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孔肯雅热
icon
搜索文档
感染基孔肯雅热?营养助力缓解症状、配合治疗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17:30
基孔肯雅热发病期症状与营养需求 - 发病期症状包括高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和乏力,导致身体能量消耗增加并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1] - 科学合理的饮食对补充能量、减轻不适、辅助药物治疗及促进病情稳定至关重要 [1] 补充能量的饮食策略 - 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需保证每日谷薯类总量250克-400克,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每天2-3次,每次200-300毫升)和面条(每天1-2次,每次100-150克) [2] - 优质蛋白质需通过易消化食物摄入,包括鸡蛋羹(每天1-2个)、鱼肉(每周2-3次,每次100克)和豆腐(每天100-150克)以维持生理功能 [3] 减轻不适的饮食选择 - 水分补充需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开水,辅以淡盐水或鲜榨果汁(如苹果汁、橙汁)以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避免过甜果汁加重胃肠道负担 [4] - 维生素摄入重点为维生素C(每天1-2个橙子或10-15颗草莓)和B族维生素(每天1-2片全麦面包或50-100克燕麦片),以增强免疫力和缓解肌肉疼痛 [5] - 食物选择需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推荐蔬菜汤(每天1-2次,每次200-300毫升)、清蒸鱼(每周1-2次,每次100克)和水煮青菜(每天100-150克) [6] 辅助药物治疗的饮食要点 - 避免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如抗生素与牛奶同服影响吸收,需在服药前后1-2小时规避相关食物 [7] - 通过饮食增强药物疗效,例如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促进铁吸收,提高补铁药物效果 [8] 饮食注意事项 - 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日5-6餐且单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并保证营养摄入 [9] - 注重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干净食物并实行生熟分开烹饪,防止因抵抗力下降导致的肠道感染 [10]
太极集团(600129.SH):子公司生产的药品中有散列通,适用于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
格隆汇· 2025-08-13 17:24
公司产品与政策关联 - 太极集团子公司西南药业生产的散列通(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Ⅱ)适用于缓解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及多种疼痛症状,符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推荐的对症治疗方法 [1] - 散列通作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其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被推荐用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的退热和镇痛治疗 [1] - 公司产品直接对应国家卫健委最新诊疗方案中针对基孔肯雅热的对症治疗需求 [1] 行业政策动态 - 国家卫健委发布《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该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通过伊蚊传播 [1] - 诊疗方案指出基孔肯雅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皮疹,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 [1] - 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和镇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1]
广西被列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
央视新闻· 2025-08-13 13:34
疾病防控政策 - 国家疾控局发布《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将广西列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Ⅰ类地区 与广东属同一风险级别 [1] - 各地各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筑牢传播屏障 [1] 疾病传播特征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 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1] - 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相似 不会人传人 但病毒通过"人→蚊→人"循环扩散 [1] - 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1] - 伊蚊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 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 [1] 疾病临床特征 -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 脑炎 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 [1]
与蚊搏斗:当基孔肯雅热来势汹汹
虎嗅· 2025-08-12 21:15
疫情爆发与传播现状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于7月8日报告今年首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截至7月15日累计确诊478例 [1] - 疫情迅速扩散,截至8月10日佛山市累计病例达8769例,并蔓延至香港、澳门及湖南等省级行政区 [2] - 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具备人传人能力,潜伏期3-7天,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及关节痛 [3][9] 疾病历史与全球分布 - 基孔肯雅病毒于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2004年在肯尼亚爆发大规模疫情,感染近50万人 [4] - 截至2024年12月,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记录到本土传播病例,27个国家存在潜在传播媒介 [5] - 病毒在岛屿地区短期感染率高(如留尼汪岛感染人口达三分之一),大陆地区传播持续时间更长 [6] 与登革热的类比与差异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均为伊蚊,症状相似需核酸检测区分 [14] - 中国登革热2014年爆发超4万例,此后除疫情期间外维持高发病率,主要分布于夏季秋季 [15] - 基孔肯雅热传播路径与登革热相似:从境外输入到本土流行,2025年7月佛山爆发超5000例 [18][20] 传播驱动因素分析 - 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东南亚国家占52%(缅甸、泰国等),西太平洋地区占43%(柬埔寨、菲律宾等) [24][28] - 云南和广东两省接收超半数输入病例,福建、浙江、四川、湖南等省份亦有分布 [24][26] - 病毒突变导致白纹伊蚊传播效率提升数十倍,扩大流行范围至温带地区 [30] 气候与环境影响 - 伊蚊适宜生存环境为25-28℃温度及60-80%湿度,与佛山7-8月气候条件高度吻合 [10][32] - 2024年为有记录最热年份,全球61%陆地出现极端降水增多,促进蚊媒繁殖 [32] - 中国媒介伊蚊分布北至甘肃、辽宁,未来适生区将继续向北向西扩张 [35][36] 防控措施与效果 - 广东省推行"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措施及每日3分钟排查行动 [42] - 地方政府开展每周卫生大扫除、投放绝育雄蚊及杀虫剂喷洒等措施 [43] - 佛山市新增病例从7月19日674例降至8月8日148例,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46] 未来常态化趋势 - 无疫苗且人群普遍无免疫力,叠加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加速传播 [39][40] - 公众认知不足易导致误诊,延长潜在传播时间 [41] - 全球气候变化与交通网络发达使基孔肯雅热极可能像登革热一样常态化 [48][49]
会多次感染吗?世卫组织发布关于基孔肯雅热的问与答
新华网· 2025-08-12 16:34
疾病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发烧 关节痛 肌肉疼痛 头痛和皮疹 [1] - 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后可康复 但部分患者关节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1] 高风险群体 - 老年人 婴幼儿 孕妇及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出现严重症状或恢复缓慢 [2] 治疗方案 - 目前无特效药物 治疗重点为症状缓解 包括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控制发烧和关节痛 并建议多喝水多休息 [3] - 在排除登革热前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以防增加出血风险 [3] - 症状持续数天或恶化时需及时就医 [3] 感染特性 - 患者康复后不太可能再次感染 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疼痛 [4] 诊断方法 - 症状与登革热或寨卡病毒相似 需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 [5] - 发病第一周可通过血液样本检测病毒 一周后可通过抗体检测确认 [5] 预防措施 - 最佳预防方式为蚊虫控制和个人防护 包括穿戴长衣长裤 使用驱蚊剂 蚊帐及纱门窗 [6] - 需盖紧 清空并清洁盛水容器 妥善处理垃圾避免积水 减少蚊子繁殖 [6] - 疫情期间卫生部门可在受影响区域喷洒杀虫剂 [6]
科普丨世卫组织发布关于基孔肯雅热的问与答
新华网· 2025-08-12 14:42
疾病概述 - 基孔肯雅热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1] - 患者症状包括发烧 关节痛 肌肉疼痛 头痛 皮疹 多数患者一周后可康复 但关节痛可能持续更长时间[1] 高风险人群 - 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 但老年人 婴幼儿 孕妇及患有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更易出现严重症状或恢复缓慢[2] 治疗方式 - 目前无特效药物 治疗重点为症状缓解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控制发烧和关节痛 需多喝水多休息[3] - 在排除登革热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以防增加登革热患者出血风险[3] - 症状持续数天或恶化需及时就医[3] 感染特性 - 患者康复后不太可能再次感染 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4]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疼痛 但这并非重复感染所致[4] 诊断方法 - 症状与登革热或寨卡病毒病相似 需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5] - 发病第一周可通过血液样本检测病毒 发病一周后可通过抗体检测确认[5] 预防措施 - 蚊虫控制和个人防护是核心预防手段 传播蚊种在白天最为活跃[6] - 建议穿着长衣长裤 使用驱蚊剂 蚊帐 纱窗门窗等物理防护措施[6] - 需盖紧清空盛水容器 妥善处理垃圾避免积水 卫生部门可在疫区喷洒杀虫剂[6]
河南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 预防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河南日报· 2025-08-12 07:39
疫情概况与传播特性 - 佛山、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河南省被列为流行风险Ⅱ类地区(媒介伊蚊活跃期长或曾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1]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全球110多个国家报告本地传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地区[1] - 人群普遍易感,无特效药物和疫苗,但重症率低,与登革热区别在于小关节疼痛显著且通常仅感染一次[1] 媒介生态与活动特征 - 河南白纹伊蚊(花蚊子)活动期为5月至10月,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缸、罐、盆、树洞等),成蚊白天吸血,高峰为日出后及日落前两小时[2] - 蚊虫体色黑褐带白斑,属清水容器型,室外活动为主亦可侵入室内,攻击性强[2] 预防措施与防控策略 - 核心策略为防输入、防本地传播,措施包括清理积水容器、安装纱窗纱门、穿着长袖衣物及使用避蚊胺等驱蚊剂[3] - 中医推荐金银花、藿香、紫苏各10克煮沸喷雾驱蚊,利用芳香化浊特性[3] - 前往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并做好防蚊准备,归国人员两周内监测健康状况,出现发热或关节痛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3]
8月3日0时至9日24时,东莞新增报告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13:44
基孔肯雅热疫情概况 - 广东省2025年8月3日至9日新增1387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 [1] - 东莞市同期新增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分布于松山湖园区和横沥镇 均为轻症 [1] 区域疫情分布与风险 - 东莞疾控通报当前为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高发季节 特定区域存在传播风险 [1] - 病例集中在东莞两个特定行政区域 松山湖园区和横沥镇各报告病例 [1] 防控措施实施 - 涉疫镇街已部署杀灭成蚊、清除孳生地及蚊媒密度监测等防控工作 [1] - 同步开展宣传教育与病例监测 以控制疫情传播 [1]
专访世卫组织虫媒病毒专家:基孔肯雅热仍是“蚊传人”
新京报· 2025-08-07 22:18
基孔肯雅热近期引起全球多地担忧。 这种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正突破传统流行区域向全球更广范围扩 散。近期,法国、意大利和中国等地相继报告输入性病例并出现本土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就此发出警报,其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罗哈斯·阿尔瓦雷斯在7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 上说,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且可能出现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 来压力。 8月5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她指出,随着旅行与贸易日益频繁,特别是在夏季,以 及蚊媒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基孔肯雅病毒传入新地区并扩散的风险随之上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预防 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仍是避免蚊虫叮咬。 为何今年疫情规模超以往? 新京报:基孔肯雅热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态势如何? 迪亚娜·阿尔瓦雷斯: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通过伊蚊(主要为埃及伊 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此波疫情自2025年初在全球多地发生,法国在印度洋的属地——留尼汪岛和马约特岛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形势尤为严峻。世卫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疾病暴发新闻"(DON)详细提及了这点。 以留尼汪岛为例,截至2025年5 ...
香港报告新增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
央视新闻· 2025-08-06 19:49
基孔肯雅热疫情 -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报告新增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 [1] -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 [1] - 该传染病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 [1] 疾病特征 -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 [1] - 显著特征是关节痛,绝大多数患者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 [1] - 个别患者可能遗留关节功能损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