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欺诈发行
icon
搜索文档
拟罚款近8000万元+启动退市程序+实控人10年禁入 *ST元成财务造假被严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3:29
公司财务造假事实 - 公司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通过虚增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劳务和机械成本及产值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成本约1.58亿元、营收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02万元 [2] - 2020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3848.0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6.60%;2021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1109.39万元,占比19.32%;2022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88.59万元,占比1.62% [2] - 公司2022年涉及淮阴项目造假,虚增营收1416.14万元、利润总额1345.33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4.33%和24.60% [3] 欺诈发行行为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定增)的申请文件中,引用了含有虚假数据的2020年和2021年年报,该次发行最终募集资金总额约2.85亿元,构成欺诈发行 [3]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745.46万元罚款 [1][4] - 对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等5名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并合计处以4200万元罚款,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 此次罚单合计近8000万元,并同步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属现行法律框架内顶格惩处 [5] 退市风险与后续程序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3日起将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案件虚增金额已达到刑事追责标准,相关当事人被刑事追责的概率非常高 [5]
大额罚单+退市!*ST元成造假细节曝光,实控人市场禁入10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2:08
*ST元成财务造假案概况 - 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因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系统性财务造假 [2] - 造假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5046万元 [2][4]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虚假财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2][4] 处罚与监管措施 - 上市公司主体被处以3745.46万元罚款 [2][6] - 5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4200万元 其中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祝昌被罚280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6] - 证监会表示对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7] 退市情况 - 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 上交所已对公司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10] - 公司成为2025年以来第13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上市公司 [2][11] - 公司近年来业绩恶化 2024年亏损3.33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28亿元 审计机构提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8] 退市新规与监管趋势 - 重大违法退市案例增多源于退市新规调整 新规明确“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即坚决出清”并下调了“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门槛 [3][12] - 新规设置了三个梯度的退市认定条件 包括连续三年存在造假行为无论金额大小均触发退市 [12] - 行政、民事与刑事“三罚联动”已成为处理财务造假案件的标配 体现监管部门“零容忍”态度 [3][7] - 强制退市情形被划分为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以及重大违法类四大类别 财务造假被列为重大违法类退市的关键情形 [13]
源于巨额财务造假 深交所向*ST高鸿下发“逐客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48
退市触发条件 - 公司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2] - 公司同时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面临双重退市危机叠加 [2][3] - 截至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0.38元/股,总市值仅剩4.40亿元 [4]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6] - 2019年虚增的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总额的49.38%,虚增的利润总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4.88% [6] - 虚假贸易由关键人物江庆及公司时任董事曹秉蛟组织运作,业务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但无实际货物流转 [6] 欺诈发行行为 - 公司在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的虚假财务数据,该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7] - 此次非公开发行于2021年4月获得批准,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 [7] 真实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22.9亿元 [8][9] - 2025年上半年,在关停IT销售业务后,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亿元 [9] 风险警示历程 - 公司于2024年5月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ST,同年8月因银行账户冻结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9] - 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9] 退市程序与后续安排 - 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公司拥有申请听证或提出书面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9] - 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10] - 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进行挂牌转让 [10]
深交所下发“逐客令”!*ST高鸿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此前累计虚增营收超19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8 21:17
退市触发与过程 - 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1] - 退市直接原因为公司股票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1][2]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0.38元/股总市值仅为4.40亿元[2] - 公司拥有申请听证或提交书面陈述和申辩的权利逾期将视为放弃相关权利[6] - 若最终终止上市公司股票将不会进入退市整理期直接转入新三板退市板块挂牌转让[6] 财务造假案详情 - 公司长期通过子公司组织无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在2015年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3] - 造假手法为通过资金合同物流单据流转形成闭环的虚假贸易业务没有实际货物流转[3] - 2019年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占当期披露总额的49.38%虚增利润总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4.88%[3] - 关键人物为南京庆亚贸易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庆及公司时任董事曹秉蛟江庆负责撮合虚假贸易曹秉蛟利用职务管理业务和审批资金[3] 欺诈发行与经营恶化 - 公司在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中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的虚假数据该次发行于2021年4月获批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此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4] - 公司2024年归母净亏损高达22.90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在关停IT销售业务后公司营收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亿元[4] - 公司于2024年5月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被实施ST2024年8月因银行账户冻结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因2024年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4]
年内12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27
记者丨 崔文静 编辑丨包芳鸣 视频编辑 丨 陈泽锴 实习生崔晓韵 近年来,资本市场"零容忍"监管信号持续释放,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严打重点。近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案件行政处罚数量和罚没金额同比"十三五"期间大幅 增长,分别提升58%和30% ,彰显"长牙带刺"的监管新态势。 在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中,财务造假是重中之重。行政、民事、刑事"三罚联动"惩处机制逐步 完善,亿元级罚单屡见不鲜;例如,东旭集团因欺诈发行被罚17亿元,相关责任人员面临市场 禁入甚至刑事追责。造假情节恶劣的上市公司,更将直面退市终局。 "首恶"面临终身禁入+刑事追责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金额414 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58%和30%。"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 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实际上,"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全面从严监管,正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监管新趋势。其中, 在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方面,以财务造假为代表的重大违法行 ...
美晨科技是否涉嫌欺诈发行 600918又是否存立案调查风险
新浪证券· 2025-09-28 09:48
财务造假详情 - 美晨科技2014年至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14.38亿元,累计虚增利润6.58亿元 [2] - 分年度虚增收入:2014年2365.78万元(占营收2.06%)、2015年3.73亿元(占20.67%)、2016年7.26亿元(占24.60%)、2017年2.15亿元(占5.53%)、2018年1.01亿元(占2.88%) [2] - 分年度虚增利润:2014年2292.64万元(占利润总额17.91%)、2015年1.89亿元(占75.64%)、2016年2.6亿元(占49.78%)、2017年1.17亿元(占15.49%)、2018年6948.95万元(占15.58%) [2] 收购与业绩承诺 - 2014年以6亿元收购赛石园林10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2.5亿元、股份支付3.5亿元,评估增值率377.96% [1][2] - 赛石园林承诺2014-201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000万元、1.15亿元、1.45亿元 [3] - 实际披露净利润:2014年1.09亿元(完成率121.64%)、2015年1.57亿元(136.88%)、2016年3.28亿元(226.11%),但实际均未达成承诺目标 [3][4] 资本运作活动 - 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8亿元,发行价26.19元/股,发行对象包括中植系京治资本等5家机构 [4] - 2017年筹划可转债募资不超过7亿元,保荐机构由中泰证券更换为东方花旗证券 [6][7] - 两次发行保荐费用:2015年定增发行费800万元 [6] 监管措施与机构风险 - 公司股票自9月3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美晨" [1] - 中泰证券作为2015年定增保荐机构,持续督导期至2017年12月31日,但2017年可转债项目被更换 [6][7] - 参照东北证券案例:因豫金刚石项目未勤勉尽责被没收保荐收入188.68万元并处以566.04万元罚款 [8] 业务转型动向 - 2024年起公司剥离园林亏损业务,由"山东美晨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 - 赛石园林因行业投资需求减少、回款周期延长成为负资产 [5]
ST起步一审因欺诈发行被判罚金1000万元,前董事长等6人涉案
凤凰网· 2025-09-25 16:41
公司法律诉讼与判决 - 公司收到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书 被告单位起步股份有限公司犯欺诈发行证券罪 判处罚金人民币1000万元 [1][3] - 案件涉及前董事长章利民 前总经理周建永等6名高管 涉嫌欺诈发行证券罪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2][4] - 公司已因欺诈发行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处以5200万元罚款 截至公告日已实际缴纳2100万元 根据规定法院罚金可与行政罚款折抵 [3] 财务造假行为细节 - 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期间通过虚构采购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3.6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1.29亿元 [5]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6948万元(占当年营收4.97%) 虚增利润2315万元(占利润总额10.39%) [5]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1.82亿元(占营收11.94%) 虚增利润6591万元(占利润总额37.42%) [5] - 2020年上半年虚增营业收入1.09亿元(占营收19.54%) 虚增利润4037万元(占利润总额50.3%) [5] 欺诈发行证券情况 - 2020年在财务造假基础上发行规模5.2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 [4][6] - 证监会对公司欺诈发行和信披违法行为处以5700万元罚款 管理层被罚7700万元 [6] - 高管周建永 章利民 陈章旺被处以大额罚款及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 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 2016年实控人章利民与四人签订2000万股股权代持协议 代持价格每股5元 [8] - 该2000万股代持股份在2018年和2019年年报中均未披露 [8] - 公司还存在其他一系列信息披露问题 [7]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连续亏损五年 2020年以来营收由7.734亿元减少至2023年3.273亿元 [9][10] - 五年累计亏损17.62亿元 [10] - 2024年上半年营收8584万元(同比减少33.53%) 归母净利润亏损3714万元(同比下滑20.13%) [10] - 扣非净利润亏损6099万元(上年同期亏损3158万元) 同比降幅逾90% [10] 行业竞争环境 - 行业增速放缓 童装童鞋品牌竞争加剧 [10] - 线下经销商提货量同比下降 [10] - 电商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线上业务销售未达预期 [10]
罚单风暴来袭:财务造假等是重灾区,亿利洁能退市仍领2亿罚单
贝壳财经· 2025-09-20 09:13
监管执法动态 - 中国证监会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等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 集中力量精准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1] - 2024年依法从严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39件 作出处罚决定592件 同比增长10% 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 同比增长24% 市场禁入118人 同比增长15% 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178件 同比增长51% [5] - 此轮强监管与新"国九条"及"严监严管"基调密切相关 政策明确提出"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 并强化退市制度执行 推动形成"应退尽退"的市场生态 [11] 上市公司处罚案例 - ST应急因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被罚 导致营业收入多计3137.24万元(占当期1.86%)营业成本多计1839.09万元(占当期1.40%)利润总额多计714.0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36.64%)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590万元 [2][3] - *ST广道通过制作虚假购销合同等方式虚构业务 2018年至2023年年报、2024年半年报及募集说明书均存在虚假记载 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 实际控制人等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4] - *ST东通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拟被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 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6] - 亿利洁能2016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并涉及欺诈发行公司债券 虽已于2024年7月18日终止上市 仍被处以2.1亿元罚款 控股股东被罚3000万元 实际控制人被终身市场禁入 [1][8][9][10] 退市与追责机制 - 退市不免责 已退市公司亿利洁能仍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7][8] - 对于重大违法导致处罚的公司 可能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 [5] - 坚持"应移尽移"原则 对涉嫌犯罪线索坚决移送公安机关 相关责任主体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5][6] 市场影响与制度完善 - 行政处罚可能引发投资者诉讼、经营危机及声誉损害 影响公司融资、业务拓展和人才吸引能力 [5] - 长期看强监管有助于提升A股整体质量和市场信心 推动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 [11] - 需完善制度短板 包括加强中介机构责任追究、优化退市机制、提高违法成本等 [11]
东尼电子股民索赔案已提交立案,红相股份索赔案持续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9-15 14:30
东尼电子立案进展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5年4月26日被证监会立案 [1] - 律师团队已代理投资者索赔案并向法院提交立案 同步推进后续案件立案工作 [1] - 索赔条件暂定为2025年4月26日前买入且之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1] 红相股份财务造假细节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10489.44万元和利润总额5972.44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4.10%和38.03% [2] - 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25559.32万元和利润总额14422.06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9.49%和47.72% [2] - 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22706.67万元和利润总额14118.25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16.94%和48.19% [2]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30497.18万元和利润总额7538.42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20.12%和29.79% [2]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10879.80万元和虚减利润总额325.44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7.80%和0.51% [2] - 2022年虚增营业成本2487.67万元和虚减利润总额2487.67万元 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2.15%和33.27% [2] 红相股份欺诈发行行为 - 201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4] - 2020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构成欺诈发行 [4] - 2020年申请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公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 [3] 红相股份投资者索赔进展 - 公司于2024年4月3日收到证监会厦门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律师团队已多次向法院提交立案 目前正在等待法院安排 [1] - 索赔条件为2018年3月30日至2023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之后卖出或持有股票的投资者 [4]
造假8年,被罚3.75亿!内蒙古前首富跌落,终身禁入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14 13:35
公司处罚与违法事实 - 公司收到内蒙古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对公司、控股股东及29名相关责任人处以总计约3.75亿元罚款 [1] - 公司涉嫌在2016年至2023年期间存在财务造假、关联担保、资金占用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及欺诈发行债券行为 [1] - 公司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已于2024年7月被交易所摘牌退市 [1] - 对公司的罚款为2.1亿元,对控股股东亿利资源集团罚款3000万元,对29名相关责任人罚款合计1.35亿元 [8] - 公司原董事长王文彪被罚款3000万元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原董事长尹成国被罚款1400万元 [1][8]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在2016年至2022年长达7年时间内大量虚增利润、资产、营收等 [4] - 虚增利润总额合计超过1.25亿元,虚增资产合计超过110亿元,虚增营收合计超过130亿元 [5] - 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亿利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39.06亿元存款资金实际由亿利集团控制,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占当期年报记载净资产的20.38% [5] 欺诈发行与资金占用 - 公司于2020年发行"20亿利01"和"20亿利02"债券,发行规模均为5亿元 [7] - 发行文件引用了2016年至2019年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年度报告,构成欺诈发行 [7] - 在2016年至2023年8年期间,公司通过集团资金管理协议、支付无商业实质工程款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 [5]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现代煤化工、光氢新能源和清洁热力,曾是亿利集团的"现金奶牛" [2][4] - 公司2023年亏损5.42亿元,2024年亏损7.09亿元,2024年上半年又亏损1.29亿元 [10] - 控股股东亿利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4年9月10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0] 实控人与集团背景 - 公司实控人王文彪于1988年创立亿利集团,1999年创立亿利洁能,公司于2000年在上交所上市,被称为"光伏治沙第一股" [1][9] - 王文彪曾因治沙成就闻名,其库布其治沙模式使沙漠植被覆盖度从3%提升至65% [9] - 亿利集团业务曾遍及光伏氢能治沙、清洁煤化工、生态修复、健康医药、地产和金融等领域,王文彪在2017年以130亿元身家成为内蒙古首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