谱的香包,脸谱经过他的改造,带了几丝俏皮的感 觉,既增加了节日氛围,又传播了秦腔戏剧脸谱文化。 专列工作人员和旅客一起包粽子。 在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上迎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对专列上的旅客来 说,都是一次难得的体验。5月30日下午,为了迎接佳节,专列工作人员非常贴心地安排了包粽子项目,在粽 香中为旅客送出节日祝福。几位文艺工作者还特意安排了几个小节目,在欢快的歌声中,为旅客们带来浓浓 的节日气息。 出行恰逢端午 文艺节目传递浓浓节日气息 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让出行的旅客感受到节日气息,本次专列上的文 艺工作者安排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苏州评弹《声声慢》的三弦拨动时,吴地水韵与车窗外的戈壁荒漠形成奇 妙呼应;茶艺师以"凤凰三点头"的冲泡技艺,让金花茯茶的香气漫过丝绸之路的历史烟尘。最富张力的当属 秦腔表演———国家一级演员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惠敏莉用秦腔的高 ...
(文化中国行)触摸新疆“古”与“今”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8:01
中新社新疆库车5月21日电 题:触摸新疆"古"与"今" 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西域都护府的"汉归义羌长"印、克孜尔千佛洞里的斑斓壁画、库车古城的烟火街巷……新疆文物古迹里 蕴藏着独特的丝路文化"密码",跨越千年亦有丰富的当代表达。 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巴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巴州文物局局长陈英 介绍说:"馆内的展览以珍贵文物为纽带,串联起历代王朝经略西域的实证,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巴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摄 "秦汉时期的启蒙教材《仓颉篇》在新疆出土,多维度论证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陈英进一步举例 说。 位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开凿于公元3世纪,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中新社记者 陈舒一 摄 位于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窟内如方形棋盘般的"平棊顶",其装饰源自中原的宫殿建筑,这种艺术风 格随唐代僧侣西迁而落地龟兹。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与"平棊顶"对望时,依旧能够感受到千年前 汉传佛教回流激起的文化涟漪。 更令人惊叹的是千佛洞壁画中的"菱格故事画"——以龟兹地区独有的菱形方格构 ...
土耳其博物馆里的丝路文化踪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05:30
在距伊斯坦布尔约150公里的布尔萨市,乌穆尔贝伊中心有一座丝绸博物馆,展出传统织机、当地特色 丝绸及其他与古丝路相关的文物。据有关史料记载,来自中国的丝织技术早在东罗马帝国时期便已传入 当地。 据布尔萨市终身教育部负责人艾恰·塔亚尔介绍,当地借助博物馆资源,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成人职业 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公众教育活动,推动传统丝绸技艺传承。"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博物馆教育形式 提升公众认知,欢迎大家一同了解布尔萨的丝绸故事"。 穿越千年的丝绸之路不仅留下商贸印记,也在博物馆中呈现中土两国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从奥斯曼帝 国宫殿中的中国瓷器,到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传统织机,土耳其各地博物馆正通过多元方式再现丝路文 化。 土耳其地处亚欧大陆交汇处,共有21处遗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 2024年土耳其接待中国游客近41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约65%。 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宫博物馆计划今年下半年增设一座瓷器博物馆,重点展出13世 纪至20世纪初由中国出口至当地的瓷器。"我们收藏了约2.2万件瓷器,其中约1.2万件来自中国。这些瓷 器将西亚的几何图案与中国瓷器工艺巧妙融合,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