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搜索文档
河南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 预防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河南日报· 2025-08-12 07:39
疫情概况与传播特性 - 佛山、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河南省被列为流行风险Ⅱ类地区(媒介伊蚊活跃期长或曾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1] - 基孔肯雅热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全球110多个国家报告本地传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及美洲地区[1] - 人群普遍易感,无特效药物和疫苗,但重症率低,与登革热区别在于小关节疼痛显著且通常仅感染一次[1] 媒介生态与活动特征 - 河南白纹伊蚊(花蚊子)活动期为5月至10月,幼虫孳生于小型积水容器(缸、罐、盆、树洞等),成蚊白天吸血,高峰为日出后及日落前两小时[2] - 蚊虫体色黑褐带白斑,属清水容器型,室外活动为主亦可侵入室内,攻击性强[2] 预防措施与防控策略 - 核心策略为防输入、防本地传播,措施包括清理积水容器、安装纱窗纱门、穿着长袖衣物及使用避蚊胺等驱蚊剂[3] - 中医推荐金银花、藿香、紫苏各10克煮沸喷雾驱蚊,利用芳香化浊特性[3] - 前往流行区需查询疫情信息并做好防蚊准备,归国人员两周内监测健康状况,出现发热或关节痛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3]
“热伤风”吃什么好得快?中医教你这样调理
人民网· 2025-08-05 10:11
核心观点 - 夏季过度贪凉或忽冷忽热易引发暑湿型"热伤风" 需通过中医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缓解症状 避免错误疗法如盖厚被发汗或滥用抗生素 [1][3][4] 错误治疗方法及风险 - 盖厚被子发汗可能导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或高热惊厥 [3] - 喝姜汤可能加重内热 引发咽喉肿痛或口腔溃疡 [3] - 狂吃冷饮会加重湿邪内困 刺激胃肠黏膜并引发恶心呕吐 腹泻腹胀或长期低烧 [3][4] - 非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并增加耐药风险 [4] 暑湿型热伤风调理方案 - 症状包括全身酸痛 胸院痞满 食欲不振 腹泻 [5] - 茯苓12克 白术9克 薏苡仁20克 冬瓜100克 荷叶10克煮水代茶饮可健脾和胃 利尿消暑 [6] - 陈皮6克 藿香6克煎汁后加扁豆30克 荷叶30克 粳米100克煮粥可祛暑解表 健脾化湿 [6] 暑热型热伤风调理方案 - 症状包括身热 心烦 咽干痛 咳嗽 黄涕 口渴 [6] - 鲜香薰3克 鲜荷叶 鲜扁豆花 鲜金银花各6克代茶饮可清心解暑 消风祛湿 [6] - 金银花5克 豆豉15克 桑叶12克 菊花9克与粳米100克煮粥可发汗解表 疏风清热 [7] 日常预防措施 - 饮食需清淡易消化 多食用绿叶菜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 忌冷饮及油炸食品 [7] - 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至10℃ 空调温度以26℃左右为宜 [7] - 夏季宜晚睡早起 午休30分钟补充精神 [8] - 运动后需多次少量补充温水 出汗后及时擦干并避免冷风直吹 用温水洗澡降温更快 [8]
烟瘾缠身?老祖宗教你戒烟
北京青年报· 2025-07-21 09:06
中医戒烟方法 - 代茶饮戒烟法使用绿茶、薄荷、藿香、甘草各6-10克加冰糖煮水饮用 每日6-8杯 可清肺气戒烟瘾 脾胃虚寒者可用红茶替换绿茶 佛手柑替换甘草 糖尿病患者不加冰糖 [1] - 中草药汤剂适合烟瘾较大者 选用紫菀、款冬花、罗汉果、藿香等药材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改善咳嗽、多痰、口干等症状 [2][3] - 中草药贴剂使用肉桂、丁香研细加白酒贴敷合谷穴 早餐后贴入睡前取下 坚持1周烟瘾稍退 连贴半个月后改隔日1贴 抑制烟瘾缓解焦虑 [4] 辅助戒烟技术 - 嗅艾草条戒烟 想吸烟时嗅艾条3至5次 通过艾草芳香使神经系统对香烟味产生厌恶 抑制烟瘾 [5] - 针刺耳穴戒烟 取穴耳部肺穴和气管炎穴 隔日1次针刺 3-5次见效 针刺10次后改为每周2次 降低吸烟欲望 [5] 吸烟危害分析 - 中医认为烟草性温燥属热毒之物 长期吸烟导致热毒积聚损伤肺脏影响气血运行 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是外邪源头 [6] - 现代科学发现每吸一口香烟释放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 尼古丁5秒内触发多巴胺喷涌 成瘾机制堪比海洛因 焦油含苯并芘等致癌物腐蚀呼吸道纤毛系统 [6] - 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 冠心病发病率增加2-4倍 二手烟使儿童呼吸道感染风险激增6倍 哮喘发病率提升3倍 孕妇吸入烟雾可能引发胎儿终身代谢疾病 [6]
三伏天如何科学防暑祛湿?中医专家张声生支招
人民网· 2025-07-17 15:35
夏季养生健康风险 - 夏季过度依赖冷饮、冰镇食物和空调等"冰式降温"方式容易带来健康危害,如湿气阻滞、胃肠道黏膜损伤等 [2] - 湿气侵入人体表现为头重如裹、四肢酸懒、舌苔厚腻、食欲减退、手脚冰凉等症状 [2] - 大量摄入冰水会导致湿气增加,引发腹泻、腹痛,空调房内毛孔关闭不利于排湿 [2] 防暑祛湿方法 - 防暑祛湿药物以藿香为主,具有芳香化湿、提神醒脾功效 [2] - 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荷叶、赤小豆等)、健脾升阳气中药和健康生活方式(运动、温水、情绪平衡)是主要方法 [2] - 不同人群需针对性选择药物:上班族用藿香正气类,脾胃虚弱人群避免寒性食物,旅行人群备藿香正气、人丹等 [2] 中暑识别与处理 -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头晕、乏力)、轻度中暑(体温升高、恶心呕吐)和重度中暑(意识丧失、高热) [3] - 轻度中暑可通过藿香正气口服液、人丹等药物干预,并脱离高温环境 [3] - 重度中暑需紧急就医,同时解开衣扣散热并喂水 [3] - 无药物时可按压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缓解中暑症状 [3][4]