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搜索文档
神二十乘组近日将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央视网· 2025-08-15 07:50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 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自今年6月26日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以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先后送别天舟八号、迎来天舟九 号,完成了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物资清点整理和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承担的空间生命科学 与人体研究、微重力基础物理和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
美国“龙”飞船发射升空,执行新一期载人航天任务
齐鲁晚报· 2025-08-02 10:22
航天发射任务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1日11时43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2] - 飞船搭载"猎鹰9"火箭升空后与火箭分离 继续飞向国际空间站 [2] - 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2日3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2] 任务细节 - 本次任务代号为"Crew-11" 是载人"龙"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轮换宇航员 [2] - 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 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俄罗斯 [2] - 宇航员包括美国宇航员泽娜·卡德曼和迈克·芬克、日本宇航员油井龟美也、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普拉托诺夫 [2] 科研计划 - 宇航员将开展多项科研实验 包括模拟月球着陆和测试视力保护策略 [2] - 实验项目还包括探究植物细胞分裂和微重力环境对噬菌体的影响 [2] - 其他研究包括提高人类干细胞产量和按需生成营养物质等载人航天相关实验 [2]
美国“龙”飞船发射升空 执行新一期载人航天任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2 06:21
航天任务执行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发射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11时43分(北京时间23时43分) [1] - 飞船与火箭分离后继续飞向国际空间站 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2日3时(北京时间15时)完成对接 [1] - 本次任务代号"Crew-11" 是载人"龙"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轮换宇航员 [1] 宇航员构成 - 4名宇航员分别来自美国 日本和俄罗斯 包括美国宇航员泽娜·卡德曼 迈克·芬克 日本宇航员油井龟美也 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普拉托诺夫 [1] 科研实验内容 - 宇航员将开展模拟月球着陆 测试视力保护策略等载人航天研究 [1] - 实验项目包括探究植物细胞分裂 微重力环境对噬菌体的影响 [1] - 其他研究涉及提高人类干细胞产量 按需生成营养物质等 [1]
成功对接!
证券时报· 2025-07-15 10:2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展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2025年7月15日8时52分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并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1]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进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开展货物转运等工作 [2] 其他相关内容 - 文章来源于新华社,由证券时报平台发布,涉及版权声明和转载合作信息 [3][4] - 文末附有证券时报其他深度报道和专栏的跳转链接,涵盖金融、股市、政策等多领域话题 [6]
中国空间站迎“最重太空快递”!天舟九号货运飞船6.5吨物资装了啥?
央视网· 2025-07-15 10:13
发射任务概况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北京时间7月15日5时34分成功发射 约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1] - 飞船装载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1] 物资装载与创新 - 上行物资重量约6.5吨 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货运飞船上行物资装载重量新高[1] - 航天食品总量超1.5吨 新增菜肴类食品近30种 总数达190余种 飞行食谱周期由7天延长至10天[8] 舱外航天服升级 - 上行两套飞天舱外航天服编号D、E 设计使用寿命由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3] 科学实验样本 - 上行三项新细胞学实验样本:骨髓间质干细胞(研究骨质流失)、心衰心脏细胞(研究疾病治疗方案)、人源化血管类器官模型(研究抗衰老)[5] 航天员健康保障 - 上行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可开展恒定阻力训练 预防深层肌群萎缩 提高重力环境再适应能力[6]
新款航天服、健身器材……天舟九号“太空包裹”里装了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5 08:45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技术改进 - 天舟九号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组批生产的第4艘货运飞船,承担为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运送物资的任务,上行物资重量约为6.5吨 [1] - 货物装载量大是天舟九号飞行任务的重要特点,是天舟六号以来装货量最大的一次,货仓已被堆满 [3] - 首次具备3个月应急发射能力,可在三个月之内应急发射到空间站 [5] - 采用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相比最初2天和6.5小时大幅缩短时间,节省燃料并提高可靠性 [7] - 中继终端可自主捕获并跟踪天链中继卫星,实现从货运飞船到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实时信息双向传输 [7] 新款飞天舱外航天服 - 天舟九号装载两套新款飞天舱外航天服(编号D、E),在建造阶段舱外服飞行验证基础上实施优化改进 [7] - 基于21次出舱活动、42人次航天员执行任务数据及地面实验验证,首次创立舱外航天服寿命评估体系 [9] - 性能指标由原来的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 [11] - 未来将研发用于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新一代"望宇"登月服,具备月球表面实时作业等功能 [11] 核心肌肉锻炼装置 - 随天舟九号上行一套"核心肌肉锻炼装置",高1.7米、宽1米、重130公斤,将安装在问天舱舱壁 [13] - 针对长期飞行导致的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等问题,补充现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装备 [15] - 通过气体阻力源实现阻力调控,可进行卷腹、转体、俯卧撑等动作,锻炼深层次核心肌肉 [17][19] - 为载人登月任务做准备,增强航天员姿态稳定性和运动能力控制 [21]
向着星河更远处不断迈进(讲述)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神舟十九号任务核心成果 - 航天员在轨驻留183天完成88项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领域[9][10] - 乘组制备10余种102个实(试)验样品完成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验证为自动检测奠定技术基础[10] - 完成3次出舱活动包括处置舱外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问题实现天地协同操作突破[10][11][12] 空间站科研突破 - 首次在轨成功种植甘薯并完成采样验证其作为中长期飞行食物来源的可行性[12] - 完成物体重量感知测试情绪状态评估及流体物理实验柜高温材料实验柜样品更换[10][11] - 女性航天员在物资管理机械臂操作等任务中展现细腻操作优势为团队注入新能量[14][16] 载人航天技术发展 - 出舱活动验证航天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操作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的综合要求[11] - 天地双向视频通话系统在紧急任务处置中发挥关键指导作用[12] - 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完成在轨验证标志自动化检测技术取得进展[10] 航天事业传承 - 90后航天员首次完成出舱活动体现新一代航天人接棒能力[16] - 神舟十九号与二十号乘组完成甘薯苗扦插交接实现科研延续性[12] - 载人航天工程体现"万人一杆枪"的协作模式凝聚全国科研力量[13]
“首次”“第一”“增绿”……成就举世瞩目!多个关键词透视这份发展答卷↓
央视网· 2025-07-10 10:45
经济发展成就 - "十四五"规划纲要设定的主要指标中 经济增长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粮食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预期 [5] - 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 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7] - 5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经济总量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 5% [8][10] 制造业与贸易 - 行业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第一外汇储备大国 第一能源生产大国 第一人力资源大国 [12] - "十四五"以来 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 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 [12] 科技创新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到1 2万亿元 [15]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 占比全球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15] - 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载人航天 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15] 区域协调发展 -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2024年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 [19] - 东北地区2024年粮食产量占全国25 3% 原油产量占全国21% 有力维护国家粮食 能源 产业安全 [19] 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 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 [20][24]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 比"十三五"时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24]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24] - 长江 黄河两条"母亲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25] 农业与基础设施 - 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当于黑龙江 河南这两个排名前2的产粮大省土地面积的总和 [26][29]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6轴7廊8通道"建成率超过90% 覆盖超过80%的县 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 [34]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 2025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左右 [30][34]
我国持续推动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转化
科技日报· 2025-07-10 09:30
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 - 中国经济前4年平均增速达5.5%,2024年经济总量预计140万亿元,增量超35万亿元 [1]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1]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1] - "三新"经济增加值2024年超24万亿元,相当于北京、上海、广东GDP总和 [1] 研发投入与创新主体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68%,规模增至3.6万亿元(全球第二) [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2] 关键技术突破 - 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量约1900亿块 [2]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取得新突破 [2]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2] 新兴产业发展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10.4%(提高2.6个百分点) [2] - 在研创新药累计达4000余款,占全球30% [2] 人才与创新生态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量全球第一,STEM专业毕业生年超500万 [3] - 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开源生态,形成独特技术创新路径 [3]
成就举世瞩目,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透过数据看“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
央视网· 2025-07-10 00:20
经济发展 - 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40万亿元,5年增量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1]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 [4] 制造业与贸易 - 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 [2] - 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第一能源生产大国 [2] 创新能力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 [2]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 [2]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2] 区域发展 -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25.3%,原油产量占全国21% [4] 绿色发展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 [6]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比"十三五"提高3个百分点 [6]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每用3度电有1度是绿电 [6] 粮食安全 - 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河南两省土地面积总和 [8] 基础设施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覆盖80%以上县,服务90%经济和人口 [10] -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2025年有望再节约3000亿元 [10] 就业与收入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2] - 2024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22.2%、29%、48.8%,服务业就业作用增强 [14]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14] 教育 - 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16]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5%以上,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7% [16] 医疗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4亿多人次,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 [18]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18]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18] 养老与托育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超1.8亿 [20] - 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