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搜索文档
外媒聚焦:中国—中亚峰会为双方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23:19
峰会概况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中国和中亚五国领导人出席[1] - 峰会聚焦深化区域一体化合作,涵盖高层对话、人文交流、能源合作与产业投资[1][2] 合作领域 - **能源与工业**:哈萨克斯坦能源部长指出论坛推动哈中在能源、工业、科技与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合作[1] - **数字经济与农业**:中国与中亚在数字经济、农业、教育、文化等关键领域合作势头强劲[2] - **人文交流**:举办"睦邻友好携手共进"人文活动,强调潜力与经济实力结合推动多边合作升级[1][2] 战略意义 - 中亚国家将与中国关系视为基于共同战略和务实利益的多层次合作,有助于地区稳定与经济现代化[2] - 元首外交成为加强伙伴关系的重要力量,中国与中亚合作模式强调相互尊重与共同发展[2] - 峰会倡议"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繁荣、和谐、联通的中亚",目标开启合作"黄金三十年"[2]
循驼铃古道赴现代化新程:习近平主席推动深化中国-中亚合作的故事
新华网· 2025-06-15 20:21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特稿|循驼铃古道赴现代化新程:习近平主席推动深化中国-中亚合作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史霄萌 张继业 夏日的西安,中国-中亚友谊林内,六株石榴树并肩挺立,青翠枝叶掩映下,果实初结。 2023年5月,习近平主席同中亚五国领导人齐聚这座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城",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 功举办。峰会结束后,六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株石榴树。如今,石榴树生机盎然,中国同中亚国家伙伴关 系蓬勃发展。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同中亚五国领导人再次聚 首,为深化各领域合作谱写新篇章。 优先方向 2023年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是中国-中亚机制下的首次元首会晤,具有里程碑意义。会上,习近 平主席与中亚五国元首共同决定,正式建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峰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与中 亚国家双方轮流举办。 2024年,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在西安正式启动。 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中亚时就明确表示:"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 系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习近平主席指出,中亚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处在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十字 路 ...
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访谈录)
人民网· 2025-06-10 06:3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1]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世界"的人类重大课题,凝聚了各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最大公约数 [1] - 12年来该理念在理论层面不断丰富发展,在实践层面持续稳步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 人类社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紧密团结,共存概念从未如此重要 [2] - 该理念是对现有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方案缺失的深刻反思,有助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2] - 从人文角度看,该理念彰显对全人类的整体关怀,具有历史纵深和科学前瞻性,并强调实践导向 [3] 对国际关系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 继承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权平等原则、联合国宪章精神、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4][5] - 超越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区域法"特性,具有全球视野,融入中国理念和价值 [5] - 对主权、人权、民主、自由等原则进行了合理化改造与时代化创新 [5] 三大全球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三个维度指明人类社会前进方向 [6] - 全球发展倡议正值评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键时期,中国为减贫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6] - 全球安全倡议帮助各国塑造安全心态,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出兵国 [7] - 全球文明倡议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回应,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7]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 -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五通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9][10] - 具体项目包括比雷埃夫斯港、佩列沙茨大桥、中欧班列、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 [10][11] - 打破了西方主导的经济合作模式,考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落差动能" [12] 新型国际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路径 [12] - 只有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才能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真正落实到国际社会日常运行中 [12] -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不合理不公正成分的干扰 [12] 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 - 文明对话国际日的设立旨在消除歧视偏见、增进理解信任、促进民心相通 [14] - 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15] - "和而不同"是人类文明传播和发展的规律,中国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精神一致 [15]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支撑 -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 [16] - 与西方推行的所谓"普世价值"形成鲜明对比,避免加剧世界分裂和对抗风险 [17] - 这些价值经过历史检验,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性价值,相互间具有内在联系 [18] 建设"五个世界"的总目标 - 包括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个方面 [18] - 与"五位一体"总体框架相对应,为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生态发展提供遵循 [20] - 需要采取共同举措和行动,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强调合作共赢理念 [19]
第二届兰花奖终评会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8 09:20
第二届兰花奖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周树春表示,兰花奖承载着深厚的 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彰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境界。当今世界,兰花奖及其蕴含的"兰花 精神"愈发凸显重要性,更应积极走向世界。 第二届兰花奖外籍专家委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国际教授工作委员会成员、意大利驻华使馆原文化 参赞孟斐璇表示,兰花奖作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典范,通过跨越地域文化壁垒,彰显了"求同存异、 天下一家"的独特智慧,同时呼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对增强当今世界的稳定性确定性 具有特殊现实价值,体现了文明互鉴对化解隔阂的重要作用。 兰花奖是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的重要国际文化奖项,旨在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投身国际文化交流事业, 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外籍人士或机构。第二届兰花奖自今年1月发起全球征集以来, 受到国内外特别是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参评对象近300个,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大洋洲的近80个国家。 本报北京电(记者郑娜)5月23日,第二届兰花奖终评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黎巴嫩、日本、泰 国、埃及、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的23位评 ...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启动
大众日报· 2025-05-28 08:59
2025山东国际友城合作交流周 - 活动由山东省政府主办,主题为"携手同行 合作发展",旨在促进中外地方政府交流,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 -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强调,山东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 - 活动包括"友城说—山东老友记"故事分享、友好省州友好城市签约、"山东省友好城市杰出伙伴"颁授仪式,发布国际友城合作"济南倡议"等环节 [3] 国际合作与交流 - 汤加外交大臣兼国防大臣图普托阿王储、泰国前副总理塔帕朗西等多国政要出席活动并致辞 [2] - 中联部副部长陈洲、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州执行委员会主席苏博京等嘉宾表示,活动为世界各国友城伙伴搭建桥梁、提供平台、创造机遇 [3] - 活动推动深化友城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促进友好关系巩固发展 [3] 山东发展定位 - 山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文化大省、经济大省,当前正稳步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 [2] - 山东希望以友城周为契机,与各国友城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2] - 山东计划与友城共拓地方交流空间、共筑经贸合作基石、共辟产业升级路径、共走绿色发展道路、共织民心相通纽带 [2]
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西安开幕
陕西日报· 2025-05-21 08:32
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核心内容 - 论坛在西安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沈跃跃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讲话 [1] - 巴基斯坦参议院副主席纳萨尔视频致辞 尼泊尔联邦院副主席比玛拉·吉米雷现场致辞 [1][2] - 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致欢迎辞 省长赵刚主持开幕式 [1] 中国减贫成就与合作倡议 - 中国在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方面取得非凡成就 为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 [2] - 巴基斯坦愿与中方在智慧农业 灌溉技术 种子研发与农产品加工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2] - 尼泊尔倡议加强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 可再生能源开发 数字技术普及等领域的合作 [2] 陕西减贫实践与上合组织合作 - 陕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3] - 陕西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共享减贫经验 深化科技 人才 产业 经贸等领域合作 [3] -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3] 论坛参与方与活动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 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等多国官员发言 [3][4] -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 全国政协委员张合成作主题演讲 [4] - 开幕式前与会领导参观上合组织减贫和乡村可持续发展主题展览 [5]
全球财经连线|专访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中匈合作正当时,欢迎中国企业来匈投资兴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0:57
中匈双边关系与合作 - 中匈友谊历史悠久,从丝绸之路延续至今,无论匈牙利左翼还是右翼执政都重视与中国维护良好关系 [1][6] - 匈牙利作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以开放姿态和包容文化吸引中国投资者,在高科技、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1][8] - 中匈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对匈牙利投资规模可观,匈牙利欢迎更多中国投资者帮助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6][8]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匈牙利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该倡议启动迅速、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11][12] - 匈塞铁路项目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秀案例,不仅促进地区联通,还可进一步延伸至西欧推动更高效发展 [12] -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强文化、旅游等多领域交流,匈牙利高度赞赏并希望加快项目落地 [12] 高科技与创新合作 - 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创新突破显著,匈牙利希望分享这些成果并在生物技术等优势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 [13][15] - 匈牙利在生物技术领域水平较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希望与中国在这些领域互学互鉴 [13] -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等领域是未来中匈合作的重点方向 [15] 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 中匈文化交流紧密,包括匈中双语学校、展览合作和高校间友好往来 [6] - 匈牙利文化生活丰富,中国投资者可体验歌剧、博物馆等艺术活动,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 [8] - 中国年轻人海外学成归国的模式值得匈牙利借鉴,重视大学和科研发展的理念对匈牙利有启发意义 [13] 区域经济合作 - 匈牙利作为欧盟成员国,是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平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欧洲市场理解支持 [9] - 布达佩斯吸引众多中国企业设立总部和工厂,匈牙利提供政策支持便利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市场 [8][9] - 广东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之一,与匈牙利在文化、科技等方面有合作潜力 [14]
国际知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雕塑为媒,推动中西文明深度对话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58
文化出海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推介中国特色文化 [1] - 中国文化在海外不断创造夺目成绩,推出"文化出海TALK"系列访谈邀请不同领域亲历者分享经验 [1] - 吴为山雕塑《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在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落成,是莫斯科首座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大型雕塑 [1] 雕塑艺术国际化 - 吴为山长期以雕塑推动中西文明对话,作品在韩国、巴西、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2][7] - 雕塑《孔子》铜像永立巴西库里蒂巴市政中心广场,该广场被命名为"中国广场" [2] - 《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古市集广场揭幕,希腊文明首次将中国艺术家作品立于文化核心之地 [2] 艺术传播理念 - 艺术作为人类心灵镜子,能映照时代与国家,彰显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3] - 雕塑跨越时空障碍,具有强烈表现力,是极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3]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外国人需借助文化载体理解,雕塑能突破语言和空间限制 [3] 创作方法论 - 雕塑以石材、不锈钢等材料凝固艺术家的精神内涵与人文价值 [4] - 创作历史人物时深入研究其思想学说、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 [5] - 确立"中西文化对话"创作主题,选择代表性人物进行艺术性对话 [6] 成功关键因素 - 雕塑作品走出去的四大原因:历史人物贡献、中国经济发展、独特文化表达、面向未来的对话价值 [7] - 已创作600多尊雕塑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7] 数字化传播策略 - 提出"馆际协同+数字化"策略,结合博物馆历史作品与美术馆当代创作 [9] - 开发数字展厅、视频讲解、线上导览,让海内外观众"在线游展" [9] - 中国美术馆联合全国博物馆策展,展出书法、雕塑、绘画等珍品 [9] 文化传播建议 - 文化传播应是全民参与、立体化推进的事业 [11] - 需展示中国历史优秀文化成果和当代创造 [11] - 传播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国家地区调整内容形式方法 [12] - 年轻艺术家需深入学习中国文化,了解目标国家文化背景 [13]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话语体系、理论创新和科学方法论(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 - 系统反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74篇著作构成权威教材,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 [1] - 提出"中国梦""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标识性概念,形成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 [3] - 通过"术语的革命"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具有开放发展特征 [2][4]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明确"两步走"战略安排 [5] - 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5][8] - 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阐明国内国际双循环辩证关系,推动社会再生产理论发展 [7] 方法论体系的三大特征 - 创新性:运用系统观念整合社会有机体理论,实现全局性谋划与整体性推进 [10] - 时代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动态平衡中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1] - 实用性: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提供微观可操作的经济工作方法论工具 [12] 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指导 -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核心着力点 [8] - 强调安全与发展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9] -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3][7]
习近平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证监会发布· 2025-05-13 14:44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5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 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宣布,中方同拉方携手启动五大工程, 共谋发展振兴,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初夏时节,生机盎然。国家会议中心内,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国旗以及有关地区组织旗帜交相 辉映。 习近平同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巴西总统卢拉、智利总统博里奇、拉美和加勒比 国家以及地区组织代表团团长亲切握手并集体合影。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题为《谱写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的主旨讲话。 习近平最后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同拉 方在各自现代化征程上并肩前行,共同谱写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拉共体轮值主席国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巴西总统卢拉,智利总统博里奇,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 前总统罗塞芙分别致辞。拉共体候任轮值主席国乌拉圭总统奥尔西特别代表宣读总统贺信。他们高度评 价拉中论坛10年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赞赏中国为推动拉中合作、促进拉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 献。各方重申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各方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