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
icon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中国造船、无人机,美国再不改,公厕都建不成
观察者网· 2025-09-16 12:11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王旦(Dan Wang,音译)的人生轨迹与中美两国紧密交织:2000年,出生于云南的他先随父母移居加拿大,后定居于美国旧金山,最终成为一名科技分析 师。 2018年,出于对中国工程领域发展的强烈好奇,王旦重返故土,在香港、北京、上海先后居住近6年,专注研究中国技术发展动态。 在王旦眼中,这几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 这段经历也让他清晰看到中美治理逻辑的差异:王旦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工程思维"治理的国家,由具有工程背景的人士主导,擅长统筹建设;而美国已演 变为一个"律师主导型社会",凡事倾向于设置阻碍,联邦政府已沦为一个"由律师掌控、为律师服务、替律师发声的政府"(a government of the lawyers, by the lawyers and for the lawyers)。 为了跳出上世纪 "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传统标签化概念来解读中国,王旦撰写了《Breakneck: China's Quest to Engineer the Future》(《极速前进:中国 塑造未来的探索》)一书,力求厘清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该书已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发售 ...
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刷新进度条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9-14 10:53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 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每天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 昌九高铁全线最长的转体桥连续梁近日成功完成转体。昌九高铁桥梁、隧道占比超80%,是国家"八纵八横"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最大直径高铁隧道——崇太长江隧道顺利突破8000米大关,抵达长江主航道。崇太长江隧道全长14.25公里,连接上海崇明与江苏太 仓,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大幅缩短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的时空距离。 西延高铁330千伏供电工程项目负责人康海伦称:"西延高铁供电工程延安段新建输电线路242千米、铁塔414基、330千伏牵引变电站两 座。" 重点电力规划项目陆续完工。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工程,引水水道充水日前一次完成,今年内建成投产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 洁能源25亿千瓦时。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该项目位于珠江口盆地,是 ...
从拒绝G2到平起平坐,中国如何用实力赢得美国尊重
搜狐财经· 2025-09-07 19:31
中国为何能在短短十几年间,从拒绝"G2"到真正赢得平等谈判地位?答案在于实力。今天的中国,拥 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在稀土等关键资源领域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更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2024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成为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引擎。在科技领域,中国已 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领先全球。正是这些实实在在 的筹码,让美国不得不放下傲慢,认真对待中国的诉求。 如今的中美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双方既无法彻底脱钩, 也难以回到过去的"蜜月期"。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中国不会再接受任何不平等的对待。无论是关税战还 是科技封锁,中国都已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和智慧应对挑战。 2009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时,曾提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构想——"G2"。这个设想意味着中美 两国将共同主导全球事务,形成一种"共治"格局。然而,中国拒绝了这一提议。当时的中国清醒地认识 到,所谓的"G2"不过是美国试图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体系,让中国成为"听话的伙伴",而非真正的 平等伙伴。中国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小弟"角色,更不会 ...
印度网友:印度制造业,真的能超越中国吗?网友:印度欠缺系统性的计划和基础设施
搜狐财经· 2025-09-07 05:41
一位来自印度的网友抛出这个话题之后,瞬间吸引了成千上万个评论,——很多人甚至翻出了数据,拍出了视频,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一位叫克雷格史蒂文森的印度网友观点挺有意思。 他说中国制造的东西"卖不出去",因为中国人太穷、买不起而世界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中国产品。 他认为印度应该避开中国的老路,专注于"自力更生",不必去追求规模。 可这话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难道"世界工厂"的名号是凭空就有的吗? 更犀利的反驳来自同是印度人的KenzaSwami。 "印度制造业,真的能超越中国吗?" 这个在Quora上引发了疯狂讨论的问题,最近竟然冲上了海外的热搜 没有产业链配套,,没有基础科学投入,,没有高效治理体系,所谓"人口红利"反而可能会变为"人口负担"。 光有年轻劳动力,却没有工厂以及技术升级,几十年后,这些人老了该怎么办?社会又拿什么来支撑养老呢?这些问题,印度真的想清楚了吗? 而中国制造早就不是"衬衫换飞机"的年代了。 从高铁、5G到新能源、无人机我们拼的不仅是制造规模,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控制力。 就连苹果都要把部分生产线迁回中国——为什么?因为别的地方根本做不到这种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她毫不客气地说,现在Y ...
“开学第一课”种下科学梦,院士现场解密中国高铁发展如何逆袭
新京报· 2025-09-04 21:45
行业技术发展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 为其他国家总和两倍以上并保持世界最快高铁纪录 [2] - 发展经历三阶段:从无到有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 其中自主创新阶段技术进步最快 [2][3] -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 是技术体系管理体系验证体系全面建立的关键项目 获2015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 建成世界首条风沙地区高速铁路兰新高铁 世界首条环海岛高速铁路海南环岛高铁 [3] - 智能高铁示范线京张高铁建成 为冬奥会交通保障线 [3] 技术优势与创新 - 高铁关键技术包括线路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牵引供电四项基本要素 [4] - 具备安全 节能环保 运输能力 全天候运行 高效快捷 舒适等优势 [3][4] - 未来发展方向为更安全 更高效 更便捷 更智能 更绿色 [4] 行业影响与成就 - 高铁创新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 满足美好出行需求 非单纯商业竞争行为 [6] - 技术团队发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突破 [5][6] - 通过团队协作与经验传承 实现技术创新周期长难度高的突破 [6]
湖北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位居中部第一 “十四五”交通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长江商报· 2025-09-04 08:03
交通投资与建设进展 - "十四五"前四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97亿元 同比增长43% 公路水路投资连续两年中部第一 [1] - 20项规划指标中高速公路里程 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等9项指标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 [1] -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184公里 "两纵两横"国家高速主通道改扩建工程加快启动实施 [2] 铁路网络发展 - 高铁总里程达2155公里 预计2025年底超过2500公里 跃升至全国前五 [2] - 营业里程5820公里 主要干线达19条 实现17个市州"市市通高铁" [6] - 武汉"米字型"高铁网基本成型 县市高铁覆盖率近50% [6] - 上半年铁路发送旅客8481.8万人次 同比增长4.7% [6] 水运与多式联运 - 高等级航道总里程2213公里 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超610万标箱 [2] - 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2020-2024年年均增长49.5% 远超国家15%指标要求 [3] - 宜昌三峡枢纽多式联运等4个国家示范工程通过验收 创建数量(8个)和命名数量(4个)全国第一 [3] - 长江沿线13个港区实现铁水联运 疏港铁路专用线增至18条 [6] 航空枢纽建设 - 鄂州花湖机场投入运营 累计开通104条货运航线 形成辐射五大洲的"123快货物流圈" [2] - 2025年1-7月花湖枢纽货邮吞吐量83.1万吨 同比增长56% 稳居全国第五 [2] -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投用 年旅客保障能力达6800万人次 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三千万量级"新阶段 [7] - 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8个 成功拥有4座国际机场 [6] 城乡交通与服务提升 - 综合客运枢纽建成30个 市州覆盖率100% 主要港口铁路衔接率100% [2] - 96%乡镇实现双通道通达 78.4%建制村通双车道 农村公交服务占比提升至58% [3] - 快递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 10个县市区纳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3] 绿色交通与基础设施 - 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84.67%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100% [3] - 运营绿色动力船舶145艘 数量位居长江流域第一 [3] - 完成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 改造存量危旧桥梁超6000座 [3]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中欧班列(武汉)辐射40个国家120个城市 连续两年开行量突破千列 [2]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12.82% 比全国低1.28个百分点 [3] - "十五五"时期将着力畅通大通道 构建大枢纽 强化大联运 推进铁水公空互联互通 [4] - 基本形成"双枢纽 多支线"民航发展格局 生产运输量稳居中部第一 [6] 创新经济领域 - 临空经济与3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7] - 低空经济联合200余家企业组建产业联盟 率先实现"全省低空一张网" [7] - 试点打造15个低空经济综合试验区 成功获批近百条低空航线 [7]
新华述评|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新华社· 2025-09-02 18:11
历史贡献与全球影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持续14年 付出3500多万伤亡的巨大代价 牵制并消灭日军大部分主力 为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窗口期 [3] - 中国抗战精神体现为爱国情怀 民族气节 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 杨靖宇 赵一曼等英雄代表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迸发出的最强力量 [4] - 中国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5] 国际秩序建设参与 - 中国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 主张将"独立"作为托管制度目标写入宪章 为维护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利益仗义执言 [5]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为冷战期间国际关系注入新活力 [6] -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 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壮大的里程碑 [7] 经济发展与全球贡献 - 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3679亿元增长到2024年突破130万亿元 增长300多倍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9]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转型 高铁 核电 5G 新能源汽车成为闪亮名片 [10] - 改革开放以来贫困人口减少近8亿 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近75% 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11] 全球合作与发展倡议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筑通向繁荣的"幸福路" 包括中老铁路 卡鲁玛水电站 雅万高铁等项目 帮助老挝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 [12][15] - 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惠民项目落地 [12] - 提出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全球治理倡议 从发展 安全 文明 治理四个维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 理念创新与国际共识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于2017年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并多次写入联合国 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 [15] - "五个世界"总目标包括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 为人类未来描绘清晰图景 [15] -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7][17]
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新华社· 2025-09-02 17:51
历史意义与贡献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持续14年 付出3500多万伤亡的巨大代价 [3] - 中国战场牵制并消灭日军大部分主力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仍有百万以上日军深陷中国战场 [3] - 中国持久抗战为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提供窗口期 为太平洋战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4] 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总量从1978年3679亿元增长到2024年突破130万亿元 增长300多倍 [9] - 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其他经济体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 [9] -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 [9] 产业转型与创新 - 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10] - 实现从"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型经济转型 [10] - 高铁 核电 5G 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中国名片" 深度重塑全球产业布局 [10] 减贫与全球发展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8亿 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近75% [11] - 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1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筑通向繁荣的"幸福路" 覆盖亚洲 非洲 拉美及太平洋地区 [12] 全球治理与合作 - 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12] - 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惠民项目落地 [12]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及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 [14] 国际合作项目 - 中老铁路帮助老挝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 [14] - 卡鲁玛水电站为乌干达提供清洁能源 [14] - 雅万高铁助力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14]
让海外网红讲好中国故事
经济观察报· 2025-08-30 20:56
海外网红兴起与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 - 海外网红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用镜头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在国际上产生深刻影响[1] - 海外网红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力量向全球受众讲述中国故事 成为独特跨文化交流现象[2] - 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内容创作最活跃市场之一 抖音 快手 B站 微博等平台为外国创作者提供展示舞台[3] 海外网红受欢迎原因 - 外国人身份讲述中国带有新鲜感和稀缺性 第三方评价更易被接受和信任[4] - 表达方式符合互联网传播逻辑:短小精悍 轻松幽默 贴近生活 使用多语种突破语言障碍[4] - 中国社会巨大发展为海外网红提供源源不断内容素材 形成人与故事双重吸引力[4] 热潮背后的社会反响 - 海外网红视频常登热搜引发网友讨论 被认为有效国际传播方式[5] - 引发对"外国人声音"过度依赖的质疑 产生利与弊讨论[5] - 海外网红兴起为中国故事打开新窗口 让世界听到更多元声音[5] 国际化传播的新优势 - 拥有天然国际化视角 熟悉海外受众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8] - 表达方式更为生活化和轻松 通过日常细节展示中国故事[8] - 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亲和力 打破西方媒体固化刻板印象[8] - 与官方媒体形成互补 使国际传播更具层次和多样性[8] 潜在风险与现实困境 - 存在舆论风险与政治不可控性 言论触碰敏感议题可能引发舆论塌方[9] - 价值冲突与不良言论问题 缺乏深入理解可能夸大歪曲甚至贬低中国现实[9] - 国内舆论场存在对"崇洋媚外"反感 外国网红更易获得关注和资源支持[9] - 海外网红传播受众为全球用户 各国舆论环境与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9] 善用海外网红独特优势 - 帮助海外网红更好理解中国 通过培训交流文化体验营主题参访提供系统知识储备[12] - 给予海外网红更大舞台和更好资源 通过官方与社会机构支持扩展国际平台影响力[12] - 引导海外网红进行多元化内容创作 关注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等议题[12] - 建立必要风险预警与舆论引导机制 形成灵活舆论应对策略[13] 加强中国人自身讲述能力 - 增强叙事自信 转变"外国人说更有效"心理 认识中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不可替代性[14] - 提升内容创作者国际化素养 鼓励学习国际传播表达方式掌握外语理解不同文化价值取向[14] - 推动平台建设与国际合作 加强与YouTube TikTok Instagram等平台合作打造专属传播专区[15] - 注重青年群体培养 通过高校课程青年交流项目国际志愿活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青年叙事者[15]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出海之全球趋势篇——破局立势:中国产业出海谋跃迁,书写全球经贸新变局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28 17:36
经济格局 - 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金砖五国GDP占全球份额于2019年超越G7国家,2023年达到33%,而G7经济体比重降至29% [8] - 中国成为新兴力量代表,经济实力快速提升,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超越整个欧元区,当前中美合计GDP占全球经济总量三成以上,构成全球经济体系"双核引擎" [9] - 全球形成三级分工体系:美国作为典型消费国,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占全球比重达29%;中国作为生产国代表,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三成左右,较美国高出近11个百分点;资源国在大国博弈中议价能力上升 [12][16] 产业出海 - 产业出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英国、美国、日本经验表明贸易份额扩张与经济总量增长同步发生,全球贸易扩张代表产品出海初级阶段,随后演进为以投资扩张为标志的产业出海浪潮 [24] - 中国产业升级沿"四化"路径推进: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为出海创造有利条件,2008年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出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技术密集型商品占比从43%升至57% [52][57] - 中企出海呈现三阶段进阶之路:产品出海阶段2001-2024年出口总额从2660亿美元增至35766亿美元,份额从4.3%升至15.1%;产能出海阶段2015年ODI晋升全球第二,电子、电力设备等成为主力行业;标准出海成为战略突破口,中国在5G、特高压、高铁等领域实现全球规则主导 [57][65][70] 贸易秩序 - 全球产业链从一体化转向区域化,南南贸易强劲增长,2008-2023年从2.8万亿美元增长至5.7万亿美元,占比从17%抬升至24%,WTO机制难以适配新格局,区域贸易协定加速发展,2024年末总数达373个 [82][88] - 亚太区域一体化程度加深,2024年亚洲经济体GDP占世界比重48.1%,2023年亚洲在全球中间品贸易占比41.2%,中国成为亚洲贸易网络中心,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 [95][98] - RCEP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覆盖全球30%的GDP、货物贸易额和人口,规则凸显灵活性和包容性,90%以上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原产地累积规则促进供应链网络优化,2023年中国与成员国贸易规模占区域总额13.7% [102][103][107] 金融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凸显,美元仍占主导地位但面临挑战,2024年末57.8%全球外汇储备为美元,88%全球外汇交易以美元结算,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支付占比从2017年1.6%提升至2024年3.8% [113][115]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多维度进展:2025年3月全球支付比例4.13%为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CIPS处理金额175.5万亿元同比增长42.6%;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超4.3万亿元 [140] - 探索"区域化带动国际化"发展路径,2023年中国与东盟人民币跨境结算量5.9万亿元同比增长20%,CIPS处理东盟业务金额同比增长47.3%,东盟112家金融机构成为CIPS参与者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