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发行
搜索文档
心服口服,35个跌停后,今日终止上市摘牌,8万股东陪着退市
搜狐财经· 2025-11-12 01:13
退市过程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2025年11月11日从A股市场摘牌,结束了27年的上市历史 [1] - 退市前股价出现连续35个跌停,从2025年8月8日的2.21元暴跌至退市时的0.38元,累计跌幅超过80% [1][7] - 在35个交易日内出现33个跌停板,期间虽有短暂开板吸引投机者,但随后继续跌停直至退市 [7] - 2025年9月26日,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情形,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7] - 退市时公司仍有8.38万户股东被套,人均持有1.35万股,部分股东最大亏损达98.1% [1] 财务造假详情 - 证监会调查显示公司从2015年至2023年连续九年进行财务造假,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 [3] - 造假规模在2019年达到顶峰,当年虚增营业收入56.34亿元,占披露营收比例的49.38%,虚增利润2190.52万元,占利润总额绝对值的64.88% [3] - 2020年公司通过虚假数据成功实施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2.50亿元,构成欺诈发行 [3] - 造假手段主要为"虚假贸易",2015年至2021年通过子公司高鸿科技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供应商和客户均由江庆一人撮合,形成资金、合同和物流单据闭环但无实际货物流转 [3] - 从2018年开始扩大造假范围,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等开展IT系统、服务器等产品的虚假贸易,2022年和2023年分别虚增营收7.35亿元和3.94亿元 [5] 公司治理与相关人员处罚 - 董事曹秉蛟与其配偶江庆(南京庆亚实际控制人)配合造假,曹秉蛟在知晓业务无商业实质的情况下未提出异议,并接受委托管理虚假贸易业务,直接导致2022年和2023年年报虚假记载 [5] - 2022年3月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仅12.86%,导致监督缺位和管理层权力失去制衡 [10] - 2025年8月8日证监会对公司开出1.6亿元罚单,其中公司因定期报告虚假记载被罚1000万元,因欺诈发行被罚1.25亿元 [5] - 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时任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且市场禁入5年 [7] - 配合造假的第三方江庆被处以7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此为监管层第二例对配合造假第三方进行直接处罚的案件 [7]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5.71亿元,同比下降44.6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4.32亿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6291万元急剧扩大 [7]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涉及诉讼、仲裁总金额高达32.73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净资产的398.68% [8] - 公司主要银行账户被冻结,存在贷款逾期,2025年上半年因计提逾期借款的罚息和复利导致利息支出大幅增长 [8] - 公司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均为负值,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8] 投资者索赔与后续安排 - 律师指出在2016年3月22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在该日期后卖出或仍持有股票的受损投资者,有机会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即使公司退市也不影响索赔权利 [10] - 退市后公司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老三板)挂牌转让,已聘请太平洋证券为代办机构 [10] - 公司原控股股东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隶属国资委央企中国信科集团),2022年3月后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0]
今日终止上市摘牌,8万股东无奈共赴退市结局!
搜狐财经· 2025-11-05 01:23
公司退市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于今日摘牌退市,最终股价定格在0.38元,较19.8元的高点暴跌超过99% [1][7] - 退市过程创下连续34个跌停板的纪录,最后一天交易仍未开板,股价从19.8元跌至0.38元 [1][4] - 在第24个跌停板时曾短暂开板,吸引近3万名投资者入场博取反弹,但随后股价继续下跌,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的情形 [7]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 - 公司自2015年至2023年长达九年间进行系统性财务造假,通过子公司进行“空转”交易,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7622万元 [4] - 公司在2020年进行股票发行时,使用了虚假的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4] - 证监会调查后对公司处以罚款并最终决定令其退市 [4] 投资者损失与市场对比 - 此次退市事件导致8.385万名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去年进场的投资者亏损达94%,今年上半年进场的亏损90%,即使在跌停打开时冲进去的投资者也亏损45% [3][7] - 与A股市场正常退市公司平均80%的股价跌幅相比,该公司99%的跌幅更为极端 [7] - 在通信服务板块龙头股均价维持在15元左右的市场环境下,该公司股价仅为0.38元 [7] 公司财务状况与市值 - 公司总市值为4.40亿元,但2024年一年亏损额高达22.37亿元,相当于亏掉了五个公司自身的总市值 [7] - 公司最新三季度报告显示,当期继续亏损4.32亿元 [7]
000851 终止上市!
证券时报· 2025-11-04 00:10
终止上市决定 - 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2] - 股票自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 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2]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将于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2] - 公司已聘请太平洋证券作为代办机构并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 [2] 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 公司于今年8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4]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 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4]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4]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 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4] - 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 证监会将严格按照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4] 欺诈发行行为 - 公司在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了2018至2020年的虚假收入和利润数据 [4] - 该次非公开发行于2021年4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 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 [4] - 该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也触发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4]
因欺诈发行及虚增收入等违法行为,*ST 高鸿被终止上市
巨潮资讯· 2025-11-03 23:55
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 公司股票因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 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 [2] - 退市决定基于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 符合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 [2]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2]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 公司于2025年8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认定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2]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虚假贸易业务虚增业绩详情 - 2015年至2021年 公司通过子公司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 各年度虚增营业收入从6.94亿元至56.34亿元不等 [3] - 2015年至2021年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分别虚增利润总额67.36万元至2,190.52万元 [3] - 2018年和2020年 公司通过组织开展IT系统等产品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 分别为1.96亿元和308.19万元 [4] - 2022年和2023年 公司通过组织开展服务器、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 分别为7.35亿元和3.94亿元 [4] 虚增业绩总体影响 - 2015年至2023年各年度虚增营业收入占各期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34%至49.38% [5] - 2015年至2023年各年度虚增利润总额占各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比例为0.42%至64.88% [5] 欺诈发行认定 - 公司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业务数据 [6] - 证监会于2021年4月批准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 募集资金12.50亿元 [6] -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构成欺诈发行 [6] 相关责任人员与后续安排 - 公司董事长付景林、财务总监丁明锋被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7] - 曹秉蛟、段茂忠、张新中、刘红云、侯玉成、姚印杰、高岭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7] - 江庆与公司构成共同违法 相关责任人员均在公司涉案文件上签字 [7] -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 将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7] - 公司已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委托股票转让协议》 委托其提供股份转让服务 [7]
深夜突发!000851,终止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1-03 23:38
退市决定与安排 - 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因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于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1] - 公司已聘请太平洋证券作为代办机构,负责后续股票转让事宜 [1] 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 公司于今年8月8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1] - 公司因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财务与发行违规详情 - 证监会调查发现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2] - 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证监会将严格按照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2] - 公司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相关文件引用了2018至2020年的虚假收入和利润数据,该行为被认定为欺诈发行 [2] - 此次非公开发行于2021年4月获得证监会批准,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 [2]
深夜突发!000851,终止上市!
证券时报· 2025-11-03 23:19
退市决定与安排 - 公司于11月3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终止上市决定 [1] - 退市原因为公司股票在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于被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1] - 公司已聘请太平洋证券作为代办机构负责后续股票转让事宜 [1] 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 公司于今年8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4] - 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 [4] - 公司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 [4] - 公司2020年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时引用了2018至2020年的虚假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4] - 该次非公开发行于2021年4月获批公司成功募集资金12.50亿元 [4] - 上述行为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4]
华仪电气索赔案持续推进
新浪财经· 2025-10-20 11:27
华仪电气财务造假与投资者索赔案 - 公司于2017年通过全资子公司华仪风能对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三个风机销售项目确认收入,导致2017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34,725.6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6,699.05万元 [1] - 上述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其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8年至2022年分别虚减利润总额959.78万元、3,729.13万元、5,501.49万元、4,600.77万元和6,258.11万元 [2] - 相关投资者索赔案已取得进展,律师提示在2018年4月10日至2023年6月22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并在该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 [3] 红相股份财务造假与投资者索赔案 - 公司2017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采购等方式虚增或虚减利润,其中2017年虚增利润总额5,972.44万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的38.03%;2018年虚增利润总额14,422.06万元,占比47.72% [3] - 公司违法行为还包括欺诈发行,律师认为在2018年3月30日至2023年4月29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并在该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发起索赔 [4] - 针对该公司的投资者索赔案已多次提交立案,目前正等待法院的下一步安排 [3]
*ST元成领7945万元罚单 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内幕曝光
中国经营报· 2025-10-13 22:17
行政处罚与退市风险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拟合计被罚7945.46万元 [2] - 实际控制人祝昌人被处以28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4] - 因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面临股票终止上市风险 [2][4]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年报虚假记载,通过虚增项目成本和产值,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02万元 [3] - 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36.6% [3] - 2022年未及时根据项目结算审定单调整财务记账,额外虚增利润总额1345.33万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24.6% [3] - 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2.85亿元,发行文件引用的财务数据为虚假数据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亏损6547.83万元、1.62亿元和3.2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5.5亿元 [5] - 因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且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27亿元,同比降幅达94.52% [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833.23万元 [2] 业绩亏损原因 - 营收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新接项目毛利率下降,造成净利润下滑 [5] - 2025年5月底转让硅密电子股权过程中产生税金、会计费用、律师费用、赔偿款等转让损失 [5] - 对往来款计提了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半年度净利润减少 [5]
一声惊雷!欺诈发行、连续三年造假,证监会拟罚近8000万元,律师:罚款可用于赔偿股民
华夏时报· 2025-10-11 18:25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财务造假,通过虚增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相关项目劳务和机械成本、虚增产值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万元 [3] - 2020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3848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36.60%;2021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1109万元,占比19.32%;2022年年报虚增利润总额88.6万元,占比1.62% [4] - 公司2022年年报因未及时调整淮阴区相关项目结算审定单,另虚增营业收入1416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345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4.33%和24.60% [4] 欺诈发行与监管处罚 - 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约2.8亿元 [3][4] - 证监会浙江监管局拟对公司及5名责任人罚款合计近8000万元,其中对公司罚款3745万元,对董事长祝昌人罚款2800万元 [2][6] - 针对欺诈发行部分,监管局拟对公司处以非法募资金额10%的罚款,即约2845万元 [6] - 董事长祝昌人被认定组织、指使财务造假,行为恶劣,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 退市风险与法律后果 - 证监会通报公司严重财务造假案件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7] - 根据退市新规,公司连续三年财务造假直接触及强制退市情形,无需考虑造假金额和比例 [8] - 案件涉嫌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7] 公司经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近年来业绩持续萎靡,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6649万元、-1.62亿元、-3.25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234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27亿元 [9] - 截至2025年10月10日,公司股价报1.65元/股,较2023年12月高点12.43元累计跌幅超86%,市值约5.37亿元 [9]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股东户数约为1.02万户 [9] 投资者索赔与赔偿机制 - 投资者如因公司财务造假蒙受损失可依法提起索赔,律师暂定了三个可索赔的持股时段 [10] - 依据“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公司缴纳的罚没款在特定条件下可优先用于赔偿投资者 [11]
连续三年财务造假,*ST元成将被强制退市,实控人被罚28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08:06
*ST元成财务造假案概况 - 公司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连续三年系统性财务造假,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046万元 [1]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1][3] - 证监会对公司主体处以3745.46万元罚款,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其中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祝昌被罚280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 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已对公司启动退市程序,使其成为2025年以来第13家触及该指标的上市公司 [1][5][6]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自2022年以来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高达3.33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28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扩大 [4] - 审计机构在公司2024年度审计报告中提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4] 退市新规与监管趋势 -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增多主要源于退市新规调整,新规明确“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即坚决出清”并下调了“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门槛 [2][6] - 新规设定了三个梯度的退市认定条件:单年造假金额超2亿元且占比超30%;连续两年造假金额累计超3亿元且累计占比超20%;连续三年及以上存在造假行为无论金额大小均触发退市 [7][8] - 行政、民事与刑事“三罚联动”已成为处理财务造假案件的标配,彰显监管“零容忍”态度 [2][4] - 当前被查处的退市案例其涉案行为多发生在过往时期,在持续高压监管下,未来因财务造假导致的退市公司数量有望回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