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

搜索文档
严守耕地红线,东阿镇贾庄村举办全国“土地日”主题宣讲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6-25 16:20
土地保护政策宣传 -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平阴县自然资源局东阿国土资源所在贾庄村举办"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宣传活动 参与人员包括村两委成员 党员代表 村民小组长及村民共计50余人 [1] - 活动强调耕地保护红线是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 并将基本国策转化为村民可感知的家乡图景 提到贾庄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4] - 重点解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政策 用平阴县及周边真实案例警示法律底线 强调合法建房需依法审批 [5] 政策互动与传播 - 活动现场村民踊跃提问 涉及宅基地申请流程 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政策 土地流转权益保障等问题 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解答 [8] - 向村民发放《耕地保护知识手册》《农村建房"八不准"宣传折页》等学习材料100余份 便于村民查阅传看 [8] - 活动旨在将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深入村民心中 未来将持续开展土地法规宣传 强化村民保护意识 [8] 耕地保护战略意义 - 耕地保护不仅是国家战略 更是保障村民长远生计和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根本 [4] - 守住耕地红线既捍卫粮食生产命脉 也守护生存家园根基与子孙后代发展希望 [8] - 提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行动目标 以筑牢粮食安全与乡村发展屏障 [8]
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14:32
广东省耕地保护政策与成效 - 广东省举办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旨在提升公众耕地保护意识[2][3][4] - 活动构建"1+N"立体化体系,包括主会场宣传、耕地保护全景展等,打造全国性耕地保护传播样本[5][6][37][38] - 广东省以占全国1.9%的土地承载全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增加[17][18][31] 耕地保护创新举措 - 实施"田长制"构建12.01万名田长网络,守护28872万亩耕地[41] - 开展"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整治,将24.39万亩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良田[22][23][24][41][42] - 编制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划定164个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15][31][32] 地方实践案例 - 南雄市通过"多田套合"将耕地整合率提高至81.7%[51][52] - 蕉岭县推动"小田变大田",打造"千亩方"耕地促进农业增效[52][53] - 高州市通过"林耕置换"退出8.4万亩林地换连片耕地,审批流程从3个月缩至7天[54][55] 耕地保护成果展示 - 举办"广东耕地保护全景展",展示政策法规、智能系统应用及各地创新案例[65][66][73][74][75] - 展览设置AI数字人互动区、科普体验区等,生动呈现耕地保护成果[69][70] - 通过视频《耕地的账单》系统展示广东耕地保护"精算智慧"与"广东方案"[40][43][44]
南农晨读 | 共护良田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09:01
耕地保护与农业成果 - 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强调耕地作为粮食生产命脉的重要性[4][5] - 广东以占全国1.9%的土地承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实现连续25年耕地占补平衡及4年净增长[6][7][8] - 全省建立12.01万名田长和7.45万个精细网格的耕地保护体系[7] 海洋牧场与种业发展 - 广东2024年7月启动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培育的高品质种苗30%无偿用于帮扶海洋牧场种业[12][13] - 项目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14] 荔枝产业与乡村振兴 - 大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团队,通过采摘协助、分拣装箱及直播带货四项举措助力"大井桂味"荔枝销售[19][20][21][22] - 增城仙进奉荔枝2025年收获季启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七省区荔农代表参与上市仪式[44][46][47] - 茂南区举办荔枝诗会,邀请鲁迅文学奖得主等十余名诗人采风,结合文化推广农业产业成果[39][40][41] 文旅与农产品推广 - 中山市沙溪镇、大涌镇举办2025村BA广东省赛,"中山香农"品牌联盟企业现场展销原产地农产品[25][26][27] - 广东茶文化通过待客、早茶等场景展现饮食文化基因,强化地域品牌价值[30][31][32][33][34][35] 文化教育与公共设施 - 佛山魁星书院藏书11400册,2024年3月挂牌后举办95场活动,服务超1万人次[50][51][52][53] - 广州隔山书院半年内举办80场惠民活动,吸引5万人次参与,成为岭南文旅新枢纽[55][56][57] 灾害应对与公益行动 - 怀集县农业系统组织十多家企业向洪涝受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体现行业协作精神[60][61][62][63]
守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耕”基 促节约集约,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新华日报· 2025-06-25 07:41
全国土地日主题与江苏实践 - 江苏省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开展第35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 [1] - 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耕地保护实施意见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1] -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补充土地后备资源 形成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江苏实践" [1] 南京公交场站转型案例 - 所街公交场站从低效用地转型为商办混合多功能城市空间 通过协议出让确保开发连贯性 [2] - 采用公共交通导向的立体开发方案 实现公交运营 商业服务 文化休闲功能复合 [2] 无锡节地创新模式 - 江阴微电子产业园腾退1500亩低效用地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园区 亩均税收较2020年增长400% [3] - 开发"锡地云"智慧平台整合存量资源 2024年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达64.97万元/亩 较"十三五"末提升24% [3] 徐州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 对11667家工业企业开展土地利用效率评估 2024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47万亩 [4] - 建成368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含790万平米高标准厂房)培育产业集群 [4] 常州生态农业融合 - "陌上花开"项目整治形成2万亩耕地 2024年小麦亩产达400公斤(超全区均值67公斤) [5] - 推广"沣油737"等油菜新品种2206亩 实现农耕与文旅融合 [5] 苏州产业园更新 - "支塘样本"通过6家企业联合改造 将12万平米厂房容积率从0.47提升至2.15 [7] - 采用商品房登记理念核发产权证 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8亿元 亩均税收提高10倍 [7] 南通资源利用改革 - 近三年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1万亩 空间再造节地模式入选自然资源部案例 [8] - 实施产业集聚规划 促进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流动 [8] 连云港耕地保护执法 - 2024年落实占补平衡指标3458亩 建立跨省联动机制(与山东临沂 日照合作) [9] - 构建三级监管网络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9] 淮安精细化耕地管理 - 建立占补平衡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保障新增耕地数量 质量 生态三位一体 [10] 盐城耕地规模领先 - 2024年耕地保有量达1175.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038.65万亩)居全省首位 [11] - 完成验收新增耕地7941亩 卫片执法问题连续四年大幅减少 [11] 扬州差异化耕地指标 - 每年安排4200万元激励耕地保护 经营性用地占补指标价格(水田28万/亩)高于非经营性用地(23万/亩) [12][13] 镇江耕地保护机制 - 划定1.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建立四级责任网络 [14] - 通过"林耕置换"等模式促进耕地连片保护 [14] 泰州耕地恢复规划 - 将3.64万亩优质耕地划入储备区 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责任传导机制 [15] 宿迁智能节地技术 - 盛虹新材料产业园用2个6层智能立库替代12个平库 节约土地500亩 [16] - 集成式建设使100亩土地实现60万吨产能 单位面积产能较行业高13% 成本低11% [16]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4
耕地保护现状 - 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耕地面积19.29亿亩 [1] - 耕地布局变化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净增加210.5万亩 [1] - 坡度25度以上坡耕地净减少132.19万亩,2度以下耕地净增加714.7万亩 [1] - 人均耕地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改变 [2] -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 [2] - 农田水利欠账多,存在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等问题 [2] 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 首部"多规合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各地耕地保护任务 [3] -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改革,将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管理 [3] - 建立国家管总量、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占补平衡机制 [3] - 自然资源部起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优化布局建立优进劣出机制 [3] - 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3] 农业发展与激励机制 - 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收益相对偏低导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4] -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 [4] - 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 [4] -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形成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护合力 [4]
一块土地“三本账”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耕地保护与田长制 - 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基础 [1] - "田长制"在全国29个省份推广,建立四级责任网,实现耕地保护数字化管理 [2][3] - 河南郸城县通过田长制实现撂荒地清零,2300亩责任田纳入APP监控系统 [2] - 自然资源部构建耕地"一张图"管理体系,完成83个黑土地县调查并首次划定量化边界 [3] - 盐碱地改良成效显著,部分区域粮食亩产突破千斤 [3] 工业用地集约化 - 广东顺德推行"工业上楼"模式,将100亩产能压缩至25亩建筑空间,容积率从1.0提升至4.0 [4][5] -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等项目实现产业链垂直集聚,土地成本降低而协作效率提升 [5] - 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十年下降45%,15省市43个城市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56.38万亩 [5][6] - 顺德通过提高容积率政策支持工业上楼,建立"亩均论英雄"考核机制 [5]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 浙江桐乡濮院镇实施系统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119.7公顷,垦造耕地8公顷,恢复耕地功能207.1公顷 [7][8] - 整治后水稻亩产达1730斤,亩均效益近1万元,建设用地集约度提升37.4% [7][8] - 生态修复工程实现面源污染拦截35%,节水灌溉节能20%,营造水系生态景观 [8] - 全国累计投入6700亿元开展整治,新增耕地4.4万公顷,减少建设用地1.07万公顷 [9] - "十四五"期间完成生态修复超500万公顷,形成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优质资产" [9]
长沙市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活动举行
长沙晚报· 2025-06-22 09:02
土地保护与利用 - 长沙市2024年度耕地面积总量309.55万亩,稳固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 - 长沙市将122宗1万余亩低效用地认定入库并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2] - 望城区大泽湖湿地公园以农耕文化为笔绘就城市田园共生新画卷 [2] - 长沙县"我在开慧有丘田"项目让千年农耕文明在乡村振兴中焕新 [2] - 浏阳经开区"三生融合"项目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打造产城协同发展的产业社区 [2] 低效用地盘活 - 望城经开区近三年盘活40余个项目共计2079亩低效用地 [4] - 长沙市紧抓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机遇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赋能 [2] 农耕文化与智慧监管 -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从传统、近代、当代三个维度解析土地与湖湘大地共生的故事 [3] - 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村级田长以智慧农场为样本解码耕地保护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逻辑 [3] - 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到"天空地网"的智慧监管展现现代耕地保护创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