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载人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关注丨让五星红旗在浩瀚太空绽放光彩
任务执行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31日23时44分发射,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并于11月1日3时22分完成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3.5小时,创下最快纪录[3][7] - 此次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7次飞行任务[3] -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由指令长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和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涵盖我国现役3种航天员类型,计划在轨驻留约6个月[3][4] 航天员乘组构成 - 乘组采用“新老搭配、以老带新”选拔方式,张陆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武飞出生于1993年10月,是我国最年轻的航天员,张洪章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4] - 武飞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主要职责包括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站务管理及设备维护维修与升级[4] - 张洪章作为载荷专家,将承担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任务,包括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其个人科研项目也随任务上行[5][1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神舟二十一号首次实施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较此前6.5小时方案大幅缩短时间,减少轨控次数和能源消耗[7] - 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实施近20项技术状态改进,控制系统采用产品化双十表光学惯组,提升入轨精度[8] - 新舱外航天服随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上行,在热舒适性、人机操作界面等方面优化改进,另有一套在轨使用超20次的服装将退役并用于寿命研究[8][9] 在轨任务与科学实验 - 乘组将开展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设备回收等任务,并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航天医学等领域[3][12] - 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4只小鼠研究失重对行为模式的影响,实验周期5到7天后随神舟二十号返回地面[11]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如获得高质量蛋白晶体、将钨合金加热至3100摄氏度刷新国际纪录[15] 国际合作与长期规划 - 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启动巴方航天员选拔,按计划将安排1名巴方载荷专家执行短期飞行任务,承担科学实验等工作[6] - 载人登月任务瞄准2030年前实现,长征十号火箭、梦舟飞船等关键产品已完成初样阶段工作,地面系统研制加速推进[13][14] - 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上百家研究所、上千家配合单位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体现全国大协作模式[13]
2026年我们将迎来哪些航天“大事件”?120秒带你快速了解!
央视网· 2025-11-01 20:38
2026年度飞行任务规划 - 计划在2026年陆续实施四次飞行任务,包括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二号、神舟二十三号和梦舟一号 [1] - 神舟二十二号和神舟二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均采用3人乘组模式 [2] - 神舟二十二号飞行乘组中的1名航天员将开展1年以上长期在轨驻留试验 [2] 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展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一号将在2026年实现首飞 [4] - 梦舟载人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的型号,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 [4] - 梦舟一号首飞为无人飞行试验,将首次采用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发射 [6] - 首飞主要验证飞船全系统工作状态,并上行设备、物资及试验装置,发射后将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 [6] 任务标识征集活动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1月1日启动2026年度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 [1][8] - 任务标识设计需体现中国元素、载人航天特色和任务特点,并考虑与以往标识的系统性 [8] - 征集活动截止日期为2025年12月15日12时,具体条件要求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查询 [8]
总指挥为你讲述神舟飞天20年的技术跃迁
央视网· 2025-11-01 18:48
技术效率提升 - 测控通信技术进步实现数据共享与远程调度 工作岗位明显精简 [5] - 自动化测试和远程测试实现机器自动发令与自动判读 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7] - 单艘飞船发射场测发周期从56天缩短至为两条船准备总共仅需45天 效率显著提升 [7] 飞船性能跨越 - 交会对接时间从两天缩短至3.5小时 返回时间从一天左右缩短至约5小时 速度更快 [9][12] - 货物上行能力提升20% 下行能力为以前两倍 载货空间为以前三倍 有效支持科学实验样品下行 [14] - 具备与空间站所有对接口交会对接的能力 并拥有地面应急救援待命能力 飞行能力更强 [14] 生产与研发能力 - 飞船生产从一到两年研制一艘 发展到具备一年执行两次发射的批量生产能力 [12] - 神舟飞船经过近30年打磨 被评价为非常可靠 [20]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正在研发中 其功能将更加强大 [20]
我国明年将发射梦舟一号等4艘飞船 航天员开展1年以上长期驻留试验
新华社· 2025-11-01 15:45
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5年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二号、神舟二十三号、梦舟一号等4次飞行任务 [1] - 其中梦舟一号载人飞船和用于发射的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均为首次飞行 [1]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任务细节 - 神舟二十二号和神舟二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先后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均由3名航天员组成 [1] - 神舟二十二号将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神舟二十三号将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 [1] - 神舟二十二号任务期间,1名航天员将开展1年以上长期驻留试验,并实施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 [1] 天舟十号货运飞船任务 - 天舟十号货运飞船计划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端口 [1] - 主要任务是上行航天员驻留物资、舱外服、维修备件、推进剂及应用任务载荷样品,并下行销毁在轨废弃物 [1] 梦舟一号新型载人飞船 - 梦舟载人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 [2] - 梦舟一号将首次采用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对接于空间站核心舱径向端口 [2] - 主要任务是验证梦舟载人飞船全系统工作状态,上行各类试验设备和驻留物资 [2] 任务标识征集活动 - 公司已启动4次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 [1] - 自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起,每次载人飞行任务均设计了任务标识,2023年至今每年都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2]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天宫”空间站
央广网· 2025-11-01 12:48
发射任务与快速对接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31日23时44分成功发射,飞船与火箭在约10分钟后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1] - 飞船入轨后于11月1日凌晨3时22分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3.5小时,创造了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 [1] - 3.5小时快速对接能力形成后,发射窗口期扩展至一年365天,并减少了中途轨道修正次数,提升了任务执行的快捷性和可靠性 [2] 在轨任务与科研活动 -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验与应用 [2] - 航天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以及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任务 [2] 任务状态与后续准备 -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发射流程顺利,各系统配合默契 [1] - 执行应急待命任务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火箭已完成技术区的测试和待命状态设置 [2] - 此次任务标志着我国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3]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将于2026年首飞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12:23
2026年度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规划 - 中国将于2026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采用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梦舟一号载人飞船,开展无人飞行试验,完成梦舟载人飞船首飞 [1] - 2026年度中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二号、神舟二十三号、梦舟一号等4次飞行任务 [1]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技术特点 - 梦舟载人飞船是在神舟载人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用于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 [1] 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具体内容 - 神舟二十二号和神舟二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将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 [1] - 任务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开展空间站平台管理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活动 [1] - 神舟二十二号飞行乘组1名航天员将开展1年以上长期驻留试验 [1] 天舟十号货运飞船任务职能 - 天舟十号货运飞船飞行任务主要用于上行航天员驻留物资、舱外服等物品,保障平台安全运行的维修备件和推进剂、应用任务各类载荷和样品 [2] - 任务同时负责下行销毁在轨废弃物 [2]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这些“四川智造”立功了
四川日报· 2025-11-01 09:24
发射任务概述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31日23时44分由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 - 飞船在发射约10分钟后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 - 飞船入轨后将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并与神舟二十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 [2] - 本次发射标志着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2] 在轨任务与科研计划 -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计划在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 [2] - 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 并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 [2] - 任务还包括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工作 [2] 测控通信与关键设备 - 中国电科十所研制的陆海天基测控通信系统为飞船搭建天地“生命线” 负责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 [3] - 中国电科十所为火箭研制的脉冲相参应答机 用于全程实时航迹测量并判断飞行状态直至箭船分离 [4] 四川地区企业参与贡献 - 四川航天川南火工技术有限公司为火箭和飞船提供了30余种300余发点火器、起爆器等火工品 [4] - 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运载火箭一、二级发动机电缆网等产品的生产制造 [4]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特种产品应用于飞船交会对接和宇航员生理数据监测等关键环节 [4]
中原力量护航神舟二十一号“太空接力”
河南日报· 2025-11-01 07:59
任务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为期半年的在轨驻留任务,这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六次载人飞行任务 [1] - 任务将进行乘组在轨轮换,并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1] - 众多河南航天企业以高新技术装备产品为任务保驾护航 [1] 中国航天科工河南航天贡献 - 为飞船热控分系统提供自锁阀、加排服务阀、温控阀等产品,负责控制系统介质流量和通断,以准确调节舱室温度 [2] - 为飞船供气系统、对接机构与推进系统提供自控阀、电磁拖动机构、自锁阀等配套产品 [2] - 电磁拖动机构在对接瞬间拖动锁紧销动作,使飞船与空间站完成物理连接 [2] - 检测团队贯彻“零缺陷”质量意识,确保数据可追溯、验证无遗漏 [2] 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应用 - 提供近30个系列、40多种规格的连接器、开关、电缆网等产品,覆盖发射校准、精准对接、舱内保障、出舱作业全链条 [3] - 垂直度调整设备在塔架准备阶段实时捕捉火箭姿态参数,为火箭起飞完成最后检查 [3] - 舱外对接连接器产品搭建“太空信息走廊”,用于飞船与核心舱的快速交会对接 [3] - 舱外服背包电缆能抵御太空原子氧侵蚀与强辐射,传输生命保障信号并为设备提供动力 [3] - 舱内电连接器与电缆产品确保空间站实验数据与指令的精准流转 [3] 中国电科所属单位技术支持 - 二十七所与中电科新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交会对接激光雷达应用于飞船接近与靠拢段,实现复杂环境下远距离捕获与稳定跟踪,确保毫厘级精准对接 [4] - 连续波高精度测量系统作为发射场测控系统主干设备,是任务主要安全信息源,为地面控制中心提供决策支持 [4] - 二十二所搜救回收技术团队助力建成陆、海、空多域协同的搜救定位体系 [4] - 电波环境信息保障团队在发射前期进行加密观测,提供高精度电波环境数据以保障系统可靠运行 [4]
太空会师!
券商中国· 2025-11-01 07:31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二十一 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 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 上第7次"太空会师"。两名指令长继三年前首次"太空会师"后再度相聚"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 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用 券中社 12 券商中国 × 券 中 社 扫码关注券商中国公众号 扫码下载 券 中 社 A P P quanshangcn 舞#t 券中社APP qzs.stcn.com 券 商 中 国 是 证 券 市 场 权 威 媒 体 《 证 券 时 报 》 旗 下 新 媒 体 , 券 商 中 国 对 该 平 台 所 刊 载 的 原 创 内 容 享 有 著 作 权 ,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转 载 , 否 则 将 追 究 相 应 法 律 责 任 。 责编: 王璐璐 校 对: 苏焕文 百万用户都在看 A股,突发!"牛市旗手"爆发,发生了什么? 利空突袭!评级再下调,270万亿债务"压顶"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央视新闻· 2025-11-01 04:28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 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 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 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期间,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生命与人体 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多项实(试)验与应用,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 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以及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任务。 至此,我国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此次任务是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6次载 人飞行任务,也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7次发射任务。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8名航天员、44人次进入 太空执行飞行任务。此次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4次飞行、神舟载人飞船的第21次飞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