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欺诈发行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监管出手!罚款3.75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23:47
公司违规行为概述 - 亿利洁能及其控股股东亿利集团因2016年至2023年期间财务造假、关联担保、资金占用及欺诈发行债券等行为被内蒙古证监局拟处罚3.75亿元 [2] - 29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包括控股股东董事长王文彪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其他高管分别被禁入10年或5年 [2] - 亿利集团因组织指使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 [2] 财务造假细节 - 2016年至2022年通过虚构期货交易、虚增投资收益等方式虚增利润 各年虚增额分别为1928.89万元、5303.07万元、2763万元、3519.13万元、3583.67万元、8268.53万元、-1.28亿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3.76%、6.18%、2.15%、2.79%、4.88%、9.37%、-12.77% [4] - 2016年至2021年通过虚增货币资金等方式虚增资产 各年虚增额分别为7亿元、6.96亿元、31.15亿元、28.08亿元、30.26亿元、7.03亿元 占当期总资产比例分别为3%、2.38%、8.49%、8.14%、8.31%、2.06% [4] - 2017年至2021年通过虚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 各年虚增额分别为35.46亿元、35.25亿元、27.98亿元、25.19亿元、7.09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2.52%、20.29%、22.62%、19.51%、5.70% [5] 关联担保与信息披露遗漏 - 2017年至2022年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各年发生额分别为8.5亿元、19.5亿元、30.1亿元、21.12亿元、15.62亿元 占最近一期净资产比例分别为8.12%、12.38%、17.22%、11.50%、8.18% [6] - 未在2017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关联担保事项 导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6] 资金占用问题 - 2016年至2023年通过资金管理协议、承兑汇票扣款等方式向控股股东提供资金 2016年至2020年占用发生额分别为7.001亿元、24.09亿元、28.35亿元、17.12亿元、2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分别为6.89%、23.00%、18.00%、9.79%、1.09% [8] - 2016年至2023年末占用余额持续存在 各年末分别为7.001亿元、6.96亿元、34.75亿元、43.05亿元、45.05亿元、45.05亿元、45.05亿元、45.05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分别为6.68%、4.42%、19.88%、23.43%、23.61%、22.96%、22.59%、23.51% [8] - 截至2023年末在亿利集团财务公司的39.06亿元存款实际由亿利集团控制 占净资产20.38% 截至2024年6月10日未归还 [9] 欺诈发行债券 - 2020年发行"20亿利01"和"20亿利02"债券 发行规模各5亿元 [11] - 发行文件引用了2016-2019年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的年度报告 构成欺诈发行 [11] - 亿利集团直接参与并组织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行为 [11] 监管背景与行业影响 - 公司于2024年6月10日被立案调查 7月18日因股价连续20日低于1元被终止上市 [13] - 2024年至2025年8月31日证监会累计查处67家退市公司 其中46家已处罚 合计罚款12.46亿元 [13] - 新"国九条"政策强调"两强两严"监管导向 聚焦打击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退市不免责成为常态化实践 [13] - 监管趋势体现对财务造假严厉打击 后续将追责中介机构 完善投资者赔偿体系 [14]
监管出手!罚款3.75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23:13
公司财务造假行为 - 2016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虚构期货交易、虚增投资收益等方式虚增利润总额 其中2022年虚增利润为-1.28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12.77% [3] - 2016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虚增货币资金、虚构金融资产交易等方式虚增资产 其中2018年虚增资产31.15亿元占当期总资产8.49% [3] - 2017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虚构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 其中2017年虚增35.46亿元占当期营收22.52% [4] 关联担保与资金占用 - 2017年至2021年为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发生额累计95.84亿元 其中2019年担保30.10亿元占净资产17.22% [5] - 2016年至2023年直接或间接向控股股东提供资金 2023年末占用余额达45.05亿元占净资产23.51% [7] - 截至2023年末在亿利集团财务公司的39.06亿元存款实际由控股股东控制 占净资产20.38%且截至2024年6月未归还 [7] 信息披露违规与欺诈发行 - 2017年至2022年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担保事项 导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6] - 2020年发行"20亿利01"和"20亿利02"公司债券时 引用了2016-2019年存在虚假记载的年度报告数据 [8] - 控股股东亿利集团涉嫌组织指使财务造假、资金占用及欺诈发行行为 已被立案调查 [2][8]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及29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3.75亿元罚款 控股股东董事长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2] - 2024年至2025年8月证监会累计查处67家退市公司 其中46家已处罚合计12.46亿元 [9] - 监管层强化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追责 体现"退市不免责"常态化执法导向 [9][10]
13 段“爆料”视频,华熙生物前高管持续曝光“财务内幕”
舆论风波与爆料内容 - 自称华熙生物前高管的"David"通过YouTube发布13个爆料视频,指控公司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债券发行及逃税方面存在严重违规行为 [2][3][5] - 爆料人身份为原华熙国际集团和华熙昕宇资本市场部总经理、华熙生物CEO特别助理兼全球投资者负责人,与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持股58.86%)有直接关联 [7][8][9] - 视频揭露公司CFO办公室管理混乱,财务团队分香港与山东两地运作,缺乏整合,且CFO与CEO赵燕存在同学关系,治理结构依赖私人关系 [14][15][16] 财务与管理问题 - 研发投入仅占营收5%,远低于行业25%的标准,且财务体系薄弱,缺乏基础现金流预测和三张报表分析 [18] - 控股股东华熙昕宇被指控多项违规:2015年锦州银行IPO时代持3000万股未披露、2017年虚构1.17亿元营业成本及7483万元管理费用、欺诈发行18亿元债券并实际融资5亿元 [23] - 通过基金分红免税政策逃税5772万元,且华熙生物IPO招股书隐瞒大股东上述违法行为 [23][24] 公司回应与监管动态 - 华熙生物声明称爆料内容为境外捏造,指控爆料人李某曾因职务侵占900万元被立案,后取保候审并逃往海外 [28] - 李某出示无犯罪记录证明及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称2019年已向证监会举报华熙昕宇财务问题,2020年证监局对华熙昕宇出具警示函,指出其2017年债券募集说明书成本费用披露不准确 [29][30] - 华熙生物2019年IPO时上交所要求核查举报内容,中介机构确认无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 [31] 市场影响与后续发展 - 华熙生物作为"玻尿酸第一股"市值破千亿,事件持续发酵,投资者密切关注 [31][32] - 爆料涉及标签包括医美、财务造假、债券等,反映事件跨领域影响 [33]
为满足债券发行要求,他们打造虚增10亿元营收的“纸上帝国”
搜狐财经· 2025-05-01 06:06
欺诈发行债券案件核心事实 - 甲皮业有限公司通过PS伪造财务数据虚增营收10.56亿元、净利润1.45亿元以满足私募债发行要求[1][2] - 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某组织财务团队篡改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等核心财务资料[1][2] - 通过不具备证券审计资质的乙会计师事务所与丙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合作出具虚假审计报告[2] - 2013年成功发行1.5亿元私募债券后仅支付2100万元利息即违约[3] 财务造假操作链条 - 财务经理叶某直接篡改财务账套数据并编制虚假纳税申报表[2] - 会计师王某制作不实现场审计底稿且指导使用PS伪造银行流水[9] - 丙北京所负责人马某未核实原始凭证即出具审计报告加速流程仅数天完成[9][10] 司法追责与判决结果 - 法院判处甲公司罚金450万元实际控制人周某获刑11年[12] - 财务团队林某叶某及会计师王某分别获刑3年至1年6个月[12] - 马某因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被追究刑事责任[10][12] 行业监管改进措施 - 检察机关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10项整改建议包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风险控制体系建设[14] - 上海注协开展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审计流程监管[14] - 新证券法实施后建立中介机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