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
搜索文档
逐梦“星辰大海”!回顾神舟二十号乘组返回任务圆满成功精彩瞬间
央视网· 2025-11-14 18:21
任务执行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1] - 飞行控制中心于14时49分发出返回指令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随后制动发动机点火 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并成功着陆 [1] - 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现场 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 陈中瑞 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1] 航天员在轨成就 -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 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 [1] - 在轨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 [1] - 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下 完成了微重力基础物理 空间材料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医学 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1]
航天员陈冬:中国航天经受住考验 工程全线交出出色答卷
央视网· 2025-11-14 18:07
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任务已圆满完成,航天员安全返回 [3] - 此次任务是对中国航天工程的一次锻炼和考验,工程全线交出了出色答卷 [3] 行业挑战与理念 - 人类探索太空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挑战 [3] - 载人航天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将航天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3] 支持与认可 - 航天员在任务期间始终被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及工程全线牵挂 [3] - 航天员感谢伟大祖国和所有为其安全返回保驾护航的人们 [3]
到家了!神舟二十号乘组着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4 17:37
任务执行与成果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 - 任务执行过程包括14时49分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 随后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 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最终成功着陆 [2] - 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现场 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 陈中瑞 王杰身体状态良好 [2] 航天员在轨记录与任务 -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 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 [2] - 在轨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 [2] - 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下 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 空间材料科学 空间生命科学 航天医学 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2]
204天!神二十乘组刷新中国航天员新纪录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17:31
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1] -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 [1] - 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 [1] - 航天员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1]
到家了!神舟二十号乘组着陆
第一财经· 2025-11-14 17:13
任务执行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3] - 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标志着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3] 在轨任务成就 -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 [3] - 任务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 [3] - 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3]
成功着陆!
中国能源报· 2025-11-14 17:04
任务执行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2] - 神舟二十号乘组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 [2] 在轨任务与科学实验 - 乘组由3名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期间完成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 [2] - 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2]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
新浪财经· 2025-11-14 16:55
任务执行概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5年11月14日16时40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 - 飞行控制中心于14时49分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随后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后成功着陆[1] - 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1] 在轨任务成就 - 神舟二十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204天,刷新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纪录[1] - 在轨期间完成了4次出舱活动和多次货物进出舱任务[1] - 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1]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踏上回家之路
新华社· 2025-11-14 12:33
任务执行情况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1月14日11时14分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1] - 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 [1]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将踏上回家之路 [1] 飞船状态评估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舷窗玻璃出现细微裂纹 [1] - 裂纹最大可能是受空间碎片外部冲击导致 [1] - 该状态不满足载人安全返回的放行条件 [1]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将继续留轨开展相关试验 [1] 评估依据 - 评估基于前期进行的拍照判读、设计复核、仿真分析和风洞试验 [1]
定了!神二十航天员,今天返回
券商中国· 2025-11-14 09:04
神舟二十号任务进展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计划于11月14日乘坐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状态良好 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进行迎接准备 [1] - 后续将择机发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 [1] 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推迟原因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 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 [2] -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 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返回任务推迟进行 [2]
改进多个方面性能,印度试射最强火箭,备战载人计划
环球时报· 2025-11-04 06:55
发射任务与成就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于11月2日成功发射重达4410公斤的军用通信卫星CMS-03,创下印度国产火箭发射最重卫星纪录 [1][4] - 执行发射的LVM3火箭是印度当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将超过4000公斤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自2014年以来已成功执行8次发射任务 [4][6] - 此次发射验证了LVM3火箭运送重型载荷的能力,其有效载荷能力相比之前提高了10% [1][5] 卫星性能与应用 - CMS-03是印度海军的先进多频段通信卫星,将取代2013年发射的GSAT-7卫星,为印度洋地区提供强大的通信覆盖 [5] - 卫星有效载荷包括支持语音、数据和视频链路的转发器,能以高容量带宽显著增强印度海军舰艇、飞机、潜艇和作战中心之间的无缝且安全通信 [5] - 该卫星将扩展印度海军远洋作战行动的安全、多频段通信能力,使作战、防空和战略指挥控制获得覆盖广阔海洋和陆地区域的实时通信 [5] 技术突破与自主性 - 此次发射意味着印度在发射重型卫星方面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此前更重卫星需借助欧洲或美国运载火箭发射 [5] - LVM3火箭在发射中成功重新点燃自主研发的C25低温级发动机,为未来将多颗卫星送入不同轨道奠定基础,实现发射任务灵活性 [5] - 印度航天计划通过减少对外依赖增强战略自主性和技术独立性,LVM3火箭在印度未来载人航天任务中扮演关键角色 [6] 未来计划与市场拓展 - LVM3火箭将用于印度"加甘扬"载人航天计划,计划在2026年3月前完成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将模拟宇航员的机器人送入太空测试国产载人飞船可靠性 [8]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目标在2026年3月底前完成7次发射任务,作为印度总理莫迪未来5年内进行50次火箭发射愿景的一部分 [8] - 公司计划推动商业发射业务,LVM3和PSLV火箭承接多次海外客户商业发射任务,主要针对全球小型卫星发射市场 [8][9] 火箭性能与行业地位 - LVM3火箭采用固体助推器、液体核心级和低温上面级的三级构型,设计在运载能力和可靠性之间取得良好平衡,能将8000公斤级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6] - 该火箭是印度重量级航天任务的首选,例如2023年将"月船3号"探测器送入轨道使印度成为首个在月球南极附近登陆的国家,并两次以"一箭36星"方式发射互联网卫星星座 [6] - 印度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与全球航天强国相比尚有差距,特别是在美国可重复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面前,其高性价比传统优势受到冲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