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搜索文档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新时代画卷·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30
高端制造与重大工程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驶向青岛邮轮母港 [2] - 国产C919客机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累计获得国内外订单超1000架 [3] - 深中通道是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8] - 河北省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有科技企业调试巡检机器人 [6] 新能源与绿色产业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 [12] - 陕西省西安市的中欧班列满载光伏组件驶出 [15]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18]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18] 宏观经济与创新发展 - "十四五"时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台阶,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 [18]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18] - 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18] 区域协调发展 - 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 [18] - "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比重超七成 [18] - 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 [19] 对外开放与贸易 - 我国已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 [19] - 2024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22.0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19] - "十四五"时期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东西南北中 [19]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10-02 06:03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大台阶,2025年预计达到 140万亿元左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 世界第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2024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经济体量占全国40%以上。东部 地区产业、技术、资金等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紧密结合,"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 瓦,"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全国比重超七成。 绿色成为发展底色。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2024年,单位 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国家之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 过煤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 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东西南北中。我国已成为157 ...
逐梦星辰大海!这些“大国重器”蕴含的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 2025-09-26 11:07
神舟二十号乘组出舱任务 - 任务于25日19时45分开始,26日1时35分结束,持续约6小时,航天员王杰和陈中瑞执行出舱作业,陈冬在舱内提供支持 [1][5][7] - 任务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舱外设备设施巡检,这是首次由两名第三批航天员共同执行的舱外作业任务 [7][10] - 此次任务首次使用了天和舱机械臂适配器,并采用了优化的路径规划,提高了出舱作业效率 [10] - 随着此次任务完成,空间站问天舱段规划的所有碎片防护装置均已安装完毕 [10] - 神舟二十号乘组已完成4次出舱活动,成为我国执行出舱任务次数最多的乘组之一 [10]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状态 - 乘组已在轨飞行超过150天,工作饱满,完成了大量科学实验、平台载荷维护、天舟八号分离撤离及天舟九号交会对接等任务 [12][14] - 三名航天员整体状态良好,后续将继续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计划在空间站欢度国庆和中秋佳节 [12][14] 福建舰试验训练进展 - 福建舰近日成功实施了歼-15T、歼-35和空警-600舰载机的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标志着其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19] - 此次训练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在我国航母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9] - 福建舰试验训练正按计划顺利推进,预示着其正式交付使用的日期临近 [19]
从“3年15次”到“4年20次” “飞天战袍”护航深空探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6 09:38
舱外航天服技术突破 - 舱外航天服B已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 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 成为中国空间站首套达成此指标的舱外服 [1] - 第二代"飞天"舱外服原设计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 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 通过动态精准评估实现延寿使用 [2] - 新款舱外服D和E已将设计寿命提升至"4年20次"舱外活动 目前已完成解包检测且状态良好 [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突破长寿命 高安全可靠性 高效作业支持等关键技术 采用头盔躯干一体化设计 四肢可调节 关节使用气密轴承提升灵活性 [4][6] - 采用多层防护设计:包括衬里 液冷通风层 加压气密层 限制层 隔热层和保护层 应对真空 辐射及高低温极端环境 [6] - 实行"一对多"适体性原则 上躯干为硬结构固定设计 下躯干与上肢采用主动适体性调节 手套分型可调以提升操作性 [6] 产品应用与成效 - 舱外服B已被11名航天员在8次载人飞行任务中接力使用 支撑空间站常态化出舱任务 [2] - 中国空间站共配备5套舱外服(A B C D E) 其中新款D E将逐步投入未来任务 [3] 登月服研发进展 - 登月服自2020年启动研制 以轻量化 小型化 高安全可靠为目标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确立总体方案 [7] - 针对月面真空 极端温差 月尘和辐射环境设计 需支持行走 攀爬 驾车 科考等多任务 对工效和集成化要求更高 [7] - 采用模块化 轻量化 多用途一体化设计思路 强调环境防护 功能模块互换性和接口兼容性 以适应不同探测任务需求 [7]
“飞天战袍”护航深空探索(知与不知)
人民网· 2025-09-06 06:22
神舟二十号任务与舱外航天服B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航天员陈冬、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及舱外设备巡检等任务 [2] - 航天员陈冬已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 [2] - 舱外航天服B已累计保障20次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空间站首套实现“4年20次”延寿目标的舱外航天服 [2] 舱外航天服寿命评估与延寿 - 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为第二代“飞天”服,设计使用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其间出舱使用次数不小于15次” [3] - 至2024年初,在轨飞行的舱外航天服已接近“3年15次”的设计寿命极限 [3] - 科研团队通过制定科学评估方案和在轨检测方法,实现动态精准评估,确认舱外服B状态稳定良好,完成中国首次在轨寿命评估并延寿使用 [3] - 舱外服B已由11名航天员在8次载人飞行任务中接力使用 [3] 新一代舱外航天服部署 - 中国空间站内原配备3套舱外航天服(A、B、C) [4]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于今年7月向空间站运送两套新的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D、E) [4] - 新款航天服在轨工作寿命由“3年15次”提升至“4年20次” [4] - 舱外服D、E已完成解包检测,状态良好,将在未来出舱任务中投入使用 [4] 舱外航天服技术突破 - 舱外航天服是微型载人航天器,代表高科技领域尖端技术 [4] - 第二代“飞天”服突破了长寿命、高安全可靠性、高效作业支持等关键技术 [5] - 航天服采用多层设计应对真空、辐射和高低温环境,包括衬里、液冷通风层、加压气密层、限制层、隔热层和保护层 [5] - 采用头盔躯干一体化设计,四肢可调节,关节处使用气密轴承以增强活动灵活性 [5] 舱外航天服适体性设计 - 基于空间站空间有限及高成本,航天服采用“一对多”适体性原则,一套服装供多人穿用 [6] - 上躯干为硬结构,采用固定参数包络最大范围;下躯干与上肢采用主动适体性设计,通过调节结构实现局部尺寸调节 [6] - 手套采用被动与主动适体性耦合设计,航天员可根据手部参数选配,手掌围度可调以提升操作性 [6] 登月服研制进展 - 中国登月服外观于去年9月首次亮相,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7] - 登月服自2020年启动研制,以轻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为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7] - 登月服需应对月面真空、极端温差、月尘和辐射等恶劣环境,支持行走、攀爬、驾车、科考等多种任务 [7] - 未来中国舱外航天服设计思路是模块化、轻量化、多用途一体化设计,强调复杂环境防护、功能模块互换性和接口兼容性 [7] 中国舱外航天服发展历程 - 从实现“4年20次”延寿纪录到登月服研发,标志着中国舱外航天服技术从突破走向成熟 [8] - 舱外航天服是中国航天迈向更远深空的有力见证 [8]
第十飞再受挫,“星舰”前景难料
环球时报· 2025-08-26 07:00
发射任务取消 - 公司取消星舰第十次试飞 因地面系统异常 [1] - 发射目标为第一级助推器受控溅落 第二级飞船进入太空部署8颗模拟卫星 [3] - 下一个发射窗口定于美国中部时间8月25日下午6时30分 [3] 发射基地与运营策略 - 发射地点位于得州南部星舰基地 专用于制造检测试飞 [3] - 基地未来将作为火星任务出发地 [3] - 选择自主运营基地源于猎鹰9号高密度发射占用设施及星舰测试高风险性 [3] 技术规格与项目愿景 - 星舰为史上推力最大运载火箭 高度达123米 超越土星五号 [4] - 公司计划2026年底执行无人火星任务 2029年开展载人火星计划 [4] - 最终目标为未来二三十年在火星建设人类城市 [4] 测试进展与性能表现 - 自2023年4月首飞以来 9次无人测试中仅4次成功 [4] - 2024年V2版本所有3次试飞均失败 [4] - 尚未完成第二级飞船安全返航着陆 [4] 行业专家观点 - 分析师称试飞成功少于失败 未能证明可靠性 [5] - 评论员指设计本质有缺陷 因自重较轻导致结构性失败 [5] - 航天工程教授认为项目可能彻底革新宇宙探索 或根本行不通 [5] 合作与官方计划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2027年年中用改装星舰送宇航员登月 [4]
神二十乘组近日将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央视网· 2025-08-15 07:50
航天任务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1] - 自6月26日完成第二次出舱后已完成天舟八号送别及天舟九号迎接任务 [1] - 完成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物资清点整理和出舱活动准备工作 [1] 空间科学研究 - 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1] - 微重力基础物理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1] - 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1] 空间站运行状态 - 空间站组合体目前运行稳定 [1]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 [1] - 已完成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1]
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1:14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4日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 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自北京时间2025年6月26日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以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先后送别天舟八号、 迎来天舟九号,完成了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物资清点整理和出舱活动准备等工作,承担的空 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基础物理和空间新技术与应用等领域实(试)验任务稳步推进。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完) [ 责编:袁晴 ] ...
观点丨夏璐:五年实干结硕果,“十五五”扬帆再出发
搜狐财经· 2025-08-04 22:41
经济总量与效率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台阶,2025年预计达140万亿元左右,五年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广东+江苏+山东的经济规模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2] -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2] 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3]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增加约1900亿块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达到10.4%,提高2.6个百分点 [3]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025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9亿千瓦,比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翻了一番多 [4] - 全国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绿电,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在十五五期间达25%左右 [4][10] 制造业升级与突破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装备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创造多个全球首次和第一 [3] -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数字孪生流域、城市、电网成为新基建标配 [11] 资本市场改革 - 科创板、北交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写入法律,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扩大到全部中央级科研院所 [3] 对外开放与贸易 - 自贸试验区总数达到22个,覆盖中国东西南北中,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7] - 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计划缩减至20项以内 [7][14] 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 - 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全面建立,公共数据应开放尽开放,企业数据能交易尽交易,个人数据可控可计量 [11] - GDP口径的数据生产税有望试点,数字中国建设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深水区 [11] 绿色低碳转型 -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建立全国统一碳足迹数据库,探索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四权合一交易 [10]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50%以上,绿色甲醇、绿氢、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零碳产业从示范应用走向规模应用 [10] 人口结构与银发经济 - 政策重心从增量转向提质,生育支持体系升级,普惠托位实现一社区一中心 [12] -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覆盖,适老化改造带动家居、交通、文旅等万亿级市场 [12] 制度型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加入DEPA、CPTPP等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向东北、中西部梯度复制 [14] - 人民币国际化从结算货币走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多点开花 [14]
美国“龙”飞船发射升空,执行新一期载人航天任务
齐鲁晚报· 2025-08-02 10:22
航天发射任务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1日11时43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2] - 飞船搭载"猎鹰9"火箭升空后与火箭分离 继续飞向国际空间站 [2] - 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2日3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2] 任务细节 - 本次任务代号为"Crew-11" 是载人"龙"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轮换宇航员 [2] - 飞船搭载4名宇航员 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和俄罗斯 [2] - 宇航员包括美国宇航员泽娜·卡德曼和迈克·芬克、日本宇航员油井龟美也、俄罗斯宇航员奥列格·普拉托诺夫 [2] 科研计划 - 宇航员将开展多项科研实验 包括模拟月球着陆和测试视力保护策略 [2] - 实验项目还包括探究植物细胞分裂和微重力环境对噬菌体的影响 [2] - 其他研究包括提高人类干细胞产量和按需生成营养物质等载人航天相关实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